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7856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教材分析一、第二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写意图 第五单元共包括五章内容,它们依次是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来认识动物的运动机理,认识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认识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这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活动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编排在一起即反映了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与特

2、点 本章涉及了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三节内容。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以哺乳动物和人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让学生认识动物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接受动物产生运动的一般机理。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与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对动物各种行为的罗列叙述,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素材,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有以下主要特点。1加大了探究活动的自主性。教材对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动物的绕道取食”和“蚂蚁的通讯”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提供实验背景和方法提示,让学生分析、判断、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这样从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

3、设计等都给学生和教师留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如有关“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教材设计了两个动物行为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章设计的探究活动有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资料分析和探究等,其中探究均为全程探究,但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设计与完善实验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如在探究实验中设计了“讨论和完善计划”、“制定计划”、“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活动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明确探究的思路,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本章探究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

4、较高,包括饲养动物、设置对照实验装置、观察纪录等。而且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习题训练加大了开放性。如开放性的习题有,结合“狼孩”的事实背景请学生谈“对人类学习行为的新认识”;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实践活动,请学生收集有关动物通讯的资料,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三对第二章教学的几点建议 1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将人和动物的运动一并叙述的。在“观察与思考”的活动栏目中安排了有关骨骼、关节和

5、肌肉的组成结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总结出人和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肌肉、骨骼和关节三者的关系。教师最好引导学生结合教具或实物来认识解读结构图,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常识,如骨骼、肌肉和关节损伤给人带来的运动障碍来加深理解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有条件的学校要安排好“制作肌肉牵动骨骼运动的模型”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利于理解动物在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统一关系,理解动物运动的机理。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和人体的运动需生物体整体的协调统一,动物的运动主要由运动系统来完成,但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使学生加深理解生命

6、活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2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活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是组织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资料分析中例举了动物的6个行为活动实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动物行为特点的理解,培养实验动手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7、但实验的难度较大,所需的时间较长。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探究活动的目的要求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每个探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如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为全程探究实验,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难点是如何为菜青虫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了解菜青虫的生活习性、组织学生选择和确定实验地点、制作实验所需的设备等。第二个含义是,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实际条件组织好学生讨论和完善实验方案,使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的方法步骤、每一步骤需要

8、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2)注重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探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时间较长。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整实验方案与计划。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实验纪录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等。不仅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更因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一环节往往更富有教育意义。例如,在“探究的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环境的嘈杂声太大或捆绑小鸡的绳索太粗,分散了小鸡的注意力;小鸡的年龄太小学习能力还较弱;实验前对小鸡饲喂的食物过多,小鸡摄食欲望不高

9、等等。通过反思,可以激发学生完善实验方案,继续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等目标。 (3)因地制宜体现教学的创造性。教材为我们落实课标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思路,或范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条件选择实验材料,改进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如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时,可以探究鸡越过障碍物取食的行为;探究小鸡区分可食性食物和不可食的物体的行为(确保鸡勿将非食物性物体摄入体内),实验证明此类实验对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具有较好的效果。3第三节社会行为是以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为例,分别叙述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社会行为。在读解教材中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

10、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对动物的社会性行为特征的理解,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对种群繁衍与发展的意义。动物群体中的个体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教材设计了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动物个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从而进一步认识在生态系统中,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使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具体的教学建议可参见第二节内容。 习题解答生物(八年级 上册)教材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上册习题解答答案所对应教材名称及版次生物 八年级答案所对应教材出版社人教版答案所对应教材作者八年级组包含题目编号2010观察与思考1

11、.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2.不能。因为各种鳍往往同时运动,仅靠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很难分辨出各种鳍分别起什么作用。探究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掌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实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决

12、定运动的方向。2.不完全。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3.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如科学家用模拟大气产生的条件做生命起源的实验;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用模拟宇航员做拟人试验等。与直接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实验是将模型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

13、,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观察与思考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2.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练习1.是。海马虽然是身体外形奇特

14、,但是海马有鳍、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由此可以判断海马属于鱼类。2.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3.不对。因为海洋的空间有限,资源有限,而且事实也证明,人类大量的开采海洋资源,已经造成部分海洋资源的枯竭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4.因为鲸、海豚、海豹的体表没有

15、鳞片、都不用鳃呼吸,而是用肺进行呼吸,而且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海龟也是用肺呼吸,而且不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爬行动物。海龟、鲸、海豚和海豹与鱼类一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四肢的外形呈鳍状,适于游泳。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参考答案实验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大气

16、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3.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4.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观察与思考1.兔(包括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除了靠体表的皮毛保温外,还要靠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协调

17、作用共同完成。呼吸系统使气体交换能力加强;发达的循环系统可以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提高;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则可使兔(哺乳动物)的代谢加强或减弱,并调控散热过程。2.兔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由于兔的前后肢长短不一,虽然前后肢可交替行动,但更适于跳跃,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方式。3.兔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食性的不同。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适于捕食动物。没有犬齿的兔属植食性。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4.兔与人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是相似的。这一现象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即同属哺乳动物。兔消

18、化道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有关;而人是杂食性的,所以人的盲肠大大退化。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多变环境的意义(课文中的问题)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实现的。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变化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体温恒定则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练习1.图V-7中动物的运动方式金丝猴攀援,袋鼠跳跃,蚯蚓蠕动(爬行),猎豹行走和奔跑,白熊行走和奔跑,丹顶鹤行走和飞翔,虎行走和奔跑,蝴蝶飞行(幼虫爬行)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参考答案观察与思考填空:左上:蝗虫,蟋蟀、螽斯;左中:蜻蜓,豆娘;左

19、下:金龟子,天牛、瓢虫;右上:蝴蝶,家蚕、蛾;蝇,蚊、牛虻。讨论:1.昆虫的翅与鸟的翼在适于飞行方面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2.蜜蜂通过翅的运动可寻到蜜源(食物)并运回蜂巢;蝗虫可通过翅的运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尾,并到适宜的场所产卵。可见翅对昆虫的觅食、避敌、寻偶繁殖、寻找栖息地等有重要作用。通过翅的运动可以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对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练习1.不会。鸟类(如麻雀和家鸽)似

20、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是因为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它们的食量都很大。但是由于鸟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食物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残渣,并且很短的直肠可使粪便随时迅速排出。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重量而影响飞行。2.是昆虫的特征。因为节肢动物中的蜘蛛无触角,无翅,有4对足;节肢动物中的虾有触角2对,无翅,有步行足和游泳足多对;节肢动物中的蜈蚣有触角1对,无翅,足多对(每体节一对)。3.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

21、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4.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的。游泳有多种方式,靠躯体和鳍的摆动游泳的最常见的动物是鱼类。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鳍与鱼体内的肌肉通过一定的结构相连,肌肉的协调舒缩可引起鳍的摆动。多数鱼类有较大的尾鳍,尾鳍摆动可产生向前的推力。背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在水中平衡和辅助游泳的作用。此外,节肢动物的虾,是靠5对片状游泳足的划动来游泳的;成体的蛙,鸟类中的游禽,是分别靠趾间有蹼的后肢和足在水中的划动来游泳的;龙虱、划蝽等昆虫则是靠扇形足的滑动来游泳的。企鹅、海豚、鲸等体形较大的水生哺乳动物,主要靠流线型的身体和鳍状肢等运动器官来游泳的。有些无脊椎动物如乌贼、章

22、鱼、扇贝、水母等,可借助从身体固定方向的开口处定向喷射的水流,获得前进的推力。在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包括奔跑、行走、跳跃、爬行、蠕动等。能奔跑的陆地生活的动物,如哺乳动物中的虎、豹、鹿等都具有分节的四肢,四肢内有由关节相连的多块骨,骨上附有发达的肌肉。通过神经的调控,肌肉能够协调地收缩和舒张,从而使躯体移动。当有较长时间的腾空和快速移动时,就形成了跳跃或奔跑。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主要是鸟类和昆虫。鸟类的飞行器官是翅膀(又叫做翼)。由多块骨构成。翼的外表被覆羽毛。与飞行有关的羽毛为正羽,呈桨形。鸟的振翅飞行是靠与翼相连的肌肉的协调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昆虫的飞行器官是翅。昆虫的胸部生有两对翅,

23、它们是由体节的背板向两侧突起、扩展演变而成的,所以不具骨骼。昆虫的胸部与鸟类一样,也有较发达的肌肉与翅的基部相连。哺乳类蝙蝠的飞行器官是由皮膜将四肢(包括指间)和尾连接起来构成的翼。蝙蝠是通过翼的扇动产生升力和推力来实现飞行的。可见,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虽然它们的运动器官多样,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化的运动器官;而这些器官的运动要靠肌肉的协调收缩和舒张来完成。5. 身体呼吸运动体温其他环节动物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靠肌肉的交替舒张和收缩使身体蠕动变温卵生节肢动物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呼吸器官为鳃或气管(蜘蛛类为肺书)靠翅或

24、分节的足运动变温卵生鱼类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靠躯体和鳍摆动游泳变温卵生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帮助呼吸靠翼和足运动体温高,且恒定卵生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呼吸靠四肢运动体温高,且恒定胎生、哺乳6.提示: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产卵的典型动物是龟、鳖等爬行动物,一些水禽如野鸭、天鹅、白鹭等通常在水中取食,在陆地产卵。蚊、蜻蜓、豆娘等昆虫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参考答案观察与思考1.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于动物的关节,如吊车臂与车体之间部分。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都有关节。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

25、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4.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以及佩带护腕、护膝等。练习1.在骨关节、肌肉模式图中正确的是:2.比喻有一定道理。因为任何一个关节的运动都需要两块以上的肌肉协同作用,这好比是拉车时,当车前的绳子被拉紧时,车后的绳子需呈松弛状态;而当向相反方向拉车时,绳子的紧与弛则相反。关节的运动方式越复杂,构成关节的肌肉数也就越多,肌肉间的协同作用也体现得越充分。3.鸟

26、的胸肌的两端不都附着在胸骨上。如果某一肌肉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对运动就没有任何意义了。4.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资料分析1.在描述的动物行为中,资料1和资料3是先天性行为,资料2、资料4和资料5都是学习行为。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可以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如初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27、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3.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可以知道,先天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能力的。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

28、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探究 探究1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完善计划的讨论)1.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2.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明问题。3.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

29、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4.应当。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5.要一样。和前两个讨论题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6.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7.是的。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探究2动物的绕道取食1.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不一样的。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甚至不用经过“尝试与错误”。因此探究活动选取的实验动物最好是低龄

30、小动物,如小鸡、小鸭等。它们的生活经验少,容易表现出学习的过程。过于低等的动物学习次数太多,不易在课堂实现;太高等的动物也不好,像猫和狗等容易出现直接取食的现象。2.例1:对家养小动物进行学习行为的训练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有一些鹦鹉会“说话”;有的猫、狗会在固定地方饮水、吃东西、大小便等。这都是人类对它们进行训练的结果,也是出于人类的某种需要。例2:小猫刚刚出生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睛,粉红色的身体上绒毛又短又稀。可这时候它就会吃奶,还会用爪子抓住猫妈妈的身体。猫妈妈会在幼猫很小的时候教给它们什么东西能吃、什么地方能睡,怎样爬树,又怎样从树上下来。吃奶的小猫会一天天长大,一个多月后的小猫喜欢玩线团、

31、纸球,更喜欢玩蜻蜓、小壁虎之类的小动物。它是在练习捕食的技巧。长大之后,猫不仅会捕鼠、逮鸟,还会去鱼缸里捞鱼。小猫跟猫妈妈学会的本领捕食和逃避敌害,对小猫的生存都是有意义的。3.提示并思考: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注意: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谈亲身的感受,不要过多的限制学生。)练习1.婴儿出生就会吃奶、抓握物体,这些都属于先天性行为。摄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

32、本条件。婴儿刚出生时表现出的抓握能力(或者说是攀附母亲的能力)和吃奶的能力,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2.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3.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也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堂上交流。)4.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狼孩并不是狼,他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是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他没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因此没能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这一事实也说明,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错过了

33、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第三节社会行为探究1.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2.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练习1.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那就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和一只威猛的头羊。它不仅是群体的领导者,还往往享有取食、选择配偶上的优先

34、权。其他个体多数时候要看“领导者”的眼色行事。2.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3.老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老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大家分享。4.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藏猕猴、黑猩猩

35、等(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5.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有很大不同。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进化以及人类复杂的社会属性,人类的行为成了行为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难以研究、最为神秘而又最具诱惑力的领域。但是,直至今日,人们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仍是建立在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基础上的。由于高级灵长类更接近于人类,许多精彩的镜头都取材于珍妮古道尔(Jane van Lawick Goodall)研究黑猩猩,以及戴安福塞(Dian Fossey)研究大猩猩的野外工作。但目前的问题还是难于把动物研究结果扩大到人类,人们无法明确那些来自高级灵长类动物的资料是否能真正提供关于人类的信息。我们不可能将山

36、上大猩猩的行为扩展为灌木林中大猩猩的行为;同样,将山上大猩猩的行为扩展到人类的行为也是愚蠢的,毕竟我们不同于那些高级灵长类动物。所以,简单地将某些动物行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人类,将会陷入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拒绝承认人类的动物学属性也将走向另一个极端。由此可见,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1.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2.不能。因为生态

37、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了野兔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练习1.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

38、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当实验区的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吃光。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2.提示:有些动物可以改良土壤,如蚯蚓具有在土壤中钻洞的习性,并且以土壤中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使土壤疏松且有机肥料增多,利于植物的生长;蚂蚁等动物也有在土壤中钻洞、修坑道的习性,它们的行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有改良作用。有些动物是人类某些害虫的天敌,它们可以对害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例如,蛙类和蟾蜍类常以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蝗虫、蚱蜢、黏虫等为食。一只大蟾蜍在3个月中的灭虫量可超过上万只。第二节动物与人

39、类生活的关系资料分析1.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或活性高),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如转基因动物的乳汁能够治疗相应的人类疾病。2.不是。利用生物反应器还能生产人类所需的营养品如无乳糖奶、含有人的转铁蛋白的牛奶、人牛混合奶等。科学家还利用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物,生产营养价值较高的生物肥料等。技能训练长颈鹿与宇航员失重现象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使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这与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首先,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

40、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时长颈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肤和筋膜绷得很紧,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对,设置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置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蝙蝠在飞行时,不断从喉咙中发出超声波脉

41、冲,声波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蝙蝠再用耳朵接受回声,就可以判断前边物体的大小、方向和距离。科学家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探测目标的“回波原理”发明了雷达,用以及时探测飞机的方位和距离。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龟壳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许多力学原理。虽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则像一组泊港的群帆。萤火虫与冷光萤火虫所发出的光是化学光,它通过一定反应将化学能几乎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了光能。人们由此得到启发,模拟萤火虫发光原理制造了由电能转变为光能的荧光灯。但

42、目前普通的荧光灯泡只能将所消耗的电能的6%25%变成光能。如果萤火虫发光原理模拟得充分,荧光灯消耗的电能就会几乎百分之百地转换成光能,可以大量节约能源。除了上述应用外,仿生还广泛地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体与人造器官,如模仿蛙眼的结构原理制造的电子蛙眼应用于雷达系统、机场和交通要道上,起监视、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2)模拟人的大脑,制造“人工智能”计算机,它是会看、会听、会说、会写的计算机。(3)制造仿生材料,用仿生材料作为涂层和包裹材料,它能提高人体对移植器官的接受能力;仿生材料还可用来代替受损伤的韧带和动脉血管等。练习1.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广泛的知识,如动物学、物理学、生理学、数学等方

43、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工程设计、制造和美工等技能。2.传播疾病的动物有:蚊类可以传播脑炎、黄热病、疟疾和血丝虫病;带有绦虫幼虫和虫卵的猪可以传播猪肉绦虫病;苍蝇可以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可以传播狂犬病;虱可以传播斑疹伤寒等。危害农作物的动物有:大多数鼠类由于有挖土掘洞的习性,可以破坏牧场;它们啃食农作物的根系,对农作物产生危害;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以十字花科的植物为食,危害蔬菜生长;棉铃虫啃食棉的叶、花蕾和棉铃,危害棉的生长等。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提示3.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设置对照,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

44、组。5.实验中使用的培养皿要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因为对比不同环境中细菌或真菌的存在情况,属于单因素比较,所以除了采样地点是变量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如温度等,要保持一致。探究讨论1.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2.提示4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3.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硬币

45、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4.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因为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5.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练习1.说明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火山爆发也未能使它们绝灭,这也说明了细菌的分布很广泛。2.因为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宜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吃了变质的食品,就容易患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干燥、缺乏营养物质,这种环境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不会长霉;反之,脏衣脏鞋给真菌提供了适

46、宜的生长环境,就容易长霉。3.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这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4.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第二节细菌观察与思考1.细菌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2.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技能训练因为细菌是进行分裂生殖的,就是一个分为两个,所以,4 h之后手上的

47、细菌数目应为25 600个(即100个28=25 600个)。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物,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练习1.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2.外科大夫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为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戴口罩是防止大夫呼吸时将空气中的细菌芽孢带入病人体内。上述做法都是为

48、了防止细菌感染病人。反之,也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大夫。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鼻腔黏膜上的黏液会将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粘住,口腔黏液内也会残留有细菌等微小生物。当人咳嗽或打喷嚏时,气流会把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带出很远,黏液中的水分很快蒸发,细菌等微小生物就会随着气流四处散布,威胁他人的健康。因此,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或纸巾挡住口鼻,而且避免直接面对他人。第三节真菌观察与思考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