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由3篇课文、习作2、练习2组成。《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设计》两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教给孩子创造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则是告诉孩子动物在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启示,激发学生观察创造的欲望。作文2是一篇介绍身边的小能人的作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会认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5.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6.在习作中,努力发向他人身上得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4.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五、教学措施:
1.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读为本,在反复的朗读、默读中理解感悟。
3.适当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联系背景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
六、课时安排:
每1课2课时,作文2课时,单元练习3课时,共11课时。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练朗读。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重感悟。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苹果、小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会读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故事引入。(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就是在车站赢得了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从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他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卖报纸,获得了成功。)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来读一下课题。(读出好奇感)可以强调“苹果”也可以强调“五角星”教师评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意思。(生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案
过渡:题目很新奇,故事也确实很有趣。赶紧去读一读吧。读读故事,想想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学指导
(1) 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在文中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三、讨论交流
1、生分组交流讨论
①交流自学的生字词
②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展示
①(读生字)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幼儿园 清晰 生疏 循规蹈矩 感触
瞧 魅力 图案 鲜为人知 秘密 创造力
②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点拨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指导书写:
“疏”的左半部分有五画,第一笔为“ 横撇”,第二笔为“ 竖” “瞧”注意是左右结构。
(3)按要求描红。
(4)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领居家的小男孩用横切苹果的方法,让“我”看到了苹果里有一颗五角星。这使“我”从中受到启发。
(5)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大意。
(1-4)领居家的小男孩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5)我从横切苹果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xī shēng shū tú àn qiáo yi qiáo
( ) ( ) ( ) ( )
mèi lì xiǎn wéi rén zhī xún guī dǎo jǔ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析( ) 疏( ) 拒( ) 按( )
晰( ) 蔬( ) 矩( ) 案( )
五、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幼儿园 清晰 生疏 循规蹈矩 感触
瞧 魅力 图案 鲜为人知 秘密 创造力
六、作业
1、 练习朗读课文。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七、教学反思
上课时可用简单的谈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切苹果前后的心情变化。
2.用实验的方法,理解两种切苹果的方法。
3.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复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案
(一)自学指导
1.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谁给我看的?
2.当小男孩要向“我”显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时,我是怎么说的?“我”心里在想什么?
3.不过小男孩却坚持要切给我看。结果,“我”看到了什么?是我预想的吗?结果让我(出乎意料)当“我”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读第四自然段。
4.交流,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真的”、“果然”、等词句体会我的惊奇)为什么这么惊奇?(比较分析)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自学成果
2、学生展示,教师及时点拨
(1)出示“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他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方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这“另一种切法”指什么?(拦腰切下去)
(2)通常人们是怎么切的?(从顶部切到底部)
(3)说说“生疏”的意思。
(4)人们总是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切苹果,就叫(循规蹈矩)
(5)你见过拦腰切苹果吗?我们也来试一试。(实验两种切苹果的方法)
(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构成一组比较关系。运用食物演示的方法帮助理解“从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下去”、“循规蹈矩”这些词,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6)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思考,少了创造发明……)
过渡:第一次这样切苹果,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
出示句子“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①“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②鲜为人知的图案”指什么?
③“魅力”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这“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拦腰切苹果的太少,而又能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其中的思考方法于众不同,很独特。)
④哪里可以看出“鲜为人知的图案”很有魅力?(三个“传”)
⑤“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是什么呢?(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想问题。)
四、达标检测。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只是创造力的一种例子;其实,创造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情可以知道创造力?
用“如果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来表达。
五、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循规蹈矩 “切”苹果
创造力(魅力) 打破常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晰:
魅力:
七、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句与句之间跳跃性大,学生不易懂,可精心设计串联并读,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语句意思,并能领会课文主旨。
6 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吧。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过度: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理解“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案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带着因课题而产生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生分组交流、讨论
①交流自学的生字词
②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展示
A: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B: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C: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填空: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大伤脑筋,后来从 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 。)
3、师点拨
(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成四部分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qǐ dí yuán gǎo guǎi wān màn shān biàn ( ) ( ) ( ) ( )
xiá zhǎi sīxù cuī cù wēi bù zú dào ( ) ( ) ( ) ( )
2、照样子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选择( 路径 )
攻克( ) 设计( )
铺设( ) 清理( )
五、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遇到难题 获得启示 完成设计 获得最佳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以字词为主,通过教学,学生能准确读、写生字词,以后再教学学生朗读课文方面应多下功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复习导入
同学们,“径“是什么意思?
最佳路径又是什么意思?
2、板书课题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导学案
(一)自学指导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思考格罗佩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中得到启发后,是怎样做的?
(二)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2、生展示,师及时点拨
①交流:卖葡萄的老太太与其他葡萄园主卖葡萄有什么不同?
其他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拿到路口卖。很少有停下来买的。老太太:无人看管,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能摘一篮葡萄上路。总是最先卖完。
②继续读书,深入讨论“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③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④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
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四、达标检测
读了这课,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信任他人 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六、作业
完成课后第4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理解格罗佩斯从年迈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中获得启发,从而设计路径,确定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
7 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
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的内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
教学难点:
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
2、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人类的“老师”是谁?“老
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案
(一)自学指导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③人类的“老师”指谁?
(二)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生分组交流、讨论自学情况
2、生展示
①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②读词语
破碎 教训 新式 坦克 机毁人亡
超过 均匀 坚固 机翼 轻而易举
③交流:课文详细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分别在哪个自然段?
3、师点拨(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1)“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个老师有特定意义,它不是指人类中的某个人,指人类向其他有某种技能的对象学习,这些对象或是动物,或是植物,或是其他生物,人类从这些特定对象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现,有所模拟,进而有所创造,它们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了。)
(2)人类的“老师”都有谁?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pò suì jiào xùn jūn yún jī huǐ rén wáng
( ) ( ) ( ) ( )
xīn shì tǎn kè jī yì qīng ér yì jǔ
( ) ( ) ( ) ( )
2、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升降(jiàng xiáng) 模仿 (mó mú)
分散(sǎn sàn) 薄壳结构(báo bó)
五、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鸟 飞机
鲸 轮船
蛋壳 建筑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七、教学反思
“流线体”和“薄壳结构”是专业的术语,学生以前可能没有听说过,要让他们从课文中的句子及结合插图来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复习导入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课文详细介绍了那几个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2、板书课题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导学案
(一)自学指导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细细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极了感受)
(二)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生分组交流讨论自学情况
2、生展示,师及时点拨
交流:
(1)“捏鸡蛋”游戏。
让学生体验结实。
(2)为什么鸡蛋捏不碎?
读一读,抓住“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悟一悟。
(3)总结:蛋壳这位“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4)说说根据“薄壳结构”造出来的建筑有什么优点?
鱼儿升降 → 发明潜水艇
鸟类飞行 → 发明飞机(缺点是什么?)
蜻蜓翅膀 → 机翼改进(改进后的飞机解决了什么问题?)
昆虫飞行 → 新式飞机
鲸鱼形体 → 船体设计
(“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
袋鼠跳跃 → 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 → 坦克诞生
四、达标检测
1、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可以配以图片来说。(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延伸: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五、板书设计:
7 人类的“老师”
↑
生物界的种种生物
六、作业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七、教学反思
本课由于是科普性说明文,课堂容易沉闷,没有活力。其实像这类课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习作2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能力。
3.在习作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书面表达。
教学过程: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你们参加了吗?出示挂图。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大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五、板书设计
习作2
雏鹰争章:推荐理由,具体事例
六、作业
完成草稿
七、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以发挥小组的作用为主。先让孩子们在组内交流讨论:谁最应该获得什么奖,为什么?这样,不仅锻炼了她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发散了她们的思维。在动手时思路会更清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草稿,集体评改。
教学过程:
一、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集体评议。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改:
1. 用具体的事例吧人物最主要的优点写具体;
2. 观察人物,通过采访等方式,丰富习作的素材;
3. 有详有略,对事例进行取舍,突出主要事例来写。
三、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作修改。
四、板书设计
习作2
雏鹰争章(讲评)
五、作业
课后对自己的习作再作修改
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文中的好与坏,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不培养,什么时候他们才可以呢?有时试着放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此我在本课时的讲评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交流,说出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进步。
练习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联系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4.熟记8个成语与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芳和爸爸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她可高兴了,在车上她跟爸爸愉快地交谈起来。
1.读读看,他们都交谈些什么?
二、生自学,同时分组讨论
三、指名读,纠正字音。
四、交流填入的标点符号
①据说话人的语气,给这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②交流,纠正。
③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说说通过交谈小芳对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快了,小芳坐在上面高兴地喊道:“哇,真快呀!”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快”。想一想,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生分组,讨论,展示
六、小结
七、板书设计
练习2
处处留心:标点符号
八、作业
课外收集关于磁悬浮的资料。
九、教学反思
教学处处留心这一部分时,应结合练习中的插图让学生自读这段话,了解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各自说话的内容与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积累成语及诗歌《真知》。
一、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读音。
(3)再读上面四个成语,思考这些成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说的是哪一个意思?(学习、读书时不深入,只求表面上的理解。)
(4)再读下面4个成语,思考这些成语又说了什么意思?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5)背诵:自己背 指名背 男女生比赛背 背给同桌听
2.熟记小诗。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引读。
(4)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5)熟读成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读“启、戴、司”,说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半包围结构)
2.观察这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范写,生评议。
4.生描红,师评议。
三、作业
练习钢笔字
四、板书设计
练习2
练习钢笔字:启 戴 司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要想把时间分配均匀,真的很难,因为每一个部分都不好把握。诵读与积累中的那些成语和诗句,孩子们利用小组的作用讨论的很激烈,实在是不忍心打断他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写写,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二、请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说说乌鸦上当、狐狸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三、想想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果?
四、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一种结局续编故事,在小组里练说。
五、把故事写下来。
六、全班交流。
七、作业
续编故事《狐狸和乌鸦》
八、板书设计
练习2
口语交际:受骗以后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的口语交际,不仅是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合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因此,在本课时中我个人认为充分的时间是学生发挥的前提。
每学期末写工作总结时,我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准则”。如何做到“忠诚”呢?我想应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如何使自己在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百战百胜,永站前列呢?我觉得应该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