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化学模拟试题1.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78549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化学模拟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化学模拟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中会考化学模拟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1,C-12,,O-16,S-32,Cl-35.5,Fe-56,Cu-64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择各题中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活中常用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医疗上可用碳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发酵粉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是因为发酵粉中含有碳酸钠 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2.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核素 D.生成一种新单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非电解质,后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蔗糖,H2SO3 B. CO2,CH3COONH4 C. Cl2, NaHCO3 D. NH3·H2O ,KOH 4.人体正常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会导致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对上述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氧化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被氧化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 稀硫酸中含有SO42-离子个数为0.1NA B.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阳极产生2.24L的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CH3OH所含的分子数为NA 6.容量瓶上需标a.温度 b.浓度 c.容量 d.压强 e.刻度线中的 A. a、c、e B. c、d、e C. a、b、d D. b、c、d 7.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的气球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氢气 C 甲烷 D 氯气 8.根据化学方程式: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I-、Fe2+、Br- B.Br-、Fe2+、 I- C.Br- 、I-、Fe2+ D.Fe2+、I-、Br-.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看是否只含一种元素 C.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0.下列有关SO2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被酸雨污染的农田及湖泊可洒石灰石粉末,减轻其危害 B.在BaC1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有白色沉淀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D.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加热后可恢复原色 11.用NaCl固体配制0.1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将5.85g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可配成0.1 mol·L-1的NaCl溶液 B.称量时,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C.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直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2.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B.残余固体可能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C.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 13.用钾盐、钠盐、铵盐、钡盐中的一种盐与盐酸、硝酸、醋酸、稀硫酸中的一种酸反应。那么符合离子方程式:2H++SO32- ═ SO2↑+H2O的化学反应共有 A.6个 B.8个 C.9个 D.12个 14.有FeO、 Fe2O3的混合物若干克,在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称剩余固体比原混合物质量减轻0.8 g,若将同质量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欲使其完全溶解需1 mol/L 的盐酸的体积为 A.200mL B.100mL C.50mL D.无法计算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Cl-、SO42- B.HCO3-、ClO-、K+、H+ C.Na+、Fe2+、NO3-、H+ D.OH-、Ca2+、Cl-、CO32- 16.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溴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水的溶解度 D.可以选用酒精作为萃取剂 17.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B.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2还原得镁 C.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还原得铁 D.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18.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化合物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YO4 C.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X<Y<Z D.Y、Z两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Y>Z 19.下列说法或操作:①做实验时可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②用托盘天平称量50.56gKCl; ③ 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而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④ 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 ⑤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用结晶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OH-+CO2 = HCO3-; B.亚硫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SO3-+ OH-= SO32-+ H2O; C.氯气通入冷水中 Cl2 +H2O = Cl- +ClO- +2H+; D.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 CO32-+2CH3COOH =2CH3COO-+CO2↑+H2O。 二、选择题(本组试题包含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各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2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O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原子数 C.密度 D.质量 23.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不溶物一定是Cu 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不溶物一定是Fe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 A 24.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D中不可能是浓硫酸 B.D中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C.D中可能是饱和食盐水 D.通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 2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为: D.CH2=C(C2H5)—CH=CH2的名称是:2—乙基—1,3—丁二烯 2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B.可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C.乙炔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漂白性 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醇、酚、酯类物质 27.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②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色 ③高锰酸钾溶液遇乙烯气体变紫色 ④氧化铜遇热的乙醇变无色 ⑤久置在空气中的苯酚变成粉红色 ⑥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变红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28.下列物质中,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C2H5 ①C5H12  ②CH3C≡CCH3 ③ ④ ⑤CH2=CHCHO ⑥ A.①③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④ 29.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糖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B.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 C.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是加成反应 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 3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A.用浓溴水除去甲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B.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甘油、乙醛、乙酸和甲酸四种无色水溶液 C.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水解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有白色固体析出,加水后固体溶解,说明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 试卷Ⅱ 三、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14分) 35.(4分) (1)写出乙醇和氧气在铜催化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烧碱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36.(6分)(1)、焰色反应属于 ▲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某同学沾上了钾盐粉末,但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看到火焰是黄色而看不到紫色,这是因为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后,经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需再加入蒸馏水使其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C.用20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D.用托盘天平称量11.70g氯化钠固体 E.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F.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37.(4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Q W(填“>”或“<”);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四、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2分。) 38.欲用36.5%(密度为1.18g/cm3)的浓盐酸配制浓度为1.00mol/L的稀盐酸500mL。 (1)现有下列配制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B.反复颠倒摇匀;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E.稀释浓盐酸;F.溶液冷却后转入容量瓶。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 ▲ 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应选用 ▲ mL的量筒。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 ▲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其作用是 。 (3) 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 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 a.水 b.酸性KMnO4 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五、计算题(本题6分) 40.白色粉末A是NaHCO3与KHCO3的混合物,取甲、乙、丙3分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试计算: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稀盐酸的体积(mL) 50.0 50.0 50.0 A样品的质量(g) 2.84 5.25 7.00 气体的体积(L) 0.672 0.896 0.896 (1)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013年高一年级化学会考模拟题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 2分,每题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择各题中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2分)。 35.(共4分)(1) (2) 36. (共4分) (1) (2) 37.(共4分) (1) (2) (3) (4)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题。共12分)。 38.(共6分)(1) (2) 39.(共6分)(1) (2) (3)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6分) 40.⑴     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CC 6-10:AAADC 11-15:DAABA 16-20:DCADA 二、选择题 21-30:CBBDDBCAAB 35:(略) 36:(1) 物理 没有隔着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 (2) A E 37.(1) Al (2)< (3)H2S + H2SO4(浓)=S↓+SO2↑+ 2H2O 38.(1) A E F D C B(2)①42.4 ②50、偏低 39.(1)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 (2)Na2CO3浓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 (3)试剂瓶中的溶液被压入到长颈漏斗中 40.(1) 0.8mol·L-1 (2) 45.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