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湘2015SZ101-1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道路工程.pdf

上传人:pin****uju 文档编号:27328 上传时间:2020-11-21 格式:PDF 页数:213 大小:35.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2015SZ101-1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道路工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湘2015SZ101-1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道路工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湘2015SZ101-1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道路工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湘2015SZ101-1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道路工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湘2015SZ101-1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道路工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序 言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湖南经历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今天,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 居住在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城市息息相关。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产生了一系 列问题,不少城市患上了“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拉链马路、内涝频发,投入高、浪费大, 城市发展相对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空前加剧,亟待采用先进的设计,更好地解决速度与质量的问 题,更好地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步入转型升级的关口,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势在必行。中央城 镇化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 把提高城镇化发展质 量摆在优先位置,

2、部署了基础设施、海绵城市、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绿色建筑等一系 列重要的建设任务,旨在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这要求我们树立“精明增长”的理念,充分发挥设 计的灵魂作用,积极鼓励先进的设计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标准设计,推动城镇化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 展之路。标准设计源自工程实践,汇集优秀的设计创新,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 技术支撑。推广普及标准设计可以使先进技术迅速转变为生产力,提升建设工程水平和质量,少走弯 路,降低造价,缩短工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示范经验, 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

3、遵循简约、耐久、适用、绿色的原则,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标 准设计系列图集。本图集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涵盖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 路、城市标识、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供排水设施及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通过编制人员的精心设 计、优化设计,部分图集还采用了 BIM 技术加以深化,突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造价的理 念,是一套适用性强、技术先进的标准设计图集。 希望本图集的面世,给广大建设者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推动人居环境不断 改善。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图集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图集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城市道路建设图集 湘 2015SZ101-1

4、 道路工程 湘 2015SZ101-1 道路工程 批准部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组织编制:湖南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部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组织编制:湖南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标准横断面设计说明 1、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1.1 本图集适用于湖南省城镇各类城市道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新建、改造和扩建的工程建设,可作为方案、初步及施工图的参考。 1.2 本 图 集 与 国 家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图 集 的 城 市 道 路 专 业 图 集 (05MR10105MR602)配合使用。 1.3 由于道路标准横断面与现场实际情况息息相关,使用本图集时可更 多的参

5、考所提供的断面布置参数,图中所提供的典型断面模式、示例等,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现行规范、并结合地方成熟经验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 选用。 2、总则 2、总则 2.1 参考规范及资料 2.1 参考规范及资料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6)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8) 城市道路空间合理利用北京城市道

6、路空间规划设计指南 (9) 城市道路设计规程 DGJ08-2106-2012上海 2.2 设计原则 2.2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确保道路各部分路权分明,特别是步行和非 机动车的安全出行。 (2)合理采用技术标准,合理分配有效利用道路空间,满足多项功能。 (3)提升道路环境和景观建设,杜绝无绿化设施的道路断面设计,创造 良好的交通环境,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4)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公交优先。 (5)引入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理念,为城市低影响开 发设施的建设提供构建途径。 3、总体规定 3、总体规定 3.1 城市等级及交通分类 3.1 城市等级及交

7、通分类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将城市等级分为大、中、小三 04 类,其中大城市按人口分为200 万和200 万两个等级。该规范为 1995 年颁布,至今未有新版颁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规范已出现 一定的局限性。按照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 知 ,城区常住人口 50 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50 万以上 100 万以下的城 市为中等城市;1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才可以叫特大城市;1000 万以上为超大城市。本图集结 合相关规范及通知,按照湖南的城市发展现状,将城市等级及道路交通细 分

8、为如下几类: 城市道路设计建议指标表 表 2.1 项目 城市规模与人 口(万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机动车设计 速度(Km/h) 大 200 60-10050-60 40-50 20-30 200 60-80 50-60 40-50 20-30 中等50-100 60-80 50-60 40-50 20-30 小 50 40-50 40 20 车道数 大 200 6-8 6-8 4-6 2-4 200 6-8 4-6 4-6 2-4 中等50-100 4-6 4-6 2-4 2 小 50 4-6 2-4 2 道路宽度 (m)大 200 60-80 46-60 30-46 18-30 20

9、0 60-80 46-60 30-46 18-20 中等50-10050-60 40-50 26-36 18-20 小 50 30-36 26-36 18-20 注:1、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本图集在原有规范基础上增加了中 等城市快速路和小城市主干路等级。 2、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可参照人口200 万等级选用。 3、车道数还应根据定量分析合理选用。 3.2 一般规定 3.2 一般规定 (1)横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需求、交通特 性、生态环境、沿线土地使用情况等条件,力求节约用地,合理安排 (2)道路宽度及横断面形式选择,除考虑道路功能、交通特性等控制 条件外,还应重视营

10、造良好的道路生态景观和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使用者 的多元化需求。 (3)本图集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范实施。 3.3 道路横断面组成 3.3 道路横断面组成 道路横断面一般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路侧带 组成,同时还应布置设施带等供城市管线、市政设施使用。 3.4 机动车道 3.4 机动车道 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设计速度确定。单条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 05 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的有关规定。 3.5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3.5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1)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宽度应根据道路交通特性及周边用地情况等 控制条件确定:快速路等交通性干道若周

11、边土地开发较少,人流量不大可 适当缩窄;人流量较大的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宽度应适当增加。但 各级道路中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人行道最小宽度 表 2.5 项 目 人行道最小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各级道路 3.0 2.0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 长途汽车站 4.0 3.0 (2)道路一侧为铁路或高速公路且行人交通量稀少时,人行道宽度不 宜小于 1.5m。 (3)非机动车道宽度采用人、非共板时2.0m,采用机、非共板时 2.5m。 (4)道路横断面中若采用人、非共板的形式,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之间宜通过行道树或者绿化带

12、隔离,条件困难时可通过设置高差分隔。非 机动车道至交叉口位置通过 1015m 距离过渡至机动车道标高, 不得采用人 行无障碍坡口方式过渡 3.6 分隔带 3.6 分隔带 (1)道路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应小于 2.0m,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双侧 公交站台的不应小于 4.0m,设置单侧公交站台的不应小于 3.0m (2)道路两侧分隔带,当设置公交车站时不应小于 2.0m,不设置公 交车站时不宜小于 2.0m,不应小于 1.5m。 3.7 行道树设施带 3.7 行道树设施带 (1)行道树设施带宽度不宜小于 1.5m,行道树树池应紧贴路缘石设 置。 (2)人行道上绿化带花坛石或行道树树池石设置高度宜不高出地

13、面, 便于海绵城市设计。 (3)主、次干路行道树宜采用二至三排,条件困难的支路可考虑采用 一排。 3.8 道路绿化率 3.8 道路绿化率 06 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红线宽度50m,绿化率应 30%;红线宽度 40-50m,绿化率25%;红线宽度40m,绿化率20%。但 是实际道路设计中,由于考虑到节约用地和控制投资,为满足道路交通需 求,其绿化率往往难以满足。结合国内各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地方规 范,道路设计中绿化率宜尽量满足规范,特别是红线宽度较宽的快速路和 主干路应保证道路景观和生态要求。实际情况确实困难时可酌情考虑,但 不应低于 15%。 3.9 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 3.

14、9 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 (1)快速路应采用四块板或六块板路幅形式,中间两幅为主路,外侧 为辅道,中央及两侧分隔带均应设置。 (2)主干路横断面宜采用四块板,空间不足可采用三块板或两块板形 式。非机动车道可通过两侧分隔带或栏杆与机动车道隔离。 (3) 次干路宜采用三块板或两块板形式, 条件受限时采用一块板路面。 非机动车道可通过两侧分隔带或栏杆与机动车道隔离。 (4)支路一般采用两块板或单快板形式。若考虑到景观等特殊要求可 采用三块板形式。 4、横断面设计 4、横断面设计 4.1 快速路 4.1 快速路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快速路仅布置于大 城市,本图集考虑到我国

15、私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对按照 2014 年国务院 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划分的中等城市等级也可以规 划和建设快速路,但规模不宜过大。 4.1.1 路幅宽度 4.1.1 路幅宽度 从国内各大城市的实践来看,快速路红线宽度以 6080m 居多,从满足 快速路的交通需求,发挥其交通特性出发,红线宽度应不低于 60m,但在 中等城市中,或者道路改造受两侧用地宽度限制,可降低至 50m。 4.1.2 断面选择 4.1.2 断面选择 快速路断面应采用四块板或者六块板,主道加辅道的断面形式。两幅 主道之间,主道与辅道之间均应采用分隔带隔离。非机动车道应布置于辅 道两侧,可采用机、非共板或者人、

16、非共板的形式,当采用机、非共板时, 宜通过隔离栏杆隔离。而六块板与四块板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辅道上机动 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采用隔离带分隔。 4.1.3 车道数、车道宽度 4.1.3 车道数、车道宽度 07 快速路主线宜采用双向 6-8 条车道,辅路宜采用 4-6 条机动车道。当 路幅宽度60m 时,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可采用主道双向 4 车道,辅道双 向 2 车道。当主道采用双向 4 车道时,主道两侧应连续设置宽度为 2.5m 的 紧急停车带,条件困难时也应每隔 300-500 设置紧急停车带,宽度不小于 2.5m。 快速路主道进出口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宽度应与主道直行车道相同。 有应急车道时,加减

17、速车道可结合应急车道布置,但宽度应加宽。 快速路主道车道宽度按照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规定,大车道、混 行车道为 3.75m,小车道为 3.5m;而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则将 车道宽度以 60Km/h 设计速度为界, 60Km/h 时大车道、 混行车道分为 3.5m 和 3.75m,小车道分为 3.25m 和 3.5m。本图集参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 范设计,但单向不得少于一条大车道。 一条车道最小宽度 表 3.1.3 车道类型 设计车道(Km/h)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道 3.75 3.5 小型车 3.5 3.25 4.1.4 分隔带 4.1.4 分隔带 快速路分隔带主要有中央和两侧两类,中

18、央分隔带宽度不应2.0m; 两侧分隔带则应在红线宽度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大的宽度,便于主道 加减速车道的设置和车辆进出主道的顺接。 4.2 主干路 4.2 主干路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小城市不设置城 市主干路,本图集中小城市仍可建设城市主干路,但应根据城市实际交通 量和经济能力考虑建设规模。 4.2.1 路幅宽度 4.2.1 路幅宽度 大城市连接不同组团间的区域性城市主干路宜为 50-60m,组团内部城 市主干路宜为 40-46m;中等城市各类城市主干路宜布置在 40-50m 之间, 小城市则应根据交通量进一步控制建设规模。 但考虑到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城市公

19、共交通的建设需求,主干路的 建设规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但应遵照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 4.2.2 断面选择 4.2.2 断面选择 主干路是城市的门脸,其断面选择应综合考虑道路交通需求、环境景 观、 非机动车及人行交通安全舒适等因素。 道路横断面宜采用四块板形式, 08 做到双向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硬隔离,同时创造良好的 道路景观环境。若路幅宽度不够也可采用三块板或两块板。 当位于城区内部时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主干路两侧有大量现状 商业体等设施,建筑出入口面向主干路时;二是老城区,路网密度较低, 相交低等级道路较少,建筑开口难以面向低等级道路时,主干路断面宜采 用三块或四

20、块板,并在外侧两幅路内设一条机动车道,作为进出建筑车辆 的集散车道,减少对主车道的干扰。而当位于新城区,路网密度较大,应 规划控制新建建筑出入口面向低等级道路开口,则主干路可不设置集散车 道。 4.2.3 车道数、车道宽度 4.2.3 车道数、车道宽度 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主干路车道一般采用双向 6-8 车道,小城市或者 新城区、城市工业区等人流车流较少的情况,可采用双向 4 车道。 车道宽度应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 4.2.4 分隔带 4.2.4 分隔带 当分隔带为绿化带时,宽度设置应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 范3.2.1.1 条的有关规定。分隔带的布置宜连续,其开口应符合城市 道

21、路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4.3 次干路 4.3 次干路 次干路是与主干路相接的集散系统,连接主干路与支路之间,形成完 整的路网 4.3.1 路幅宽度 4.3.1 路幅宽度 大城市中心城区连接组团内功能区之间的城市次干路宽度宜为 36-46m, 其他区域次干路宜为 30-40m;中、小城市各类城市次干路宜布置在 26-36m 之间。 4.3.2 断面选择 4.3.2 断面选择 次干路断面形式的选择,按照其道路特性和路幅宽度可采用三块板和 两快板,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一块板。 当道路红线宽度40m 时,尤其是在人流车流较大的中心城区宜采用 三块板,能同时满足道路景观、行车安全等多种需求。当路幅宽

22、度 3440m 时,宜采用两块板形式。当路幅宽度在 34m 以下时,则采用一块板较为适 合。 4.3.3 车道数、车道宽度 4.3.3 车道数、车道宽度 大、中城市中心城区次干路车道一般按双向 4-6 车道考虑,承担大量 09 短距离出行需求的交通性次干路可按双向 6 车道设计,对于主要承担居民 日常生活出行的生活性次干路,则宜按双向 4 车道设计。考虑到道路绿化 率等要求,当采用双向 6 车道时,路幅宽度宜40m。小城市或者新城区、 城市工业区等情况,一般按双向 4 车道考虑。 车道宽度应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 4.4 支路 4.4 支路 4.4.1 路幅宽度 4.4.1 路幅宽度

23、大城市中心城区考虑到管线布置的需要,宜采用 22-26m 路幅宽度,对 于交通功能比较重要的可采用 30m 路幅,其余情况多采用 16-20m。 4.4.2 断面选择 4.4.2 断面选择 支路断面的选择由于受道路红线宽度的限制,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 4.4.3 车道数、车道宽度 4.4.3 车道数、车道宽度 当路幅宽度26m 时,交通流量相对较大的支路可采用双向 4 车道, 其余情况下以双向 2 车道居多。 车道宽度应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 4.5 公交专用道 4.5 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可分为普通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专用道。 4.5.1 普通公交专用道 4.5.1 普通公交专用道

24、 普通公交专用道一般布置于道路两侧,现状多在主干路上设置。实际 使用中可分时段控制,在交通高峰期公交专用。 4.5.2 快速公交专用道 4.5.2 快速公交专用道 快速公交专用道应设置在城市主干路上,布置于道路中间,并且与两 侧车道通过分隔带或栏杆硬质隔离。道路横断面选择上可采用四块板或五 块板的形式。采用四块板时,道路中央分隔带上布置双向公交车站,宽度 应4.0m,公交车通过隔离栏杆与社会车辆隔离;采用五块板时,快速公 交专用道布置与道路中间,通过隔离带与其他社会车辆分离,同时公交车 站也布置在隔离带上,宽度2.0m。 4.5.3 车道宽度 4.5.3 车道宽度 公交专用道宽度应根据公交车车

25、型和设计速度选择, 但不应小于 3.5m。 10 平面细部设计说明 1、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1.1 本图集适用于湖南省城镇各类城市道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新建、改造和扩建的工程建设,可作为方案、初步及施工图的参考。 1.2 本 图 集 与 国 家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图 集 的 城 市 道 路 专 业 图 集 (05MR10105MR602)配合使用。 1.3 使用本图集时可更多的参考所提供的布置参数,图中所提供的典型 平面模式、示例等,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现行规范、并结合地方成熟经验 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2、总则 2、总则 2.1 参考规范及资料 2.1 参考

26、规范及资料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7) 公交专用道设置 (GA/T507-2004) (8) 城市道路空间合理利用北京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指南 (9)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上海 (10) 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管理技术规定 (11)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2 设

27、计原则 2.2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确保道路各部分路权分明,特别是步行和非 机动车的安全出行。 (2)合理采用技术标准,合理分配有效利用道路空间,满足多项功能。 (3)提升道路环境和景观建设,杜绝无绿化设施的道路断面设计,创造 良好的交通环境,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4)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公交优先。 3、总体规定 3、总体规定 本图集主要为快速路加减速车道、快速路进出口、主干路进出口、道 路交叉口、 公交车站等可标准化设计部位提供参考。 若遇到其他特殊部位, 或受到条件限制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做详细设计。 62 3.1 城市等级及交通分类 3.1 城市等级及交

28、通分类 按照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将城市等级分为大、 中、 小三类, 其中大城市按人口分为200 万和200 万两个等级。该规范为 1995 年颁 布,至今未有新版颁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规范已出现一定 的局限性。 按照 2014 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 城区常住人口 50 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50 万以上 100 万以下的城市为中 等城市;1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才可以叫特大城市;1000 万以上为超大城市。本图集结合相关 规范及通知,按照湖南的城市发展现状,将城市等级及道路交

29、通细分为如 下几类: 城市道路设计建议指标表 表 2.1 项目 城市规模与人 口(万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机动车设计 速度(Km/h) 大 200 60-10050-60 40-50 20-30 200 60-80 50-60 40-50 20-30 中等50-100 60-80 50-60 40-50 20-30 小 50 40-50 40 20 车道数 大 200 6-8 6-8 4-6 2-4 200 6-8 4-6 4-6 2-4 中等50-100 4-6 4-6 2-4 2 小 50 4 2-4 2 道路宽度 (m) 大 20060-80 46-60 30-46 16-30

30、20060-80 46-60 30-46 16-20 中等50-10050-60 40-50 26-36 16-20 小 50 30-36 26-36 16-20 注:1、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本图集在原有规范基础上增加了中 等城市快速路和小城市主干路等级。 2、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可参照人口200 万等级选用。 3.2 一般规定 3.2 一般规定 (1)平面设计应以保障交通安全为前提,是交通有序、通畅,同时兼 顾景观环境。 (2)平面设计应兼顾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需求,应为残疾人、 儿童、老人等交通弱势群体的通行提供良好条件 (3)平面设计是应统筹考虑交通组织设计、几何设计、交通控制

31、方式 等内容。 (4)平面交叉口的位置不宜设置桥梁、隧道起点、当条件限制时,应 保证行车视距要求。 (5)本图集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范实施。 3.3 机动车道 3.3 机动车道 63 (1)路段机动车道宽度应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 的 相关条款并参照标准横断面图集的相关要求设计。 (2)交叉口段机动车道进口道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缩窄,一般宽 度按 3.0m,当条件限制时小车道最小可缩窄至 2.75m,大车道、公交车道 仍按 3.0m。 3.4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3.4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1)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宽度应按照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2012

32、的相关条款并参照标准横断面图集的相关要求设计。 (2)交叉口范围内不宜缩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宽度。 3.5 分隔带、绿化带 3.5 分隔带、绿化带 (1)分隔带宽度应按照相关规范并参照标准横断面图集的相关要 求设计。 (2) 交叉口范围绿化分隔带可根据需要适当缩窄, 但不应小于 1.5m。 当条件限制时可将绿化分隔带改为隔离栏杆。 (3)交叉口范围内分隔带、绿化带的布置应满足行车几何线性及视距 三角形的设置要求,保证交通安全。 3.6 行道树 3.6 行道树 (1)行道树的平面布置应按照相关规范并参照标准横断面图集的 相关要求设计。 (2)行道树的平面布置应与路灯、交通设施等其他附属设施的布置

33、相 协调,符合模数。 (3)交叉口范围内行道树可按照行车视距要求适当减少,保证交通安 全。 三、平面细节设计 三、平面细节设计 3.1 道路交叉口 3.1 道路交叉口 3.1.1 交叉口类型选择交叉口类型选择 (1)快速路与各等级道路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其他等级道路 相交时宜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对于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时,宜视具体情况 对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做出选择。 (2)大、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推荐表: 交叉口形式推荐表 表 3.1.11 相交道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 A A、B B、E E 主干路 A、B、C C C、E 64 次干路 C C、D、E 支路 C、D、

34、F 注: 1、A 互通立交;B 分离式立交;C 信号灯控制平面交叉;D 环 形平面交叉;E 右进右出平面交叉;F 自由组织交通。 2、次干路、支路与快速路平交时应接入快速路辅道。 (3)实践证明环形交叉口占地面积大,通行能力较小,建议仅在交通 量较小的情况下适当采用。 3.1.2 平面交叉口车道布置平面交叉口车道布置 (1)平面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和功能适当增加车道,具体增加 数量应根据交通需求和周边用地条件综合优化确定。 (2)平面交叉口入口端车道布置:主、次干路直行车道数宜与路段相 同,同时增加一条右转车道和 12 条左转车道。支路可根据实际情况仅增 设一条右转或右转+直行车道。 (3

35、)当受条件限制时,还可通过向交叉口出口侧偏移中线的方式满足 车道增加的需求,但中线偏移距离不宜超出对向最外侧左转车道的一半。 如对向一条左转车道,车道宽度 3.0m,则中线偏移不宜1.5m。 (4)平面交叉口出口端车道布置:主、次干路应增加一条右转进入车 道,支路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增设。右转进入车道宽度3.0m,其余 车道宽度宜与下游路段相同, 受条件限制时可适当缩窄, 但不应小于3.0m。 (5)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调头车道开口设置在停车线前方 3040m 位 置,开口宽度 8.0m。 3.1.3 平面交叉口道路拓宽平面交叉口道路拓宽 (1)道路拓宽宽度应按照车道实际布置需要,结合周边用地

36、情况,通 过计算综合确定,并且与规划协调,落实用地。 (2)平面交叉口进、出口拓宽段及渐变段长度 交叉口进、出口拓宽段、渐变段长度建议值 表 3.1.31 道路等级 拓宽段长度(m) 渐变段长度(m) 主干路 7090 4060 次干路 5070 3040 支路 4060 3040 (3)对于隔离带、绿化带较宽的道路可通过压缩其宽度来满足车道布 置需要,减小道路占地面积,但不应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 (4)T 型路口不设置加宽。 3.1.4 交叉口渠化岛布置交叉口渠化岛布置 65 (1) 渠化岛应以道路侧石线或机非分隔带内侧侧石线的延长线作为边 线,以避免渠化岛占用车道位置。 (2)渠化

37、岛内侧右转车道宽度应为右转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 一般值为 6.08.0m。 右转专用车道加宽后的宽度 表 3.1.4 设计车辆 曲线半径(m) 大型车 小型车 25-30 5.0 4.0 30 4.5 3.75 (3)当渠化岛直线边长小于 8m 时不宜做硬质渠化岛,用地面标线表 示。 3.1.5 路口红线转弯半径及抹角路口红线转弯半径及抹角 (1)交叉口转角处缘石宜为圆曲线或复曲线,转弯半径按下表选定。 路缘石转弯半径 表 3.1.51 右转设计车速(Km/h) 30 25 20 15 缘石半径 25 20 15 10 注:右转设计车速按路段设计车速的 0.5 倍取值。 (2)道路红线抹

38、角确定原则: 1)满足行人驻足、通行。 2)满足视距、视觉要求。当视距三角形位于道路红线范围内侧则不需 抹角处理,否则应做道路红线抹角。 3)提高景观、绿化品质。 (3)人行道抹角方法:首先确定视距起点,在起点处分别做两侧道路 红线的垂线,与两侧人行道外侧边线分别交于一点,连接两个交点,以该 斜线向外侧退 0.51.0m 为抹角线。 (4)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路面 1.2m 的妨碍 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 表 3.1.52 设计车速(Km/h)605045 40 35 30 25 20 15 10

39、 停车视距 Ss(m) 75 60 50 40 35 30 25 20 15 10 3.2 公交车布置 3.2 公交车布置 3.2.1 公交车站设置位置公交车站设置位置 (1)公交车站应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道,距离交叉口缘石切点位置 5060m。道路有展宽段时公交站与展宽段一体化设计。 (2) 当公交站设置在进口道, 车站应设在车道展宽段之后不少于 20m, 66 并与展宽段做一体化设计。 无展宽段时应在最大排队长度再加 20m 处布设。 (3) 公交站应尽可能采用港湾式公交站。 港湾式公交站设置方式按 城 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第 4.4.8 条设置。 (4)当道路侧分隔带

40、作为公交站台时,侧分带宽度应按照车站要求设 置,宽度不应小于 2.0m,不得小于 1.5m。 (5)公交换乘距离,同向不应大于 50m,异向换乘不宜大于 150m, 不得大于 250m。 3.2.2 公交专用道设置公交专用道设置 (1)设置于道路中央的封闭式公交专用道,宜直接设置至停车线。公 交车站设置于停车线前方并靠近停车线。 (2)设置于道路两侧的公交专用(优先)道,当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宜 设置至停车线,右转车辆交织进入右转专用道,交织段距交叉口150m; 当无右转专用道时,公交专用道应终止于行驶方向第一组导向预示箭头。 公交车站布置方式按 3.2.1 条。 3.3 人行横道 3.3 人行横

41、道 (1)人行横道线最小宽度建议主干路不小于 5 米,其他等级道路不小 于 3 米。 (2) 人行横道线设置于路缘石延长线向后退让 1.03.0m 范围, 道路较 宽时取大值,较窄时取小值。 (3)人行横道线之间的转角部分,长度应6.0m。 (4)当进出口机动车道数量6 条时,应在中间设置人行二次过街安 全岛,安全岛宽度1.5m。 (5)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中央分隔带与二次过街安全岛应结合设计 并延伸过人行横道线,延伸长度1.0m。 3.4 快速路进、出口布置 3.4 快速路进、出口布置 (1)变速车道可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为节约用地,地面快速路宜采 用平行式。 (2)变速车道宜另设车道,其宽

42、度由车行道、左侧路缘带、右侧路缘 带组成,左侧路缘带应兼作主线的右侧路缘带。车道宽度与直行方向干道 的车道宽度相同或采用 3.5m,一般情况采用单车道。 (3)当快速路主路为双向 4 车道并设有连续紧急停车带时,出入口加 减速车道可结合紧急停车带设置,但加减速段应拓宽至车道宽度并在地面 标明“加(减)速车道禁止停车” (4)其余相关要求详见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67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总说明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总说明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1 本图集适用于湖南省城镇各类新建、改造和扩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 干路及支路的施工图设计,居住区道路的施工图设计可参照本图集使用。 1.2

43、 本图集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城市道路专业图集(15MR101、 05MR102、 05MR103、 05MR104、 15MR105、 05MR201、 05MR202、 15MR203、 10MR204、 15MR205、 05MR301、 05MR401、 07MR402、 07MR403、 05MR404、 05MR501、05MR601、05MR602、09MR603)配合使用。 1.3 本图集所提供的道路材料参数、 典型断面模式、 典型结构模式、 示例等,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现行规范、并结合地方成熟经验合理选用。 2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1.1 各等级道路路面结构示意图。 1.2

44、各等级道路路面结构图。 1.3 道路分隔带设计图 1.4 行人驻足岛设计大样。 3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3.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 3.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 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3.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3.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2013) 4 采用材料采用材料 4.1 沥青路面沥青标号的选择 a 沥青性能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 低温抗开裂等路用性能密切相 关,选择沥青标号应考虑当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道路等级,交 通量状况,面层结构,施

45、工工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当地缺 乏使用经验时。各类沥青路面面层沥青的选用可参考:南方地区 50 号,70 号。 b 道路石油沥青按其合蜡量等技术指标分为 A 级,B 级和 C 级(具体 技术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A 级沥青适用 于各等级道路在任何场合和层次。B 级沥青适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下 面层及以下的层次,次干路及支路的各个层次。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 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C 级沥青只有支路才可使用。 c 对以下情况宜选用改性沥青: 当用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达不到高温稳定性, 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指标要求时;

46、交通量繁重,重载车较多的道路; 温差变化较大。高温或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严酷气候条件的道路; 94 特殊结构的表面层。如超薄罩面层,彩色路面,开级配抗层,沥青玛 蹄脂碎石等: 路线线形处于连续长纵坡,陡坡及半径较小匝道,制动、起动频繁的 交叉口和停车站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道路。 d 乳化沥青按照不同品种分别主要用于透层,粘层,封层,贯入,稀 浆封层等:改性乳化沥青适用于交通量大或重要道路的粘层,改性稀浆封 层。 e 液体石油沥青宜用于透层,粘层。 f 各种沥青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 4.2 矿粉,细集料,粗集料,基层结合料,砂砾料等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 5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5.1 轴载交通量轴载交通量 5.1.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为标准轴载, 用 BZZ-100 表示。 设计 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载的各种车辆(前,后轴)换算成 BZZ-100 标准 轴载的当量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市政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