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卷
历史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
1.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
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3.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4.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5.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6.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主要反应了《临时约法》实行(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专制
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9.“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0.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1.《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资本家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贷币本位的方式是( )
A.鸦片走私 B.商品输出 C.强迫赔款 D.开设工厂
1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书惊呼“此文颇有见识,于夷情为谙熟,以此量之,似贼中不为无人也”此书应为(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14.经洪秀全批准,太平天国于1853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这种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
A.重视意识形态控制 B.禁绝了儒学百家思想
C.反对专制统治理论 D.推崇法家治国的思想
15.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评价说:“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
16.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B.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C.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 D.力求坚定民众抗日信心
17.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8.以下是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聊天的一些话。张义说:“我看到过慈禧太后出逃。”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家周围的炮台都拆毁了。”你觉得谁最有可能在说谎?
A.张义 B.王平 C.李辛 D.赵洋
1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20.观察下面某战争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战争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2.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活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等。这份文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3.对下列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控诉了日本侵华的暴行 B.表达了对国共内战的谴责
C.展现了抗战胜利的喜悦 D.寄托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
24.时逢南京大屠杀65周年,中日舆论再起波澜。对于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所称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我外交部发言人称“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下面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
④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5.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名发命令说:“我军应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为打破敌之囚笼政策,决定乘目前青纱帐和雨季时节,利于隐蔽及不利日军机械化作战,争取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袭正太路。”按照上述命令要求发动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6.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此声明说明( )
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 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
27.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28.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2015届学生查找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北平和平解放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开国大典
29.201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假设你要重走红军长征路,应该从以下哪个地点开始
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湖北的武汉 D.甘肃的会宁
30.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B.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阅读图片,回答问题。(20分)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
图三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狙击日军
(1)图一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有什么影响?(4分)
(2)图二中签订的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哪些领土?(2分)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2分)条约签订后民族资产阶级做出了怎样的抗争?(2分)
(3)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什么的开始?(2分)请举出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的两次抗战及其意义。(8分)
3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不。
——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6分)这部宪法有何意义?(4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年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C
C
C
D
C
C
A
B
C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B
A
D
D
B
A
C
D
B
A
A
C
二、材料解析题
31.(1)鸦片战争(2分);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者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2分);允许日本到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资本输出(2分);维新变法(2分)
(3)全面抗战的开始(2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任答两点,8分)
32. (1)监察官:御史大夫(2分)
目的:维护皇权(2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2分)
(3)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6分)
意义:《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法制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4分)
(4)方面: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2分,任答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