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_黄海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303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_黄海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_黄海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_黄海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6382/ki.1000-5560.2023.05.003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黄海刚1毋偲奇2曲 越3(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3.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升高等教育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率,既是教育领域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本文以 20002019 年中国 31 省份面板数据为依托,通过构建高等教育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互补效应模

2、型,基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技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传导链条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及其实现机制。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贡献,且这种经济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异质性。高等教育对经济质量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边际收益递减、产业转移以及教育政策支持等因素共同促使了高等教育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较强的提质增效作用。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高等教育能够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发挥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效应等路径多维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

3、大会的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从动力机制上看,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是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它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义性特征。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才能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在事关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

4、关键命题上,包括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一方面,高质量教育体系本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术、全球价值链升级和人才支撑,成为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基石,二者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促进和协同作用。在新发展理念下,将单纯关注教育与“经济规模”关系的研究,重点转向教育与“经济质量”关系及其机理的研究,不论是对高等教育自身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尤为迫切和重要。*基金项目:北京

5、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重点课题“北京高层次人才集聚度及其效应研究”(AAAA2020048)。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No.5,202326 二、文献综述(一)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离不开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被定义为投入要素之外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用来刻画所有要素投入组合的产出效率(Hulten,2001;Coelli etal.,2005;Syverson,2011),反映了技术进步、制度变革以及结构优化等难以观测的因素

6、对经济增长的影响。Massell(1961)和 Denision(1962)系统地剖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各种因素,包括研发支出、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规模经济、政策因素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开创性地实现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量化测度,特别是其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Solow(1957)基于希克斯中性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提出经济增长的测度模型,从而刻画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之后的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从而揭示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涵是以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方式为全社会持续而公平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通常可以用全要素生

7、产率来表示(李平等,2017;刘志彪和凌永辉,2020)。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对冲经济增速放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问题,稳定投资的边际产出,才能实现高效增长的跃升,转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旋律(王一鸣,2020)。可见,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成为了分析经济高质量增长动力源泉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郭庆旺,贾俊雪,2005)。(二)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引入增长模型中,从理论上说明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刘伟,范欣,2019)。自

8、此,内生增长理论被用来广泛解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教育人力资本是驱动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和经济内生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力来源(Aghion et al.,2015)。教育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具有地区差异性,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模仿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杜伟等,2014),教育人力资本还能通过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意愿等途径促进经济增长(闵维方等,2021)。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既存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也存在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李苗苗,孙玉涛,2021;李锋亮,王瑜琪,2021)。最新的研究从高校扩招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贡献,发现人力资本扩张有利

9、于实现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明秀南,冼国明,2021),倾向于改善行业出口质量配置(方森辉,毛其淋,2021)。也有研究从教育投入视角分析其贡献,发现教育投入通过提高纯技术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桑倩倩,栗玉香,2021)。综上所述,全要素生产率被认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已有研究普遍得出高等教育能够通过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现有文献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当前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以实证方法证实了教育对经济增量的促进作用,鲜有文献分析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本角度出

10、发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路径的文章较多,这可能忽略了教育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其他路径。因此,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如下:一是,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主题,如何提升高等教育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作用和效率,以推动创新驱动以及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既是教育领域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不同于以往文献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来研究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思路和明确路径。二是,从供给端视角,通过构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互补效应模型,基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技术、产业经济高质量

11、发展”传导链条,全面、准确地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及其实现机制。黄海刚等: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27 三、理论机制通过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多种机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互补效应等多渠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图 1)。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行业自身发展人力资本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间接影响技术创新互补效应产业结构图 1 高等教育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机制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效应消费、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高等教育行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聚教育资本投

12、入、教育行业的劳动力投入、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拉动与教育相关的消费直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Schultz(1963)将“索罗剩余”解释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高等教育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建立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桥梁,Uzawa(1965)将教育作为单独的投入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并且假定技术进步来源于教育。在此,设定高等教育产业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YEt=AEtKEtL1Et,0 1(1)式中,YE为 t 时期高等教育行业的 GDP,AEt、KEt、LEt分别为高教行业的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和1 为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由此,我们提出假说 1:高等教育行

13、业自身发展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级人才和促进技术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间接效应在经济发展现实背景下,高等教育行业除了本身作为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之外,还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高等教育是实现经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基本途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发动机。Mankiw、Romer 和 Weil(1992)扩展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加入到公式中,奠定了人力资本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假定高等教育 E 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积累 H 的函数:Ht=h(Et)(2)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

14、增长的重要赋能因素,技术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高等教育的“引致性”贡献(张艳等,2021),高等教育通过提供知识和技术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进一步将公式(1)的应用范围拓展到整个宏观国民经济,并将高等教育视作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同时假设 R&D 投入为资本总投入的组成部分,按照 Lucas(1988)和 Jones(2002)的研究对公式(1)中的要素进行拓展和分解:At=h(Et)R1t,0 1(3)h(Et)=Lt(4)Rt=Kt(5)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28式中,为技术转化效率,H 是 t 时期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R 是资本 K

15、 中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相配套的资本投入(即 R&D 投入),为劳动力总数中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比重,为 R&D 投入在总资本中的占比,和 1 是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 R&D 投入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度,将公式(3)(4)(5)与(1)进行整合:Yt=11h(Et)1+R1+t(6)进一步,对公式两边进行对数处理:lnYt=(1+)1lnh(Et)+(1+)1lnRt(7)由此,我们提出假说 2: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补效应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经济增长的“剩余”应归因于人力资本的贡献(Schultz,

16、1961),而高等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与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强化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周少甫等,2013)。一方面,高等教育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供给端保障。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拥有更高的资源整合及干中学能力,带来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能够加速知识、技术在区域内的扩散与流动(何小钢等,2020),使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淘汰一些落后的夕阳产业,发展新兴及高端产业,带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等教育产生需求。克拉克定理认为,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当经济进一步发展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伴随着产

17、业结构不断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高等教育促使新兴产业雇佣高质量人才,实现产业与人才相适应,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人力资本与产业和资源的错配也是资源优化配置领域研究不可避免的问题,适宜技术理论认为前沿技术的运用必须与高质量人才相互匹配才能发挥最优效果(Acemoglu,1998)。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一些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与人力资本不适配的困境,导致实际产出偏离最优产出(马颖等,2018)。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错配将抑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人力资本结构向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调整,导致高质量人才偏离创新路径,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引致经济运行偏离最优均衡增长路

18、径(李静,楠玉,2019)。基于以上分析,将人力资本与产业的资源错配因素加入到模型中,借鉴 Kumbhakar 等(2000)的研究,将公式(1)进行拓展:Yit=AitKitL1itexp(it),0 1(8)exp(it)itit式中为资源错配因素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是资源错配因素,若0,则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源错配现象,资源错配的产生会对行业 i 在 t 时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公式(7)可进一步整理为:lnYit=(1+)1lnh(Eit)+(1+)1lnRitit(9)其中:it=lnh(Eit)lnRit(10)由此,我们提出假说 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能够推

19、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研究设计(一)模型设定本文利用 20002019 年中国 31 个省份面板数据估计高等教育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程度,计量模型设定如下:黄海刚等: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29TFPit=0+1H_Eduit+2Xit+i+t+it(11)TFPitH_EduitXitA_EduitUrbanitIndus_raitF_capitFTDitFDIititit式(11)中的 i 代表中国各省份,t 代表年份,ln 表示对各变量取对数。是 i 省第 t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是 i 省第 t 年的高等教育水平,是控制变量,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产

20、业结构合理度()、固定资本存量()、贸易开放度()、对外直接投资额()。是省份效应、是年份效应、是随机误差扰动项。(二)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TFPit经济质量。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内涵式、集约式发展不可或缺的表征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Young,1995)。鉴于效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国内学者蔡昉(2013)将全要素生产率作出如下定义:“全要素生产率系指,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这一劳动生产率提高源泉,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可持续的,实为经济增长经久

21、不衰的引擎”。此外,大量的研究将全要素增长率作为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刘海英等,2006;张长征,李怀祖,2005;戴翔,2015;孙正等,2020)。不仅如此,国际权威机构(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也经常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征变量。f(xit,t)it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我们采用参数方法中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以利润最大化进行生产决策,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大小,但利润最大化下的产出水平并不一定是最优的,会受到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使厂商的产出至多能达到既定技术

22、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生产前沿,换句话说,生产非效率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将确定性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拆分为两部分,一是白噪声,二是生产非效率,模型参照 Battese 和 Coelli(1992)的研究设定如下:lnYit=lnf(xit,t)exp(it)(12)Yitf()it 0代表第 i 个省份第 t 年的产出;x 表示 J 种要素投入;t 代表时间趋势,反映技术变化;是函数形式;,表示最终产出的技术非效率。f()技术变化定义为对 t 求导:TC=lnf(xit,t)t(13)TC0 表示给定投入要素,由于技术变化带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将 Y 对 t 求导得到:lnYitt=TECit

23、+TCit(14)其中技术效率:TEC=itt(15)TEC中部东部的特点。可能的原因如下:表 4 分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1)(2)(3)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变量TFPTFPTFPH_Edu3.701*7.214*8.262*(2.85)(2.57)(4.41)A_Edu0.3460.825*0.316*(1.65)(3.19)(2.46)urban1.2250.7061.799(1.20)(0.41)(0.87)Indus_ra0.716*1.112*0.231(2.20)(3.73)(0.89)lnF_cap0.1160.845*0.531*(0.38)(2.64)(2.75)FTD1

24、.138*3.860*0.681(3.03)(3.30)(0.44)lnFDI0.0790.1050.019(0.74)(1.16)(0.24)Constant51.035310.891*57.402(0.52)(2.99)(0.69)观测值220160240R-squared0.0960.1480.131省份效应YESYESYES年份效应YESYESYES 一是高等教育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具有边际递减规律(罗富政,陈丽媛,2022)。高等教育培育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伴随着其投入的增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可能会呈现递减的结果(李锋亮等,2021)。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高等教

25、育水平不断提高,其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步释放并呈加速趋势,尤其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二是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自“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积极承接经营东部地区相关被转移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的转化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发展得以匹配(赵红霞,朱惠,2021),形成前文理论分析中提到的互补效应,使得高等教育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黄海刚等: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35用得以加强,因此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效应。三是教育政策向中西

26、部地区的倾斜。近 20 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例如 2013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2018 年国家实施部省合建模式支持中西部14 所高校,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2020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等。政府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高于东部地区,可能更具后发优势(张心悦,马莉萍,2022)。因此,高等教育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更强的促进作

27、用。(四)影响路径分析1.间接影响本部分运用中介效应检验高等教育对经济质量的间接影响机制,以此验证前文的假说 2 与假说3。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是中介效应检验中常见的方法(Baron&Kenny,1986;Judd&Kenny,1981;温忠麟等,2004),计量模型构建如下:TFPit=cH_Eduit+Xit+i+t+it(24)Mit=aH_Eduit+Xit+i+t+it(25)TFPit=cH_Eduit+bMit+Xit+i+t+it(26)式中的 M 为中介变量,我们参照以往的文献(高琳,2021;王启超等,2020;刘成坤,林明裕,2020),将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积

28、累(H_cap)的测度指标。技术创新(lnpatent_inv)用发明专利授权数对数值表示。相比专利总授权数,发明专利更能体现技术创新的高水平,在授权过程中,发明专利要求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创造水平在三类专利中最高,与此同时发明专利的审查较为严格,授权率最低,更能体现技术创新水平。以上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模型中其他变量如前所述。(1)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表 5 的前 3 个模型是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基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积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在未加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模型(1)中,高等教育对

29、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系数为 4.394,在 1%的水平上显著;以人力资本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2)中,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高等教育每提升一个单位,人力资本积累将增加 2.769 个单位;模型(3)中,高等教育以及人力资本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贡献,系数分别为 3.062(在 1%的水平上显著)和 0.207(在 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验证了前文的假说 2。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人力资本发挥的中介效应为0.573,高等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总效应为 4.394,从而人力资本中介效应的比重为 13.0

30、5%(见表 6)。(2)高等教育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表 5 的模型(1)(4)(5)是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前 3 列分析相似,基于“高等教育技术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我们可以看到模型(4)中高等教育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在 10%的显著水平上为 2.346;模型(5)中,高等教育和技术创新均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系数分别在 1%的显著水平上为 3.885 和 0.213。我们可以发现传导路径上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激发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杜育红,赵冉,2018),验证了假说 2 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通过计算,技术创新

31、发挥的中介效应为 0.5,高等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总效应为 4.394,从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 11.4%。中介效应及占比的汇总结果具体见表 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36表 5 高等教育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检验(1)(2)(3)(4)(5)(6)基准结果人力资本间接影响技术创新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互补效应变量TFPH_capTFPlnpatent_invTFPTFPH_Edu4.394*2.769*3.062*2.346*3.885*4.517*(4.92)(6.21)(3.25)(1.89)(4.66)(4.72)M0.207*0.213*

32、(2.40)(3.56)Struc0.587(0.88)H_EduStruc1.141*(2.70)A_Edu0.354*0.309*0.366*0.0220.349*0.335*(3.41)(6.53)(3.07)(0.21)(2.90)(2.29)urban2.141*0.9362.106*3.674*1.2692.355*(3.02)(1.58)(3.02)(2.45)(1.48)(2.74)Indus_ra0.1720.249*0.1620.1230.1970.237(0.74)(2.59)(0.70)(0.71)(0.78)(1.08)lnF_cap0.214*0.0020.214*

33、0.2390.1520.327*(1.76)(0.02)(1.76)(0.92)(1.06)(2.62)FTD1.186*0.1261.191*0.1911.157*0.822*(4.48)(1.26)(4.51)(0.37)(4.14)(4.09)lnFDI0.0030.0380.0020.0780.0190.045(0.07)(1.50)(0.04)(1.69)(0.38)(1.15)Constant58.6311.18258.586353.932*18.783114.861*(1.34)(0.05)(1.35)(5.24)(0.39)(2.53)观测值620620620619619620

34、R-squared0.0980.9650.0980.9650.1090.098省份效应YESYESYESYESYESYES年份效应YESYESYESYESYESYES 表 6 中介效应结果汇总表路径总效应中介效应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占比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经济高质量发展4.3940.5733.06213.05%高等教育技术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4.3940.5003.88511.40%2.互补效应为检验前文的假说 3,我们将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Struc)的交互项引入式(11)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回归估计,产业结构用各省份三次产业增加值/二次产业增加值表示,数据来源于各省份统计年鉴。表 5 的模型(6)报告

35、了相关结果,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依旧显著为正,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回归的结果不显著,但是通过观察二者交互项可以发现,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在 5%的水平上显著为 1.141,说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加强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如前文假设 3 所述,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形成互补效应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海刚等:高等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与贡献37 六、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本文基于 20002019 年中国 31 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高等教育

36、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贡献,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显著;(2)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高等教育对经济质量的正向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培育的人力资本投入边际收益递减、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以及政府许多教育利好政策逐渐倾向中西部地区等;(3)通过对高等教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检验发现,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效应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政策建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

37、作用更加凸显,肩负的使命更为重大(怀进鹏,2022)。发挥高等教育在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中的作用,就需要加快建设一个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相协同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自觉履行高等教育在人才自立自强中的使命担当。在新发展阶段,大学应在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上下足功夫,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高校要积极、主动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聚焦前沿基础研究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以高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加强高等教育服务于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教融合、科

38、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支撑学科建设的内循环机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循环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提质增效和路径优化问题。(黄海刚工作邮箱:;曲越为本文通信作者,邮箱:)参考文献 蔡昉.(2013).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中国社会科学,(1),5671+206.戴翔.(2015).服务出口复杂度与经济增长质量:一项跨国经验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4),103112.杜伟,杨志江,夏国平.(2014).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8)

39、,173183.杜育红,赵冉.(2018).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要素积累、效率提升抑或资本互补?.教育研究,(05),2735.方森辉,毛其淋.(2021).高校扩招、人力资本与企业出口质量.中国工业经济,(11),97115.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5),416+3.高琳.(2021).分权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人力资本的作用.管理世界,(3),6783+6-8.郭庆旺,贾俊雪.(2005).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6),5160.何小钢,罗奇,陈锦玲.(2020).高质量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产业结

40、构升级来自“高校扩招”的证据.经济评论,(4),319.怀进鹏.(202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党建,(1),2023.李锋亮,王瑜琪.(2021).研究生教育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教育研究,(5),2329.李锋亮,吴帆,顾袁超,刘惠琴.(2021).硕士研究生教育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6470.李静,楠玉.(2019).人力资本错配下的决策:优先创新驱动还是优先产业升级?.经济研究,(8),152166.李苗苗,孙玉涛.(2021).研究生教育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基于 30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生教育研究,(

41、04),19.李平,付一夫,张艳芳.(2017).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中国工业经济,(12),521.李子联.(2021).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当代经济研究,(10),2433.刘成坤,林明裕.(2020).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问题探索,(7),168179.刘海英,张纯洪.(2006).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的非一致性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1322.刘伟,范欣.(2019).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553.刘志彪,凌永辉.(2020).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

42、质量发展.管理世界,(7),152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38罗富政,陈丽媛.(2022).高等教育普及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兼论文化资本的中介机制.劳动经济研究,(2),7398.马颖,何清,李静.(2018).行业间人力资本错配及其对产出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11),523.闵维方,余继,吴嘉琦.(2021).教育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教育研究,(5),1222.明秀南,冼国明.(2021).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国际贸易问题,(10),90104.桑倩倩,栗玉香.(2021).教育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

43、展来自 237 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求是学刊,(3),8699.孙正,陈旭东,雷鸣.(2020).“营改增”是否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制度红利.南开经济研究,(1),113129.孙志军,管振.(2021).教育扩张、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增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26137.王启超,王兵,彭睿.(2020).人才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兼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财经研究,(1),6478.王一鸣.(2020).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管理世界,(12),113.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

44、5),614620.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10),3544.张心悦,马莉萍.(2022).高等教育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教育研究,(1),3546.张艳,李子联,金炜皓.(2021).高等教育质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与证据.高等教育研究,(2),4756.张长征,李怀祖.(2005).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2024.赵红霞,朱惠.(2021).教育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增长了吗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分析.教育研究,(11),138150.周少甫

45、,王伟,董登新.(2013).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6577+123.Acemoglu,D.(1998).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s?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3(4),10551089.Aghion,P.,Akcigit,U.,&Howitt,P.(2015).The Schumpeterian growth par

46、adigm.Economics,7(1),557575.Baron,R.M.,&Kenny,D.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6),1173.Battese,G.E.,&Coelli,T.J.(1992).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47、s,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3(1),153169.Coelli,T.J.,Rao,D.S.P.,ODonnell,C.J.,&Battese,G.E.(2005).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Berlin.Denison,E.F.(1962).Th

48、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NewYork.Hulten,C.R.(2001).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 short biography.New developments in productivity analys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Jones,C.I.(2002).Sources of US economic growth

49、 in a world of idea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2(1),220239.Judd,C.M.,&Kenny,D.A.(1981).Process analysis:Estimating mediation in treatment evaluations.Evaluation review,5(5),602619.Kumbhakar,S.C.,Denny,M.,&Fuss,M.(2000).Esti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 when production is not effici

50、ent:a paneldata approach.Econometric Reviews,19(4),312320.Lucas Jr,R.E.(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2(1),342.Mankiw,N.G.,Romer,D.,&Weil,D.N.(1992).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7(2),407437.Ma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