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2016.10.7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
2、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3、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全国的田地进行了平均分配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
3、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 B外部竟争 C.管理僵化 D.利益内耗 5、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
4、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7、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5、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8、明代松窗梦语中记载:“夫贾人趋厚利者,不西入川,则南走粤,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蓰(蓰:五倍)无算也。”这反映了A.民间贸易发达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经济重心南移 D.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9、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A己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全国经济中心 10、“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
6、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A. 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C. 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11、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这一现象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
7、市场的规范 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 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 12、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伸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段言论反映近代中国A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 B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增强D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 13、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近代矿业
8、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D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 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15、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16、1961年1月18日,
9、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B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17、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等物品。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文化大革命”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18、有
10、人用现代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 = 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价格革命”理论,通常 T、V值被视为不变量,M值的变动影响 P值。据此分析16世纪的西班牙 A. M值减少,P值上涨 B. M值减少,P值下跌 C. M值增加,P值上涨 D. M值增加,P值下跌 19、阅读下表,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600年41133.58.251700年5068517.01750年577121.521.0A.商业革命推动 B.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C.工业革命兴起 D.圈地
11、运动的进行 20、1771年阿克莱特创建的棉纺厂开了生产“工厂化”的先河。之后英国的乔赛亚开设的陶瓷工厂,实行了精细的劳动分工,将原来由一个工人独立完成的十几道工序,改为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负责,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就像工人按机器运行来从事生产一样。生产的“工厂化”使英国的制陶业名列欧洲前茅。请问这里的“工厂化”指的是A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生产。C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用机器进行生产。D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进行分工使用机器生
12、产。 21、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C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D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22、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
13、明显效果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23、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24、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
14、府做好“守夜人”角色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25、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惑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促进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 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调节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D.调整产此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6、“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
15、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27、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28、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
16、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29、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西欧一体化进程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不结盟运动兴起 30、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
17、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 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党
18、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政府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
19、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所学的知识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3分) (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2分),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2分)?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 32、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
20、重要话题。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33、(14分)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
21、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
22、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3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3分)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0 D D D D B A D A B A 11-20 C B C B B C B C D B 21-30 D C B D A A C B B D 31、答案(14分)(1)改变
23、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 (2)工业化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英国通过殖民掠夺(海外扩张)等手段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3分) (3)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 (4)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工业化。(2分) 不同:新中国初期不主张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2分) 认识
24、: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2分)32、答案: 趋势:总人口不断增长,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黄河流域大幅减少,长江流域大幅增加,最终超过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有所增加)(6分)原因: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工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开发;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6分)33、答案(14分) (1)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4分)(2)不同: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对象更全面;影响更深远(从制订手段、保障内容、保障对象、影响等角度进行归纳)(4分)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萌生与传播(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3分)(3)趋势:由民间发起到政府主导(民间到官方);由宗族慈善到福利国家;自发到法律保障;保障内容、受益不断扩大。(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