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改革样本.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7475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改革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改革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改革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改革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改革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WTO和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和改革 作者:杨殿龙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关键,金融监督管理是任何政府当局全部不容忽略和回避难题,怎样加强和提升对金融机构准入、经营和退出各项业务监督和管理,切实提升其有效性,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监管体系一直是教授学者争论热点。本文经过大量鲜明实例,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分三部叙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特点和对策。 首先,本文就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现实状况,从金融法规建设、金融监管机构调整、监管队伍布署、监管队伍开放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监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同时指出,从实践运作中看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处理,新旧矛盾纠缠不清,加强金融监管步履维艰,具体分述了存在矛盾和缺点。 其次

2、,本文在怎样处理问题方面,不惜笔墨,认为加强金融监管建设,不是对现在监管不足之处进行小修补,而是要从根本上完善,用较大篇幅说明应从何处入手。 最终,本文就深入加强中国金融内外部环境建设提出中肯提议:要想使金融监管得到愈加好完善,必需适应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和WTO要求,建设中国金融内外部环境,为金融监管提供强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本文用通俗易懂文笔,描绘了一幅原为抽象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图画,相信会令读者信服并对中国金融改革有所收益。 专题词:金融监管体系 建设和改革 一、绪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关键,加强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经济发展肯定要求。伴随金融体制改革不停深入,中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金融

3、监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改革只是刚刚进步,在各个方面因为种种原因仍存在很多矛盾。所以,客观而详尽分析目前金融监督体系现实状况,采取有效方法加强金融监管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 金融监督体系,又称监管体系,是指一国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对商业、专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制度、机构和组织,属于上层建筑范围,在中国行使监管职权机关有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其中,人民银行是监管体系中主体。中央银行是银行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负责制订国家金融政策、货币发行,代表国家行使对商业银行、中国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监管权力。完善金融监督体系对国家经济发展、降低失业率、抑制通货膨胀、完善出口

4、创汇、增强国际收支,含有决定性作用。降低和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阻止、杜绝高息揽储存账外经营,其它非法违规违章行为,发挥着关键作用。比较完善、理想金融监管体系,应是一个独立性、开放、统一体系,即完全脱离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和地方政府领导直属国务院金融监管体系,和货币发行、政策制订、资金清算、代理金库等业务根本脱钩,避免其它方面干预和干扰,能够自由开放地监管不一样行业和部门,成立统一完备非条块分割金融监管委员会。 以下将着重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现实状况进行剖析,叙述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方向和建设。 二、中国金融监督体系现实状况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监管当局,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亲密合

5、作,在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多年来,金融法规建设、金融监管机构调整、监管队伍布署、监管手段开发,全部表明中国金融监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具体表现为: (1)、制订了较为完善法律制度。作为金融监管法律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金融法规已前后出台,并逐步形成较为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2)、监管目标已明确,即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并促其健康发展。而且,人行借鉴国际上通行巴赛尔协议,对中国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进行风险管理。 (3)、建立和完善了多种监管制度。人民银行已健全了由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组成监管体系,完善了金融机构报表转收

6、、资产负债百分比管理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对金融机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全方面要求,经过定时考评和检验,立即发觉问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落实了平等竞争标准。金融监管对象包含全部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包含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还包含国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独资商业银行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包含中国外资和中外合资商业银行。克服了过去那种片面管理或限制部分银行机构,忽略市场广泛开展所造成不平等竞争现象。 (5)金融监管队伍建设正在加强,人员素质正在提升。建立和完善了金融监管人员培训制度、资格考试和任职制度、监管岗位工作人员奖惩制度,不停提升监管人员业务管理水平。

7、 尽管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保监会做了大量工作,也防范和化解了不少金融矛盾和问题,但从近几年金融运行效果来看,中国金融监管绩效仍是不尽人意,部分消极金融现象屡禁不止,时有泛滥和反复。如出现了证券回购、高利吸存、账外账、假数据、非法金融活动、违章违规行为十分猖獗,不良资产百分比居高不下,非法融资现象严重,支付风波时有发生。所以,改变现在较为低效金融监管现实状况,面临任务和形势艰巨而迫切。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运行实践看,金融监管不是加强了,反而减弱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例,改革后,全国只在20个省(区)省(区)会城市设置了金融监管办事处,仅配置35名监管人员,而且在多种制度要求上对其独立开展监管工作多有约

8、束,金融监管主动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全部无法确保。这种金融监管体制,从理论上讲没有确保金融监管所必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没有坚实思想基础,又缺乏可靠组织方法,从实践运作中看,存在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处理,相反,还可能发生新矛盾。新旧矛盾纠缠不清,造成金融监管步履艰苦。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缺点,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业务主管和业务监管同为一个机关,职权混杂 业务主管和业务监管同为一个机关,同是一班人马,业务政策和监管措施同出一“炉“,前者主宰和领导后者,造成了根本无法发觉问题,或是即使发觉问题也无法处理局面。如此两难境地,得过且过思想,势必造成不思进取和无所作为,从而使监管起不到任何

9、防范和化解风险作用。主管机关主宰监管机关,结果肯定是业务监管处于次要地位,相对于被主管、被监管单位来说,业务主管机关总是正确,这就轻易形成”一言堂“。实质上是弱化了业务监督。这种”家长制“复杂混乱工作关系,不仅存在于金融体制,而且存在于纪律检验委员会、审计、会计等领域,使监管者和被监督者之间沟通和联络愈加困难,在目前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形势下,这种情况极不利于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秩序稳定,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人民银行一统天下问题根本无从处理。不管是人民银行,还是证监会、保监会其身份地位全部是双重。这不利于发挥独立监督优势。需要从体制改革中加以处理。 2、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

10、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 金融监管内容应该涵盖全部从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全部业务经营活动,其中最大量和最关键是日常经营风险性和规范化监管。中国现在监管内容关键是市场准入监管中还存在着重审批、轻管理、重传统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及其它创新业务,重国有银行,轻其它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问题。监管内容狭窄,势必影响监管工作有效性,会使监管无放矢。 3、监管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关键是金融当局外部监管。 自我管理及控制即使有,但因为银行国有化,缺乏自主权和独立性,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和监管流于形式,需要深入完善。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及社会监督更是少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1、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金融业检验只是偶然才会有,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制度,没有真正权限。政府审计受人员限制不能随时随地监督,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独立性又太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金融监管手段关键有三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中国关键采取是落后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和干预是最直接有效监管手段。近几年,中国即使陆续颁布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和外汇管理法等金融监管法律,不过并不能涵盖金融业全部,且因要求比较标准在金融监管实践中难以具体操作。监管应是依法进行,而现实中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只重视定性,缺乏量化指标,操作随意性大,操作工具滞后,造成金融监管效率低下。 4、监管具体方

12、法匮乏 中国开始金融监管尝试是1984年商业银行业务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要求其作为中央银行地位才开始。短短十几年,积累起来经验是十分有限。从实际工作中看,缺乏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从而使监管工作缺乏正确性,随意性太强,而且使监管部门成为金融机构公关对象,促进了腐败现象滋生。从现在情况看,监管方法缺乏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非现场监管不是关键。中国大多数是现场监管,不能在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中发觉风险问题并给予阻止,而只能在风险造成以后再去采取方法补救,不能起到监管实际作用。而且,非现场监管电子化、现代化基础很微弱。不管在人员素质还是硬件建设方面全部

13、不适应金融电子化需要。仅仅停留在搜集资料,掌握情况阶段,距离非现场监管功效仍有差距,加之所报送资料中“水份”,使非现场监管难度加深,最终影响了金融监管整体效率和力度。 1. 1缺乏银行审批具体标准。商业银行法要求:申请人应缴纳足额资本,出具任职人员资格证实,提交经营计划和可行性汇报,由人民银行依据经济发展需要和银行业竞争情况决定是否同意注册。不过,任职人员应含有什么资格?怎样衡量经济发展需要和银行业竞争?这些问题全部没有明确答案。银行审批遵照往往是数量控制,而非合格性审查。银行审批如一阵风,形势宽松时批很多,担心时则“一刀切”,甚至出现了只要争取到了指标,不符合标准也要试营业情况。 1. 2缺

14、乏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日常经营具体标准。现在,依据标准是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相关对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百分比管理通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百分比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和相关资本成份和资产风险权数暂行要求。不过经具体分析,这些要求在中国适用还有不足之处,因为它是人民银行借鉴巴塞尔协议而进行尝试,肯定有些方面不符合中国国情。首先是忽略了对银行表外业务监管。表外业务关键担保、外汇买卖、劳务服务、贷款承诺等,除劳务外,往往全部有较高风险,但因为传统报表无法显示,使得外界人士难以正确评价银行实际经营情况。现在,中国银行表外业务有日益增大趋势。其次,现行要求只是针对银行资产负债情况要求了一系列硬性指标,不

15、一样银行只有达标和不达标区分,而没有好坏程度划分,从而无法衡量银行经营情况。再次,以上要求只是强调从资本充足性和资产流动性方面进行监管,即它侧重于考评银行一段时间以后经营结果,但实际上对银行经营事前评价也很关键,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还需考察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指标。而以上要求全部忽略了这些指标估计,不利于监管机关建立一个监督银行经营情况发展趋势预警系统。 5、监管过程中地方化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域监管分支机构在为所在地批机构、争信贷规模时不遗余力,但在金融监管上却降低标准,敷衍了事,甚至是违规不查,违法不究,当事件暴露出来以后,她们往往不是细严查处,而是搪塞护短。造成这种局面原因

16、是因为中央银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分业监管。即使改变了一级分行按行政区域设置旧模式,但作为分支机构即使名义上是接收人行总行管理,实际上仍按行政区域设置。所以,分支机构即使名义上接收人民银行总行和一级分行直接领导,实际上她们利益同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络。造成其难以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银行监管职能。分业监管弊病是使各监管机关自成体系,形成事权条块分割,缺乏配合,造成监管领域出现真空,致使被监管对象有机可乘,从而出现了分业监管和跨行业违规矛盾。银行机构和保险市场之间,保险机构和证券市场之间,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另外,银行企业化和企业政府化矛盾也很尖锐。1994年,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

17、,和银行唇齿相依企业却并没有进行同时改革,企业政府化倾向仍十分显著。企业仍是地方政府最关键税收起源,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税收任务,便经过种种手段来强迫银行向企业贷款,再由企业用来交税。这么一来,最终造成改革成本绝大多数转嫁给银行,使银行企业化改革目标成为泡影。所以,银行在监管工作中,不仅降低了监管质量,增大了金融风险,而且干扰了银行业公平竞争环境,留下了严重后遗症。 6、监管目标较高,监管人员执业素质相对较低,不能确保监管高质量。 市场化金融监管目标,既不一样于计划性金融管理目标,也不一样于货币政策目标,其关键在于稳定金融秩序,规范金融活动。人民银行法要求,中国金融监管目标是维护金融业正当、稳健运

18、行。这个目标即使不能反应监管全部内涵,仍然表现目前人民银行监管任务艰巨性。在加入WTO后新形势下,切实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确保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全部应作为关键监管目标。然而,现有监管从业人员知识准备、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和金融监管目标高标准和任务艰巨性相比之下,存在较大差距,跟不上金融监管工作步伐。 三、出路:改革激励机制、分配机制、以处理巨额不良贷款为关键风险管理机制、以产权明晰为基础发展机制,构建严格高效符合国际标准化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结构,吸引国外资金和优异管理经验,拓宽服务市场,提升监管绩效。 针对以上分析所提出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仍存在着严重缺点

19、,要想高效完成金融监管任务,必需调整金融监管思绪,构建严格有效监管体系,化解矛盾,提升金融监管效率,从而加强中国金融监管建设向市场化金融监管目标前进。加强金融监管建设,不是对现在监管不足之处进行小修补,是要从根本上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现在监管工作中机构臃肿、不良资产百分比高、业务单调、服务水平低等体制弊病,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充足发挥金融监管作用。面对以上这些急需处理问题,加强中国金融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依据现在金融监管机构缺乏协调性、各自为政、条块侵害情况,结合金融业内各行业间相互开放、相互进入

20、发展趋势,在现有金融监管机构基础上,完善金融服务业投资融资体制、汇率体制、信贷及保险服务体系,考虑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独立、统一和分级负责金融监管机构体系。 所谓独立,即建立完全脱离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和地方政府领导部属,国务院管理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这么一来有利于金融监管部门集中精力专门行使监管职能,避免其它工作干扰,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同时也有利于摆脱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多种行政干预,从而大大提升金融监管权威性和有效性。根据独立要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要逐步分离出来,成立专门银行监管机构。 所谓统一,就是将全部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纳入管理之下,成立国务院领导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领导

21、、管理全国二级机构和监管活动,制订相关监管法规,协调金融监管和外部各相关方面关系。在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置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局,分别负责对应行业监管工作具体实施。 分级负责,就是实施两级负责制,即中央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和地方金融监管分局分别负责。监管委员会下6个二级监管局分别负责监管制度和规章制订,负责下级监管机构工作直接领导和业务指导、督促和检验,在全国300多个地级中心城市,设置不和行政区完全对应中国金融监管分局,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金融业全方面监管工作,保持区域内稳定,对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地方金融监管分局,其内设机构可按行业设,也可按业务设,完全依据工作需要,不求和上级保持一

22、致,而且和上级监管机构内设机构之间还是直接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2、 加强金融立法建设,根据WTO金融规则,完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 建立金融监管法规、监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颁布实施金融监管操作规程或措施和监管人员守则,关键需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加强工作,努力改变现在存在金融法制建设滞后和执法不严现实状况。 (1)、立法方面 提议全国人大加强调研,立即制订执法法、期货交易法、金融监管法、存款保护法、信托法、合作金融法、外资金融法、投资基金管理措施等新法律,加紧出台保险法、证券法等法律实施细则,深入加强法律可操作性,真正处理目前金融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及执法不严一系列问题。同时,根据国际通例

23、和WTO需要,对部分不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订完善或直接废止。 (2)、执法方面 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和高效执法和严格执法。从目前情况来看,金融执法方面是法制建设中最微弱步骤,迫切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一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充足发挥监督作用,对不严格实施国家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机构进行立即、严厉惩处;二是,各级银行检察部门,要对金融监管部门适时进行检察,同时要定时组织对下级行开展执法大检验,对部分单位存在和暴露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必需时追究当地行关键责任人领导责任。要制订适合中国国情非现场检验制度,将其中监管者和被监管者责任和义务等方面要求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实施性。

24、要建立一整套非现场检验指标体系,关键包含资本充足性、盈利情况、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时效性,坚持定量和定性分析,定时公布监测结果和评定风险等级,增强资料披露透明度;三是,法院作为国家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保护国家金融秩序,维护金融机构正当正当权益。 3、 加强金融工作建设,完善金融监管操作体系 建立一整套符合各地域实际、能充足控制金融风险监管操作规程,适应连续性银行业监管要求,各地域金融监管体系相对独立运作正常以后,应有效协调现场稽核员非现场检验各职能部门,全方面地对银行业实施监管。依据各银行类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情况,对内部结构控制情况和财务情况和风险程序,综合考虑

25、其网点设置和经营范围限制、各项变更和高级人员任职资格等问题。各地金融监管机构应负有依据本辖区经济金融实际,制订各项监测、监管指标或过渡性指标权力和责任,并依据市场改变随时随地作出动态调整。具体地说,关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实现工作重心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 依据目前金融发展形势和要求,银行混业经营已成肯定趋势,工作重心战略性转变势在必行,使一切工作关键围绕风险监管展开,这就必需从监管制度、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对应调整,并逐步完善四个风险机制:即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化解机制、风险隔离机制,逐步化解和降低多种金融风险。 (2)、改善监管工作方法 首先要实施委托监管,将金融机构

26、合规性监管过程,银行提交给部门报表材料经审计师给予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审计师也能够单独负担起一部分风险监督任务。其次要以非现场监管为关键开始风险监管。监管部门要将关键精力放在选定和完善风险指标体系上,要提升风险临测分析正确性,提升风险预报能力和水平,方便立即采取方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再次加强对金融风险研究,增加防范和化解风险对策,增强对金融风险尤其是突发性风险反应、应变能力,因为伴随金融业发展需要,局势变幻莫测,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逐步增加,必需要求强化风险监管。最终要提升现场稽核权威性和震慑力,提升监管效率,预防出现屡禁不止和三会五申局面。 ()、监管技术装备和手段 利

27、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和监测分析手段和方法,提升监管决议科学性、正确性,提升监管工作效率,从而提升金融立即性和有效性。 (4)、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和政策趋向 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设置专营票据业务窗口,从事票据贴现专门业务;二是,激励并引导企业在商品服务交易中推广应用商业汇票方法;三是规范票据承兑授信和贴现转贴现业务,发展票据融资;四是支持组建含有法人资格票据市场评级机构;五是央行对票据市场依法监管,消化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六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七是,端正经营思想,强化内部管理,消除微弱步骤,坚持依法办事,查处高息揽储等恶性竞争行为,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杜绝重大银行案件。八是为中小金融企业提供一

28、个市场导向融资渠道,激励其创新经营,拓宽业务空间,避免优质用户群流失和人才流失;九是建立实施科学金融人才管理和流动机制;十是,利用“不对称”标准,合适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同时激励中国金融企业兴办国外分支机构,确保内外资银行公平竞争。十一是学习和引进国际上优异银行制度和监管技术,开拓新型金融产品,发挥“鲶鱼效应”,发展宽广客源,提升抗风险能力。 、加强金融队伍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人员素质体系 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而且适应监管需要监管队伍,首先要立足现有些人员培训,还要从商业银行和社会其它部门引进高素质专门人才,充实监管队伍,促进中央银行监管水平提升。目前,关键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29、: () 建立和建全金融监管人员资格考试和任职制度 包含建立经过考试取得资格资格考试制度和监管各岗位任职资格制度,对全部监管人员,也必需先一律经过统一资格考试,凭资格上岗,对现有监管人员也要参与考试并取得资格证才能继续留在原岗位。同时,对金融监管各岗位要实施任职资格制度,要求各岗位任职条件和要求,确保能力和岗位责任相适应。为激励更多优异人才加入金融监管行列,监管资格考试要面向整个金融业乃至全社会,而且每隔几年考试一次。 ()加强现有些人员培训制度,不停提升监管水平,增强业务素质 首先要建立正常轮训制度,不管工作忙闲,每个监管工作人员全部必需参与上级组织业务学习研讨,以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其次要

30、完善正常岗位培训制度,包含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同时,如有新精神和政策法规出台,要组织在岗人员学习,以提升业务水平 () 交流制度和工作人员奖惩制度 为了提升监管水平,预防职务腐败,要实施监管岗位定时交流制度,实施跨地域同级岗位交流,对部分关键岗位,要求同一岗位最长任职年限,其它岗位也要数年一换。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奖惩,对忠于职守、切实推行职责人员给应有奖励,而对严重渎职人员,果断清出监管队伍并永久取消监管资格。 四、深入加强中国金融内外部环境建设 要想使金融监管得到深入完善,必需适应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和要求,建设中国金融内、外部环境,为金融监管提供坚强有力后盾和保障。 、 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社会

31、监督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并培植其它监管主体,引入社会监督。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业正逐步向自由化前进。目前,面临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必需转变政府职能,放松对金融业过多行政直接管制和无须要行政干预,改变金融业对政府依附地位,确保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降低人为风险损失。 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牢靠经济制度基础,建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合理安排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委托代理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效益亏损面不停扩大局面,也减弱了银行风险产生制度基础。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摆脱了对政府依附地位,为其建立

32、现代企业制度扫除障碍,从而处理了银行企业化和企业政府化矛盾,有利于多个监管方法高效运行。 、 适应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中国已经加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协定立即全方面实施,各国全部纷纷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国际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尤其是要提升本国金融监管效果和效率,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使用和交流是大势所趋,也是金融监管当局应有之举,从现在看,中国加强金融监管水平国际交流和合作,应做到以下三方面工作: () 和其它国家监管当局建立交流合作制度 首先要和建立合作关系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定时开展金融监管工作情况交流和研讨,共同制订防范相关金融

33、风险对策方法,同时相互交流战功经验,促进两国共同提升金融监管水平。最终要加强监管政策和监管行动协作和配合,尤其是在对跨国金融机构监管和预防第三国金融危机波及本国方面,要加强合作以确保金融监管有效性和金融稳定。 () 加强金融监管人员国际交流 首先,为提升中国金融监管水平,能够聘用外国金融教授和金融监管方面教授来帮助中国,具体指导监管体系建设和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制订,监管体制改善和帮助中国处理一些金融监管方面技术性难题。还能够常常邀请外国金融监管教授给中国监管人员讲课,或定时向某咨询。然后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定时派出金融监管人员到国外监管机构进行工作访问学习,还能够派员参与国际金融组织或其

34、它国家金融监管当局举行金融监管培训等等。 () 要和世界上金融往来关系较亲密国家建立共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合作关系 经过这方面协作关系,相互间在帮助缉拿在逃金融犯罪,跨国调查金融违法违规案件和实施跨国机构监管和涉外金融机构破产中债权债务清理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另外,尤其值得提出是:伴伴随国际金融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大量外资银行通入中国。到年底,中国共同意各类外资银行近家,其中外国银行家,中外合资银行家,外商独资银行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家,外商银行存款余额.亿美元,贷款余额亿美元,资产总额亿美元。现在中国已经有个城市和海南省许可外资银行设置营业性机构,许可其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已经有家外资银

35、行获准试办或创办人民币业务。同时,中国为了适应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以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地域分支机构为主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也初步建立并运转。然而,不难看出,中国在对外资银行监管过程中存在着部分问题:首先,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关键负责对外资银行开业资格审批和经营监管,而对其整个经营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只重视合规监管,忽略风险监管。其次,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所谓“超国民待遇”问题,如:税收上优惠待遇、业务经营范围上灵活性、政策性负担上差异和争夺战略资源有利条件。中国在实施对外资银行监管法律手段上偏向于东道国标准,和目前国际上通行以母国监管为主体做法不相适应,对中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外资银行

36、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应采取部分有效改善方法。关键有以下多个方面:一是,以巴塞尔协议为关键依据,扩充外资银行风险管理,建立有效地风险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立合理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对外资银行整个经营过程进行连续监管,将风险管理扩展到银行业务各个方面,加强银行內控体系,便利国际金融合作;二是依据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和开放金融市场“时间表”,采取分阶段、分地域、分行业开放政策,结合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实状况及中国金融市场成熟程度和金融机构国际竞争能力,实施真正意义上国民待遇,立即纠正和逐步消除“超国民待遇”给中国金融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加深和外资银行母国合作。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时应考虑和母

37、国监管当局分享信息和监管沟通合作关系等原因,对外资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经营、财务、管理等多种原因进行综合评价,经过国际监管合作,更大范围进行具体、全方面咨询和调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结论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市场开放步伐深入加紧,摆在中国人民银行面前金融监管任务将更多、更重。立足实践,根据国际通例和金融开放规则,认真推行巴塞尔协议,结合中国国情,分阶段、分领域、分步骤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坚持改革发展方向,科学务实做法,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必将日趋完善,相信国际金融监管将有一个现代化明天。 参考资料: 、 : 、 国生彦著,恒方译国际金融法读本,法律出版社,年版 、 北京大学

38、金融法研究中心编金融法苑第期,法律出版社 、 非利普.伍德著1993年版,香港商务印书馆 、 F.A.MANN著1992年第5版,法律出版社 、 郭雳,法律出版社,1998 、 FIDELIS ODITAH:THE FUTURE FOR THE GLOBAL SECURITIES MARKET,LEGAL AND A SPCCTS PP15-17 、 郭雳,法律出版社 、 罗斯.塞利格曼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 薛荣久、刘光溪学见面对入世,山东人民出版社,12月出版论 电 网 中 无 功 功 率 补 偿 姜海林 华富风力发电企业富锦分企业 (156100) 很多用电设备均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39、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全部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转换和传输。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所以,所谓无功并不是无用电功率,只不过它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所以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二者缺一不可。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其计算公式为: cos=P/S=P/(P2+Q2)1/2 在电力网运行中,功率因数反应了电源输出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程度,我们期望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这么电路中无功功率能够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升电能输送功率。 1影响功率因数关键原因 (1)大

40、量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关键消耗者。据相关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6070。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就要预防电动机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升负载率。 (2)变压器消耗无功功率通常约为其额定容量1015,它空载无功功率约为满载时1/3。所以,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久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3)供电电压超出要求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10时,因为磁路饱和影响,无功功率将增加得很快,据相关资料统计,当供电

41、电压为额定值110时,通常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对应降低而使它们功率因数有所提升。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所以,应该采取方法使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2无功赔偿通常方法 无功赔偿通常采取方法关键有3种:低压部分赔偿、低压集中赔偿、高压集中赔偿。下面简单介绍这3种赔偿方法适用范围及使用该种赔偿方法优缺点。 (1)低压部分赔偿: 低压部分赔偿就是依据部分用电设备对无功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和用电设备并接,它和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经过控制、保护装置和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赔偿适适用于赔偿部分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无

42、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低压部分赔偿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赔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赔偿设备也退出,所以不会造成无功倒送。含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轻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 (2)低压集中赔偿: 低压集中赔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经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赔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依据低压母线上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投切。电容器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调整。低压赔偿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升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含有较高经济性,是现在无功赔偿中常见手段之一。 (3)高压集中赔偿: 高压集中赔偿是指将并联电容器组直接

43、装在变电所610kV高压母线上赔偿方法。适适用于用户远离变电所或在供电线路末端,用户本身又有一定高压负荷时,能够降低对电力系统无功消耗并能够起到一定赔偿作用;赔偿装置依据负荷大小自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升了用户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造成电费增加。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赔偿效益高。 3采取合适方法,设法提升系统自然功率因数 提升自然功率因数是不需要任何赔偿设备投资,仅采取多种管理上或技术上手段来降低多种用电设备所消耗无功功率,这是一个最经济提升功率因数方法。 (1)合理使用电动机; (2)提升异步电动机检修质量; (3)采取同时电动机:同时电动机消耗有功功率取决于电动机上所带机械负荷大小,而无功功

44、率取决于转子中励磁电流大小,在欠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吸收无功,在过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送出无功。所以,对于恒速长久运行大型机构设备能够采取同时电动机作为动力。 异步电动机同时运行就是将异步电动机三相转子绕组合适连接并通入直流励磁电流,使其呈同时电动机运行,这就是异步电动机同时化。 (4)合理选择配变容量,改善配变运行方法:对负载率比较低配变,通常采取撤、换、并、停等方法,使其负载率提升到最好值,从而改善电网自然功率因数。 4无功电源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除了同时电机外,还有静电电容器、静止无功赔偿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这4种装置又称为无功赔偿装置。除电容器外,其它多个既能吸收容性无功又能吸收

45、感性无功。 (1)同时电机: 同时电机中有发电机、电动机及调相机3种。 同时发电机: 同时发电机是唯一有功电源,同时又是最基础无功电源,当其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能够发出无功功率: Q=Ssin=Ptg 其中:Q、S、P、是相对应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角。 发电机正常运行时,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为主,向系统提供无功,但必需时,也能够减小励磁电流,使功率因数超前,即所谓进相运行,以吸收系统多出无功。 同时调相机: 同时调相机是空载运行同时电机,它能在欠励或过励情况下向系统吸收或供出无功,装有自励装置同时电机能依据电压平滑地调整输入或输出无功功率,这是其优点。但它有功损耗大、运行维护复

46、杂、响应速度慢,最近已逐步退出电网运行。 并联电容器: 并联电容器赔偿是现在使用最广泛一个无功电源,因为经过电容器交变电流在相位上恰好超前于电容器极板上电压,相反于电感中滞后,由此可视为向电网发?quot;无功功率: Q=U2/Xc 其中:Q、U、Xc分别为无功功率、电压、电容器容抗。 并联电容器本身功耗很小,装设灵活,节省投资;由它向系统提供无功能够改善功率因数,降低由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 静止无功赔偿器: 静止无功赔偿器是由晶闸管所控制投切电抗器和电容器组成,因为晶闸管对于控制信号反应极为快速,而且通断次数也能够不受限制。当电压改变时静止赔偿器能快速、平滑地调整,以满足动态无功赔偿需要,同

47、时还能做到分相赔偿;对于三相不平衡负荷及冲击负荷有较强适应性;但因为晶闸管控制对电抗器投切过程中会产生高次谐波,为此需加装专门滤波器。 静止无功发生器: 它主体是一个电压源型逆变器,由可关断晶闸管合适通断,将电容上直流电压转换成为和电力系统电压同时三相交流电压,再经过电抗器和变压器并联接入电网。合适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就能够灵活地改变其运行工况,使其处于容性、感性或零负荷状态。 和静止无功赔偿器相比,静止无功发生器响应速度愈加快,谐波电流更少,而且在系统电压较低时仍能向系统注入较大无功。 5结束语 本文集中探讨了功率因数对广大供电企业影响和提升功率因数所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影响功率因数关键原因和提升功率因数多个方法,还讨论了现在所通用多个无功电源及其特点。这对供电企业是十分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