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_王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483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_王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_王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_王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3-22基 金 项 目:2021 年 度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一 般 项 目(21YJA890038)。作者简介:王 东(1991-),男,山西太原人,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康复。通信作者:赵良渊(1971-),男,山西孝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康复,健康管理。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王 东1,姚 远2,赵良渊1(1.山西医科大学 运动康复系,山西 太原030001;2.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摘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国家和政府致力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

2、工作。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我国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同时多种因素合力导致了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下降。格林模式作为健康促进的研究工具,有助于全面诊断和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整体水平。主要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逻辑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学、流行病学、环境和行为、教育和组织、管理和政策诊断,并且根据诊断结果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对策,主要包括政策统筹、学校强化、家庭助推、文化加固等。关键词: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格林模式;促进对策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648(2023)06-0052-08青少年一代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正

3、所谓“民族之希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重点推进与强化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文件,旨在多途径多手段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以健康为代表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目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致力于促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等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在国家政策支撑与落实中得到了提升和优化。尽管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在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向好的趋势,但体质健康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4、多种素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具体表现为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的不断上升,久坐行为严重,缺乏体育锻炼,睡眠问题逐渐低龄化等,进一步说明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不是单向的,而是需要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推进的,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我们需要系统化地分析其现状以及致因,才能更好地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格林模式,也称 PRECEDEPROCEED 模式,是健康促进系列研究的有效工具1-2,旨在从社会、环境、行为等多方面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从而实现有效的健康干预或健康促进。完整的格林模式包括两个阶段,PRECEDE 阶段(predisposi

5、ng,reinforcing,renablingcause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和 PROCEED 阶 段(policy,regulatory,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前期格林模式主要以诊断为主,即第一阶段,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在诊断基础上进行健康干预和评估。诊断阶段主要通过社会学、流行病学、环境和行为、教育和组织以及管理和政策五个层面了解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致因,为健康干预和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此阶段中,教育和组织

6、诊断较为关键,根据对健康情况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分别强调个人行为的选择倾向,促使行为重复的因素,以及强化行为实现的条件等。格林模式是健康促进的一种思路、一种理论框架,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分析健康促进的现状、问题和致因,在此基础上实施高效的干预2023年(第22卷)第6期Vol.22,No.6,2023运动人体科学 52DOI:10.15877/ki.nsin.2023.06.008措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较多,集中于政策分析、社会治理、保障机制、现实困境、现状分析、原因探究、测评体系、干预研究,均旨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整体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青少年体质健康多学科

7、多视角的全面诊断分析。格林模式作为健康教育促进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社区活动,临床方面的应用多集中于疾病预防、疾病护理以及疾病的健康教育等,社区方面的应用多集中于健康管理、健康干预、自我管理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格林模式已逐渐发展为健康干预或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格林模式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少见,鉴于格林模式能够提供全面性系统性的诊断与分析,本研究将借鉴格林模式创新健康促进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基于PRECEDE阶段进行青少年体质问题的全方位诊断,发挥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全面、系统和有效的价值,实现不同层面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精准治理。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青少年体

8、质健康促进为研究对象,以青少年、青少年监护人以及学校体育工作人员以及社区体育工作人员、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专家等作为调查对象。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平台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梳理与分析,一方面梳理格林模式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基础,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路设计,另一方面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推进,为本研究中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诊断提供文献资料支撑。1.2.2 访谈法本研究通过与青少年、监护人、社区工作人员、学校体育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义务工作人员的开放式访谈,全面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具体状况,用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的诊断与分析。1.2.3 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分析法对相关文献

9、、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梳理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比较与分析,梳理并归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倾向、促成、强化因素。1.2.4 理论分析法借助不同学科以及视角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诊断,将其分解为多个部分进行研究,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学、公共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健康促进内容,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全面性。1.2.5 数理统计法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网站平台,收集国民体质测试(青少年部分)数据,录入Excel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和趋势,并根据数据作图,更加直观地发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2 青少年体质

10、健康的教育学诊断初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多维视角和多元协同,需要展开系统全面多维宽泛的调查与研究。格林模式在健康干预和促进方面的全面、系统和高效性的特点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提供了更多可能。格林模式不仅聚焦于行为,还集合社会、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通过格林模式的PRECEDE阶段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学、流行病学、环境和行为、教育和组织、管理和政策五个方面的分析,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问题、致因,进一步解决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体质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2.1 社会学诊断(social diagnosis)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促进逐渐成为增强幸福感、提升生活满意度

11、、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青少年阶段是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成长环境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该阶段学业压力较大,缺少足够的体育运动,更无法保证足够时间、强度的身体活动,造成体育锻炼不足或运动缺乏的问题,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水平,降低青少年生命和生活质量。国民体质监测是国家全面了解国民体质情况、掌握国民健康水平的手段,通过对不同时间健康数据的比较以及分析可以了解国民体质健康的整体变化趋势和水平,可以为体质健康的促进提供一定的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和2014年的详细数据,通过两次数据以及其他测量指标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见图1

12、、图2)和身体机能(见图3)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身高王 东,姚 远,赵良渊: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 53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2卷)第6期和体重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也不断增加,以肺活量为代表的身体机能也不断提升,但未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具体到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中,下降趋势明显,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50米跑项目可以较好地反应速度素质,通过图4可以发现,16岁以后(包括16岁在内)的成绩出现下滑趋势。在耐力素质方面,折返跑和长跑项目中,在15岁以后(包括15岁)出现体质下降的趋势,而且数据差值较大。立定跳远项目,相较于2010年,2014年的成绩一直下

13、滑,14以上女生的立定跳远的成绩相差不是很明显,有一点好转的趋势。在柔韧素质方面,男性的柔韧素质下滑严重,女生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可能与男女身体成分、结构以及运动项目有关。在青少年斜体向上和引体向上项目上,其身体素质呈现出大幅度的滑坡,需要进一步关注并予以提升。2020年国民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未在体育总局公报中加以说明。由于未呈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最后通过其他数据间接反映。在2020年全民健身调查公报中显示,718岁青少年每周参加一次以上健身活动的比例达81.1%,但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55.9%,相差25.2%,显然青少年并未形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与意识。由此可见,尽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

14、推进工作不断向前,或多或少的体质问题仍然困扰着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体质健康作为衡量青少年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促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当说青少年体质下降是当下体质健康促进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图 1 2010与2014青少年身高对比图Figure 1 Comparison of youth height between 2010 and 2014图 3 2010与2014青少年肺活量对比图Figure 3 Comparison of vital capacity of adolescents in 2010 and 2014图 5 2010与2014青少年(712岁)折返跑对比图Figur

15、e 5 Comparison between 2010 and 2014 teenagers(712 yearsold)turnback running图 2 2010与2014青少年体重对比图Figure 2 Comparison of youth weight in 2010 and 2014图 4 2010与2014青少年50米跑对比图Figure 4 Comparison between 2010 and 2014 teenagers 50m running图 6 2010与2014青少年(1319岁)800/1000米跑对比图Figure 6 Comparison between 2

16、010 and 2014 teenagers(1319 yearsold)800/1000 meter running 54图 7 2010与2014青少年立定跳远对比图Figure 7 Comparison between 2010 and 2014 teenager standinglong jump图 9 2010与2014青少年斜体向上对比图Figure 9 Comparison of youth italic upward in 2010 and 2014图 8 2010与2014青少年坐位体前屈对比图Figure 8 Comparison between 2010 and 2014

17、 teenagers forwardbending in sitting position图 10 2010与2014青少年引体向上对比图Figure 10 Comparison of teenager pull ups in 2010 and 2014图 11 2010与2014青少年仰卧起坐上对比图Figure 11 Comparison between 2010 and 2014 teenagers sit ups2.2 流行病学诊断(epidemiological diagnosis)流行病学诊断主要是了解影响健康促进的疾病表现,流行病学的诊断可以为健康促进起到一个很好的预防和干预效果

18、。流行病学的诊断在于了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共性特征,分析流行病症背后的原因机制,便于我们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通过访谈、文献研究初步完成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流行病学诊断,主要表现为肥胖和超重、近视、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过敏性疾病以及心理疾病(抑郁、失眠等)等方面。肥胖和超重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更是影响体质健康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我国每五年一次发布的国民体质检测公报的分析可知,青少年阶段营养过剩、肥胖和超重现象只增不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王烁(2017)通过 BMI指数比较分析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数据,发现超重与肥胖检出

19、率在19852010年期间呈现持续增长(0.10%、0.30%、0.23%、0.23%)的情况3。超重与肥胖与其他慢性疾病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已有研究表明较高的高血压患病率与较高的BMI百分比相关,儿童身高、体重和血压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研究证实儿童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趋势4,所以由于肥胖和超重等带来的青少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涨的问题也俨然成为一种可忧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也是我们担忧的一大问题,在目前来看,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不仅大幅度增多,还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对此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强调近视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成为危害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呼吁重视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根据

20、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可知,2010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 31.67%、58.07%、76.02%,在2014 年则上升为 45.71%、74.36%、83.28%5。数据背后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严重危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觑,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同时也逐渐低龄化,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在青少年群体中显著增加。在 中国国民心理王 东,姚 远,赵良渊: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 55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2卷)第6期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专题报告中,调查发现青少年目前整体睡眠情况不太乐观,睡眠时长不足,达不到 健康中国

21、行动(20192030)的倡导标准;2020年青少年抑郁患病检出率为24.6%,心理健康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一大威胁。2.3 环境和行为诊断(behavioral and environmental diagnosis)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不单单局限于体质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要实现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体质健康促进进而提高青少年的生命、生活质量。青少年所处阶段作为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其行为习惯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环境和行为诊断能帮助我们明确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行为特征和环境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严重、睡眠时长缺乏、视屏时间过长等

22、行为特征严重影响了体质健康的发展。其中,身体活动不足是全球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共性问题。已有众多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Liu et al.(2016;2018)进一步指出2016年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达到每天60分钟及以上的中高强度的比例仅为18.4%,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18年则下降到13.1%6-7;Wang et al.(2013)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达标率严重不足,仅有9.4%的男生和1.9%的女生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活动量(MVPA60 分钟)8;在青少年身体活动量严重不足的研究证据之上,存在性别差异以及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等情形不断得到证实。青少年久坐行

23、为对于体质健康产生很严重的危害,已有众多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行为问题较为严重,并且视屏时的久坐行为不断增加更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了冲击。贾小芳等(2016)在我国 12 省市 718 岁的儿童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存在久坐行为的比例高达 97.9%,而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低至33.6%,且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区的差异性显著9。具体到青少年久坐行为的时长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平均久坐时长为4.295.21小时,除去睡眠时长,相当于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久坐,其中教育类和视屏类的久坐时间最长10。青少年视屏时长主要集中在休息日,但值得关注的是工作日的视屏时长也大幅度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量

24、,并且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阶段以学业为主,课程、升学压力较大,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两点一线度过一天天,娱乐休闲活动较少。该时期青少年的主要成长环境为学校和家庭,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受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应该聚焦于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学校和家庭并未真正发挥出促进体质健康的效用,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体质问题、体育课程形式化、体育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突显,加上父母重学习轻体育的观念以及父母对体育运动的误解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2.4 教育和组织诊断(educ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25、diagnosis)教育和组织诊断是格林模式的核心所在,通过诊断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倾向、促成以及强化因素来准确把握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因素。该部分的诊断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于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干预和对策提供借鉴和参考。2.4.1 倾向因素身体活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从青少年个体层面出发,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具有偏差,对健康没有概念,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对于体质健康的关注较少,甚至有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学生体质测试标准 实施的重要性以及价值意义,9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11。其次,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6、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青少年不良习惯的养成,如生活作息不规律、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甚至形成“不出门不下楼”的不良风气,体育锻炼更是被抛之脑后,久而久之严重危害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参与动机不强也是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1-12,参与形式多为被动参与,缺乏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性发展。2.4.2 促成因素青少年时期正是健全人格、培养习惯的阶段,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发展离不开国家、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支持。我国颁布并实施了诸多政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从解决学生营养不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转向解决学生营养过剩、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 56展,青少

27、年体质健康的政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体质问题都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学校体育一直以来都是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在体质健康促进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青少年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具有突破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学校并没有充分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目标,存在片面注重升学率、体育课程被排挤、学校忽视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等问题。广东省的调查研究显示89.93%的学校体育课程被占用,37.5%的学校存在提供虚假体质健康数据的问题11。除此之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体质标准机制、工作、精度、评价失效13等问题急需解决和改善。家庭对于

28、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非凡意义。家庭支持、家庭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早已被证实,要足够重视家庭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目前来看,家庭在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缺位,主要表现为父母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误解,以及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误判等。2.4.3 强化因素外力的驱使和强化有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强化因素需要更多地关注其情感和认知,情感和认知有助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健康素养”“体育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大多指向参与体育锻炼“知行意合一”的过程,促进了体育文化、体育

29、行为和体育信念、态度等的综合发展,促进着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需要加强身体素养的培育,身体素养旨在从身体能力、运动技能、认知、情感等维度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与引擎14。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其健康意识培养、文化氛围建设、体育价值传播、体育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切实加强文化、价值建设。2.5 管理和政策诊断(administrative and policy diagnosis)体质健康一定程度上等价于社会生产力,我国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体质健康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息息相关,所以体质健康也上升为我国的战略

30、部署工作。我国制定了诸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政策文件(见表1),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向好。尽管政策文件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在政策文件导向性较强,可操作性不强,微观层面的内容较少,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同部门在落实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定和落实方面存在较大的落差,促进效果不显著。汪晓赞(2020)在研究中同样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落实的困境在于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衔接,导致部分国家政策难以落到实处15。有学

31、者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10%依靠政策,而90%依靠执行,所以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也是体质健康促进的主要障碍之一16。除此之外,政策实施也需要系统的监督与评价体系来进一步形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效果的反馈,所以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需要相应的评价、惩罚、奖励机制,而目前政策监督和评价方面仍然是青少年体质促进的制约因素之一17。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不能依靠单一的途径和手段,仅依靠国家的政策引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主体的协同作用,才能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的落实。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目标偏差,难以统一健康的发展目标和理念,所以无法充分

32、发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协同作用。青少年体质健康单靠政策的推动是不够的,落实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才能形成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闭环。但是从目前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在实施上,存在实施主体目标、观念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执行效率较低且滞后;在评估方面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仅仅依靠体质健康测试来进行评估和反馈较为单一。已有研究也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反馈和问责机制等问题12。3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对策研究通过格林模式诊断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行为倾王 东,姚 远,赵良渊: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

33、 57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2卷)第6期向和环境影响,根据不同层面的诊断结果针对性地设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对策,从政策、组织、学校、家庭和文化等视角系统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表 1 近二十年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部分政策文件Table 1 Some policy documents on promoting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recent 20 years时间20222021202020202016201120112010200720052001文件名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关于

34、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机构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务院主要内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和保障主体。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

35、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强化学校体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部署。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别强调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对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针对学校体育工作专门提出贯彻“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切实

36、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3.1 政策统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支撑和引领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策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统领性文件,能够协调不同部门,整合多种资源,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进行干预和引导。3.1.1 细化政策制定,强化政策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既需要纲领性与规划性的顶层设计,统筹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资源要素,系统指导、规划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同时也需要细化政策执行,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保证在政策的宏观框架结构中实现精准治理,引导不同主体、部门高效地执行和实施。所以在政策制定中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文本的微

37、观设计,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针对体质健康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政策设计中宏观和微观的配合,通过微观层面推进宏观政策的实施;二是加强政策文件的配套细则设计,制定体质健康相关工作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准则,有效提高全国体质健康工作的一致性。3.1.2 加强政策监督,推进政策落实体质健康促进,重在政策引导,落脚于执行和实施,对政策执行效果需要进行客观评价和测量。我国体质健康评价工作主要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其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虚假性,所以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反映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完善体质健康政策监督体系,实现跨部门的监督协作,加强体质健康政策落实的

38、问责制度,同时发挥社会媒介监督的效用,督促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落实情况。3.2 学校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是开展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党和政府关注,正因为学校体育工作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高和促进具有直接、显著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巩固学校体育在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战略性地位。3.2.1 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体质健康体育,集育人与育体于一身,既能够增加体质,促进健康,也能够磨炼意志、健全人格。促进新时代体教深度融合,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有效策略。学校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摇篮,需要秉承“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肯定体育健心的独特功能,

39、改善体育课程的比例、结构,提升体育 58课程的质量,加大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优化体育师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习惯,推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加大赛事活动的举办,创建优良的体育文化氛围,真正推进体教融合的发展,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3.2.2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体质监管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是检查、评估、监督、反馈和指导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帮助掌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与变化规律,还能进一步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撑18。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主要依靠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两部分的测试数据评定,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标准的评价手段。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质健康测

40、试数据的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教育部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条例,对于虚报、隐瞒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情况进行处罚,加强监管效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将体质健康引入学生的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制度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3.3 家庭助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家庭作为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主体之一,生活环境、父母的健康观念、体育参与行为无疑对青少年的健康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19明确了家庭在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中,家庭的助推作用不容小觑。3.3.1 转变传统观念,重视体质发展应试教育始终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桎梏。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

41、家长望子成龙,认为体育锻炼浪费时间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体质健康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呼吁学校、家庭树立“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念。首先,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青少年以健康为首的全面素质培养;其次,积极开展教育讲座、座谈会,宣传体育的重要价值,减少家长对体育的误解,并积极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后,尊重并保护青少年的体育习惯,鼓励青少年从事多项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3.3.2 强化榜样作用,培养体育习惯父母,言传身教者。父母的体育态度、观念、行为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映射,所以父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榜样作用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

42、进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发挥家庭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父母的体育态度来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参与行为,塑造“我运动我健康、我为孩子做榜样”的体育锻炼观,创设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进一步鼓励和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培养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长远开展。3.4 文化加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3.4.1 加强文化建设,培育体育精神青少年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弘扬体育文化、彰显体育价值、贯彻体育理念、促进体育行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中,需要加强文化的参与和陪同,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节、体育竞赛、定期讲座等形式

43、,建设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与文化氛围,进一步挖掘体育价值,将优良的体育文化注入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培育学生体育精神。通过文化的力量来改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促进体质健康的发展。3.4.2 培育体育素养,增强体育意识体育素养的最终导向就是大健康观下体质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需要实现“从上至下”的政策导向到“由内而外”的素养转向。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施主体需要转变传统的体质健康诉求,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健康知识、理念、技能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传播科学的健康理念,大力宣传健康体育价值与理念,培养常态化锻炼的体育

44、意识,实现青少年体育锻炼“知情意”的合一,助力其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发展。4 结 语健康促进始终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视域下的关键与重点。借鉴格林模式的研究框架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全方位诊断,在诊断基础上针对性地设计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对策。通过格林模式的诊断阶段可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存在政策执行效果差、学校体质健康工作不充分、家庭体质健康观念差等问题,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统筹、学校强化、家庭助推、文化加固等举措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本次研究的社会学诊断只对比了2010年和2014年国民体王 东,姚 远,赵良渊:基于格林模式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 59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2卷

45、)第6期质监测数据,缺少2020年第五次国民监测最新数据。教育部门发布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后,我们需要及时把握青少年体质测试的最新趋势。参考文献:1 LAYEGHIASL MEHDI.Components Affecting the Promotion ofCOVID-19 Disease Prevention Behaviors among Iranian Students:A Qualitative Study by Using the PRECEDE Model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6):37.2 GHOLAMPOUR YOUSEF.

46、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PRECEDE Model on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s,Hope Enhancement,and Mental Health in Cancer PatientsJ.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21,31(6):10.3 王烁,董彦会,王政和,等.1985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4):300-305.4 哈永婷,李笑颜,谌丁艳,等.深圳市儿童身高体重血压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的纵向研究

47、 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4):603-606.5 季雪峰.三部委联合发文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EB/OL.(2016-11-24).https:/ LIU Y,TANG Y,CAO ZH B,et al.Results from Shanghai s(China)2016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70 J.Phys Act health,2016,13(Suppl 2):S124-S128.7 LIU Y,TANG Y,CAO ZH B,et al.Results from China s 20

48、18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 J.Phys ActHealth,2018,15(Suppl 2):S333-S334.8 WANG C,CHEN P J,ZH J.A national survey of physical activityand sedentary behavior of Chinese city children and youth usingaccelerometers J.Res Q Exerc Sport,2013,84(2):S12-S28.9 贾小芳,王惠君,王丹彤,等.中国1

49、2省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分析 J.卫生研究,2016,45(3):394-397.10郭强,汪晓赞,蒋健保.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模式特征的研究 J.体育科学,2017,37(7):17-29.11徐荥,徐焰,蒲毕文.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成因与对策研究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2):13-15.12钟亚平,蒋立兵.多学科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困境与突破 J.体育学刊,2018,25(3):38-43.13毛振明,邱丽玲,杜晓红.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从当下学校体育改革5组“热词”说起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4):1-

50、14.14刘黎,魏来来,侯同童,等.走向具身:身体素养意涵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提升路径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7):42-55.15汪晓赞,杨燕国,孔琳,等.历史演进与政策嬗变:从“增强体质”到“体教融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演进的特征分析 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0):3-10.16孟祥波,刘红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现实困境与突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7):15-20.17牟晓龙,项贤林.体育强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 J.福建体育科技,2022,41(1):81-86.18时维金,徐士韦.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