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执 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够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各种图文资料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每一环节实验分析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过程,即由已知到未知的假设再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教学难点:阐述染色体
2、存在的规律;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教法与学法】围绕目标的达成,贯穿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经历图文信息分析、归纳等学习过程。【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2、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学案,准备DNA模型,准备制作遗传物质的关系模型的手工材料。【重要概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教学程序】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小活动“猜一猜,哪一个是我”引出遗传和变异,回扣初一所学: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就是通过遗传和变异,使物种既保持着稳定,又不断地进化。从本章开始,咱们就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
3、知识。引出新课新课学习:遗传的概念: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同学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例子?从这些例子中,我们能不能归纳一下,到底什么是“遗传”?决定遗传现象的物质存在于哪里?出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细胞核在遗传中的地位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问:伞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科学家为什么选择它做实验材料象?播放动画:伞藻嫁接实验,重现实验过程得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PPt)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1、染色体定义:出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图,认识染色体。出示不同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染色体的存在些规律小结:染色体的存在规律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
4、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不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不相同。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关注学生的表现,是否真的理解决定是否给予提示)(出示舟舟图片)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问:那么染色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染色体、DNA、蛋白质图)在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师:是不是这两种物质都与遗传有关呢?现在我们一起来重现一个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播放T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不同变化。问:在这个繁殖过程中什么在起
5、着关键的遗传作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得出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四、基因是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问: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又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1、出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介绍其发现和意义,认识其基本结构2、认识基因基因概念:这些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特征小结:出示图片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活动:运用老师准备的材料,以组为单位,粘贴制作关于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模型。具体要求:1.在不同纸片上分别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2.将它们按照位置关系,粘贴为一个整体。边粘贴边说明理由。3.班级展示,并对作
6、品作出说明。(提示:只提供了一个DNA分子和三个基因。)意图:通过此活动,通过粘贴和表达进一步内化所学。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小结: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图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基因中含有遗传信息。)本节小结:课外拓展:1、回顾遗传学发展史,激励学生。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了解一下科学家们在遗传学上作出的贡献。期待你的名字的出现2、观看视频DNA生命的奥秘,写观后感。当堂检测:学生猜测举例学生尝试概括遗传概念细胞核学生根据课本93页文字和图片,思考这两个问题。学生观察动画思考三个问题:1.伞藻嫁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2.实验现象是什么?3.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观察后交流,得出结论观察讨论: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不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不相同。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答:DNA和蛋白质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将其DNA注入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最终在细菌内繁殖出新的噬菌体。学生尝试回答、归纳以组为单位活动展示与交流学生尝试描述,发现它们彼此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课后观看并撰写观后感,张贴交流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