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顺义区高丽营镇中心区滨河公园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政府
2013.11
顺义区高丽营镇中心区滨河公园工程
目 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1
2 周围环境概况 7
2.1 所在地环境现状 7
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7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9
3.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基本情况 9
3.2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基本情况 10
3.3 环境影响分析 13
3.4 污染防治措施 17
3.5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19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
5 联系方式 24
5.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24
5.2 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24
6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2013年顺义区将继续本着“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原则,实施重点工程和便民工程。顺义区政府以“深入民生、引导发展”为核心,着力解决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城市运行等民生改善的重点难点问题,继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资源能源和城市运行保障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和“稳增长、上水平、保和谐”的中心任务,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统领,以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为优化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环境监测、环保宣教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顺义特色的环保发展道路,为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而努力。
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方面。统筹考虑新城、镇中心区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配置标准,形成布局科学、功能合理、社会保障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强统筹调度,全程跟踪管理,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及其他相关法规的有关要求,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政府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中心接到委托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项目性质、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作为建设项目的审批依据及建设和营运过程环境管理的重要决策依据。
1.2 项目概况
1.2.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顺义区高丽营镇中心区滨河公园工程
地理位置:顺义区高丽营镇中心区,整个工程涉及西北沟中心区1.4km,全长3.7km;方氏渠中心区1.7km,方氏渠向北拓展4.6km,向南拓展5.3km,全长11.6km,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政府项目区
图1-1 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1.2.2 建设内容与规模
1 景观核心区工程设计及数量
景观核心区工程设计及数量主要包括:绿化工程数量、整理场地及微地形、道路、浇灌、亮化工程、配套建筑和景观小品等。
表1-1 绿化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m2
112100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m2
236000
表1-2 整理场地及微地形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m3
83000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m3
66000
表1-3 道路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备注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沥青路
m2
42988
沥青道路含排水工程
一级园路
m2
11000
-
二级园路
m2
34622
-
三级园路
m2
10154
-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沥青路
m2
0
-
一级园路
m2
6000
-
二级园路
m2
11242
-
三级园路
m2
5538
-
表1-4 工程数量表
工程区域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m2
112100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m2
236000
表1-5 亮化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m2
300000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m2
400000
表1-6 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卫生间
个
1
西北沟污水处理站
个
1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卫生间
个
2
表1-7 景观小品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核心区
亭子
个
1
廊架
个
0
景墙
米
0
树池
个
20
老人健身器械
套
8
儿童活动器械
套
3
方氏渠景观核心区
亭子
个
2
廊架
个
5
景墙
米
25
树池
个
10
老人健身器械
套
7
儿童活动器械
套
3
2 景观非核心区工程设计及数量
非核心区景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河道两侧沿岸的宽度,在设计上以植被绿化和休闲园道相结合为主,简化硬质景观的塑造,柔和人们心理情感,给居民提供一个种类丰富的自然植物群落生态廊道。
表1-8 景观非核心区工程设计及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西北沟景观非核心区
绿化
m2
313000
浇灌
m2
62400
方氏渠景观非核心区
绿化
m2
289000
浇灌
m2
86500
3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工程设计及数量
绿化工程数量约122280m2,整理场地及微地形约43000m2,喷灌工程数量约105800m2,亮化工程数量约75000m2,配套建筑卫生间1个,道路设计见表1-9,景观小品见表1-10。
表1-9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道路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
沥青路
m2
0
一级园路
m2
3680
二级园路
m2
5960
三级园路
m2
2380
表 1-10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景观小品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
亭子
个
1
廊架
个
3
景墙
米
25
树池
个
3
老人健身器械
套
3
儿童活动器械
套
1
4 方氏渠核心区北侧园林区工程设计及数量
绿化工程数量约65773m2,整理场地及微地形约23000m2,喷灌工程数量约50200m2,亮化工程数量约35000m2,配套建筑卫生间1个,道路设计见表1-11,景观小品见表1-12。
表1-11 方氏渠核心区北侧园林区道路工程数量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
沥青路
m2
0
一级园路
m2
1340
二级园路
m2
4200
三级园路
m2
1890
表 1-12 方氏渠核心区北侧园林区景观小品
工程区域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林区
亭子
个
1
廊架
个
2
景墙
米
0
树池
个
1
老人健身器械
套
2
儿童活动器械
套
1
1.2.3 投资概况
估算本项目总投资合计为30361.4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4644.5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467.88万元,基本预备费2248.99万元。
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拟申请市级资金全额投资。
1.2.4 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拟定为10个月,预计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
2 周围环境概况
2.1 所在地环境现状
2.1.1 声环境质量
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区场界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类噪声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说明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2.1.2 大气环境质量
从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监测期间的常规污染物SO2、NO2和TSP的小时浓度值和日均值,以及TSP日均值均为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综合以上分析,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1.3 地表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收集距离项目区最近监测站顺义南法信桥,2012年7月2日顺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
根据监测结果,水质情况较差,主要原因是该河多年来一致作为区域的纳污水体,水体自净能力较差,且上游仍有少量生活污水汇入,造成了水体功能尚不能达标。
2.1.4 地下水环境质量
根据项目区周边地下水调查结果,项目高丽营八村自备井2#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要求,但是高丽营前渠河村自备井1#地下水中氟化物超标,超标倍数为0.2;色度超标,超标倍数为0.3倍。
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2.1 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规定,本项目为城市公园建设,没有明显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为项目核心区为中心边长5km×5km的矩形范围。
2.2.2 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规定,公园园区场界外延200m的范围。
2.2.3 地表水环境
方氏渠项目区白马路大桥上游500m~顺于路大桥下游1000m范围。
2.2.4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考虑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场界外200m范围。
2.2.5 地下水环境
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特点,结合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地下水评价范围具体包括:方氏渠白马路大桥至顺于路大桥。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3.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基本情况
3.1.1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
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电钻打孔、敲打等声音以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3-1。
表3-1 各主要噪声源噪声级 单位:dB(A)
噪声源
钻机
挖掘机
推土机
装载机
砼搅拌机
电锯
噪声值
92
78~96
94
90
100
100~110
噪声源
打桩机
提升机
振捣棒
浇注机
电焊机
锚杆钻机
噪声值
95~105
90~100
100~105
85~96
90~95
100~115
噪声源
手工钻
云石机
电锤
大型载重车
混凝土罐车
轻型载重卡车
噪声值
100~105
100~110
100~105
95
80~85
75
3.1.2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拟建项目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期的扬尘和物料运输污染。
(1)施工扬尘
拟建区工地范围内土地整平、土石方挖填等施工活动,破坏了地表,造成土壤疏松,以及渣土清运、建筑材料运输和装卸等作业,都为扬尘提供了丰富的尘源。北京地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春冬季干旱多风,为扬尘提供了动力。一旦遇到刮风天气,易造成扬尘,对大气环境和周围居民产生扬尘污染。
(2)施工期废气
施工建设期间,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和各种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THC等。
3.1.3 施工期水污染源分析
(1)生活污水
施工期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区内食宿,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粪便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等。施工人员每日生活用水按30人计,每人每天用水按40L计,施工期10个月,生活用水量约360t,排水按用水量的80%计,排水量约288t,排入附近租用民房的化粪池。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水水质类比北京市同类项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水质,本项目施工期间水质指标见表3-2。
表3-2 施工期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
污染物
CODCr
BOD5
SS
处理前后
处理前
处理后
处理前
处理后
处理前
处理后
浓度(mg/L)
300
200
150
80
200
150
产生数量(t)
0.0864
0.0576
0.0432
0.02304
0.0576
0.0432
(2)施工废水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泥浆水等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SS,施工场地应修建沉淀池将生产废水沉淀,经沉淀后的废水可回用于施工场地或洒水降尘,不得直排。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的养护会产生一些含油污水,其主要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施工场地尽量避免设置机械、车辆维修点或清洗点,应到专业的维修点维修,避免施工场地内产生含油污水。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和(或)露天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类比同类型项目石油类浓度约为30~50mg/L。
3.1.4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1)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基础开挖及土建工程产生的砖瓦石块、渣土、泥土、废弃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等。建筑垃圾组成以无机成分为主。
(2)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来源于施工工作人员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其成分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成分相似,主要成分为残剩食物、果皮、塑料袋、废纸、废包装、矿泉水瓶、玻璃瓶等。按平均日用工人数30人,每人0.5kg/d计,工程总施工期10个月,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15kg/d,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为4.5t,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定期清运。
3.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开挖、建(构)筑物的建设,施工材料运输、土石方外运和回填等活动对原地貌、植被与地表组成物造成损坏;挖方填方段边坡,因表面土质相对松散,若不加以防护、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在土地开挖过程中将扰动、破坏原地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3)临时堆土场在施工期间会扰动地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4)裸露的地表经雨水冲刷易产生水土流失。
3.2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基本情况
3.2.1 运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
(1)项目用地范围的内部生活噪声源主要是游园人员活动的生活噪声及公园内举办文艺、体育活动等产生的生活噪声,噪声源在70~85dB(A)之间。
(2)给排水泵、风机等
本项目生活及绿化用水水泵、风机等的功率均比较小,运行噪声一般在60~75dB(A)左右。水泵、风机主要在设备间内运行,噪声限制在房间内。
3.2.2 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
(1)污水处理站恶臭
本项目恶臭污染源主要是栅格间、速分生化池、污泥脱水机房等构筑物。臭气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组成,包括有机物及无机化合物,如吲哚、低分子脂肪酸、胺类、醛类、酮类、醚类、卤代烃及硫化物、硫化氢、氨等,其中主要为氨和硫化氢。
(2)汽车尾气
本项目建成后,临近道路会产生少量汽车尾气,由现状项目周边交通污染源调查及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后,周边的车流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污染物主要是NOx、碳氢化合物(HC)和CO。
3.2.3 运营期水污染源分析
(1)地表水污染源
污水来源为公园厕所产生的污水,产生污水经项目统一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由北京丽盈美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定期清掏。
本项目方氏渠核心区中心园林区绿化面积122280m2,按游客人均占绿地按70m2计算,故公园游客最大容量约为1747人/d,每日按20%的最大容量,则游客有350人/日,工作人员约10人。建成后该公园接待游客人数约350人次/d,按照用水定额每人6L计,预计游客生活用水量为2.1m3/d,用水量766.5m3/a,游客产生的主要为冲厕污水,排放率为80%,污水排放量1.68m3/d,613.2m3/a。该公园管理人员约10人,用水定额每人30L计,预计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为0.3m3/d,年用水量109.5m3/a,管理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率为80%,污水排放量0.24m3/d,87.6m3/a。该公园游客及管理人员生活用水总量为2.4m3/d,876m3/a,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92m3/d,700.8m3/a。
本项目方氏渠核心区北侧园林区绿化面积65773m2,按游客人均占绿地按70m2计算,故公园游客最大容量约为940人/d,每日按20%的最大容量,则游客有188人/日,工作人员约5人。建成后该公园接待游客人数约188人次/d,按照用水定额每人6L计,预计游客生活用水量为1.128m3/d,用水量411.72m3/a,游客产生的主要为冲厕污水,排放率为80%,污水排放量0.9024m3/d,329.38m3/a。该公园管理人员约5人,用水定额每人30L计,预计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为0.15m3/d,年用水量54.75m3/a,管理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率为80%,污水排放量0.12m3/d,43.8m3/a。该公园游客及管理人员生活用水总量为1.278m3/d,466.47m3/a,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02m3/d,373.18m3/a。
类比一般化粪池出水污染物浓度值,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值及排放量见表3-4和3-5。
表3-4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园林区生活污水水质
类别
COD
BOD5
SS
氨氮
生活污水水质(mg/L)
200
80
150
40
污染物排放量(t/a)
0.140
0.056
0.105
0.028
表3-5 方氏渠核心区北侧园林区生活污水水质
类别
COD
BOD5
SS
氨氮
生活污水水质(mg/L)
200
80
150
40
污染物排放量(t/a)
0.075
0.030
0.056
0.015
(2)地下水污染源
①本项目在树木花草的日常管理中,使用的农药、化肥、杀虫剂等,经大气降水及园林浇水的淋滤作用,进入土壤,长期大量使用,会进入地下水。
②本项目正常运行状态下,每年用于维持河道内景观水面和湿地以及绿地灌溉的水拟采用再生水作为水源,水质符合环境用水标准。但特殊情况下,如污水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导致再生水未经处理后直接进入本项目区,可能成为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3.2.4 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建成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以及西北沟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栅渣、沉砂、剩余污泥。
游客排放指标按0.1kg/人•d,每天的活动人员按538人次计算,管理人员按0.5kg/人•d,合计产生垃圾量为0.0613t/d,则建成后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22.37t/a。此外,排放较大量的绿化废物,主要是枯枝落叶、修剪枝叶,年排放量约12t,最终送垃圾填埋场。
根据类比分析,相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栅渣产生量分别为2m3/万m3污水,含水率90%,压实后为1t/万m3污水;沉砂产生率为0.3m3/万m3污水,含水率60%,容重1.2t/m3;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脱水后含水率为80%,产生量为0.8t/万m3污水。经计算,该项目栅渣、沉砂、污泥产生量分别为0.2t/d、0.078t/d、0.16t/d,每年产生的栅渣、沉砂、污泥分别为73t、28.47t、58.4t。根据调查,西北沟污水处理站接纳污水主要为文化营村和张喜庄的生活污水,类比分析本项目栅渣、沉砂和活性污泥不属于危险废物,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管理,送顺义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3.3 环境影响分析
3.3.1 施工期影响分析
(1)废气
①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时间将出现在土方阶段,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扬尘量将随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采取施工场地洒水、起尘物资覆盖等措施,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大大降低。
②运输车辆尾气:尾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项目施工期需要动用一定数量的施工车辆和运输车辆,但项目施工所增加的车辆数量有限,因而尾气排放量有限,因此施工期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
(2)噪声
施工时产噪声源包括各种钻井机、挖掘机、推土机、电钻等施工机械,以及机械敲打声,运输建筑材料和渣土车辆的噪声。根据同类项目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监测类比结果,按点源预测模式计算得出的施工设备噪声影响范围(达到1类标准)。若现场无隔声减噪措施,各噪声将对声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按照达到1类标准计算,其影响范围昼间为32~316m,夜间178~1000m;采取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场界达标后,各噪声将对声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将极大的降低,按照达到1类标准计算,其最大影响范围昼间为32m,夜间小于10m。
本项目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其对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将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3)废水
拟建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及施工区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间生活用水量约360t,排放量约288t。由于本项目施工营地拟租用附近民房,而且项目周边无市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民房的防渗化粪池预处理后,由北京丽盈美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清掏处理。
生产废水: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含SS、微量机油的雨水以及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清洗废水,排入临时修建的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单位要加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管理,防止它们成为地面水的二次污染源。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①施工期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间,各类施工人员较为集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15kg/d,施工期产生生活垃圾4.5t,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定期清运。建议施工期在施工营地周围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采取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化管理,聘请专人定期清除垃圾,并运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站处理,运送途中要避免垃圾的遗撒。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同时对堆放点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
②施工场地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筑垃圾一般不含有害有毒成分,但粉状废弃物如弃土可随降雨产生地面径流,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若遇刮风或行驶车辆通过,泛起的扬尘将污染周围环境空气;开挖弃土如果无组织堆放、倒弃,如遇暴雨,则会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剩余的建筑材料及挖方弃土,应及时回收有用施工材料,其他建筑垃圾及工程弃土送往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进行处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并加强环境管理的情况下,本项目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建筑垃圾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单位设计将建筑垃圾及时清理,集中圈围堆放和处置,严禁随意丢弃和堆放,防止堵塞下水道。
(5)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①对植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原址有部分绿化林木,主要是侧柏、油松、柳树、杨树等。项目施工时,予以保留,尽量减少对树木的影响,为中心区滨河绿色廊道的营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项目建设期仅为10个月,项目建成后,主要为绿地和水域,因此,项目的建设对植物的影响不大。
②对动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行为和工程设施对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和干扰。该范围内活动的动物主要是喜鹊、麻雀、鼠类等常见动物,其中麻雀为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移动速度较快,施工机械的声音和树木的消失会使其很快远离施工区域,避免受到伤害影响。由于本项目施工期较短,施工结束后影响消除,鸟类、两栖类、节肢动物等会重新回来;但大部分节肢动物的移动速度较慢,因此对其会产生一定影响,施工结束后会从临近区域逐渐转移回来,使陆生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恢复,对动物的影响不大。
③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建设期间的树木伐移、平整土地,表现形式主要为水蚀和风蚀。在林地、荒地、垃圾场清理后的基础上进行林地建设,需要平整土地,清理地表上的杂草等杂物,使地表裸露,容易形成风蚀与水蚀。风蚀主要发生在干燥季节,一般在4~5月份,水蚀主要发生在雨季。因为本项目建设期、土地裸露时间较短,只要加强建设期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序,将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量,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3.2 运营期影响分析
(1)大气影响分析
① 汽车尾气影响分析:从工程分析可见,本项目建成后,临近道路会产生少量汽车尾气,由现状项目周边交通污染源调查及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后,周边的车流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污染物主要是NOx、碳氢化合物(HC)和CO,进出项目区的基本为小型汽车,拟建项目周围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汽车尾气迅速扩散,且公园内部的绿化率较高,有利于净化气体,而汽车尾气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3~4km区域内自然扩散,可见汽车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② 恶臭影响分析:配套设施西北沟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恶臭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粗栅格、调节泵池、速分生化池、污泥脱水机房等产生的恶臭,主要污染物为H2S和NH3。因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较小(2000m3/d),恶臭污染物产生量较少,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单位”的二级标准限值,即NH3浓度值小于1.5mg/m3,H2S浓度值小于0.06mg/m3。类比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环评要求卫生防护距离为50m。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新建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物。
(2)噪声影响分析
①项目用地范围的内部生活噪声源主要是游园人员活动的生活噪声及公园内举办文艺、体育活动等产生的生活噪声,应进加强管理,文艺、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昼间,且活动场地设置在项目区中部,在周围的绿化隔离作用下,对周围居民区声环境的影响不大。
②给排水泵、风机等
本项目生活及绿化用水水泵、风机等的功率均比较小,运行噪声一般在60~75dB(A)左右。水泵、风机主要在设备间内运行,噪声限制在房间内,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3)水环境影响
方氏渠核心区中心园林区游客及公园管理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700.8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水水质为:CODCr 200mg/L,BOD5 80mg/L,SS 150mg/L,氨氮 40mg/L,水污染物的产生量为:CODCr 0.140t/a,BOD5 0.056t/a,SS 0.105t/a,氨氮 0.028t/a。方氏渠核心区北侧园林区游客及公园管理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373.18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水水质为:CODCr 200mg/L,BOD5 80mg/L,SS 150mg/L,氨氮 40mg/L,水污染物的产生量为:CODCr 0.075t/a,BOD5 0.030t/a,SS 0.056t/a,氨氮 0.015t/a。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预处理后,由北京丽盈美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清掏处理,对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
本项目建成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以及西北沟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栅渣、沉砂、剩余污泥。该项目最大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0613t/d,排放较大量的绿化废物,主要是枯枝落叶、修剪枝叶,年排放量约12t。配套设施污水处理建成后,运行期间废弃物主要包括:①机械格栅拦截下来的栅渣,年产量为73t;②沉砂池沉淀下来的砂粒等无机颗粒,年产量为28.47t;③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日产量为0.16t,年产量为58.4t。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经压滤后含水率为80%,符合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要求。
生活垃圾及绿化垃圾主要通过工程的垃圾箱收集,以及配套设施污水处理站栅渣、沉砂送至顺义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因此,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只要按照严格的收集、存放和外运规定,采用封闭存放和外运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遗撒,就不会对厂区内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4 污染防治措施
3.4.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扬尘:对施工场地进行有效隔挡,施工期在现场设置不低于1.8m高的围档,外围护采用密目网;减少弃土的临时堆放,保证及时清运。在晴天应每天对作业面进行洒水降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散状物料的运输和临时存放必须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减少起尘量。
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时,尽量确保正常运行时间,减少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所有施工机械使用环保型施工机械,燃油机车和施工机械尽可能使用柴油,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场地边界应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8m),既文明施工又可以隔声降噪,减少施工机械作业对场界外的噪声污染;禁止夜间作业;在午休时间尽量安排低噪声作业流程;施工车辆途经噪声敏感点需适当减速并禁止鸣笛,施工路段应保持平坦顺畅,减少因汽车震动引起的噪声;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同时使用,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设备选型上采用低噪声设备,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确保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标准。
(3)废水防治措施
①对施工机械定期检修,以免油料泄漏;建筑材料冲洗的浑浊水不得直接排放,应设置沉淀池(需进行防渗),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②施工材料堆放时要采取遮蔽措施,防止降雨冲刷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需进行防渗)消解后定期清掏,由北京丽盈美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定期清掏,严禁直接向外环境排放。
(4)固废处置措施
施工人员居住区的生活垃圾要实行袋装化,分类存放,每天由清洁员清理,集中送至指定堆放点。在施工过程中,废弃物料做到及时清运,施工完毕后,应清理好作业现场,以防因降雨冲刷造成污染。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按有关规定清运到指定地点处置,严禁随便倾倒。
(5)生态保护措施
植物影响减缓措施:施工中应避让树木及绿地,确实无法避让的树木应就地移栽,移伐树木时应征得顺义区园林部门的同意,伐移时尽可能保护树木的根系等,提高伐移树木的成活率,无法移栽成活的应给予补种。
动物影响减缓措施:采用低噪声、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施工机械并对其加强维护、管理,减少施工期扬尘、噪声、废水的排放,减轻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动物的教育,施工挖到巢穴时将动物放生,不捕捉、捕杀动物。
水土流失影响减缓措施:挖方工程尽量选在非讯期,同时在地块周围设置必要的临时围栏和排水设施;加强施工场地管理,妥善处置建筑渣土,缩短渣土临时堆放时间,减少运输中土石方抛洒。雨季做好防迅排水工作,可大大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3.4.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道路两侧应多种植乔木、灌木等并加大植树密度,与活动场所隔离。充分考虑绿化树种对汽车尾气的净化作用,绿化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对NOx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以降低污染物浓度。
②禁止燃烧枯枝落叶。
③配套设施污水处理站主要恶臭污染源,粗格栅及进水泵房、速分生化池、污泥脱水机房。上述构筑物外应多种植乔木—灌木—草三层结构的绿化隔离带,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乔木。优先考虑采用当地的乔、灌、草植物种类,以恢复和补偿植被。
④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本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50m,在此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住宅、医院、学校等敏感建筑物。
(2)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项目四周厂界应多种植乔木、灌木等并加大植树密度,形成绿化自然隔声屏障,以进一步减少噪声影响的范围。
②控制汽车噪声。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本区域,划定禁行区域,敏感路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等,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经常维护道路,保持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异常行驶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③减少公共设施噪声影响。水泵等布置在设备间内,设备间使用隔声门,水泵进行基础减震,选用低噪声设备,降低源强。
(3)水环境保护措施
生活污水排放措施:本项目营运期管理人员及游客生活污水,经项目化粪池处理后,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排入北京市III,I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二级限值”标准要求,由北京丽盈美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定期清掏。
配套设施西北沟污水处理站污水措施:①认真做好再生水厂人员的上岗培训,加强责任心教育,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尽量避免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环境污染;②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必须严格执行污水监控制度,做好原始记录;对进、出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项目在用地范围及道路的路口安设分类垃圾桶,实行垃圾桶装化,管理工人将垃圾桶中的垃圾收集至垃圾分类收集站,环卫部门以垃圾车再将垃圾运送道垃圾中转站,再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清运、统一管理。
避免装载、搬移或运输途中出现渗漏、溢出、抛洒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应注意收集后尽量压实以减少固体废物体积、提高固废装载的效率。管理方要与城市环卫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园区内部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定点堆放生活垃圾,及时将每日的生活垃圾清运至垃圾中转站,采用密封垃圾车辆运输,杜绝垃圾散落、乱堆放、引起蚊蝇滋生、有碍观瞻等现象。
3.5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3.5.1 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控制污染的产生,避免或减轻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从计划、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把环境管理渗透到整个管理之中,将环境目标与项目经济目标融合在一起,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期环境管理内容
根据本项目建设的特点,施工各阶段环境管理内容、实施部门见表3-6。
表3-6 项目施工环境管理计划
阶段
影响因素
环保管理措施
实施机构
施
工
期
施工扬尘
洒水、覆盖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噪 声
施工隔声围挡,选用低噪声的设备、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和地点
施工期废水
统一收集后稳定预处理,定期清掏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集中堆放、定期清运
生态
施工中应避让树木及绿地,确实无法避让的树木应就地移栽,伐移时尽可能保护树木的根系等,提高伐移树木的成活率
(2)运行期环境管理内容
①运营期内对项目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的保护,随着相关地下水开采规定的实施;建立健全污水站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手段,将环保管理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建立管理小组及化验室,加强管理和实施有关的监测计划,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切实监督、落实执行所有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②运营期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③公园卫生环境的保护
④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及植被的养护。
3.5.2 环境监理计划
(1)施工环境监理计划
该项目在建设中,必须进行环境保护工程监理,要求请有资质的环境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参与。环境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进度制定监理方案。
主要监理内容如下:
①审查建设施工单位是否按照环境管理部门批复的意见执行和执行的可靠性
②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程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
③检查环保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投资资金落实情况
④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防治情况
⑤检查环保工程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