1、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与栽培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与播种育苗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介绍了种子的结构、种子各部分结构在萌发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解剖、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自主获得有关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等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等能力。在种子的结构(以双子叶植物种子为例)中,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探究获取答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方法去获得答案。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种子播种的方法不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二)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探究
2、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难点: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在萌发中的作用。教学媒体种子萌发的动画,视频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部分【播放PPT1】课题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播放PPT2】教学目标师:先让我们来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 正文部分(一) 课前回顾师:请同学们回顾以下问题 【播放PPT3】课前回顾1、 你看到过农民伯伯种田吗?2、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种子,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
3、法一样吗?(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不一样,有的深些,有的浅些)第一次拓展: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知道的呢(有学生说出自己答案是如何得来的,)师:同学们既然发现了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不一样这个秘密,那种子与种子之间有哪些不同呢?种子又有哪些结构组成呢?请看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播放PPT4】发现问题1、种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你注意观察过吗?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萌发出来的呢?(二) 认识种子的结构【播放PPT5】解决问题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请大家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师:说明实验名称、要求、目的与方法。 【播放PPT6】学生
4、实验1、 学生实验:师:教师行间指导,或参与实验。生物实验实验名称认识种子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实验材料浸泡好的种子,培养皿,解剖刀实验过程1、先整体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认识种皮、种孔(珠孔)、种脐。2、剥去种皮,观察种子的胚(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3、找出种子的子叶、培根、胚芽和胚轴。4、作好记录,报告老师,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结论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进行总结。方法:教师边总结边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播放PPT7、8】双子叶种子的结构师: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起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总结【播放PPT9】双子叶种子的结构与作用菜豆种子种皮发育成新生植物体保护胚培根:发
5、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拱出地面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3、认识单子叶种子的结构师:在种子的世界里,不仅有双子叶种子,还有一片子叶的单子叶种子。【播放PPT10、11】单子叶种子的结构师:教师总结单子叶种子的结构以及单子叶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播放PPT12】单子叶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种皮-保护胚和胚乳玉米种子的结构胚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子叶(一片)-不发育胚乳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三) 种子的萌发过程师:看!多么神奇的一粒种子,种在地里就能长出不同的植物。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种子是如何长成新植物体的呢?1、【播放PPT13】种子的萌发过程(视
6、频)师:同学们刚刚看了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教学资料,对种子的萌发过程也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把它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播放PPT14】种子的萌发过程知识拓展二:学生讨论后自主发言。师: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当种子接触水分后,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胚乳。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以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培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根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棵幼苗了。
7、)(四) 种子的休眠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出新生植物体?(生:讨论。)为什么?(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师:请看我手中的几枚种子(事先准备好的特殊种子:熟种子、残缺种子、发育不全的种子、过了休眠期的种子。)出示给同学们看,请问这些种子能发芽吗?引出种子的“休眠”【播放PPT15】种子的休眠(五) 实际运用师: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一粒小小的种子,要想长成新生植物体,就要播种在地里,播种在地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同的种子播种的深度不同,播种的深度要根据种子的体积大小和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来确定。【播放PPT16】理论与应用三、 结尾部分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种子的结
8、构,种子的结构在萌发中所起的作用,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休眠,种子的播种等)四、 课堂训练 想一想: 播种前为什么有些种子要用药剂浸种?(保护种子)【播放PPT17】知识总结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介绍了种子萌发的条件。课本通过“身边事”,就是“小丽”的凤仙花没有长成幼苗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把一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发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各自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本课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
9、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二)能力目标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2.通过分析种子萌
10、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教学媒体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同桌之间讨论探究竟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那么,什么因素是种
11、子萌发的所必须的呢?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同桌讨论,举例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诸如阳光、肥料等等因素。比如:阳光不是必要条件,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种子埋在土里也会发芽”。肥料不是必要条件,“秋天落在地上的黄豆粒经过雨水就会发芽”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这些条件是必需的呢?讲述对比实验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知识链提问: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种子萌发的?播放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动画,和视频逐个提问学生,最后加以总结。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2.种子萌
12、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水分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温度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播放种子萌发的条件的视频,总结记忆。对老师的讲解和总结加以理解消化实际用1.提问: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2.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到最全面的答案,比如:(1)检查种子活性;(2)勤浇水;(3)温度适宜3.那么,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庄稼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引入农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1)在农业生产中要满
13、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2)测定发芽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思考,单个回答问题小节本节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当两个方面的条件都满足时,种子能正常地萌发。课堂练习1.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A.防止害虫破坏B.保温、保湿,有利萌发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2.发芽率=( ) /( )100%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第一节根的生长一.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 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2. 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技能性目标 尝试探究根的生长方向.情感性目标1. 形
14、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 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教材分析本节主要的知识点是根尖的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生长的向性.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分辨出根尖可分为四部分,然后通过挂图和模型分辨出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细胞的排列状况.根生长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而对根向性知识的探究,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二、 结构 1.根尖结构:成熟区 作用 :吸收 伸长区 作用 :生长 分生区 作用 :生长 根冠 作用 :保护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细胞形状排列状况 2.实验分析:根主要是靠哪部分伸
15、长的3.探究根的生长方向四.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课前材料发布 ( 题目: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2.身边事3探究竟实验 根主要是哪部分伸长教师进一步做总结总结根主要是靠分生区的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伸长在细胞体积增大,使根不断的伸长的。探究 根向什么方向生长呢?1、 提出问题2、 作出假设3、 设计实验4、 根据实验设计参照技能卡完成实验5、 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材料的发布妈妈用大豆或者是绿豆发豆芽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如果豆芽生长的过长,就会长出许多的毛茸茸的根须,很象我们教材中的图片,图325豌豆幼苗的根.这些跟是靠哪部分生长的?为什么生长的这样快呢?它的生长方向又是如何的呢?
16、这些问题你是否思考过?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大豆幼苗,分发给学生.学生们分组进行观察,通过使用放大镜,对根的外形和透明程度会有更好的认识,并结合教师的挂图和教材中的彩图认识根尖的四部分.取出标记好的菜豆幼苗,交给学生进行测量根在不断的伸长,那么究竟是向什么方向生长呢?由此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讨论选出小组成员们提出来的合理的假设内容,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法,写出实验流程和用具,并预期实验结果。教师帮助指导分析实验结论学生经过测量后,与上节课绘制的该幼苗图作比较,着重比较幼苗的根部,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根的生长,伸长主要是靠哪个部位。各小组总结
17、出实验结果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分小组进行讨论,争取得出较合理的假设内容,接下来各小组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内容,认真思考研究,做出并完善实验设计,课下各组同学要完成对实验的观察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及时向教师汇报结论。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目标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能力目标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
18、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它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是学习根的水分代谢的必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经了解,对于这些概念,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有过一定
19、的接触,只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三、教法建议认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中心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关键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效果显著。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问题,在进行课本中的实验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如:直接把盐撒在切好的萝卜片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有水分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对比实验。或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设计出有关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这些知
20、识。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实验结果及分析出原因。还要让学生了解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在实验中加入一些数据的测广泛联系实际,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认识其中的道理 根吸收水分的过程的教学,可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将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概括出来。教学时,首先向学生质疑:根毛区表皮细胞形成的根毛是否能够吸水?以便激发学生探讨新问题的兴趣。 要想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主要是要解决根内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使其亲身体会到浓度的改变。但在这之前,一定要先向学生说明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浓
21、度,而且低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手段:观察、分析、讨论与讲解相结合设计思想:本节课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2、成熟区的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的细胞特点。 二、讲授新课:(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萝卜片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并撒上食盐。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水
22、分产生,水分从何而来?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萝卜细胞的细胞液中出来的,是因为撒入食盐造成的。)4、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本实验中食盐遇到萝卜片上的水分后溶解,就成为食盐溶液。而溶液中含有食盐的多少即是溶液浓度的大小。5、出示课本61页演示实验。(强调:实验中除一个烧杯中装有清水、另一个烧杯中装有盐水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一样)6、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并用量筒测量烧杯中的溶液量。 7、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8、总结:(二)根毛吸水的道理:1、出示根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根尖从外向里的细胞特点。2、组织个别学
23、生分别扮演各层细胞,分析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的高低。判断细胞吸水的途径。3、总结:(1)根吸水依据细胞吸水的原理。(2)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4、提问:什么情况下,植物的根细胞会出现失水的现象? 5、组织学生发言。6、讲解: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或土壤是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时,会发生失水现象,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烧苗。(三)合理灌溉: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植物的需水量是否一致。讲解:1、植物在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当土壤缺水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灌溉。2、不同植物的一生中消耗的水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
24、,消耗的水量也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第三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根毛吸水的道理:1、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2、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三、合理灌溉:不同植物或不同的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不相同。 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目的要求:1、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2、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的细胞特点和外界条件材料用具:新鲜白萝卜、显微镜、刀片、镊子、烧杯两个、实验天平一个、清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标签、胶水等方法步骤:(1)制作白萝卜
25、条:把新鲜白萝卜用刀片切成宽厚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在天平上称重,用刀片切修,使两个萝卜条质量相同,并记录重量。(2)将两个烧杯编号,分别贴上1号和2号标签,在1号烧杯内装入清水,在2号烧杯中装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将两个白萝卜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1015分钟。(3)用镊子取出两个萝卜条,晾干、称重并记录重量,计算清水中的硬萝卜条吸收了多少水分,食盐水中的软萝卜条失去了多少水分。(4)总结: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就_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_水。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分
26、析得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3)举例说出合理施肥的方法,说明其重要性。(4)阐明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2、能力目标(1)通过设计实验,尝试探究各种无机盐的作用,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氮、磷、钾三大类无机盐的作用,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2)通过了解无机盐的作用,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3)通过学习合理施肥,树立环保意识。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倡导探
27、究性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首先,组织学生收集化肥名称标签,查阅有关无机盐和合理施肥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处理学习氮、磷、钾三类无机盐的作用部分,在教材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先组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通过补充与完善,学习缺素培养的实验方法,接着自学小辞典,试做小医生,判断培养的植物分别缺乏哪类无机盐,然后由缺乏症反向推导各类无机盐的作用,这样层层递进的设计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自学、对学与群学,培养了学生思考与辨析、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实践的能
28、力。教学重点:(1)认识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分析得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3)举例说出合理施肥的方法,说明其重要性。教学难点: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及其缺乏时的症状。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对学与小组群学相结合。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农田风光,创设情境,农民为了收获希望需要付出哪些辛苦的劳动?说到施肥,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到底会对植物的生长带来什么影响呢?原来它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导入课题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情境一体会无机盐的存在与作用
29、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对比培养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的两株幼苗的长势情况,分析造成差别的原因:植物生长不光需要水,还需要无机盐。 情境二明确主要无机盐的种类-氮、磷、钾学生列举课前查到的常见化肥名称, 组织学生分析化肥中常见的几种无机盐:石灰氮 、氮水、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磷酸铵氯化钾 、硫酸钾 、硝酸钾结论: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情境三探究氮、磷、钾的作用1、结合“缺素培养”技能卡的提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2、出示通过缺素培养后的同批植物,组织学生结合小辞典的症状介绍,分辨各株植物分别缺乏哪种无机盐?缺氮: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枯焦缺磷:植
30、株矮小;新叶暗绿或呈紫红色(图片补充说明缺氮还会造成植物花期推迟,果实晚熟)。缺钾:茎秆细弱,易倒伏;叶色黄,老叶焦枯并蜷缩。3、组织学生结合对缺乏症的了解,反向推导氮、磷、钾的作用。氮: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磷: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钾: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4、组织学生抓重点词,快速记忆三类无机盐的作用氮:对枝叶发挥作用;磷:对花、果发挥作用;钾:对茎、淀粉发挥作用总结速记口诀:氮使枝繁叶茂;磷中硕果累累;钾令茎秆粗壮,且促淀粉合成5、练习,学做合格的“植物营养师”。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判断图片所列举的植物应多施含哪种无机盐的肥料情境四植物生长
31、需要多种无机盐学生介绍所查资料,介绍无机盐缺少锌、硼、铁、镁等无机盐的症状。如苹果树缺锌会引起“小叶病”,油菜缺硼会“花而不实”等。简单总结: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氮、磷、钾外,还需要:钙、铁、锌、硒、硼、镁、硫、锰、铜、钼等,这些无机盐植物需要量虽小,但作用也很重要情境五怎样做到合理施肥组织学生自学实际用部分,结合所查资料,完成所发小试卷上的习题,分析合理施肥应从哪几方面考虑1、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需量不同2、同一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无机盐需量不同3、合理施加农家肥(基肥)和化肥(追肥)4、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施肥 情境六简单了解无土栽培技术组织学生结合问题观看有关无土栽培技术的介绍短片1、无土栽培
32、有哪些形式?2、无土栽培的原理是什么?明确无土栽培的原理:植物的根吸收的是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结合图片,讨论介绍无土栽培的应用及优点。情境七 知识回眸,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1、氮、磷、钾等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2、合理施肥的方法3、无土栽培情境八智力闯关,组织学生竞答本节典型习题1、如果植物体生长得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这说明植物缺少了( )。A含钾无机盐 B水分C含磷无机盐 D含氮无机盐2、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B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无机盐C土壤对植物生长并没有作用D根只吸收水和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3、请把下列植物与所需肥料正确
33、连线青菜草莓 多施氮肥红薯 多施磷肥 生菜 多施钾肥橘子 联系实际回答:播种、浇水、耕田、施肥等 观察、分析培养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长势健壮,培养在蒸馏水中的幼苗长的细弱。 介绍查到的化肥名称,分析得出氮、磷、钾是常见的无机盐。 1、结合提示,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发言,互相纠错完善2、结合缺乏症的症状,分辨展示的植物分别缺乏哪种无机盐,小组代表发言说明判断结果并阐述判断依据。 3、结合三种无机盐的缺乏症,推导其作用。 4、结合提示,速记三种无机盐的作用。 5、结合所学,进行判断 简单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自学实际用,完成习题,明确合理施肥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通过短片介绍,了解无土栽培
34、的不同形式,分析原理。 通过知识回眸,明确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智力闯关,踊跃答题 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熟悉的谚语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演示及组织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自主思考,形成对无机盐的形象认识。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1、通过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掌握缺素培养的实验设计方法,同时培养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2、通过类似医生诊病的分析环节,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锻炼学生逆向推导、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5、现学现练,对知识进一步巩固。 通过习题的形式 ,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总结本节课
35、的知识,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典型习题及时练习,且以竞答形式进行,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可强化巩固知识。板书设计: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一、探究氮、磷、钾的作用二、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三、合理施肥:四、无土栽培 第三章 芽的发育与整枝的打杈 教学生计思路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对枝条上面芽的类型,叶芽的结构的观察以及芽和枝条之间的生长发育关系的等内容。关于芽的类型,教材上只介绍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着生位置分的;另外一种是按将来发育的状况分的。其实,还有其他不少的分类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叶芽的发育成为本章的难点,因为芽的发育是个动态的过程,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把叶芽的的
36、结构观察好,打好基础,并且把芽的机构和枝条之间进行对比观察,然后判断叶芽是如何发育成茎的。最后,结合学生的生产实际和教材上给出的知识,分析得出茎的生长有哪些特性(如顶端优势、向光性等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2识别常见植物的叶芽、花芽和混合芽。3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4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二)技能性目标1尝试整枝打杈的一般方法。2运用顶端优势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整枝、打杈等问题。(三)情感性目标参加农业生产的摘心、除芽联系,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叶芽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因为芽的发育是个动态的过程,所
37、以叶芽的发育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媒体挂图,视频资料等。教学课程设计()导入按照课本出示的身边事导入本章内容: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在北方深秋,仔细观察植物落叶后的枝条,在各种不同植物的枝条上,都有一个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芽。芽是什么?它长大后回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部分?(二)讲授新课1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出示录像或挂图: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2芽的种类: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总结:(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
38、也不一样,如: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3叶芽的结构: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取一个叶芽,做一个纵切(提醒学生不要伤及手指)根据课本的图示,比较叶芽和枝条,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结构,可以利用一棵纵切开的圆白菜或大白菜。圆白菜和大白菜实际上是叶球,但是可以把它们比喻成叶芽,即中间的基部是芽轴,芽轴的顶端有生长点,生长点两侧有叶原基和幼叶,幼叶的叶腋有芽原基。)提示注意事项:(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2
39、)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3)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4顶端优势经过课堂谈论,请学生试着分析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在一株植物上,通常会出现顶芽的生长发育较快,而侧芽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这叫做顶端优势。在生产中,人们根据这一特性,对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对果树、棉花、番茄等植物,可以去掉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植物就会多开花、多结果,从而提高水果、棉花、番茄等的产量;有些行道树长到一定的高度,去掉顶端,侧芽迅速发育,使树冠增大,就能增加它们
40、的遮阴面积;而材用植物,应及时摘去侧芽,保护顶芽,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顶端优势的强弱,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松、柏等植物主干顶端优势很强,近顶端侧枝生长缓慢,远离顶端的侧枝生长较快而形成宝塔形树冠。例如,雪松是典型的塔形树冠,高大挺拔,但水稻、小麦等植物顶端优势则不明显。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目前主要从营养供应和激素影响两方面来解释。前者认为顶芽代谢活动旺盛,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故顶端优先生长。后者认为植株顶端形成的生长素,可通过向下的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加大,而侧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比顶芽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在课下要认真的复习,要在课下
41、加强练习,阐明芽与枝条之间的关系。在课余时间参加农业劳动,运用顶端优势,了解农业上的的各种打杈原因,如:(1)种植番茄、棉花:要适时摘除顶芽。(2)种植用材林:要去掉侧枝。第四章 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
42、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能力目标: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教学用具: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情境激疑1、 故事导入一天,一个三岁的孩子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对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问题:你们能从
43、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所用时间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探究1、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1)认识实验步骤,实验的方法与目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水浴加热,滴加碘液,观察。(2)播放视频资料。(3)分析问题A、为什么把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B、为什么对植物进行遮光?C、为什么对叶片进行水浴加热?D、有什么现象发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4)归纳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和绿色植物。(5)动手实验A、由教师说明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B、取出实验材料,学生动手实验。(6)知识升华问题: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这一物质有什么意义呢?意义: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并可以合成其他有机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