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管子乘马描述农业生产说: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初步确立B培养了勤于农功的耕作观念C导致了自耕小农的大量出现D缓解了土地兼并的紧张局面2史载,北宋庆历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南背路屡现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大者近百人,小亦不下数十人,所在飘掳,官司不能禁”,而“州县上下,递相蒙蔽,不以上闻,使朝廷无繇知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北宋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C中央监察机构遭到破坏D中央政令在地方上执行不畅3明代浙江地区,湖州的丝
2、、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宁波的海产、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呈现出“皆以地得名”的现象。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商品交换出现地方市场B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艰难C地区分工制约商品交流D手工业分布状况呈现平衡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下列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相互辩证意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51876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的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
3、、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士大夫们的攻击、谩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这说明A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B清廷反对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C郭嵩焘信守“以夷变夏”的思想D清廷严格控制洋务思想的传播6下表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描述了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 单位:百万元年 份进口净值出口净值1871-18731881-18831891-1893106126219110108167A洋务企业的发展初有成效B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C外贸状况表现为出超态势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7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教科书提到“
4、英美以联合国通牒迫令日本无条件投降”,讲述了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地教科书则提出“虽英美联合亦不能取胜于日本,最后苏联参战,才将日寇击败”。这反映出当时的国共两党A都忽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B都认为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寄希望于世界强国继续关注中国事务D意识形态随国际形势变动呈现对立8下表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作者及其专题论文论文期刊来源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史学月刊1985
5、年第4期韩渝辉中国是怎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王淇一九四三年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C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9罗马法认为: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如果动物逃逸,它即不再属于你,而重新属于最先占有者所有。这反映了罗马法A认可变更最先占有者的财产所有权B认可劳动使人获得财产所有权C依据传统的习惯法确定财产所有权D运用自然理性界定财产所有权10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和州议会的立法未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自19
6、37年后它开始公开支持联邦政府扩大权限。联邦最高法院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现出现根本性变化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C联邦制呈现出集权化倾向D各州宪法地位面临动摇11南宋诗人范成大说:“江南旧有圩田(筑堤围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江南修建圩田的社会原因是A江南地区人口剧增B江南水乡泽国的环境C自然灾害频频发生D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12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
7、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13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中国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这些举措A标志着上海银行业的改造最终完成B表明政府全面掌握上海银行业C有利于人民政权巩固和经济的恢复D意味着上海银行业实现国有化14下面的举措与新中国外交方针内涵契合的是政治外交领域:取消领事裁判权等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等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等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版等机构的活动等A“一边倒”B“求同存异”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8、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斯多亚学派奠基人芝诺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一个重要原则: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准则,区别成为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是应该认为,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个政制,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芝诺的这一“重要原则”A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B蕴含着相互的契约观念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D服务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16学者王耀东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其依据是马歇尔计划A旨在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B最早公开发出与苏联“冷战”的信号 C导致欧洲出现两个对立的经
9、济集团D造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局面17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图1 司母戊鼎A图1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2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3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4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18时代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佃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代雍正帝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佃户和佃主取得完全平等的地位B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D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9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
10、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20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21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三次比较集中地给予其一系列政策优惠,给予上海更大的资
11、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22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23新华字典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部工具书,其中一次修订增加了如中国梦、正能量、基层民主、市场经
12、济、城镇化社区、低保、3G手机、期货交易、超市等上百个新词。这些新增的信息本质上反映出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B“双百”方针遭到极大破坏C各条战线拨乱反正D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新气象24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了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25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
13、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二非选择题26(14分)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
14、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策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对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
15、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摘编自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拿来”洋装(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5分)(2)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5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4分)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
16、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精力。(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神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写传记、写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
17、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1)材料一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业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意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
18、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莫德尔斯基“全球权力长周期理论”包含以下四个内容:一是世界政治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二是世界领导者均脱颖于全球性战争;三是海权是世界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四是国际政治演变模式是循环的,周期约为100-200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长周期图。(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解读图片需包含上述4点内容;运用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9(11分)材料一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和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
19、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作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叫其成。“治理之要,无逾于此。”摘编自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材料二“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摘编自谈迁国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考成法”的历史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