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些数字
1. 1979年,环保法
2. 生态系统由2大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4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3. 路域生态系统的范围,应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宽50~70m。
4. 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3种保护方式(就地迁地离体);保护生物群落及其生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5. 自然保护区的3个圈:核心区(禁止任何人进入)、缓冲区、实验区(公路进入需审批)
6. 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
7. 大型施工场地的选址,应尽可能离开居民集中点200m以外,否则应停止夜间高噪声作业的施工。
8. 声屏障的5种类型:土堤结构、砼结构、木结构、金属和复合材料结构、组合式结构
9. 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洒水降尘70%(P80)。边坡覆盖率不应小于70%(P189)
10. 灰土拌合应尽可能采取厂拌,且距敏感点300m以上,避免扬尘影响。(81)
11. 沥青拌合应尽可能采取厂拌,且距敏感点300m以上,避免苯并芘的影响。(81)
12. 沥青摊铺时所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之内。(81)
13. 粉状建材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100m以上(P82)
14. 对于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应修建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但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裂缝面最少5m以外。(P145)
15. 声屏障高度一般为2~5m,不宜超过5m。
16. 截水沟设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m并进行防水渗加固(P168)
17. 铺砌草块用的草坪机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
18. 生活垃圾堆放点30m范围内应无生活用水体和渔用水体。(P137)(P140也有一个30m)
19. 如果风机在假日停止运转,在假日过后进入隧道工作以前,风机应至少提前2h启动。50%
20. 10µm
21. 隧道施工通风设备应有适当的备用数量,一般为计算能力的50%。
22. 一般道路声屏障的两侧外延长度应大于受保护对象到声屏障距离的3倍。(P161有1个3m3/min)
23. 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划分为5类
24. 环评和验收:重新报批:30%、5年;验收程序1(年)2(月)3(月);验收申请的3个报告(执行报告、验收申请、调查报告);重新报批:30%、5年
25. 环保监理的9个依据:法律法规、条例办法规定、地方法规文件、国家环境标准、公路水运工程标准规范、环评报告及批复(行动计划)、工程设计文件、合同及补充协议、会议纪要文件
26. 环保监理的6个工作制度:文件审核制、记录制、报告制、会议制、函件制、培训制
27. 5类环保工程:生态恢复优化工程,水、气、声、渣污染控制工程
28. 排污口设置的1明显(环保标志明显)、2合理(排污口设置合理、去向合理)、3便于(便于采样、监测计量、公众监督)
29. 13l/min
30. 插入损失:1.5m、10°(远距近角)
31. P47表4-3、4-4:70、75、85、55、4a
32. 1m、1.2m(环境噪声监测点P200),(P154有一个关于沥青填埋的1m的规定。)
33. 3个一级区(P35):水(5)、风(2)、冻融(2)
34. 中央分隔带的苗木修剪后的高度应为1.4~1.6m。5%、95%、50%
35. 在路侧选用田地取土时,取土厚度应在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至少0.3m,防止地下水出露影响生态环境(P167)
36. 冻结深度≤1m,基底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
37. 冻结深度>1m,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基底至冻结线以下0.25m深度范围换填砂砾石
38. 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
39. 挡土墙基顶应低于路堑边沟底不小于0.5m。
一些指标
1. 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有NO2、CO、TSP等三项,必要时还可监测SO2。(P122)
2. 施工期的大气监测主要是针对施工扬尘进行监测,监测项目是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沥青烟气、食堂、锅炉废气等(P203)
TSP—质量法、大流量采样;PM10—质量法、13L/min;苯并芘—高效液相色普法;
沥青烟—重量法;非甲烷总烃(THC)—气相色谱法。
3. 地表水水质一般监测项目有pH、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石油类等6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还可视需要监测水温、色度、重金属、总磷(TP)、总氮(TN)、砷(As)、氰化物、挥发酚、活性剂(LAS)、硫化物、溶解氧(DO)等项目。(P122)
4. 施工期水污染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浊度、悬浮物(SS)、PH值、溶解氧(DO)、生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悬浮物(SS)—质量法;溶解氧(DO)—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电化学探头法;
PH值(6.5-9)—玻璃电极法;生化学需氧量(COD)—重铬酸钾法(P204)
一些原则和特点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本质与核心)
2. 2003年交通部提出了对环境“最小程度破坏”“最大程度保护”“最强力度恢复”的建设原则
3. 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经环协调、防治结合、污染付费、政府负责、公众参与(P7)
4. 生态恢复与优化的原则:工程生物并重、因地制宜、临时占地不低于原生态功能、乡归优先,外物慎用、建养并重(P29)
5. 交通建水土流失的特点:短而集中、类型复杂、方式多样、潜在和突发、区域差异大、强度剧烈
6. 水保方针:预防为主建防并重、工程生物并重、重点一般结合、工程水保并重、交通地方并重(P38)
7. 固废处理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8. 环境监理控制指标的原则:全面重点代表,持续操作环保
9. 监理原则:严格监理、优质服务、公正科学、廉洁自律
一些影响
1. 汽车维修站及施工设备维修站的污水,常含有泥沙和油类物质。
2. 交通建设对空气的污染来自: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动力船舶机械产生的尾气、沥青烟气。
3.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空气污染对幼儿园、学校、医院、敬老院、居民集中区及珍稀动植物保护区的影响。
4. 路基填筑中借方作业的潜在影响:噪声、漏油、扬尘、有害气体
5. 路基填筑中土石方运输的潜在影响:沿路洒落、随意丢弃
6. 路基填筑中压路机、夯实机的潜在影响:噪声、漏油、有害气体
7. 混凝土取芯机的潜在环境影响:取芯机产生噪声、废弃物。
一些容易答错的题
1. 经过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条约、公约和议定书,与国内法同具法律效力。如遇国际条约与国内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应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2. 2004年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工程的工程、环境保护监理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3. 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是指氧、二氧化碳和风对生物的作用。
4. 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封闭的带状构筑物对动物的组个影响,这些都影响到地区的生态平衡。
5. 水土保持的责任范围包括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6. 在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以及疏浚、吹填、抛泥、水下炸礁等作业对水体的污染。
7. 固废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并且具有多样性、长期性和潜在性。
8.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施工进程实施动态管理。
9. 铺砌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规格应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P185)
10. 交工验收与缺陷责任期环保监理的工作包括:交工验收环保监理、缺陷责任期环保监理、环保竣工验收监理
11. 隧道内的供风量应保证其施工人员每人供给新鲜空气不小于3m3/min
12. 取土区、弃土场禁止选用森林、草地和湿地。
13. 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或减少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14. 交工验收环境保护监理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施工合同约定的环境保护各项内容的完成情况,指出遗留的环保问题,监督整改,以免施工单位撤出后无法落实。
15.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级大小有关,而且也和频率的高低有关。
16. 在路基开挖过程中,挖填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免雨季施工
17. 交通建设监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环保知识、公路知识、管理能力、职业道德
18. 监理工程师应常驻工地,对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19. 废弃的钻孔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应运至事先准备的沉淀池临时储存,待吹干后,运往弃渣场。
20. 隧道施工中,凿岩施工应采用湿法钻孔,严禁干孔施钻。
21. 施工环境保护的监理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的条例、办法、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文件、国家环境标准、公路水运工程标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报告及批复、环境行动计划等、工程设计文件、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以及有关补充协议、施工过程的会议纪要、文件
22. 沿溪及山坡和设计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渣场弃方。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在河谷弃方。
一些分类
1. 声屏障结构类型:土堤、混凝土、木质、金属和复合材料、组合式
2. 拦渣墙4种形式(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拦渣坝3种形式(土坝、浆砌石坝、干砌石坝、土石混合坝)
3. 污水排放规定:
排入Ⅲ类水域,一级标准;
排入Ⅳ、V类水域,二级标准;
排入城镇排水系统(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三级标准
排入城镇排水系统(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执行
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4. 径流水收集系统及沉淀池
(1)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
(2)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有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更严格的保护要求。常要求在三类以上水体的桥梁,以及邻水路基沿线,同样采用径流水收集系统和沉淀池措施
(3)全封闭收集系统:饮用水源、二类以上水体、安全和技术可行。
(4)部分封闭收集系统(收集初期雨水):三类水体,或上面的不可行时。
(5)择时封闭收集系统(长期无雨时收集):其它水体,或上面的不可行时。
5. 废水一级处理——物理法;废水二级处理——生物;废水三级处理:化学、物理
6. 空气质量标准
(1)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2)质量标准: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3)污染排放标准: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
7. 环评分类管理
三级以上等级公路、1000 m以上的独立隧道、主桥长度1000 m以上的独立桥梁——报告书。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三级以下等级公路——报告表。
其它——登记表。
8. 环评分级审批
(1)经同级交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审批:
①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项目。
③由国务院审批的或由国务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3)前款规定以外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9. 水保分类管理
征占地面积在1hm2以上、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0000m3以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交通建设项目)
其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10. 水保监测管理(P199)
大于50公顷、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甲级资质;
5~50公顷、5~50万立方米,乙级以上资质;
其余小型项目,建设单位自行安排。
11. 水保方案分级审批
国家审批立项——水利部
地方审批立项——相应级别水行政主管部门
乡镇、集体、个体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跨地区项目——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一些资料
1、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文件的构成:
(1)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指导性文件)
(2)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操作性文件)
(3)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总结报告
2、施工环境保护资料体系(达标监理)P125
(1)日常工作记录.监理工程师日常的环保监理检查工作应在监理日志中做好记录。
(2)环境保护会议记录
(3)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记录;
(4)环境保护监理通知单(回复单);
(5)环境保护监理工作联系单;
(6)环境保护监理检验申请批复单;
(7)临时用地环境影响报告单
(8)临时用地(取弃土场)整治恢复报告单
(9)拌和场排放达标检验报告单
(10)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文件;
(11)环境保护月报
(12)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往来函件
(13)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文件
(14)环境监测报告
(16)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竣工环保总结报告及其它资料
(17)工程交、竣工文件
3、环境保护监理月报(达标监理)
(1)本月主要施工内容;
(2)本月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情况。上月遗留的环保问题以及处理情况;
(3)环保监测的结果;
(4)施工单位环保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5)本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计划;
(6)下月施工计划,以及根据下月施工内容提出的污染防治计划。
4、施工环境保护月报
(1)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情况
① 本月施工单位污染源统计,如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是否有增减或变化。
② 针对以上污染源采取的防治措施,以及根据污染源的变化拟定的处置计划。
③ 本月施工单位排放污染物(打桩泥浆、罐车清洗水、碎石清洗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弃料等)的种类及排放地点、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生态保护情况。
(2)执行情况
① 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检查情况,内容包括本月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收到通知单或联系单后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等。
② 其他情况
5、交工阶段
施工单位应具备的环境保护资料:P 173
(1)施工临时用地总平面布置图、各临时用地占地面积及用途、临时用地的清朝、整平和恢复情况。施工期污水排放平面图及主要处理措施。
(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制度。
(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效果的自查记录、监测记录及整改措施等。
(4)环境保护月报。
(5)与监理单位往来环境方面文件。
(6)环境恢复记录。
(7)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监理单位应具备的环境保护资料:P 173
(1)环境保护监理计划(公路)或监理规划(水运)。
(2)环境保护监理细则(公路)或监理实施细则(水运)。
(3)环境监理所建立的施工标段的环境管理台帐及环境检查记录。
(4)环境保护监理所发整改通知单及施工单位回复单、因环境保护问题签发的指令等。
(5)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往来的环境保护文件。
(6)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议记录和纪要。
(7)环境保护监理月报。
(8)环境保护监理工作总结。
(9)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6、竣工验收阶段应提交的材料:P107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执行报告》,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申请表、登记卡)。
(3)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或调查表(有资质的单位承担,环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
一些旁站节点
古树名木移植、钻孔泥浆泄露满溢整改、放射源(密度试验)、沥青摊铺(选择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