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宝鸡出土周代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及纹饰转化设计研究_周晓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565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出土周代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及纹饰转化设计研究_周晓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宝鸡出土周代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及纹饰转化设计研究_周晓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宝鸡出土周代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及纹饰转化设计研究_周晓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商周时期为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相较于商代,西周初期社会发展由于尚未形成一定的政治、文化制度,青铜器在造型上多沿袭商代。西周中后期,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道德与审美规范也逐步确立,青铜器器型较商代在铸造工艺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整体来讲更加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鼎的腹部、耳部、足部,簋(图1)的耳部、颈口、足部的改良,且在器身纹饰设计的整体风格上体现出端庄、静穆、和谐的审美倾向。宝鸡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始建于1 9 5 6 年,原为宝鸡历史文物陈列室,于2 0 1 0 年建成新馆并更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博物院。

2、该馆馆藏青铜器数量众多(图2),达到珍贵文物级别的有 1 0 8 8 件,约占全国同级别青铜器总数的7 1%1。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展馆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分别展出了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物、周代礼乐传统器物、西周末期的青铜器物及青铜制作工艺。文章针对青铜纹饰展开视觉设计研究,结合现代设计应用,从青铜器的器身造型与纹饰构造入手,分析其造型特点与深藏在内部的文化基因,通过现代设计思维探寻其在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中再生的可能性,以使青铜文化与当代艺术接轨,使青铜文化基因能够在现代设计语境中得到创新传承。一、宝鸡出土周代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分析1

3、.青铜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礼乐传统中华礼乐传统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周武王在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后不久病逝,其弟周公旦辅佐成王,周公旦平定乱局,解决内忧外患后,带领文武百官建立起一套严格而烦琐的礼仪制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礼记?乐记 有清晰的记录。尚书大传 记载:“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周公旦制定的礼乐制度被汉儒记载在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本书里。孔子在 论语 中称春秋时期诸侯称霸,“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谓“礼坏乐崩”。这个“礼”,就是周礼。礼乐传统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后世儒家的不断宣扬和阐释,形成了人们共识

4、中的文化传统。周礼从国家层面的社会治理,到家庭层面的礼仪规范,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诠释。可以说,自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正式礼仪规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礼仪也产生了分化。管子?牧民 中有“大礼”和“小礼”之说,注释为“礼其大者在国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处行为之间”。礼仪制度成为国礼,民众交往的礼俗逐渐成为家礼。儒家认为礼乐文化是古代传统文化的本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在 论语?颜渊 中提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就是倡导人们到礼节的规范中来,也就是依礼而行 2。“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代,礼器是地位尊卑的重要标志,被统治者用以“

5、明贵贱,辨等列”,青铜礼器成为礼制的物质载体与文化象征,也就是所谓的“器以藏礼”。宝鸡市青铜博物院馆藏陈列中,以“周礼之邦”命名的第二展厅便是对于周礼的追溯和阐释,馆藏青铜器全面展示了周公礼制下的钟鸣鼎食、等级分明的主流社会生活。在能够体现这一社会形态的青铜器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鼎。鼎是青铜器中等级最高的器物,被视为王权的象征。据 周礼 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簋中盛装黍稷,鼎中盛装肉食。各鼎所盛的肉食也有规定,就是所谓的“列鼎而食”。列鼎就是一组由不同造型、大小、类别等组合排列起来的鼎,它们是贵族平时飨宴或祭祀时使用的盛装食物礼器,同时还具有标

6、志身份、地位的作用。周礼?秋官?掌客:“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视飧牵,三问皆脩,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铏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列鼎制度在葬礼中也同样等级分明,汉代学者何休注解 春秋?公羊传 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指的就是周代葬礼中祭品的使用等级。作为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乐与礼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周代不仅是礼乐思想的成形时代,而且是礼器和乐器分化的时代,随着天命观的变化与礼乐用制的人伦化,礼乐用器逐渐脱离原始宗教宝鸡出土周代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及纹饰转化设计研究周晓敏摘要:青铜器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

7、时代的物质文化象征,青铜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与审美体系,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符号。该文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周代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从青铜文化中的礼乐制度、纹样装饰、铸造工艺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商周青铜器的美学内涵,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对青铜纹饰进行创新转化设计,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再现青铜器的文化魅力与时代价值,促进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符号实现现代转化。关键词:青铜器 青铜纹饰 转化设计3 4人文研究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图2图1色彩,从事神之器降为事人之器。宝鸡地区的青铜乐器主要出土于周原、扶风、岐山、凤翔等地,青铜乐器有钟、

8、镈、铙、铜铃、铎等,钟的数量最多,主要作为悬挂敲击乐器被用于贵族尤其是宫廷宴飨和祭祀。钟的种类按照钟的形体大小,分别称为“特钟”“铙”,还有组合在一起、从大到小排列的“编钟”。在礼乐文化盛行的西周,青铜乐器的使用必须符合礼乐制度的要求,既出于礼,又是为礼,如 礼记?乐记 所言:“是故先王之制礼作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3 这说明礼乐还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宣扬与教化作用。周代的礼乐制度和礼典文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影响深远,逐渐发展成为后人推崇的思想高地。而周代礼典中不断渗透的艺术精神、美学意义以及周代礼典中的美学特性,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9、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2.青铜纹饰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形式之美西周中后期,随着周公制作礼乐,周人的道德规范不断规范,审美行为也进一步确立。对比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青铜器中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可以看出,商末周初的纹饰以兽面纹、夔龙纹、神鸟纹等幻想动物纹饰居多,纹饰形态夸张,巨目圆眼,狰狞诡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馆藏西周的青铜器纹饰以抽象的窃曲纹、曲波纹、重环纹居多,蝉纹、蛇纹、象纹、鱼纹、虎纹、牛纹等写实动物纹饰以及乳丁纹、圆涡纹、回纹、弦纹等几何纹饰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纹饰在排列形式上出现了规律性的对称形式,呈现出一种注重和谐、优雅、静穆、简朴、均衡的理性气质和美学风格 4。青铜纹饰中的动

10、物纹样在单个物象的设计上形态简洁准确,设计构造生动个性,在纹饰的组织形式上则体现出相对均衡的形式美感。在纹饰的排列方向上,其多以曲线构图,表现出动态的节奏感。以夔龙纹为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西周青铜纹饰中龙的形态具有多样化特点,从龙纹饰的形态看主要包括卷体龙纹与双体龙纹两种状态。卷体龙纹往往有云雷纹作为背景的点缀与补充,整个画面如龙游云上,较为形象。在构图形式上,有横向长构图分布、方形构图分布。在龙的形态分布上,多以曲线式或者对角线式分布构图,体现出强烈的动态感与生动性。除动物纹外,周代青铜器纹饰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几何纹。几何纹是由点、线为基本要素,按照美的法则构成的纹饰,有云雷纹、窃曲纹、波

11、带纹、涡纹、重环纹等,以云雷纹的出现最为频繁,包括云纹和雷纹两种。形态上多以回形重复为主,在器型装饰中多用于地纹或者装饰带。在组织形式上多运用重复排列、突出重点、均衡和谐、比例夸张等形式组织方法,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形式之美。3.青铜铸造呈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的工艺之美周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在艺术风格上富于变化,当时的政治、文化、思想与工艺技术息息相关,青铜器的铸造充分体现并证明了当时青铜工艺的发展水平。尤其是青铜器纹饰丰富多彩,技法超凡脱俗,工艺精湛,主要体现为:一是在纹饰的铸造技术上出神入化,运用平雕、浮雕、高浮雕等技术手法;二是在题材的选择上不拘一格,既能运用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生物素材

12、,又能通过想象与夸张的艺术表达,表现出饕餮、凤鸟、夔龙等非现实物象;三是在表现手法上,既能够运用写实的手法,将自然生物结合运用到青铜器型的造型设计中,又能将自然物象作为元素进3 5行抽象、分解、变形抑或重组,表现出富有个性的物象形态;四是能够将夸张表达的青铜器纹饰置于一种肃穆的宗教氛围中,营造祭祀仪式特有的神秘感。二、青铜器纹饰的转化设计思路随着旅游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日趋高涨,旅游市场对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在对宝鸡青铜博物院周边和网络平台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部分青铜文化相关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较为保守,产品设计的文化元素运用、设计形态形式

13、对于青铜文化的内核构建仍旧较为薄弱,且缺乏应有的文化辨识度。青铜器纹饰作为一种独特的图像语言,在构成排列上运用了多样的图案组织形式和装饰手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对现实物象的抽象提炼和排列手法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对于青铜纹饰的再设计与转化,对于现代设计作品的内涵延展和艺术设计类教学实践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基于博物馆文物进行文创设计,在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将青铜纹饰图案与现代产品有机结合,通过文创产品对青铜文化进行创新性诠释,能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易于接受的、现代美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这既是对文化的传承,又是对文化的创新。1.充分了解青铜文化,准确把握设计定位青铜纹饰

14、的转化设计离不开对青铜器及其纹饰象征意义的理解,只有充分了解其文化属性,才能准确把握设计定位。仔细研究青铜纹饰不难发现,纹饰中有很多动物形象,代表了上古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些形象中既蕴含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又具有祥瑞的寓意,表现了人们对躲避灾难的心理期许。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准确把握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学符号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以此形成一定的文化认同。2.尊重形式美规律,展开创新设计表达纹饰的转化设计要在充分尊重文化和审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设计成果要符合时代审美,才能被大众接受。设计方法应结合现代设计的构成语言进行分解设计或抽象构造,通常结合的主要方法有创新再造法、抽

15、象组合法、分解组合法等。转化后新的图形要在具有形式美的基础上,做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高度统一,作品要兼顾变化与统一、分割与比例、焦点与重点、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对称与均衡这些形式的组合规律。设计者要将原有的青铜纹饰进行具象造型或者抽象转化,然后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和设计风格,将这些纹饰进行局部选用或者整体再设计,将其转化成新的造型形式。3.提取形态元素,准确把握物象形态青铜纹饰的转化设计对于物象的造型研究主要从纹饰元素的提取与视觉形态的分析转化两个部分展开,初步的元素提取过程要充分尊重器型和纹饰原型,主要通过拍照、扫描、软件描摹等方法收集资料,依据造型结构特征归纳收集的图片样本,筛选出具有

16、代表性的纹饰样本。提取后的形态呈高度概括的平面纹饰。针对纹饰中的动物形态展开设计,要充分尊重物象形态的寓意。以青铜纹饰中的凤鸟纹为例,不同时期的凤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早期的凤纹卣,其盖和腹部都装饰有大凤纹,动物形态为凤首回顾,凤鸟的羽毛和顶冠发达。纹饰本身高度概括,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分析其视觉形态,赋予物象整体和谐的形态。4.突出物象个性,充分表现物象的神态对于一个具体的物象来说,形体是外在的形象表现,而神态则是物象内在本质的体现,纹饰的转化包括对物象形与神的双重表现。神态作为青铜器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和精神意境的表现,更能体现出对于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视觉形态的表现中,设

17、计者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准确把握物象的个性气质。以兽面纹为例,营造新的形象离不开设计者对于饕餮形象的理解与把握。饕餮在神话中是贪欲的象征,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抓住这些主要特征,创作就有了基本的个性定位。二是根据物象的个性,设计能够展现其个性特征的动态,用动作赋予形态个性。形态个性特征的体现除了造型方法,还可以从构图展开,水平、垂直、倾斜的构图能够分别传递出不同的形态特点。5.因神赋彩,充分表现文化新活力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色彩能够赋予产品不一样的美感,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情感的重要传递途径,赋予了设计产

18、品特有的精神价值。无论是基础图形还是文创产品,人们的注意力总是会被画面中占有较大面积的主要色彩吸引。这就要求设计者紧跟时代审美步伐,在纹饰的转化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善于运用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进行色彩表现,同时注重运用调和与对比的配色手法,更好地体现出设计作品的情感。结语加强对青铜文化精髓的认知、掌握和创新,深刻、灵活、多层面加强对于青铜文化的适当挖掘与设计转化,在尊重青铜文化特有内涵的前提下,重构符合时代审美诉求的文化创意设计,提升青铜文化的辨识度,不断开发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满足新时代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审美需求,是值得设计者深度探索与创新的课题之一。对于青铜纹饰的转化设计有利于挖

19、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文化符号实现现代转化。同时,将青铜文化具有的高度象征意义赋予新的时代形象,在现代语境中重现青铜文化符号,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参考文献:1 杨曙明.宝鸡青铜器,牛在哪儿?N .光明日报,2 0 1 7-0 9-1 2(1 2).2 关雯.周代礼典的美学解读 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 0 1 9:2.3 张琳.宝鸡地区出土的西周青铜乐器探微 D .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 0 1 6:1 6.4 李文娟.宝鸡馆藏西周青铜器形式与功能研究 D .西安:西北大学,2 0 1 6:3 4.(作者第一单位: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第二单位:银川科技学院)编辑王雨晴3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