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中会考化学模拟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1,C-12,,O-16,S-32,Cl-35.5,Fe-56,Cu-64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择各题中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活中常用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医疗上可用碳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发酵粉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是因为发酵粉中含有碳酸钠
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2.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核素 D.生成一种新单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非电解质,后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蔗糖,H2SO3 B. CO2,CH3COONH4 C. Cl2, NaHCO3 D. NH3·H2O ,KOH
4.人体正常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会导致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对上述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氧化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被氧化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 稀硫酸中含有SO42-离子个数为0.1NA
B.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阳极产生2.24L的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CH3OH所含的分子数为NA
6.容量瓶上需标a.温度 b.浓度 c.容量 d.压强 e.刻度线中的
A. a、c、e B. c、d、e C. a、b、d D. b、c、d
7.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的气球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氢气 C 甲烷 D 氯气
8.根据化学方程式: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I-、Fe2+、Br- B.Br-、Fe2+、 I- C.Br- 、I-、Fe2+ D.Fe2+、I-、Br-.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看是否只含一种元素
C.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0.下列有关SO2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被酸雨污染的农田及湖泊可洒石灰石粉末,减轻其危害
B.在BaC1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有白色沉淀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D.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加热后可恢复原色
11.用NaCl固体配制0.1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将5.85g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可配成0.1 mol·L-1的NaCl溶液
B.称量时,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C.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直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2.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B.残余固体可能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C.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
13.用钾盐、钠盐、铵盐、钡盐中的一种盐与盐酸、硝酸、醋酸、稀硫酸中的一种酸反应。那么符合离子方程式:2H++SO32- ═ SO2↑+H2O的化学反应共有
A.6个 B.8个 C.9个 D.12个
14.有FeO、 Fe2O3的混合物若干克,在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称剩余固体比原混合物质量减轻0.8 g,若将同质量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欲使其完全溶解需1 mol/L 的盐酸的体积为
A.200mL B.100mL C.50mL D.无法计算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Cl-、SO42- B.HCO3-、ClO-、K+、H+
C.Na+、Fe2+、NO3-、H+ D.OH-、Ca2+、Cl-、CO32-
16.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溴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水的溶解度
D.可以选用酒精作为萃取剂
17.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B.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2还原得镁
C.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还原得铁
D.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18.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化合物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YO4
C.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X<Y<Z
D.Y、Z两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Y>Z
19.下列说法或操作:①做实验时可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②用托盘天平称量50.56gKCl;
③ 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而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④ 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 ⑤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用结晶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OH-+CO2 = HCO3-;
B.亚硫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SO3-+ OH-= SO32-+ H2O;
C.氯气通入冷水中 Cl2 +H2O = Cl- +ClO- +2H+;
D.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 CO32-+2CH3COOH =2CH3COO-+CO2↑+H2O。
二、选择题(本组试题包含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各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2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O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原子数 C.密度 D.质量
23.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不溶物一定是Cu 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不溶物一定是Fe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
A
24.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D中不可能是浓硫酸
B.D中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C.D中可能是饱和食盐水
D.通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
2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为:
D.CH2=C(C2H5)—CH=CH2的名称是:2—乙基—1,3—丁二烯
2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B.可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C.乙炔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漂白性
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醇、酚、酯类物质
27.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②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色
③高锰酸钾溶液遇乙烯气体变紫色 ④氧化铜遇热的乙醇变无色
⑤久置在空气中的苯酚变成粉红色 ⑥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变红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28.下列物质中,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C2H5
①C5H12 ②CH3C≡CCH3 ③ ④ ⑤CH2=CHCHO ⑥
A.①③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④
29.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糖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B.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
C.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是加成反应
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
3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A.用浓溴水除去甲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B.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甘油、乙醛、乙酸和甲酸四种无色水溶液
C.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水解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有白色固体析出,加水后固体溶解,说明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
试卷Ⅱ
三、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14分)
35.(4分)
(1)写出乙醇和氧气在铜催化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烧碱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36.(6分)(1)、焰色反应属于 ▲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某同学沾上了钾盐粉末,但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看到火焰是黄色而看不到紫色,这是因为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后,经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需再加入蒸馏水使其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C.用20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D.用托盘天平称量11.70g氯化钠固体
E.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F.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37.(4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Q W(填“>”或“<”);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四、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2分。)
38.欲用36.5%(密度为1.18g/cm3)的浓盐酸配制浓度为1.00mol/L的稀盐酸500mL。
(1)现有下列配制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B.反复颠倒摇匀;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E.稀释浓盐酸;F.溶液冷却后转入容量瓶。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 ▲ 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应选用 ▲ mL的量筒。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 ▲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其作用是 。
(3) 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
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
a.水 b.酸性KMnO4 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五、计算题(本题6分)
40.白色粉末A是NaHCO3与KHCO3的混合物,取甲、乙、丙3分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试计算: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稀盐酸的体积(mL)
50.0
50.0
50.0
A样品的质量(g)
2.84
5.25
7.00
气体的体积(L)
0.672
0.896
0.896
(1)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013年高一年级化学会考模拟题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 2分,每题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择各题中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2分)。
35.(共4分)(1)
(2)
36. (共4分) (1)
(2)
37.(共4分) (1) (2)
(3)
(4)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题。共12分)。
38.(共6分)(1)
(2)
39.(共6分)(1)
(2)
(3)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6分)
40.⑴ 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CC 6-10:AAADC 11-15:DAABA 16-20:DCADA
二、选择题
21-30:CBBDDBCAAB
35:(略)
36:(1) 物理 没有隔着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 (2) A E
37.(1) Al (2)< (3)H2S + H2SO4(浓)=S↓+SO2↑+ 2H2O
38.(1) A E F D C B(2)①42.4 ②50、偏低
39.(1)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
(2)Na2CO3浓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
(3)试剂瓶中的溶液被压入到长颈漏斗中
40.(1) 0.8mol·L-1 (2) 45.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