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一群人或一个人所崇拜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的或他的人生理想的结 晶,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他的特殊的人生理想,很显然的,也就有他的特殊英雄。哲学家的英 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宗教家的英雄是释逆和耶稣,侵略者的英雄是拿破仑,而资本家的英雄�t为 煤油大王和钢铁大王,行行出状元,就是行行有英雄。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尽管不同,而崇拜的心理 则无二致。每个英雄必有确足令人钦佩之点,经得起理智衡量,英雄尽管有不足崇拜处,可是我们 既然崇拜,就只看见他的长处,看不�他的短处。"爱而知其恶”就不是崇拜,崇拜是无限制的敬 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但是优点也在此,因为它是敬贤向上的表现。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 中最宝贲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的烛照,常提醒我们人 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持有的道德价值。世间只有几种 人不能崇拜英雄:一是愚�t者,根本不能辨别好坏; 一是骄矜妒忌者,自私的野心蒙蔽了一切,不愿看旁人比自己高一层;一是所谓“犬儒”,轻世托物,视一切无足道;最后就是丧尽天良者,毫无人性,自然也就没有人性中最高贵的虔敬心。这几种人以外,任何人都多少可以崇�沼⑿郏�一个人能索拜英雄,他多少还有上进的希望,因为他还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 在实际上,英雄崇拜有深有浅,不一定都达到极境。但无论深浅,它的影响都大体是好的。社会的形成与维系都不外借宗教政治教育学术几种“文化"的势力。一个政治团体里有领袖能号召,能得人心悦诚股,政治没有不修明的。至于教育学术也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设想没有孔墨庄老几个哲人,中国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没有柏拉困、亚理斯多德、笛卡尔、康德几个哲人,西方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如此等类问�}是颇耐人寻思的。俗话有一句说得有趣:“山中无老虎,猴子称葙王。”阮步兵登广武发“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之叹。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猴子称霸王”或是“竖子成名”的时候,他的文化水准也就可想而见了。 学习就是模仿,人是最善于学习的动物,模仿必有模型,模型的美丑注定模仿品的好丑,英雄是做人的好模型。所以从教育观点看,我们主张维持一般人所认为过时的英雄崇拜。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 (节选自朱光潜《谈英雄崇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崇拜的英雄虽然不同,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是一样的。 B.英雄有令人钦佩处,也有不足崇拜处,但崇拜就不能“爱而知其恶”,就不能有理智的成分存在,这就是英雄崇拜的缺点。 C.从一个国家民族能否产生有突出影响力的英维,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民族文化水准的高低,“猴子”“竖子”在文中都不是指英雄。 D.从教育观点看,教育需要榜样,也重人格感化,具有一个具体人格的榜样,往往比说教更具感化力,所以英雄崇拜并不过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文章列举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物是为了说明行行有英雄,有英雄就会有崇拜心理。 B.文章列举不能崇拜英雄的几种人是为了从反面论证英雄崇拜也存在缺点的观点。 C.文章引用俗话和阮步兵登广武时的感叹说明没有英雄的后果,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D.文章以人善于学习的特点来说明树立英雄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英雄崇拜的现实意义。 3、如果根据文章给“英雄”下一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英雄就是产生在某领域被人们崇拜、供人们学习并能催人上进的理想人物。 B.英雄就是被某领域的人们用超越理智的情感加以崇拜并学习的理想人物。 C.英雄就是在一定领域供人们学习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D.英雄就产生在某领域能够形成和维系社会、供人们模仿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波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夕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 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波了若千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 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o�o地很忠实地 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波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 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 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 不便��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 样,仍然把日子很平�o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 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 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波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晴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波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M渡过小溪。有时疫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坫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波,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技地替祖父把路人波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蝇子,聂先一跃而上,且俨然�H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缚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坚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波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M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一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z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湘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之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 翠翠入城里去各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糸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 波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 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 ffi 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 “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 防范心理, 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联洽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5.前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6.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嘟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史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自相训 勖,少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 部谢胧雅相钦重。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褥,并手割 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除少府卿,出为蜞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R,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米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 “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 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 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B.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 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C.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 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D.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眢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 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丁父艰,也称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遭遇母亲丧�~为丁母忧。丁,遭遇的意思。 B.加扑,意为施加鞭刑。扑在古代为鞭打的刑具,有长短之分,短的为敲,长的为扑。 C.刺史,最早为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员,后为州一级军�~行政长官。这里指后者。 D.卒,死亡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s,一般人死亡就称卒。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就愤得写文章,年少孤苦贫穷,读书学习毫不倦怠。大雪天盖着 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不知疲倦。 B.江革忠贞不渝。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在魏人威逼利诱下,誓 死忠君。魏人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刚强正直。他赏罚严明,百姓安定,官吏害怕,朝宴时对于不合格的官员常有批评的 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只好称病返乡。 D.江革为官清廉。门生故吏的馈�,百姓送行的礼物,他一概不收;返朝时不接受定做新船;身旁没有侍妾,家徒四壁,深受世人敬重。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3 分) (2)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4 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c夺母志。(3 分) 阋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孟浩然曾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 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命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之所在,反而劝子路与其跟从躲 避坏人的人,不如跟从躲避社会的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首联写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寒冷,渲染江边秋景,点明“早寒”。 B.颔联写自己身在楚地,和家乡襄水遥遥相望。一个“隔”字已有思乡不得归的怅惘。 C.“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思乡;“归帆天际看”是想象家人遥望归舟,盼自己归家。 D.尾联写找不到归乡路,只见滔滔江水,与海相平,天色已暗,漫漫无边,景中含情。 12.结合注释,说说尾联写出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理。(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两句,以落链、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2)庄子〈逍遥游〉以“ , ”两句,来说明“小年” 的特征。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8 题 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 ,许多学校也一直在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中国书法能进校园,学生们凝神静气提笔写字的姿态令人感动。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K宝,(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角落,“实用为王”成为公众的共识,别说花时间去研究毛笔字,就连花时间写字的人都越来越少,精通书法的人 。 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样,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 土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感受到书法的魅力。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制度的保障,使书法教 育规范化。青少年对书法 ,发自内心热爱,才能让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只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B.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C.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就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D.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中国书法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 B.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C.中国书法在国人心中的重要性、特殊性不言而喻 D.我们应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 16.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热火朝天 凤毛麟角 耳闻目睹 B.热火朝天 寥寥无几 耳濡目染 C.如火如荼 寥寥无几 耳闻目睹 D.如火如荼 凤毛麟角 耳濡目染 17.下面是某中学团委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有多处用语不准确、不得体和不简洁,请找出四处,填出该句的序号,并作出修改。(4 分) 为迎接建校五十周年,学校团委打算举办一次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全校同学每人都要撰写一篇征文,用我们的笔墨赞美学校的悠久历史,讴歌学校在改革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来稿�}材最好是记叙文,1500 字左右。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佳作将在校刊〈新芽〉上发表。各班稿件收齐后由专人呈送到校团委。“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 5 月 30 日截止。 18.请简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4 分) 四、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近日,某权威机构对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四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前三位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前三位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 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四、八两年级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前三位是学习、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而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等方面关注的人数比例很低。 对这个调�私峁�,你有何感触?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原文是“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所以“不能有理智的成分存在”错。 2.B 解析:列举这几种人是为了从反面论证英雄崇拜的正面意义,而且这几种人是不能崇拜英雄,而不是盲目崇拜。 3.A 解析:英雄是产生于某领域,并非只供某领域的人崇拜,另外 C 项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也不是英雄的本质特征,所以 BC 错误,D 项内容不够全面。且“形成和维系社会” 不是本文所述重点。 4.B 解析:对此事并不在意没有依据并且不合逻辑 5.①交代了老船夫的职业和翠翠的出身,也写出了老船夫善良的品质。(2 分) ②为翠翠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或引发人们对翠翠命运的同情。(1 分) ③为引出翠翠和爷爷的事做铺垫(1 分) 6.①美在天真活泼:对凄苦的身世,清贫的生活,单调的日子。她没有抱怨,不想残忍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②美在善良孝顺:帮助爷爷摆渡,逢年过节让爷爷喝上酒,自己进城备办东西。 ③美在热爱生活:聚精会神听故事,与爷爷吹笛和唱,采野花把自己装扮成新娘子。 解析:每点 2 分,没有概括词语只有事例可以给 4 分。 7.D 8.D 解析:大夫或有名望的人死称为卒,庶人死称为死。 9.B 解析:放他还朝的原因是正值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而非不屈。 10.(1)服丧完毕,江革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试中考中较高名次。 解析:(服阙一分,诣一分,大意一分) (2)会稽郡人口多面积大,诉讼案件每天几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竟不曾留下疑 案悬案。 (3)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 节的志愿。 11.B 12.尾联借用典故便面是写想要问归乡的路,但茫茫江水无边,寻路不得(2 分)实际是写自己在“出世”还是“入世”的矛盾心理(2 分) 1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D 15.C 解析:A 句和后面不构成转折;B 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符合后面的事实。D 句和前面不衔接,作为瑰宝的是书法,不是我们。 16.D 解析: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情绪高涨,或像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耳闻目睹只指听到看到不一定受影响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经久不衰: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用在鼓掌或欢呼 17.修改示例: (1)②打算改成“拟”或者“计划” (2)③改为“希望全校同学踊跃投稿”(征文不能强制) (3)⑦“题材”应改为“体裁” (4)11“呈送”改为“送” (5)12 删除“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18.曹操为试探刘备是否有二心,设青梅煮酒宴款待刘备畅饮,席间议论天下英雄(2 分),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策,掐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2 分)
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