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_郑寒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424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_郑寒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_郑寒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_郑寒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5期动植物 微生物 食用菌 中药材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郑寒琪沈诗媚赵玉知陈营*(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摘要为了从红豆杉中分离筛选可以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内生菌,本研究以红豆杉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和枝条通过划线分离法共筛选得到9株内生菌,对所得菌株用不同发酵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发酵液及菌体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以紫杉醇标准品为对照进行薄层层析(TLC)检测。试验发现9株内生菌中有4株可以产生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其中内生真菌有3株,内生细菌有1株。通过细菌16S rDNA扩增测序和真菌Its扩增测序分析可知,3株内生真菌初步确

2、定为1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2株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1株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同菌株用不同发酵培养基时,样品Rf值不同,表明培养基成分会影响菌体进入次级代谢的时间,并进一步影响前体物质向紫杉醇的转化。试验结果为后续紫杉醇这一天然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奠定了基础。关键词红豆杉;内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中图分类号Q949.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5-0027-05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 Taxol)是一种复杂的含氮二萜类衍生物,于1971年

3、被美国科学家Wani等1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紫杉醇能抑制微管蛋白解聚,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已被阐明,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2-3。紫杉醇作为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中药资源使其成为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天然红豆杉树生长极其缓慢且不易繁殖,使得红豆杉的自然资源比较奇缺,且其作为中药成分的紫杉醇提取率很低,30 t干树皮才可以得到大约100 g紫杉醇,难以大规模实现药用价值,利用红豆杉内生菌发酵

4、生产紫杉醇具有生产周期短、紫杉醇产率高等优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红豆杉产紫杉醇的内生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离出更多的产紫杉醇的高产菌株;二是对已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进行改良,使其适合产业化需求。1993年Stierle等4首次从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到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并将其命名为Taxomyces andreanae;方荣锋等5分离到产紫杉醇的曲霉属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并将其命名为烟曲霉TMS-26;席晓圆等6在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一株高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并证明其为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由于不同的培养基会对产物含量产生巨

5、大影响,所以为了避免产物含量过低导致检测失误,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的发酵培养基,成功地从红豆杉中分离到可产生紫杉醇类化合物的3株内生真菌和1株内生细菌,以期为产紫杉醇内生菌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解决紫杉醇这一天然中药成分的供应危机和开发利用问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准备新鲜采摘的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针叶和枝条,冷藏保存备用。1.2试剂准备青霉素(福州飞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链霉素(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异丙醇(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苯甲酸钠(天津市北辰方基金项目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2-05-12-27D

6、OI:10.16377/ki.issn1007-7731.2023.05.015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5期动植物 微生物 食用菌 中药材正试剂厂)、L苯丙氨酸(上海如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草醛(天津市森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和紫杉醇33069-62-4标准品(纯度为98%,成都钠钶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3培养基准备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煮汁,过滤取液)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 mL,自然pH,121,20 min灭菌。发酵培养基A:蔗糖20 g蛋白胨1.5 g,KH2PO45 g,MgSO42 g,Na2HPO40.2 g,C

7、aCl20.03 g,FeSO40.05 g,CuSO45H2O 0.005 g,MnSO40.001 g,苯甲酸0.02 g,乙酸钠0.2 g,苯丙氨酸0.02 g,蒸馏水1 000 mL,自然pH,121,20 min灭菌。发酵培养基B:马铃薯200 g,酵母膏2 g,葡萄糖20 g,硫酸镁0.1 g,苯丙氨酸0.02 g,乙酸钠0.2 g,苯甲酸 0.02 g,蒸馏水 1 000 mL,自然 pH,121,20 min灭菌。1.4红豆杉内生菌的分离与纯化1.4.1样品处理。用无菌水清洗红豆杉的枝条和针叶:将枝条用无菌水浸泡10 min,用消毒后的手术剪、手术刀将枝条去芯并截成0.5 cm

8、左右的小段,将针叶用无菌水清洗后剪成1 cm长的小段,剪好的枝条和针叶先用75%酒精浸泡30 s,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超净台内风干后备用。1.4.2内生真菌的接种培养。在超净台内将处理好的红豆杉枝条和针叶以切口断面垂直接种于加有青霉素和链霉素的PDA固体培养基中,每培养皿放置10块枝条或针叶,依次编号,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 d。1.4.3内生细菌的接种培养。将处理好的红豆杉枝条和针叶分别浸泡于两支装有15 mL无菌水的灭菌试管中,在功率为10 KHz的超声波清洗器中震15 min,在超净台内各取两支试管中液体1 mL,分别涂布于两个不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PDA固体培养基表面。置于2

9、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 d。1.4.4内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待观察到内生菌菌落从切口处长出后,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新的PDA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培养,培养出单菌落后,转化56次以纯化菌株。纯化后的菌株编号后,放入冰箱冷冻保存以留存菌种。1.5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筛选1.5.1分离菌种的发酵培养。将活化的菌体在超净台内用接种环接入装有50 mL发酵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接种于发酵培养基A和B中),置于28,3 000 rmin-1的全温振荡器中摇床培养,培养23 d。(因菌株不同培养时间略有差异,实际培养时间以摇瓶培养的菌丝球不再明显增加为限)。1.5.2发酵液和菌体的产物提取。待摇床

10、培养至培养基中含有大块菌体、菌丝球不再明显增加后,采用离心的方法将菌体与发酵液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发酵液转移到三角瓶中加入1/2发酵液体积的乙酸乙酯静置萃取一夜,将上层萃取液分离出来作为样品。将分离得到的菌体首先在烘干箱内50 条件下烘干,随后用研钵进行研磨,使菌体破碎,内溶物释放,将研磨物转移至5 mL的EP管中加入2 mL乙酸乙酯静置萃取一夜,将上层萃取液分离出来作为样品用于薄层分析。1.5.3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薄层层析(TLC)。将硅胶HSGF254板(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放置105 的烤箱中活化30 min,取出后冷却。用点样毛细管将分离得到的菌体萃取液和发酵液萃取液以及1 mg/

11、L紫杉醇标准品于5 cm10 cm规格的层析硅胶板中点样,点样量适中(菌体浸提液不少于20 L,发酵液不少于40 L),点样点距前端约1.52.0 cm,间距1.02.0cm,直径约12mm。展层在100mm100mm规格的P型密闭层析缸(上海垒固仪器有限公司)中进行,层析前预先在密闭层析缸中加入展开剂乙酸乙酯 异丙醇(96 6,V/V)进行预饱和30 min。展开剂行至距硅胶板前沿1.52 cm时停止层析,将硅胶板拿出层析缸迅速风干,然后立即将显色剂(甲醇/浓硫酸/香草醛(90 10 1,V/V/M)均匀喷至硅胶板表面,随后放入100 烤箱中加热干燥显色(或者用吹风机进行加热),实时观察紫杉

12、醇标准品与样品的斑点大小、位置、颜色。分别量取标准品和样品原点至显色斑点间的距离,并计算层析斑点的 Rf 值,通过对比分析,初步判断红豆杉内生菌菌体及发酵液中是否含有紫杉醇类化合物。-28郑寒琪等: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1.6内生菌的鉴定对筛选得到的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细菌采用16SrDNA扩增测序方法,真菌采用ITS扩增测序方法。测序由睿博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测序结果拼接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用Blast(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进行在线比对分析,确定菌种的归属。2结果与分析2.1内生菌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内生菌的菌落特

13、征,经仔细鉴别,剔除可能重复的菌株,总共分离得到9株内生菌,其中有7株真菌和2株细菌。除1株细菌来源于针叶,其余均从枝条中分离,分离结果见表1。表1红豆杉中内生菌的分离分离部位枝条针叶内生真菌1-13-23-36-16-26-38-1内生细菌4-15-12.2产紫杉醇内生菌的筛选将纯化的菌株分别接种于发酵培养基A和发酵培养基B进行摇床培养23d。以发酵液和菌体萃取处理后的样品与紫衫醇标准品进行薄层比较,结果见表2。表2内生菌菌体与发酵液的薄层层析分析样品培养基A培养基B菌体发酵液菌体发酵液1-1ND前端3-2等位等位ND3-3ND4-1ND5-1ND前端6-1等位等位前端前端6-2ND6-3N

14、D8-1注:ND:未使用此培养基;:未出现斑点。通过薄层层析筛选,9株内生菌中只有1-1、3-2、5-1、6-1菌株有明显斑点出现,且使用发酵培养基A时样品斑点与紫杉醇标准品斑点等位,而使用发酵培养基B的菌株斑点均处于标准品前端。发酵培养基A中培养的3-2和6-1菌株的菌体及发酵液萃取液斑点Rf值在0.930.94之间,与紫杉醇标准样品的Rf值0.938相近,紫杉醇标准品斑点呈现靛紫色椭圆状,样品斑点与标准品斑点等位,大小相近,颜色稍浅,因而认为3-2和6-1菌株的菌体及发酵液萃取液中可能含有紫杉醇或紫杉烷类似物。而使用发酵培养基A培养的3-3、6-2、6-3、8-1四株菌的菌体及发酵液均无斑

15、点出现,结果见图1。A B C D E F G H I J K注:A,E,G,I:紫杉醇标准品;B:3-2菌体萃取液;C:3-2发酵液萃取液;D:6-1发酵液萃取液;F:6-1菌体萃取液;H:3-2菌体萃取液;J:6-3菌体萃取液;K:6-3发酵液萃取液。图1发酵培养基A中各菌株的TLC结果发酵培养基B中培养的1-1和6-1菌株的发酵液萃取液以及5-1和6-1菌株的菌体萃取液斑点Rf值均略大于0.938,样品斑点位于标准品斑点前端,大小相近,颜色稍浅,因而认为1-1和6-1菌株的发酵液萃取液以及5-1和6-1菌株的菌体萃取液中可能含有紫杉醇类似物或者紫杉醇前体物质。4-1和8-1株菌无斑点出现

16、,结果见图2。注:b,d,e:紫杉醇标准品;a:1-1发酵液萃取液;c:5-1菌体萃取液;d:6-1菌体萃取液;g:6-1发酵液萃取液。图2发酵培养基B中各菌株的TLC结果2.3内生菌株的鉴定测序后,经Blast在线对比分析得出1-1株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3-2和6-1株为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5-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除枯草芽孢杆菌为细菌外,其余 3 株菌皆为真菌。-29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5期动植物 微生物 食用菌 中药材3实验结果讨论目前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已报道有40多个属,如拟盘多毛孢属P

17、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树状多节孢Noduzisporium sylviforme、链格孢菌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 niger var等7-11。但关于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细菌的相关报道还比较少。宋培勇等12曾使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得到红豆杉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芽孢杆菌。本试验与之分离方法不同,是对红豆杉枝条和针叶进行超声波振动处理后成功分离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并验证了其产紫杉醇类似物的能力。枯草芽孢杆菌一直以来被广泛关注的是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尚未发现有其代谢产物与紫杉醇合成有关的相关研究;本试验首次报道了从曼地

18、亚红豆杉中分离出产紫杉醇类似物的枯草芽孢杆菌,丰富了产紫杉醇内生细菌的种群资源;另一方面,细菌较真菌的生长及代谢周期短,使紫杉醇的产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是未来紫杉醇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张智慧等13研究证明链格孢菌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为红豆杉内生真菌,且链格孢菌可以产生紫杉醇。本试验的结果不仅验证了链格孢菌产紫杉醇的能力,还证明了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同样具有产紫杉醇的能力。在试验人员以及试验方法有异的情况下却同样分离得到链格孢菌属,由此可认为此菌易于分离,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以作为提高紫杉醇发酵生产含量的研究对象

19、,为量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奠定研究基础。大部分关于紫杉醇发酵生产的研究是为了提高紫杉醇的产量以便使用,由本试验结果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样品斑点颜色均浅于标准品,这可能是发酵培养条件的限制使产物浓度过低所致。所以,为避免由于含量过低而导致检测失误,本试验使用了2种不同的发酵培养基。有研究表明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的不同会影响紫杉醇及其类似物质产生的含量,提高氮源浓度能够对红豆杉内生菌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浓度过高则抑制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适量的Mg2+可促进紫杉醇的合成,并促进前体物向紫杉醇转化14。本试验中发酵培养基B的氮源丰富于A,且Mg2+少于培养基A,可以使菌体较晚进入次生代谢,导致前体物质尚未

20、进一步转化成紫杉醇,所以出现发酵培养基A中菌株样品斑点与紫杉醇标准品斑点等位,而培养基B中样品斑点均高于标准品的现象。董慧茹等15分离纯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TLC检测色谱图中显示,三尖杉宁碱斑点的位置高于紫杉醇标准品,故此推测本试验中所产生的紫杉醇前体物质为三尖杉宁碱。4结论红豆杉是天然中药成分紫杉醇的重要来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2种不同的发酵培养基,以均含有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部分前体物质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本试验成功筛选到能够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如三尖杉宁碱的红豆杉内生菌,为天然中药成分紫杉醇的开发利用以及量产使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续研究的重点将探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及

21、其代谢调控,探究培养基中前体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菌体进入次级代谢产生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影响,建立紫杉醇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高效表达,使其尽可能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从而大量产生紫杉醇及合成紫杉醇的前体物质。5参考文献1 WANI M C,TAYLOR H L,WALL M E et al.Plant antitumor agents.VI.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a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 agent from Taxus brevifoli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

22、ociety,1971,93(9):2325-2327.2 王振东.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2,13(1):86-88.3 王彦,黄荣丽,黄惠芳.紫杉醇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439-441.4 STIERLE A,STROBEL G,STIERLE D.Taxol and taxaneproduction by Taxomyces andreanae,an endophytic fungusof pacific yewJ.Science,1993,260(5105):214-216.5 方荣锋,李浩浩,张培,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TM

23、S-26的分离和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2):1945-1954.6 席晓圆,赵盛英,张鹏,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N-15的分离及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下转53页)-30宏育601德美亚3号DY166德美亚1号DX88915.414.215.114.213.42.12.01.71.61.14.54.04.03.93.52.72.32.62.62.514.013.213.012.812.231.924.625.424.722.320.218.020.018.815.2680.8690.7698.4715.4723.635.133.333.232.830.711 566.58

24、 346.07 807.56 361.54 060.54 777.52 836.53 751.52 790.02 028.0续表2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表现品种名称穗长/cm秃尖长/cm穗粗/cm芯粗/cm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g容重/(gL-1)收获时含水量/%鲜果穗产量/(kghm-2)籽粒产量/(kghm-2)3讨论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补种玉米,如选择合适的早熟品种,可以划定8月7日为补种的极限时间,若在8月25日前播种,使补种的玉米在秋季有110 d左右的生长期,安全成熟风险会减小。参试的德美亚3号、DY166、德美亚1号、DX889等极早熟玉米品种在收获时基本达到成熟,但产量低,投入产出

25、效益差,不宜用于救灾种植。DY190、DV72、京科939、DV73等需要积温较高的品种,在8 月 7 日播种,不能安全成熟的风险较大。宏育601在收获时接近成熟,晒干后籽粒品质基本达到正常玉米标准,且产量相对较高,能达到正常夏播玉米产量的60%左右,可用于救灾种植。不同生育期品种均能在11月中上旬达到食用鲜果穗标准,表明在8月7日前补种,收获食用鲜果穗基本安全。2021年试验是在11月上中旬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的情况下收获的产量,如在气温正常的年份,产量可能更高些,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进一步系统开展玉米补(改)种试验研究,筛选适宜补(改)种的品种,研究

26、配套栽培技术,积累科学试验数据,对决策指导灾后补种、减少灾害损失、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4参考文献1 傅云飞,罗晶,王东勇,等.夏季江淮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暴雨灾害,2020,39(4):317-324.2 郑志强,孙加焱,严百元.建德市玉米救灾品种筛选及极限晚播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8):1307-1309.3韩志诚.安徽江淮地区梅雨过程特征量统计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87-89.4 黄仨仨,陈英霞,俞光荣,等.玉米秋季极限播种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5):652-653.5 张丽.玉米籽粒容重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业科

27、学,2007,2(10):21-22.(责编:王慧晴)2016,(8):1219-1222,1283.7 KUSARI S,SINGH S,JAYABASKARAN C.Rethinkingproduction of Taxol(paclitaxel)using endophyte biotechnology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14,32(6):304-311.8 MU J H,BOLLON A P,SIDHU R S.Analysis of-tubulin cDNAs from taxol-resistant Pestalotiopsis microspo

28、raand taxol-sensitive Pythium ultimum and comparison ofthe taxol-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ir productsJ.MGG-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1999,262(4-5):857-868.9 SUN J,HANYING Y U,PENG Z,et al.The formation andregeneration of Nodulisporium sylviforme protoplast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Environmen

29、tal Biology,2001,7(4):375-381.10 席晓圆,宋发军,张鹏,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MHZ-32的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31(4):429-434.11 郝胜楠.产紫杉醇的HD86-9菌种鉴定及其相关酶基因的克隆D.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2009.12 宋培勇,兰琴英,鲁卓越.南方红豆杉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生物技术,2012,22(5):61-65.13 张智慧,郑文艺,崔海超,等.东北红豆杉一株产三尖杉宁碱内生真菌Xylaria Primorskensis Y32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医药,2021,34(3):499-503.14 赵赟鑫,高文,张欢,等.提高红豆杉内生真菌及紫杉醇含量的途径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0):13-17.15 董慧茹,雒丽娜,郑云,等.薄层色谱法分离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6):472-475.(责编:张蓓)(上接30页)陈俊等:江淮地区灾后补种玉米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初报-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