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78542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学期复习教案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例:45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船+ S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解:前半段时间为:t===2.5s 后半段时间为:t===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9:1 B.1:9 C.4:1 D.1:4 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A.30.8m B.30m C.29.3m D.28.6m 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则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0.14s=727.6m [应用练习]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m。. 8.声音要靠 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 __________ ; (2) 。 10.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你任选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表要求填写。 器 材 实验目的 操作过程 发生现象 示例:鼓、小锤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用小锤敲击鼓 鼓发声 1 2 3 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问: 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第三章 多彩的光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 光的反射: (1) 反射定律:(3条) (2)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 (3) 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 (4) 作图:(如下)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 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 (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物大缩小 u=2f:物等等大 u<2f:物小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 例:(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 解:缩小物较大u>2fu>32cm即选D。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 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成 放大倒立的实像 [应用练习] 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 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5.(04临沂)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 A. 反射角应为50° B. 折射角应为40° C: 折射角应为50° D. 反射角应为40° 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8.(04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 9.(04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 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_____ 10.(04吉林)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____ 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______ 不同. 11.(04烟台)在图12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12.(04河南)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叭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13.(04福州) 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04北京丰台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     )A.    B. C.   D. 15.(04广东)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 A B C D 16.(04山西)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7.(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 18.(04大连B)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19.(04江苏宿迁)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 _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20 30 40 50 60 10 70cm       20.(04福建泉州)如图9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点;若想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_点。(选填“A”、“B”或“C”) 21.(04湖北黄冈)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 22.( 04辽宁本溪)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电影 D.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 23.(04北京丰台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池底好像变浅 B. 坐在教室的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C. 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24.(04哈尔滨)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38.(04福州)彬彬用数码相机在公园拍得一张照片如图6所示, 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________ ,该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 。 33.(04湖南郴州)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_____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_____色. 第四章 质量与密度 1、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 (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 拨:把游码拨至左端零刻度线。 ③ 调: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 ④ 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⑤ 读: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即M物=M砝+M游 ⑥ 收:实验完毕,应整理好器材。 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 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单位:国际单位是“立方米”,用符号“m3 ”表示。 工具:量筒,量杯。 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形面,视线应以凹形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面,视线应以凸形顶部为准。 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公式: 单位:Kg/m3或g/cm3 换算关系:1 g/cm3=1 103Kg/m3 测量方法(实验) (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则该物体的密度为(=1 103Kg/m3)。 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法 例:密度是1g/cm3 的物理意义是1cm3的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是1g。 物理意义:用来描述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注:密度是物体的特有属性,不会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应用练习] 1.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约为_______千克,其体积约为_______米3. 2.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升”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千克/米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千克.(已知l升=1×10-3米3) 3.如果把这松木锯去一半,这时松木的质量减少_______,密度_______。 4.三个实心的铜块,铝块、铅块相比较,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_______ 的质量最大, 的质量最小;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_______的体积最大_______的体积最小。 5.纯水的密度是_______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11.85kg,体积为1.5dm3,则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 ___kg/m3,由此可判断其金属是__ ___若将这块金属分成四等份,则每一块的密度是___ _kg/m3。 7.需要密度是0.8×103kg/m3的酒精400g。应该用量筒量出体积是________ cm3的酒精。 8.质量相同的汽油、水和盐水,放在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里,比较三个烧杯里的液面,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r汽油=0.7×103kg/m3、r盐水=1.05×103kg/m3) 9.某种物质_______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公式是_______,根据这个公式可知 与m,V_______ (填上“有关”或“无关”)。 10.单位换算:2.7×103 kg / m3=_______g / cm3 ; 1L=_______mL=_______cm3=_______dm3。 11.冰的密度是0.9×10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通常说的“木头比铁轻”是指木头的_______比铁小。 13.5kg的水结成冰后质量是_______kg, 体积是_______m3。 14.一堆2m3混凝土的质量是4.34×103kg,这堆混凝土的密度是_______。如果用去2t, 剩下的混凝土的质量是_______kg,体积是_______m3 ,密度是______________。 15.用量筒量取1kg的油,应量取_______mL。(P油 =0.8×103 kg / m3) 16.分别由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是2:1,体积之比是1:3,则甲、乙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 17.水银的密度是13.6×103 kg / m3, 如果把一瓶水银倒掉半瓶,余下水银的密度是_______。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四、弹力: 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 五、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 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 六、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应用练习] 1. 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地球        B. 水桶       C. 绳子      D. 手  2. 以下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在弯路上的汽车匀速转弯  B.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 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 3. 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是(  )A. 都相同  B. 作用点相同  C. 大小相同 D. 大小、作用点相同 4. 下述作用力中,最接近1N的是(  )   A. 蚂蚁的拉力 B. 提起一只鸡的力 C. 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 D. 马拉车时用的力 5. 从运动员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如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将….(  )   A. 只受到手的推力B. 受到重力和推力  C. 只受到重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6. 重490N的物体可能是(  )A. 一只兔子   B. 一个学生C. 一只大象   D. 一艘轮船  7. 下列实验中,属于减少有害摩擦的是(  ) A. 路面结冰后,常常在冰面上撒些渣土,以免发生交通事故B. 为车轴加润滑油   C. 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D. 在鞋底上制出凹凸不平的花纹 8. g=9.8N/kg的正确理解是 (  )A. 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 1Kg=9.8N C. 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D. 以上说法都可以 9.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是(  ) A. 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B. 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C. 从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滚越快D. 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10. 下列各种情况,采用措施减小摩擦力的是(  )增大摩擦力的是(  ) A. 台钳夹紧工件    B. 在笨重的木箱下垫上一些园木,搬运木箱就容易些           C. 自行车的脚踏板和手套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 给电风扇转轴加润滑油 11. 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12. 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 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3. 如图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示意图。            ______ 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为.(  )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                             14.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时,开伞前他的速度越来越快,开伞后他以不变的速度下降,则运动员所受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开伞前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大 B. 开伞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大C. 开伞前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5. 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   A. 人手作用于船浆上的力    B. 水作用于浆上的力C. 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 浆作用于水上的力 16. 重约1N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张作业纸                  B. 100ml的水C. 一个大西瓜                  D. 一头小牛 17.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与斜面垂直B. 沿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C. 竖直上升的氢气球不受重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 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脚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作用是_______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 2. 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因为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它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测量。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 5. 由实验探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6. 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_______;属于有益摩擦的是_______。     (1)机器运转时,各部分之间的摩擦     (2)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3)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摩擦   (4)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 7在压力大小不改变的状况下,若增大摩擦力,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下列事例:①游泳; ②飞机在空中加油; ③宇宙飞船在空中对接; ④走路; ⑤划船; ⑥发射火箭; ⑦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应用了力的作用相互的有__________,应用了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有__________ 9. 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了变化; ②用力握弹性小皮球,皮球变形了; ③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④用力扳铁丝,铁丝弯曲了; ⑤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 ⑥撑杆运动员在撑杆起跳时竹竿变弯了。在这些现象中,属于弹性变形的是__________。 10.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变化,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11. 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要把物体放在________上,用弹簧称拉着做________,这时拉力的大小____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2.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B. 车轮做成圆形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   D. 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 脚踏板凹凸不平     F. 刹车时用力捏闸G. 车轴处装有滚珠        H.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面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的是: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填“前”或“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