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解释功能
语境对言语交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在提出对两种功能的 认识后,着重探讨语境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功能。 [关键词】 语境;解释功能;言语交际 从言语交际角度来说,所谓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现实环 境,是言语交际行为所发生的环境。具体来说,语境不仅包 括作品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还包括言语交际发生的 时间、地点,话题,交际方式,交际双方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 关系,以及时代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 语境影响着言语交际行为。从言语表达与言语接受来 看,语境对言语交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制约功 能和解释功能。对于言语表达而言,语境限定、制约着表达 者的话语内容和使用的语言形式,表达者只有运用适合语境 的语言,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对于言语接受而言,语 境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接受者都有解释的作用,语境能使语言 形式与某个特定意义联系起来,语言形式的意义因语境而明 确、唯一;接受者只有把话语放置到特定语境中来解码,才能 较准确地把握表达者的会话含义。本文主要探讨语境的解 释功能。 语境的解释功能是针对听读者和针对语言分析而言的, 所以语境的解释功能还可宽泛理解为语境对言语活动中的 语言现象的解释和说明。一定的语言形式,只有依靠相应的 语境才能得到解释,相关的语境因素也能够给话语含义的理 解提供一个大致确定的语义指向,听读者也正是在语境的帮 助下推断并最终获得说话者想要传递的基本信息。语境的 解释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境使抽象、模糊的语言意义具体化、明确化 在语言系统中,语言中的词义、句义都有一定的抽象性、 概括性,每个词语有它自己的概念意义或语法意义,由词组 成的短语或句子等语法结构的意义也都是能指的、抽象的, 概括性、抽象性是语言意义的最基本的特点。比如“鞋”的词 义是“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而又没有高简的东西”。这个意 义就是从皮鞋、布鞋、旅游鞋、拖鞋等各种具体的鞋子中抽象 概括出来的,它反映了各种鞋所共同具有而其他类事物所没 有的特征,这样各种各样的鞋就都可以用“鞋”这个词去指 称。“鞋”和其他词组合成的句子“他买了一双新鞋”的意义 也是概括的、抽象的,因为它可以用来陈述任何一个人购买 任何一双新鞋的过程。 但语言形式一旦进入言语交际,处于某个特定的语境, 表达概括抽象意义的语言形式就同具体的、个别的对象联系 在一起,它的意义也就得到了确定,听读者通过上下文语境 或现场语境就能轻松地从抽象意义中确定具体意义,把握表 达者所传达的具体的交际内容。 例如“油不够了”这句话中的词语“油”乃至整个句子的 具体所指在脱离语境时是无从确定的,“油”这个词既可指食 用的油,又可指发动机用的燃料。但如果在炒菜时说“油不 够了”,就是表示前一种意思,如果在行车时说这句话,。油” 表示的是后一种意思。这两种意义的区分就是由说话时的 现场语境来确定的。再如语言中许多具有指示功能的词能 指意义比一般词语更为抽象,像你、这儿等,这些词的所指对 具体情景的依赖程度更大。正如何兆熊所说:“指示词的理 解依赖于语境,它的所指存在于语境之中。”如“他昨天去了 那儿一趟”句中的“他”指何人,“那儿”指何地,只有借助特 定的语境才能有其确定的所指内容。 语言中有相当部分的词义和句义还都有模糊性,即其能 指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比如“认真 学习”、“慢点儿说”都是模糊的,学习态度严肃到什么程度 才算认真,每分钟说多少音节才符合“慢点儿”。这些都没有 绝对的、明确的标准,在言语交际中如何理解要视语境而定。 比如在言语交际中,经常有这样的对话:“你什么时候来?”答 日:“马上”。在不同的语境下,“马上”可以有不同理解。 二、语境能使多义的语言形式单义化 语言中的语音形式、语言结构总是有限的,而言语交际 内容的表达需要是无穷的,用有限的语言形式表达无穷的意 思不能不产生一个语言形式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现象。语 言中的词、短语和句子都有多义现象。但多义的语言形式一 [作者简介】陈丽萍,女,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研究方向:现代汉语与应用语言学。 一75— 万方数据 锈之解事 陈丽萍/论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解释功能 旦进入言语交际。在具体的语境中大多能消除多义,即由多 义变成单义。比如“打”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多种能指意义, 可只要一进入上下文,由于有了后面一个词语作为语境,它 的义项便具体化为其中的一个,我们就知道它是什么意义 了,如“打毛衣”(编织)、。打酱油”(买)、。打电话”(发出)、 “打灯笼”(举)、“打扑克”(做某种游戏)……这里使“打”的 语义单义化的便是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再比如“烟”这个词, 可以是冒的烟,或香烟等,当来了客人,主人问:“吸烟吗”显 然指。香烟”而言,没人会理解为“冒出的烟”。 多义短语或句子的单义化比多义词的单义化对语境的 依赖程度要大得多,我们看一下语境对多义短语或句子单义 化的作用。因为脱离语境或语境不充分的情况下考察具有 多种意义的短语或句子的话,它们的多义性容易让人产生误 解,因此短语和句子的多义现象一般又称为歧义现象。从歧 义现象所产生的根源来看歧义现象可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 歧义。词汇歧义指由词汇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口 头表达中读音相同)异义、同形(书写形式相同)异义和一词 多义都可能造成短语或句子的歧义。组合歧义指由词语组 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相同词语之间的不同结构关 系、不同结构层次与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都有可能造成歧 义。但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在一处话语表述里不可 能有几种不同意思。无论是语言中的词汇歧义还是组合歧 义,一旦进入言语交际,特定的语境只要充分,就不会导致理 解分歧而妨碍交际正常进行。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子了解 语境对歧义现象的解释功能。 比如,有位领导号召群众说:。咱们要一切 xldmgqidmkdm。”昕的人可以理解为“一切向钱看”,也可以理 解为“一切向前看”。这是由于同音异义词造成的歧义,究竟 表达的哪种意思,要靠情景语境来解释。“他已经走了两个 多小时了”,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由于句中“走”的多义性, 我们就无法理解他究竟是行走两个多小时了,还是已经离开 两个多小时了,还是已经去世两个多小时了,但如果有上下 文语境,歧义就能消除,如在。他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了,都 走累了”句中,借助下文语境“都走累了”的补充,“走”只能 理解为“行走”。 再如赵元任提出的“鸡不吃了”这个典型例子。“鸡不 吃了”,孤立作语言上的概括分析时存在两个不同的语义结 构,在理解上会造成语义歧解,“鸡”是动词“吃”的施事,可 以理解为鸡不吃食了,。鸡”是动词“吃”的受事,可以理解为 人不吃鸡了。不过,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利用上下文 语境或具体交际情景的帮助,这个歧义结构被听话人歧解的 可能性就会消失。 语境一:在养鸡场视察工作时,有人说:“鸡不吃了。”解 释倾向于前一种“鸡不吃食了”。 语境二:在养鸡场视察结束后的就餐桌上,有人说:“鸡 不吃了。”解释则倾向于后一种“人不吃鸡了”。 以上是现场情景语境帮助消除歧义,使听读者能推断出 确定的意义。利用上下文语境也可以消除歧义,获得句子的 确定含义。 语境一:“你瞧,鸡不吃了,钻到鸡窝里去生蛋了。”—— 第一种含义“鸡不吃食了” 一76一 语境二:。鸡不吃了,再来点羊肉汤。”——第二种含义 。人不吃鸡了” 三、语境能使省略结构的意义完整化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许多句子在结构上都有所省略。省 略是语言现实中的客观存在,也是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具体体 现。省略句就句子本身而言,难免是含混的,然而听读者却 能够靠它获得交际信息,原因就在于语境能够补充出省略 义,使省略结构的意义完整化。例如在菜市场上,我们常能 听到卖肉的售货员和买肉的顾客之间有这样的对话,“你几 斤?…三斤。~要哪JL?”“这儿。”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话,买卖 成交了。孤立看这四句对话,表意是不清楚的,本身是达不 到交际目的的,较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你要买几斤猪肉?” 。我要买两斤猪肉。~在我正在卖的这块猪肉上,你要哪儿 的?~在这儿割三斤。”但在特定的菜市场语境中,较完整的 说法反而不可能出现,简单的对话反而能够互通信息,达到 交际目的,正是借助了菜市场这个现场语境的解释作用。 在完整的理解话语意义时,不仅现场语境能帮助补足省 略结构的意义,而且利用上下文语境也能补足省略结构的意 义。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叫 我坐下,歇息喝茶,[母亲]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 我,[宏儿]远远地对面站着,只是看。 ——鲁迅<呐喊・ 故乡> 这段话中省略了主语“母亲”和“宏儿”,可我们读了都 明白,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上下文就可以补充出这种省略。如 果将省却语词全数补出,读起来反会显得J罗唆、单调。 四、语境能使异常搭配形式的意义正常化 所谓异常搭配形式,指的是话语乍听上去与常理相悖, 或者句法上不合规则,或者语义上不合事理。但是,通过语 境的帮助,听话人可以从异常搭配形式中推断出说话人想要 传递的信息,得到句子的正常意义。看下面这句话: 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 从语法上看,。笑”与“寄”是不能搭配的,但这个句式进 入言语交际时,听读者不会认为它有什么不当,这正是因为 它有说话时的场景语境的支持。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对正 在看信而露出会心微笑的妈妈说出这样调皮的话,无论是妈 妈还是其他听话人恐怕都不会首先将它视为病句,相反,在 语境的支持下,它不仅变年导合理。而且还会成为人们所说的 。艺术化的语言”。这一点,王德春说得很好:。在特定的环 境之中,在遵守全民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为了交际需要而在 个别地方突破规范,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这不仅不会引起混 乱,妨碍交际,而且可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利于交际任 务的完成。州IJ8 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文学作品常会运用一些超常搭 配。如何理解这种超脱常规的表达,就需要联系具体的上下 文语境。在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就有这么一 段话:“他坐着不动,不看什么;感到一切,感到黎明、花木、水 湿、香气……这一切甜美的悲哀染得更柔和”。。甜美”的 “悲哀”这一变异搭配表达了两个互相矛盾的意义,怎样理解 万方数据 语文学刊 2009年第11期 它呢?接受者要看它的上下文,然后才能理解这一表面似乎 不符合逻辑的表达其实是那样的深刻与生动:?财主父亲的 死去,使“他”(财主的儿子)感到“悲哀”,但是另一方面父亲 死后,“他”就可以继承家产,独揽家权了。想到这一点, 。他”又不免感到“甜美”。结合上下文,我们就会对作者这 一绝妙的词语搭配理解深刻,从而达到理想的接受效果。 五、语境帮助昕读者揭示言外之意 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话语含义的表达有时不采取 直接方式,而是含蓄、曲折地赋予话语一种“言外之意”、“弦 外之音”。言外之意,就是“意在言外”,是指句子本身无法 显现出来的意义,它隐含在句子字面意义的背后,由听话者 通过语境和自身的各种条件而推导理解出来的意义,即说话 者所要表达的真实交际意图。言外之意的特点就是言在此 而意在彼,理解言外之意必须依赖于语境,若离开语境,听话 者根本无法完全理解话语的含义及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一个表着时髦的青年到食品店买糖果。看到五颜六色 的糖果高兴地说:“嗬!这里的糖果真他妈的多!喂!哪个 最好?”营业员答道:“要是你自己吃的话,口香糖最好。” 例中,营业员答话中的理性信息是针对青年的提问而 答,这青年虽穿着时髦,可用语粗俗,所以借助于场合语境, 听话人就能推断出营业员的答话隐含了言外之意——“不说 脏话”。当然,营业员的主观性言外之意的传递还受到听话 人理解的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影响。 又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多处暗含了言外之意: 黛玉嗑着瓜子几,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 来给黛玉送小炉儿,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 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 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 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 比圣旨还遵些!”——<红楼梦>第八回 例中孤立地看,是黛玉在笑骂雪雁,然而读者若知道这 句话是在上文“宝钗劝宝玉别喝冷酒,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 放下冷酒,令人烫热方饮”这个语境中,便可知黛玉这番话的 真正含义。林黛玉的这一段话,既有对贾宝玉的奚落,又有 对薛宝钗的不满。这些弦外之音是如何理解的呢?我们可 以通过后文。冷死”的“冷”,联想到前文。冷酒”的“冷”,把黛 玉的话同薛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的情景联系起来,读者自 然会联想到宝、黛、钗之间的关系。自黛玉入荣府以来,宝黛 二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又 来了一个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在荣府比 黛玉大得人心,而且同宝玉又相处融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 些抑郁不平,这种微妙关系,怎不使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旁生 枝节呢?加上黛玉话中的三个“你”,明指雪雁,暗指宝玉,三 个“他”,暗指宝钗,真是妙不可言,收到了委婉、含蓄的艺术 效果。 撂春过来,摸了模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 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 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 玉。宝玉,你好一”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这是<红楼梦>描写林黛玉临终时的话语,这段话中的 。你好一”不同于平常的两人见面打招呼用的问候语“你 好”。黛玉在临终时只说出“宝玉,宝玉,你好一”,。好”字 后面的破折号形式上表示意思中断,。好”字后面再没说出什 么就无声了,显得语义有些脱落,实际所包含的交际义很丰 富。这需要听读者通过作品的前后情境去联想,去补充。其 交际义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宝玉!你好狼心!你辜负了我的一片痴情! (2)宝玉!你好糊涂!你怎么那么容易受人家的愚弄和 哄骗?! (3)宝玉!你好冤枉啊!我知道你的心,你是受到他们 的挟制才与宝钗成亲的啊! (4)宝玉你好好保重。等我们转世再团圆吧。 总之,黛玉的“好”字后面既有黛玉对宝玉的怨和恨,更 有对宝玉深深的爱,当然也有对扼杀她和宝玉纯真爱情的贾 府旧势力的控诉和抗议。由此可知,这个“好”字后面的零形 式蕴含丰富的交际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