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郸城一高2016届高一第一次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熊猫和熊猫宝宝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A.精子和卵细胞 B.胚胎 C.血细胞 D.骨髓细胞
2.塞卡病毒病是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疾病,下列关于塞卡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能引发传染病,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可以生存
D.能引发传染病,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
3.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活细胞的一组是
A.植物的木纤维和导管细胞 B.甲状腺激素和朊病毒
C.花粉和孢子 D.鞭毛和精子
4.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的中心。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北京市属于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我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下列与疟原虫具有相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水螅 B.蝗虫 C.酵母菌 D.海蜇
6.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临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选择的光圈不合适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7.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8.用一台装有目镜为5×和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A.2.4平方毫米 B.8平方毫米 C.36平方毫米 D.400平方毫米
9.地球上约90%的氧气来自藻类植物,这些植物中有的属于原核生物有的属于真核生物。下列几种藻类植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念珠藻 B.颤藻 C.蓝球藻 D.衣藻
10.细菌是在生物圈中广泛生存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下列各种菌中属于细菌的是
①结核杆菌 ②肺炎双球菌 ③霍乱弧菌 ④酵母菌 ⑤炭疽杆菌 ⑥青霉菌 ⑦金黄色葡萄球菌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③④⑥⑦
11.下列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A.噬菌体、细菌 B.变形虫、草履虫
C.蓝藻、酵母菌 D.乳酸菌、大肠杆菌
1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噬菌体和根霉 B.乳酸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13.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 B.乙 C.丙 D.丁
14.下列几种生物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5.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是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是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16.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A.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7.禽流感病毒H7N9不能被称为生命系统的主要依据是
A.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不能繁殖
C.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D.能够致病
18.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9.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能独立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
B.Ebola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生命活动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的
D.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0.下列概念依次与图中a、b、c、d相对应的一组是
A.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B.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原生动物
C.系统、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群落
D.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病毒
21.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22.2011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至5 057米的深海,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生物。在这些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和O B.O和C C.C和N D.O和H
23.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N、H、O、C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N、C
D.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C、O
24.青苹果汁遇碘溶液呈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这说明A.青苹果汁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汁中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苹果转熟时,葡萄糖聚合成淀粉
25.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液鉴定淀粉时
26.近日小军同学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父母的担忧:感冒频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伤口不易愈合,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比起同龄儿童,小明身体偏矮,偏瘦。去医院后,经检查发现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对上述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锌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B.锌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替代
C.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锌的作用极大,只要有锌,人就能正常生长
27.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28.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K B.N C.P D.S
2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30.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不同物质的存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辅助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大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2分)下图为我们常见的几种生物,请认真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具有
层次。
(2)从细胞的结构来认识,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名称是 。
(3)上述生物可以归类为植物的是 ,可以归类为动物的是 。
(4)这些生物具有共同的细胞结构,这说明细胞具有 性,但各个细胞的结构、成分和功能又各不相同,这说明细胞具有 性。
32.(每空1分,共8分)根据下图显微结构回答问题:
(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生物,由此也可以说明_____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二者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直接进行________。由此也可以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__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整个小河构成一个________。
33.(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8分)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甲、乙两细胞的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性。
(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两种细胞存在________性。
34.(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2分)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思路设计。
试管
第一次加入物
第二次
加入物
第三次
加入物
加热
颜色变化
1号
2 mL苹果汁
0.5 mL
0.05 g/mL CuSO4
0.5 mL
0.1 g/mL NaOH
加热
2号
2 mL苹果汁
A
B
加热
3号
2 mL苹果汁
C
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郸城一高2016届高一第一次考试
生物答题卷
31. (每空2分,共12分)
⑴
⑵
⑶
⑷
32. (每空1分,共8分)
⑴
⑵
⑶
33.(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8分)
⑴
⑵
⑶
34. (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⑴
⑵
⑶
⑷①
②
座号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1-5 ABCCC 6-10 DDDDB 11-15 DDCAC
16-20 DCBBB 21-25 BAACA 26-30 DCABC
31. (1)细胞、个体、种、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衣藻 草履虫、变形虫
(4)统一 多样
32. (1)一个细胞 单细胞 细胞 (2)繁殖 细胞
(3)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33. (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统一
(3)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差异
34. (1)0.5 mL 0.1 g/mL NaOH 0.5 mL 0.05 g/mL CuSO4
0.5 mL 0.1 g/mL NaOH与0.5 mL 0.05 g/mL CuSO4的混合物
(2)对照实验 (3)0.5 mL 0.1 g/mL NaOH与0.5 mL 0.05 g/mL CuSO4的加入顺序
(4)①当三只试管全出现砖红色沉淀时,实验猜想正确 ②当三只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时,实验猜想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