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愁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78584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优质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愁优质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愁》优质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齐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2. 老师也来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听读,如果你认为读的好的地方就把语气在书上标注一下,同时在课文上标注重音。 教师读完,学生点评,从而让学生总结出这首诗怎样读是最好的。 3.再读全诗,注意:语气、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要抑扬顿挫,要饱含感情,层层递进,感情越来越深,第4小节达到顶峰。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过渡语: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1.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母子——,夫妻-——,母子——,家国——。 生答,老师归纳并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 2. 第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 学生答,老师点拨:第1小节是生离,第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读第1、3小节要读出递进感。 3.再读1——4小节,读出个人之思,读出家国之思,读出作者对大陆的一片深情。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受到单调凄凉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断肠的情怀。这个意境主要是我们通过这首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1.找意象:诗人是借助那些意象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描画面:诗歌的语言言简意赅,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品语言:“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富有结构美) 3.悟感情: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 海峡(浅)————家国恋 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犹如百川奔向东海,又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之思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4.再读全诗,读出意境和感情。 五、丰富联读,读出诗情 “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 1.拓展背景,升华感情,将感情推向高潮。余光中为什么对大陆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说:“随着日子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齐读全诗,体会诗人蕴蓄了20年的思乡之情。 2.延读诗情: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小时候你就读过李白的《静夜思》。请你再背出几句古诗词中写乡愁的诗句。 六、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 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 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 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教学反思总结: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情美的诗歌,教师要用心去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声情并茂。本课的设计思路:“深情诵读,读出诗韵;细腻品读,读出诗意;优美解读,读出诗境;丰富联读,读出诗情。”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诵读的环节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声情并茂。整堂课都是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之中完成,没有包办代替,没有灌输,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