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一年级上期末复习试卷一、 填空题(第1小题 2分, 第2小题 5分, 3-4每题 6分, 5-6每题 9分, 共 37分)1.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2. 比多个,比少个,比多个去掉个,去掉个,三种符号的个数就同样多3. 在里填上“”或“”1185 879 16420144=10 14108 12654. 从6、7、8、15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5. 在里填上“”、“”或“”939 11415 144144763 612 39577810 5217 7466二、 口算题(每道小题 10分 共 20分 )1. 14-4-
2、3 18-8-2926 66616-104 395945 444406 16-6-92. 39 5958 4769 121088 18357 611三、 应用题(1-7每题 5分, 第8小题 8分, 共 43分)1.原来有7只猴子,又跑来了6只,现在有只?=(只)2. 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有多少个苹果?=(个)口答:小军原有_个苹果.3. 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棵)口答:还要种_棵4. 同学们在马路两边各插了8面小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面)口答:一共插了_面5.小明做小船用去7张纸,做飞机有去6张纸,一共用去多少张纸?(张)口答:一共用去_张6.
3、 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前面有10个人,后面有7个人,这一列共有多少人?(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4、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口答:这一列共有_人。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