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625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精选   一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48+8= 77-9= 86-20= 5+60= 50-3= 83-3= 35-7= 11-5= 42+10= 4+47= 15-7= 95-9= 89+4= 100-40= 66-7= 40-1= 10+80= 3+36= 34+4= 60+25= 一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81-7= 79-1= 65-4= 39-20= 13-9= 二、用竖式计算。 51+24= 78-40= 6+35= 80-4= 28+47= 92-85= 三、填空。 1. ( )个十和( )个一 ( )里面有( )个十 合起来是( )。 和( )个一。 2.在63、36、70、27、这四个数中,个位上是6的数是( ),单数是( )和( ),最小的数是( )。 3.10个十是( ),60里面有( )个十。一个数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 4、23 + 6 = 37 + 8 = 44 - 7 = 先算: 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再算: 四、在正确答案下面画(8分) 1.哪道题的得数是七十多? 64+4 64+6 64+8 2. 3.买1辆13元的玩具汽车,应该付下面哪两张人民币? 被减数 51 42 86 23 减数 7 5 17 差 18 36 6 加数 62 19 64 加数 19 38 27 28 和 42 26 43 五、 六、解决问题。 买一个篮球,付给营业员50元,找回12元。这个篮球多少元? 红旗有46面,黄旗再增加18面就和红旗同样多,黄旗有多少面? 一个书包38元,小明付钱后,营业员找给小明12元。小明付了多少钱给营业员? 水果店有一些水果,卖出38个后还剩27个,原来有多少个水果? 上午 下午 小松鼠 42个 39个 小白兔 37个 41 小白兔和小松鼠去采蘑菇。 小白兔一天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上午小松鼠比小白兔多采多少个蘑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下午小松鼠比小白兔少采多少个蘑菇?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式解答。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