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试题1015.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657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试题1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试题1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试题1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试题1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试题1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博野中学高三(2014级)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1、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取得的相同的侵略权益是 A公使驻京B驻扎军队C开埠通商D巨额赔款 2、唐律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3、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充分反映了 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A B C D4、

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5、以下四句话中,哪一句应该是林肯说的A在向国会交权仪式上说:“我仅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B“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C“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D“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6、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7、夏曾佑

3、在中国古代史中说:“有周一代之事,其关系于中国者至深,中国若无周人,恐今日尚居草味。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夏曾佑的依据可能是A中国有朝代的历史始于周朝 B礼乐文明是儒家学说的渊源C礼乐文明的地位高于儒家思想 D周带来的国家认同与制度文化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讽刺当权者苟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A赵普 B赵匡胤 C赵匡义 D赵构9、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记载:“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材料反映出西汉统治者A为了巩固政权而重用庶民B变分封制为郡县制C削弱王国势力

4、以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10、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A.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B.周王与诸候的斗争 C.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D.奴隶平民和奴隶主的斗争 11、中国最早设立郡县起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初期D秦朝后期12、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13、

5、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14、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15、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

6、政治理念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 B. C. D. 16、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A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17、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入选与选民意愿无关18、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C美苏力量均势 D多极化逐步发展19、毛泽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政治基础,主要体现在树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B C D2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割占中国领土 清政府巨额赔款 开埠通商划定使馆界 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A B C D21、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支持曾纪泽与俄国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的清军将领是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22、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

8、关系的问题,比较符合近代中国实际的回答是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B、“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证明,只有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才能达到民族独立的目的C、实现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同步进行,一旦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也就完全实现了D、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23、公元前214年,任嚣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皇帝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9、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24、“银烛鏖(o)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5、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26、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无不是满载而归,绝无空手而回之理。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与此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27、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2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国民”的主要含义应是A由国民党发起 B底层民众广泛参与C以进步各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为基础 D以反帝、反军阀为革命任务29、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30、17世纪西方认

11、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24分,32题16分)31、(2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录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

12、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 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 谓之交子, 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 明清时,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 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 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

13、报册”, 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什么?(2分)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6分)(3)依据材料三, 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8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同时期各国GDP数据统计国家时间中国美国英国日本1820年32.9%1.8%9.5%3%1900年6%23.6%18.5%2.4%材料二 近三十年

14、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5万多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排位第二。摘编自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GDP出现的变化?(2分)(2)在20世纪初,为什么英美GDP能大幅超越中国?(8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原因。(6分)高三第二次周测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隋唐以前,选官、用官采取九品中正制,注重出身门第,所以“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

15、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特权垄断,使“考定父祖官爵、门第”的现象逐步消失,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故选择D项。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林肯在南北战争中曾经发表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项正确,C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D是拿破仑的语言。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要求可知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说明的是对西周的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知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故B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破坏,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诸侯

16、争霸并不是都由分封制导致,故D项错误。7、【答案】D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定都建业(今杭州),故选D。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汉政治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西汉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13、【答案】B 【解析】本题以周代王城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判断,A项出现于战国时期,D项出现于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皆排除;C项中的“敬天”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从

17、材料信息看,当时王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规则、有序,在当时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宗法分封制所要求的“中正有序”。故选B项。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取信息说明的是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的关系,史记作为一手史料,其选取史料的真实性可以从同样是一手史料的考古发现中得到验证,。故答案D符合题意。15、【答案】A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带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动。根据所学宋朝不仅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科举考试范围,而且还增加了录取名额,使得身份不高的庶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靠世族门阀做官制度的冲击。故选B。17、【答案】A18、【答案】C【解析】两极格

18、局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正是建立在美苏力量均势的基础之上。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谐社会要领的认识程度,所谓“和谐社会”,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公平、正义、合作、诚信的社会。由此分析四个题肢项,时间上皆符合毛泽东时 期,内容上皆符合和谐社会。20、【答案】D2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能力。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左宗棠战功不可没,是一位民族英雄。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2、【答案】D23、【答案】D【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任嚣任南海郡守,其职位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这是郡县制的基本

19、特点;郡县制下,郡守是最高的地方长官,掌管一郡事务;郡以下设县,也有皇帝任命。因此ABC均正确。郡县制下官员不世袭,没有封地。故选D24、【答案】C【解析】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反映的是台湾已被列强侵占,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辛丑条约并无割地条款,只有马关条约符合。2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隋朝时代,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唐朝沿用并发展隋朝的科举制,A项与科举制有关;B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与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有关;C指的是生物的遗传;D与汉代的察举制有关。故选A。26、【答案】C 27、【答案】D28、【答案】C【解析

20、】本题可以从参加国民大革命的阶级来理解。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形成了工人、农民、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2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他们必须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且不能世袭。故选D。A、B、C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30、【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4分)(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2分)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 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 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8分)(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铁钱不便于流通;借

21、鉴飞钱的功能。(6分)(3)措施: 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 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 严格限制出口。(8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发展情况,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史料, 从史料中得出有效信息。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战国时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出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二问主要考查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 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交子与飞钱、铁钱的关系, 已经商品经济发展对飞钱出现的影响; 第三问主要考查明清时政府对民营手工业的限制, 要求学生从材料中税收、外贸、官营手工业垄断、编户等角度概括。32、(16分)(1)变化:由1820年的世界第一,到1900年大幅落后于英美新兴国家。(2分)(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进步,殖民扩张与掠夺,海外贸易(8分)(3)高速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多边)贸易(6分)【解析】第(1)小题依据数值不难得出。第(2)小题应结合时间限定条件,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第(3)小题结合材料二中的“世界罕见”和“世界排位第二”可以得出中国经济的特点;结合“近三十年来”的时间提示,也可以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分析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