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429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注: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填涂到答题卡上。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与清明节习俗相关联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 礼乐制 3.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的利益,以及文人学者对统治阶级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4.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问题 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7.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8.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亚非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9.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是美国代表针对下列哪一事件所说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C.中国成功参加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 10.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11.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不包括( ) A.法律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B.法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自由、平等、个人权利等自然法思想 D.法律发展过程中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12.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权力最小的是 ( )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帝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宪法》 13.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14.苏联史学家在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时出版了《伟大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具有如此普遍的全世界范围的国际意义。书中思想 ( ) A.客观地评价了十月革命 B.重点强调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 D.不切实际地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15.“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主要说明马歇尔计划(  ) A.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B.加快了欧洲经济的恢复 C.推动了战后西欧一体化进程 D.改善了美欧关系 16.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7.下列有关“工官”制度的叙述,哪一项与史实不符 (  )。 A.“工官”制度使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而只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 B.“工官”制度下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C.“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D.“工官”制度使工匠有专门的户籍,从事专业化的生产,其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较高 18.《醒世恒言》叙变:明朝浙江淳索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这反映了明朝(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身份和地位得到提升 19.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1.俄中“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5月26日在上海举行了闭幕式。有关上海的史实正确的是( ) A、上合组织是由上海六国机制发展而来的 B、上海是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C、尼克松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D、上海是中共独家诞生之地 2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 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23.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种植经济作物供应市场、土地转卖邻居 D.这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24.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 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26.“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27.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上海达吴淞……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申报》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曰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亊,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栽”,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不包括( ) A.反映社会习俗 B.传递商业信息 C.宣传时事政治 D.首倡文学革命 29.有人描述18世纪时英国城市伯明翰:“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 A、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B、世界市场得到了逐步扩展 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D、伯明翰的农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0题20分,第31题22分,共42分)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年代 商办企业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 4 3 792 江苏 149 1 139 1 288 14.267 8 2 588 安徽 - 386 386 2.468 1 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 414 云南 - - - - 932 贵州 - 17 17 0.060 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 31.(22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英国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商主义学派是现代早期经济学的主导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主张国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张学博《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其特点是始终自发和分散地进行……然而这也有其自身的好处:自由自在地进行工业革命,不受国家干预,更有利于散在民间的大量资本的利用,从而在整体上仍然构成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革命。 ——谭天宇《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兴盛的原因。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12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从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如何理解同一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必要性?(4分) 9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A 6.D 7. D 8.B 9.D 10.D 11.D 12.B 13.B 14.D 15.C 16.A 17. D 18.C 19.C 20.D 21.C 22.A 23.B 24.C 25.D 26.D 27.A 28.D 29.B 30.(1) 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2分)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2分) (2) 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2分)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2分)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2分)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2分)官僚资本的挤压。(2分)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分)外国的侵略。(2分) 31.(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或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专制王权的加强。(任二点,4分)表现:建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颁布《航海条例》。(4分)影响:加快了殖民扩张掠夺步伐;加剧了殖民争夺;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破坏和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任二点,4分) (2)变化:由重商主义变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2分)影响:为推行自由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二点,4分) (3)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或单一的公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