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546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炫动漫素质教育 115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马文慧四川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00摘要:三苏文化主要是指北宋时期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所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三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本文以三苏文化为切入点,论述将三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教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阐释三苏文化融入高校“德法”课教学的主要结合点,并希冀在融入过程中讲求整体性和系统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多样性和艺术性,以提高“德法”课的育人实效性。关键词:三苏文化;高校;思政课中图分类号:G4

2、 文献标识码:A2022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眉山三苏祠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1。将三苏文化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根据课程内容分层次融入”德法“课教学中,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1 三苏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旨向三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三苏文化融入“德法”课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思政课程资源,提升育人实效,又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3、1.1 丰富地域课程资源,实现育人目标“德法”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三大知识模块。三苏的作品和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治学之道、为官之道、家教家风、生活态度、治国理政思想,与“德法”课的育人内容和目标具有契合性。三苏的足迹和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地,在许多地方留存下遗址、遗迹、遗物,可用作教学资源的内容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的特点。充分挖掘三苏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生动素材,能够在建构起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三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为培养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心怀复兴大任新时代青年提供

4、丰富的文化给养。1.2 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实效当今处于新媒体时代的“00 后”大学生充满了个性和活力,如果在“德法”课上只是简单枯燥的理论说教,而不是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和丰富扎实的学识说服和引导学生,就不容易唤起他们对思想道德、法治素养的自觉意识。但如果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方式传递价值理念,感染学生,效果远大于单向的课堂灌输。例如,可通过在课堂上解读三苏诗词、观看关于三苏的视频、VR,巧妙地将“道理”寓于三苏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观照三苏的“活法”,思考和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一过程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课堂互动,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价值引

5、导融为一体,也进一步增强了教材内容说服力、感染力,提高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了育人实效。1.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出自“三苏”的名言名句,国内外学界也很重视三苏文学、文献、艺术、家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三苏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足以证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将三苏文化融入“德法”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三苏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产生共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

6、文明相协XUANDONGMAN素质教育 116 调的现代化的实现。2 三苏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理论要点“德法”课教材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三苏文化所包含的人生态度、民本情怀、家风家训、实干精神等与课程的育人内容和目标具有耦合性。因此,可根据“德法”课的教学章节,将三苏文化的丰富素材融合至教学内容中。2.1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青年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压力和困难,只有明白自己究竟追求什么、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苏氏父子三人对于人生“应当如何”的态度,对于引导当今青年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

7、值具有重要意义。在讲授教材关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辩证对待人生矛盾”篇目的授课内容中,可以融入父子三人沉静内敛、乐观旷达、进退自适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如苏洵所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苏轼所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苏辙所说“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让青年学生认识到纵然“内卷”时代难以躺平,但每个人对压力和快乐的感受不同,要以自己的感受为适宜调节状态;认识到在面对挫折和磨难应多些沉着冷静和从容不迫,以来之安之的乐观心态适应环境,以自信达观的心态去实现人生价值,否则再崇高的人生追求也难以真正实现。2.2 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8、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青年学生也应肩负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三苏名句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如苏洵的“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苏轼的“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苏辙的“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等。在三苏的国家治理理念中,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人民的福祉,就是他们为官的向往与追求。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学生守住初心、担当务实、踏踏实实为人民做事。通过挖掘梳理三苏文化中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民本情怀思想,可以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引导青年学生

9、补足精神上的“钙”。2.3 中国精神教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崇尚精神生活,无数先哲为追求利济苍生、实现抱负而上下求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三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民本情怀、家风家训、实干精神依然能够让我们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可以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三苏对国家、对理想、对品格的追求;也可以采用议题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在不同时代里、不同论题下的三苏,让学生捕捉自己心中关于三苏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三苏的文化遗存,或利用 VR 展示介绍三苏在各个城市所留下的建筑、诗文、美食、佳话等,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三苏文化,使青年学生自觉对伟大祖国

10、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总之,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三苏文化的精髓,树立起应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意识,振奋起作为中国人的“精气神”。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三苏文化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勤俭诚信、清廉简朴、仁爱宽容等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之间应遵循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要求是一致的。如:三苏诗词文赋所展现出的“家

11、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家国情怀;所提倡的厚风俗、存纪纲、敦教化、用仁义礼智信感化人民以使国家安定和谐的思想观念;以及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身上所具备的善良、宽容、互助、友善、旷达、诚信的人生态度,能够为我们今天涵养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供丰富资源,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2.5 道德观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眉山市三苏祠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3。苏氏家族立身处世的家训、世代相传的家风、以身作则的家教契合“德法”教材第五章中“弘扬家庭美德”的教学内容。“读书正

12、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十六字是三苏家训的主要内容,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些价值理念仍然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如苏洵重视读书,对苏轼苏辙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意味着在今天我们仍然要注重家庭教育,鼓励家庭成员培养阅炫动漫素质教育 117 读、创作和表达能力,在促进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和理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共同的精神追求,涵养良好家教家风。因而,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整合三苏家风中的时代价值,营造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社会安定祥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供重要前提。2.6 法治素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对全面依法治国

13、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三苏的策论及治国理政实践中蕴含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东坡全集本传记载:“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苏轼在从政过程中坚持法以便民,反对以各种名目的原因与民争利,而应体恤百姓,以百姓利益为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这与我国当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这一价值追求是相契合的。在今天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我们仍可以从苏轼所倡导的“法须合礼顺情”“以法活人”“德法兼治”等主张中汲取智慧。3 三苏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方法建议将三苏文化融入“德法”课教学过程中

14、,还须讲求整体性和系统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共鸣,提高思政课实效性。3.1 三苏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须讲求整体性和系统性三苏文化主要是指苏氏父子三人所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也包括后世文人在三苏文化影响下创作的作品及近现代研究者对三苏文化的研究成果,因而可以说三苏文化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广、内涵丰富。这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三苏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人生履历、文学作品、思想观点,也需要了解他们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做到知根知源、一脉相承。否则单凭自身的理解、片面、孤立地解读三苏,将导致无法为学生完整呈现三苏文化

15、的精髓,无法展示三苏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制约思政课的育人成效。3.2 三苏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须讲求针对性和多样性针对性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将三苏文化融入“德法”课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案例,但更重要的是所选择的案例应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直面学生疑惑点。多样性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除了教师讲授,也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设置不同的议题,引导学生小组研读和讨论,参与到课堂的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在线上组织学生参观三苏

16、生活为官的足迹,了解三苏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可线下参观与三苏有关的纪念馆,组织学生担任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让学生在参观和实践过程中感悟三苏文化,传播三苏文化。3.3 三苏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须讲求创造性和艺术性在对三苏文化有了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出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相契合的案例素材后,还需要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将道理、知识、思想观念创造性转化为有教师个人特色的、学生能听得的生活话语,给学生新颖的思想和学习体验,而不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生硬地、强行地将三苏故事与教材结合。在积极发挥创造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比如语言的艺术,根据作品或内容的情

17、感把握语气的缓急、语调的高低,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将三苏贯穿在诗、文、词、画、书法甚至美食之中的顽强、智慧、有才、有趣的人生态度鲜活展现出来,甚至可配以音乐、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增强感染力,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学功底,深入了解三苏生平事迹,能够对三苏的名篇佳句信手拈来;另一方面还需重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语气表达教育内容,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参考文献1 吴晓铃,吴梦琳,肖姗姗,成博.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N.四川日报,2022-07-08(00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人民日报,2014-2-26(1).3.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N.人民日报,2022-06-10(001)作者简介:马文慧(1994),女,汉族,云南丽江人。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