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_张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731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_张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_张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_张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2 卷 第 3 期2023 年 6 月高原气象PLATEAU METEOROLOGYVol.42 No.3June,2023张戈,赖欣,刘康,2023.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 J.高原气象,42(3):575-589.ZHANG Ge,LAI Xin,LIU Kang,2023.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Water and Heat Exchange during Soil Freezing And Thawing of Maqu St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J.Plate

2、au Meteorology,42(3):575-589.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2.00083.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张戈1,赖欣1,刘康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四川 成都 610225;2.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遂宁分院,四川 遂宁 629000)摘要:土壤冻融过程显著影响地表含水量和能量收支变化。利用玛曲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土壤温度/湿度、涡动观测资料以及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3、 Model,CLM)最新版本CLM5.0的模拟资料,其中冻结过程阶段的辐射和能量通量使用模式模拟的数据,通过分析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温湿度、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的时间演变特征,探讨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的特征。数据分析表明:(1)土壤冻融过程包括冻结过程、完全冻结、消融过程及完全消融四个阶段,各阶段中的土壤温度/湿度、辐射和能量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在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阶段,土壤湿度随土壤温度变化显示出明显的日冻融循环。(2)冻融过程通过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影响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冻融过程中土壤中的水相变为冰,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地表辐射收支。土壤中的液态水通过相变影响地表潜热通量,完全消融(冻结

4、)阶段,地气之间能量交换以潜热(感热)通量为主。相比于以潜热通量为主的冻结过程阶段,消融过程阶段净辐射通量逐渐增大,地气之间能量交换主要受感热通量影响。土壤中水分的昼融夜冻导致频繁的潜热通量释放影响地表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在冻结过程(G0=-9.1 W m-2)和消融过程阶段(G0=3.4 W m-2)绝对值大于完全消融阶段(G0=1.2 W m-2),土壤日冻融循环加强地表热通量交换。(3)能量闭合率为感热、潜热通量之和与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之差的比值。冻结过程、完全冻结、消融过程和完全消融阶段平均能量闭合率为1.44、1.56、0.99和0.81,消融过程和完全消融过程能量闭合率更趋近于1

5、。土壤中存在日冻融循环时,冻结过程阶段土壤中的水冻结释放热量,高估土壤热通量从而高估能量闭合率,消融过程阶段土壤中的冰融化吸收热量,低估土壤热通量从而低估能量闭合率,影响地表能量收支平衡。关键词:土壤冻融;能量通量;水热交换;数值模拟文章编号:1000-0534(2023)03-0575-15 中图分类号:P422.4 文献标识码:A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2.000831 引 言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草原区,区域内包括高山、盆地、草原、沙地、湖泊、湿地、冰川和冻土,是重要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和作用(赵成

6、章和贾亮红,2009;唐恬等,2013)。植被多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灌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魏卫东等,2019)。黄河源区为多年冻土区,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以及各种因素,导致大面积冻土退化、草场退化及逐步沙漠化(黄荣辉等,收稿日期:20220527;定稿日期:20220831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81,41971308,42075019,41905008)作者简介:张戈(1998-),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研究.E-mail:

7、通信作者:赖欣(1984-),女,四川南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研究.E-mail:高原气象42 卷2012;孟宪红等,2020),严重地冲击着黄河源区的水源的涵养功能(曹文炳等,2006)。多年冻土变化表现为由片状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面积缩小且厚度变薄,或者退化为季节性冻土(金会军等,2010;李静等,2016),而季节性冻土也在逐年退化(Qin et al,2017)。冻土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一方面,气候变化影响冻土,另一方面,冻土通过冻融过程影响着气候系统(Chen et al,2014;徐洪亮等,2021)。近地层土壤冻融过程是高原地表基本陆面特征之一,可以作为判断

8、冻土发育、存在、变化及反映气候变化的指标(陈瑞等,2020)。因此,研究黄河源区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水热交换的影响,可为进一步利用观测和模拟方法研究黄河源区域土壤冻融过程的陆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提供参考。前人已在土壤冻融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和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展开了很多研究。Yang et al(2007)等研究发现土壤冻融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地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土壤冻融过程会改变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辐射、能量传输特征的改变,例如感热、潜热、动量通量变化及长波辐射等(陈渤黎等,2017),导致地气间水热平衡的变化,从而影响地表水热过程、生态环境、天气及气候系统。土壤冻融过程的存在通过土壤中水分的相

9、变产生储水保温的作用,影响地表能量交换(Luo et al,2016;Yang and He,2019)。陈渤黎(2013)通过对青藏高原有无土壤冻融过程的敏感性实验,验证了土壤冻融过程会影响地表能量的分配,加强地气之间的能量传输。冻结(消融)过程会释放(吸收)大量水分相变的能量,减缓大气对土壤的冷却(加热)作用,加强地表土壤热通量的传输。Guo et al(2011)对那曲BJ站土壤冻融过程的研究显示,土壤中的日冻融循环会影响水分相变,从而显著影响地表热通量,日冻融循环也会影响地表能量收支平衡。因此随冻土退化,作为控制地气水热交换的重要过程,土壤冻融过程必然会受到影响。土壤冻融过程通过影响土

10、壤中温度及湿度的时空变化引起水分相变和影响地表能量平衡,从而影响表层大气,因此研究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水热交换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机制。由于冻土水热过程的复杂性、土壤冻融过程的地域空间异质性以及长期连续高密度观测资料的缺乏,对黄河源区土壤冻融过程的水热性质、地表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冻融过程影响地表能量收支行为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CLM陆面模式作为目前较为先进和完善的陆面模式,其包含的生物地球物理和化学过程等,有利于模拟研究复杂的地表水热交换过程。且CLM模式在青藏高原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模拟出地表水热参量的变化特征。赖欣等(2014)及袁源等(2019)验证了CLM

11、4.0及CLM4.5模式在青藏高原对土壤湿度的模拟性能,谢志鹏等(2017)验证了CLM4.5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有较好的模拟性能。CLM5.0是最新版的陆面模式,相比于 CLM4.5,CLM5.0 对青藏高原土壤温度 及 湿 度 的 模 拟 值 更 接 近 观 测 值(Deng et al,2020)。因此,本文首先验证CLM5.0模式在玛曲的适用性,再结合观测及CLM5.0模拟资料,对黄河源区玛曲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辐射通量和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壤冻融过程中不同阶段内地表水热交换的变化特征。2 研究区域概况、模

12、式介绍和数据来源 2.1研究区域概况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为多年冻土区边缘,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为27435542 m。气候属于青藏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半湿润型(文军等,2011;胡光印等,2014)。玛曲位于黄河源区域东南部,气候寒冷,冻土类型主要为季节性冻土(郝晓华等,2009;郑景云等,2013)。冬季干冷夏季湿暖,地表有繁盛的植被覆盖,下垫面为高寒草甸,水资源丰富。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主要分为冷季和暖季,冷季时间较长,年平均气温为 1.8,年降水量约为 630 mm(王少影等,2012;Li et al,2021)。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

13、服务系统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20)4621号的中国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2.2CLM5.0模式介绍CLM5.0 是由公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CESM)陆 面 模 型 工 作 组(Land Model Working Group,LMWG)开发并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维护的一系列全球陆面模型中的最新版本。CLM5.0在CLM4.5版本的基础上对多数主要部分进行更新,特别是对土壤和植物水文、雪密度、河流建模、作物建模、碳和氮循环及耦合进行了显著更改(

14、Lawrence et al,2019)。Pelletier et al(2016)利用空间土壤厚度数据产品使576张戈等: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3 期土壤厚度由原来的空间均匀改为随空间变化。CLM5.0用零通量边界条件及饱和区和非饱和区建模。默认模型土壤层分辨率增加,尤其是在顶部3 m内,更明确地表示永久冻土带内的活动层厚度。引入了理查德方程的自适应时间步长解,提高了数值土壤水的精度和稳定性(Jackson et al,1996)。本研究主要使用陆面模式中的“I”组件进行离线单点模拟,spin-up 3个月后进行一年的模拟。大气强迫数据主要使用站点的涡动数据中的气温、

15、湿度、气压、风速、降水、入射太阳辐射和向下长波辐射。地表数据主要由三层次网格(陆地单元、各单元中要素的变化及植被功能类型)嵌套而成,用于表征地表异质性、土壤垂直结构及组成等,包括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土壤分层及组成成分等信息。其中土壤质地包括沙土、黏土和泥沙含量(单位:%)对模拟土壤温度及湿度影响较大,因此用中国土壤特性数据集中的土壤质地替换。地表数据中土壤质地的土壤层分为10层(0.011.36 m),更深层土壤质地数据在模式运行时使用第十层数据,中国土壤特性数据集中土壤各层厚度与地表数据中土壤层厚度不相同,用00.045 m替换0.01 m及0.04 m、0.0450.091 m 替换 0.

16、09 m、0.0910.166 m 替换0.16 m、0.1660.289 m 替 换 0.26 m、0.2890.493 m替换0.4 m、0.4930.829 m替换0.58 m和0.8 m、0.8291.383 m替换1.06 m和1.36 m的土壤质地数据。2.3数据来源所用的观测资料来自于“黄河源区玛曲陆面过程与遥感试验平台”,该观测平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图1)。数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涡动相关系统观测系统,使用 EC150开路式分析仪(Campbell scientific,USA)、CSAT3三维 超 声 风 速 仪(Campbell scientific,

17、USA)和HMP115A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Campbell scientific,USA)。用涡动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对通量进行了误差修正。其中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净辐射通量,测量高度为2.85 m。输入驱动CLM5.0大气强迫数据的长、短波辐射、气压、相对湿度和风速,辐 射 使 用 四 分 量 净 辐 射 计(CNR-1,Kipp and Zonen,Delft,Netherlands),测量高度为1.5 m,采样时间为30 min,在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辐射通量缺测率为 6.18%,感热、潜热、净辐射通量缺测率为10.02%,2017年11月17日至12月17日连续缺测

18、,其他时段部分时刻缺测。(2)土壤温度/湿度观测系统观测资料。使用的是ECH2O 5TM传感器(METER Group,Inc.USA)测量土壤温度及体积含水量,精确度3%。土壤湿度数据主要测量的是土壤中的液态水含量,故土壤水分含量指液态水含量。采样时间为15 min,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主要选取0.05 m和0.1 m层数据。(3)土壤热通量和积雪深度观测资料。土壤热通量使用热通量 板(HPF01,Wohlwend Engineering,Sennwald,Switzerland)数据,精确度为-15%5%,时间分辨率为15 min,包括5 cm、10 cm、20 cm和40 cm深度数据。

19、积雪深度为日资料。考虑到研究目的及数据的连续性,统一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数据。由于缺乏降水资料,且入射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气压、相对湿度和风速在2017年11月17日至12月17日连续缺测,在制作驱动CLM5.0模式的大气强迫资料时,检验数据连续性后,使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Yang and He,2019)中的降水数据代替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的观测降水数据,用入射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气压、图1黄河源区玛曲站地理位置Fig.1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Maqu

20、sit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577高原气象42 卷相对湿度和风速替换缺测时间段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分辨率为3 h。使用中国土壤特性数据集(Shangguan et al,2013)中的土壤质地(沙土、黏土和泥沙)数据替换地表数据中的土壤质地。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3.1土壤热通量的计算由于地表热通量难以直接测量,根据Tanaka et al(2003)和Evett et al(2012)使用0.05 m的土壤热通量以及结合00.05 m层的热储量对地表热通量进行校正,其中00.05 m的土壤温度由地表及0.05 m

21、土壤温度的均值表示。且假定土壤中的水分变化仅由水的相变导致(陈星等,2014;武月月等,2020)。地表温度利用地表长波辐射进行计算:Tsfc=|RUL-(1-g)RDLg|14(1)式中:RUL为向上长波辐射;RDL为向下长波辐射;地表比辐射率g为0.96;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为5.6710-8 W m-3 K-4。地表热传导方程表示为蓄热的垂直积分:Gsfc=sfcCsoilTtdz(2)式中:Csoil是土壤体积热容量。引入冻结-潜热项(范新岗和汤懋苍,1994),由式(2)积分为:G(z)=G(zref)+zrefzscsT(z)tdz-zrefziLfitdz(3)最右侧一项为冻结潜热

22、项,冻结-潜热常数Lf为3.337105 J kg-1;i为土壤含冰量(单位:m3 m-3);i为冰的质量密度(单位:kg m-3)。在土壤冻融过程中,水分相变,热量发生变化,所以当土壤温度小于0 时,加入未冻水含量变化项,含冰量由相邻时刻的含水量之差表示(李光伟等,2019),土壤热容量为:scs=drycdry+wcww+icii(4)式中:w为未冻水含量(单位:m3 m-3),dry和w分别为干土、液态水和冰的质量密度(单位:kg m-3),cdry、cw和ci分别为干土、液态水和冰的比热容(单位:J kg-1 K-1)。干土热容量drycdry约为 0.09106 J m-3 K-1(

23、Lawrence et al,2019),液态水热容量wcw约为 4.02106 J m-3 K-1,冰的热容量ici约为1.89106 J m-3 K-1。参考深度为0.05 m,式(2)的离散形式可以表示为:G0=G0.05m+(drycdry+wcw0.05m+icii,0.05m)Tavt0.05+iLfit 0.05(5)3.2土壤冻融阶段的划分及典型晴天的定义土壤冻融阶段定义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冻结过程、完全冻结、消融过程和完全消融阶段(Guo et al,2011)。各冻融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0.05 m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在不考虑盐度对冻融过程的影响的情况下,当0.05 m土壤温度日

24、最高温度小于0 时为完全冻结阶段,当土壤日最低温度大于0 时为完全消融阶段,当日最高温度大于0,且最低温度小于0,完全冻结前为冻结过程,之后为消融过程。为了回避随机天气过程的可能影响,当连续三天满足冻融状态判定条件时,取第一天作为下一冻融状态的开始日。对 2017年 8月 1日至 2018年 7月 31日冻融过程阶段具体划分情况如表 1所示,冻结过程阶段为 2017 年 11 月 26 日至 12 月 1日、完全冻结阶段为 2017年 12月 2日至 2018年 2月27日、消融过程阶段为2018年2月28日至3月3日、完全消融阶段为 2017年 8月 1日至 11月 23日以及2018年3月

25、4日至7月31日。表1 土壤冻融过程阶段划分及典型晴天日Table 1 Date of soil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cess stage process and typical clear day土壤状态完全消融冻结过程完全冻结消融过程完全消融起止时间开始时间2017-08-012017-11-242017-12-032018-02-272018-03-16结束时间2017-11-232017-12-022018-02-262018-03-152018-07-31日数/天*11598617137典型晴天日2017-09-11、2017-10-06、2017-11-

26、01、2017-11-13-2017-12-10、2017-12-12、2017-12-20、2017-12-24、2017-12-27、2018-01-5、2018-01-12、2018-01-222018-01-242018-03-052018-04-08、2018-04-16、2018-05-12、2018-05-13*日数:仅对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中各土壤冻融过程阶段日数进行统计578张戈等: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3 期平均日变化中包含了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因此用不同冻融阶段典型晴天的日变化来进行对比分析。当日降水量为0 mm,且当天太阳辐射

27、呈现光滑的倒“U”型,确定为典型晴天日。完全冻结阶段的典型晴天日为 2017 年 12 月 10 日、12 日、20日、24 日、27 日,2018 年 1 月 5 日、12 日、22-24日,共10天。消融过程阶段典型晴天日为2018年3月5日,完全消融阶段典型晴天日为2017年9月11日、10月6日、11月1日、13日,2018年4月8日、16日、2018年5月12日、13日,共8天。由于太阳辐射资料在冻结过程阶段缺测,故缺少此阶段典型晴天日。玛曲土壤冻融过程日数共112天,约占全年的1/3,其中完全冻结阶段占冻融期的3/4,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阶段所占日数较少。4 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

28、换的观测及模拟研究 4.1CLM5.0模拟结果验证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仪器维护难度大,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易受人为因素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获取的观测数据存在部分甚至连续多日的缺测,因此对相应气候要素进行模拟及验证后用模拟结果补充缺测的观测数据。土壤冻融过程的实质是由于土壤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土壤水分发生相变的过程,因此选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来验证模式在玛曲地区的适用性(陈瑞等,2020)。图2为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0.1 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模拟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图。如图2(a)所示,模式可以模拟出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尤其在非冻融期,模式不仅显示了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且模拟土壤温度在数值

29、上与观测值更相近。如图2(b)所示,模式模拟的土壤湿度与观测土壤湿度变化趋势一致,当土壤温度大于0,模式可以模拟出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冻融期土壤湿度更接近观测值。土壤温度及湿度模拟值偏小。综上所述,CLM5.0模式在玛曲站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再现玛曲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等物理量的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也显示模式在玛曲的适用性。表2为玛曲入射短波辐射(DS)、反射短波辐射(US)、向下长波辐射(DL)、向上长波辐射(UL)、净辐射通量(Rn)、感热通量(SH)、潜热通量(LE)、波文比()和土壤热通量(G0)在不同冻融阶段的阶段平均值。根据表2,0.1 m土壤温度模拟和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91,

30、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土壤温度的模拟值较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78。0.1 m土壤湿度模拟和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62,土壤湿度的模拟值较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07 m3 m-3。土壤温度、湿度的平均偏差为-1.31 和-0.06 m3 m-3,模拟比观测数据偏小。多种因素会造成模拟值与观测值差异,在非冻融期主要受输入模式的大气强迫资料中气温和降水与实际气温和降水的差异的影响,在冻融期可能受冻融期土壤导热率与未冻水参数化方案的影响,以及模式的植被类型、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分类等数据与玛曲站点实际情况有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李时越等,2018;李光伟等,2019;袁源等,2019;陈瑞等,2

31、020;Deng et al,2021)。图3为玛曲辐射通量及能量通量观测和模拟对比图。由于入射短波辐射及长波辐射在 2017 年11-12月缺测,因此对模拟的入射短波辐射及长波辐射进行检验。图3(a)(d)模式模拟的辐射通量与观测数据差异较小,可以模拟出辐射通量的变化趋势及幅度。表 2 中入射短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模拟和观测的相图2玛曲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CLM5.0模式、观测的0.1 m土壤温度(a)和土壤湿度(b)日平均变化Fig.2Changes of daily mean soil temperature(a)and soil moisture(

32、b)from CLM5.0 model and observations at 0.1 m of Maqu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579高原气象42 卷关系数分别为0.966、0.737、0.998和0.979,平均偏差除反射短波辐射外均大于0 W m-2。图3(e)(g)中模式可以模拟出感热、潜热和净辐射的变化趋势。感热模拟相关系数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地气温差以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对土壤温度模拟偏小,影响地气温差,从而影响感热通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会影响地表能量通量的传输(Zeng and Wang,2007;谢志鹏等,2016;吴迪等,20

33、22),尤其是感热通量在 2018年 1月模拟与观测对比存在反相。表2中感热模拟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53,潜热为0.901,净辐射为0.945,均方根误差为29.1 W m-2、11.1 W m-2、21.5 W m-2。潜热通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偏差为-0.8 W m-2,模式低估了潜热通量值,而感热通量和净辐射的平均偏差为16.2 W m-2和9.0 W m-2,模式高估了感热通量和净辐射通量。由于辐射通量和能量通量在冻结过程阶段缺测,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用冻结过程阶段模拟值代替观测值。根据典型晴天日判定条件选择 2017年 11月 24日及 25日为冻结过程阶段典型晴天日。4.2土

34、壤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为了探究土壤冻融过程对地气系统中水热变化的特征,将对包含一个完整冻融期的土壤温度、湿度、地表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及日均值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冻融过程各个阶段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选取四个冻融阶段土壤温度及湿度阶段平均日变化以及各冻融阶段的典型晴天日变化进行分析。由图4可知,浅层各土壤冻融阶段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7:00(北京时,下同)左右,日最低温度出现在09:00左右。冻结过程阶段及消融过程阶段中,日最高土壤温度大于0,日最低土壤温度小于0,此时土壤湿度随温度上升(下降)而增加(减少),土壤湿度日变化明显,当温度降至0 以下时土壤中存在液态水冻结,当温度

35、随之上升时土壤中冰融化,土壤中存在明显的日冻融循环。水分相变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又会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使其日变幅减小。完全冻结阶段土壤中水分总量较少以及完全消融阶段存在大量水分但不涉及水分相变,相较于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阶段,土壤温度日变幅较大,土壤湿度日变化不明显。消融过程阶段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变幅比冻结过程阶段大。与阶段平均日变化相比,典型晴天日变化趋势与阶段平均日变化相同,但典型晴天日变幅更大,且受当天天气的影响,曲线有明显的波折。4.3辐射通量日变化特征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相当于能量的收入部分,对地表辐射收支、能量交换以及天气气候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入射短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及向上长波辐

36、射在四个冻融阶段有明显相同的日变化特征,随着太阳辐射呈单峰型变化,在12:00-14:00出现最大值。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在夜间随太阳高度角为0,短波辐射值为0 W m-2。长波辐射易受大气透明度、气溶胶、水汽、气温和二氧化碳等的影响。向下长波辐射日变幅相对较小,没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6:00-18:00,变化趋势与短波辐射等有所差异。辐射四分量在典型晴天日变化与各土壤冻融阶段的平均日变化特征相同。除向下长波辐射通量外,典型晴天日的辐射通量变幅大于各阶段的平均日变化,且波动更加剧烈。当土壤处于土壤冻融过程时,土壤中存在冰会加大地表反照率。反照率在冻融过程阶段大于完全消融阶段(表3

37、)。通过对玛曲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各阶段积雪日数统计(表3),冻结过程阶段没有积雪,积雪主要分布 2018 年 3 月 18 日至 5 月 7日,即完全消融阶段。完全融化阶段的积雪日数更多,地表有积雪时会影响地表反照率,从而使反射短波辐射增加。当剔除积雪日后,反照率在四个阶段分别为0.25、0.29、0.30和0.22,相对于表3中的没有剔除积雪日的反照率,完全消融阶段反照率明显减小。而其他三个阶段反照率变化较小,冻结过程和完全冻结阶段的入射短波辐射差距较小,反射短波辐射在完全冻结阶段明显大于冻结过程阶段,可能的原因是完全冻结过程阶段的土壤冰含量表2 土壤温度、湿度、辐射通量及能量通

38、量日均值误差统计Table 2 Error statistics of daily mean soil temperature,soil moisture,radiant flux and energy flux for Maqu site between the simulation data and observations气象要素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入射短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净辐射通量R0.991*0.962*0.966*0.737*0.998*0.979*0.553*0.901*0.945*RMSE1.78 0.07 m3 m-319.3 W m-22

39、1.4 W m-24.5 W m-28.6 W m-229.1 W m-211.1 W m-221.6 W m-2Bias-1.31-0.06 m3 m-31.2 W m-2-10.6 W m-20.5 W m-23.0 W m-216.2 W m-2-0.8 W m-29.0 W m-2*表示通过9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580张戈等: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3 期更多,反射短波辐射增加地表反射率增加。冻融过程影响地表辐射收支。4.4能量通量日变化特征通过四个冻融阶段能量通量平均日变化和典型晴天日变化,探讨各个阶段能量通量特征及土壤冻融过程对能量通量的影响。如图6,感热、潜

40、热、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有相同的日变化,能量通量阶段平均和典型晴天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形,最大值出图3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玛曲CLM5.0模式和观测数据的入射短波辐射(a)、反射短波辐射(b)、向下长波辐射(c)、向上长波辐射(d)、感热通量(e)、潜热通量(f)和净辐射通量(g)日平均变化Fig.3Changes of daily mean 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a),upward shortwave radiation(b),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c),upward longwave radiation(d),sen

41、sible heat flux(e),latent heat flux(f)and net radiation flux(g)from CLM5.0 model and observations at Maqu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581高原气象42 卷现在14:00,能量通量在典型晴天峰值更大。感热通量在消融过程和完全冻结过程阶段较大,在完全消融和冻结过程较小 图6(a)。潜热通量在完全消融阶段变化明显,土壤中水分充足,水分频繁相变使潜热通量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其他阶段 图 6(b)。受土壤中较小的土壤湿度限制,在完全冻结阶段潜热通量及变幅最小。白天净辐射通

42、量大于0 W m-2,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净辐射通量在完全消融阶段最大,在完全冻结阶段的最小,冻结过程阶段大于消融过程阶段 图6(c)。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幅小于其他能量通量。白天土壤热通量大于夜间,白天土壤热通量大于0 W m-2获得热量,夜间土壤释放热量 图6(d)。完全消融阶段土壤热通量最大,冻结过程阶段土壤热通量最小。4.5土壤温度、湿度及能量通量的年变化特征土壤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反映了土壤水分和能量状况。土壤的热容量和含水量均大于大气,所以土壤能量和湿度的变化是陆-气系统能量和水的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Yang et al,2003)。如图7(a)所示,2017年8月到2018年7月,土壤

43、温度和湿度变化整体呈现“U”型。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随着土壤温度逐渐低于0,土壤经历了从开始冻结到消融的一个完整的冻融期。完全消融阶段,地表植被丰富,土壤中水分充足,受充足的入射太阳辐射以及较低的地表反照率影响,地表吸收更多的辐射能量,地表土壤水分蒸发以及通过图4各冻融过程阶段玛曲0.05 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平均日变化(a,b)和典型晴天日变化(c,d)Fig.4Diurnal variation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unfrozen water content at 0.1 m of Maqu averaged(a,b)and typical

44、clear day(c,d)in different freeze-thaw process stages表3 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玛曲各冻融过程阶段的辐射通量、能量通量、反照率、波文比平均值及降雪日数统计Table 3 Average radiation flux,energy flux,albedo and Bowen ratio and statistics of snowfall days in different freeze-thaw process stages at site Maqu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冻融阶段冻结过程完全冻结

45、消融过程完全消融DS/(W m-2)141.3146.8201.2216.9US/(W m-2)34.443.760.752.0Albedo0.250.290.300.24DL/(W m-2)203.4197.8225.8295.9UL/(W m-2)293.9285.2315.4360.9Rn/(W m-2)16.415.950.1117.9SH/(W m-2)39.330.138.830.4LE/(W m-2)12.05.06.689.53.36.15.90.3G0/(W m-2)-9.1-5.63.41.2积雪日数/天06118除土壤热通量及降雪日数外,冻结过程阶段缺测的观测数据由模拟数

46、据代替582张戈等: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3 期植被的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地表蒸发依赖于太阳辐射的变化(Guo et al,2011)。当处于冻结过程及消融过程阶段时,土壤中的液态水昼融夜冻,白天土壤湿度较高,蒸发潜热较大,夜间土壤湿度较低,蒸发潜热减小。完全冻结阶段土壤中水分最少,土壤中水分蒸发较少,土壤中的水分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存在相变。土壤中水分相变会影响近地表的能量通量分配,日冻融循环通过影响水分相变影响热量交换强度(李述训等,2002)。净辐射为地表辐射能量收支的差额,净辐射与地表热通量的差值是直接驱动地气相互作用的可利用能量(Ma et al,2005;王少影等

47、,2012),相较于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数值上较小,地表可利用能量变化特征主要受净辐射通量的影响。净辐射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呈现潜热通量大图5各冻融阶段玛曲辐射能量通量阶段平均(ad)及典型晴天(eh)日变化其中冻结过程阶段缺失的观测数据用模拟结果代替Fig.5Diurnal variations of radiant energy flux at Maqu averaged(ad)and typical clear day(eh)in different freeze-thaw process stages.The missing obser

48、vation data in the freezing process stage is replac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583高原气象42 卷致呈现“U”型变化,而感热通量与之变化相反。潜热通量变化与 0.05 m 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土壤湿度维持较大值,此时下垫面植被较多,水分通过蒸散发带走热量,此阶段潜热通量较大且有明显的日变化,潜热通量与净辐射通量日变化趋势一致,地表可利用能量主要用于潜热通量。当土壤中水分较少时,抑制水分相变,潜热通量较小,地表能量易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完全冻结阶段地表可利用能量主要用于感热通量。在冻结过程阶段,土壤水

49、分减少、净辐射通量、潜热通量图6各土壤冻融阶段玛曲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净辐射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阶段平均(a d)及典型晴天(e h)日变化除土壤热通量外,在冻结过程阶段缺失的观测数据由模拟结果代替Fig.6Diurnal variations of sensible heat flux,latent heat flux,net radiation flux and soil surface heat flux at Maqu averaged(a d)and typical clear day(e h)in different freeze-thaw process stages.The mis

50、sing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freezing process stage is replac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except soil surface heat flux584张戈等:黄河源区玛曲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分析3 期和感热通量日均值均减小,潜热通量随土壤湿度减小而减小,与净辐射通量变化一致。相比于冻结过程阶段,消融过程阶段潜热通量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但此阶段净辐射通量增加趋势更大,通过影响地表空气温度影响感热通量,感热通量变幅较大。以上说明,日冻融循环引起的土壤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潜热通量的变化,影响地表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