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议制订“ “理实一体化”课程试点指导方案”1. 该类课程适合于实践性强课程,且不是该课程全部内容全部适合。2. 该类课程实施条件较高:情境条件、老师、载体项目、岗位针对性岗位分析等等,老师们对此没认识、学校少条件,冒然全方面推开有难度或流于形式。3. 路宝利是教授,能够多听她意见或由她起草一份指导方案。 伴随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不停深入,为愈加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怎样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
2、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理实一体化”基础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关键路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一个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复合型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和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照学生认知规律有机融合
3、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以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和专业综合改革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 “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培养要求, 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根本、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络实际,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无缝对接 标准,主动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二、实施标准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标准。依
4、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不一样,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理论和实践课程进行融合。2、教学资源和实践条件相匹配标准。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含实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3、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统一标准。4、专业应用能力和全方面素质培养相结合标准。坚持能力为本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方面构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和现代企事业要求达成高度一致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标准。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系统,又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充足表现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作用。6、产、学、研、社会服务和创
5、新创业相结合标准。亲密联络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结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和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和职业岗位、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无缝对接。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三、总体要求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要求各院(系、部)依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专业理论课和试验、实践课程内容关联性,时间、空间可行性,资源条件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系列课程,研究制订出一体化课程整累计划, 对已含有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课程,制订出具体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2、新制订培
6、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立案后实施。3、从-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级以后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最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最少开设一门 “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通常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四、关键内容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依据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订阶段性实施方案。2、研究制订“理实一体化”课
7、程课程标准。研究制订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目标相统一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提议。3、组织开发 “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依据制订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授地点分离传统模式,调整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含有实践教学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首先校内各试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功效,同时,充足利用有条件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8、。5、加紧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老师队伍。重视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老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不停提升老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复合型老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师资。6、建立“理实一体化”考评评价标准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略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全方面考评,在遵照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过程性评价基础标准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含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职业能力素质评价措施,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课程考评体系。构建多维教学目标全方面
9、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老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教授综合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深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课程学分交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四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组员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关键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标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审核、课程运行编排、跨院(系)教学资源调配等相关事宜。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试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责任人等组成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制订、教学资
10、源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六、实施步骤1、开启阶段(4月)。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相关工作任务。2、课程开发阶段(5月-6月)。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订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试点课程。3、课程建设阶段(6月-9月)。对下学期实施试点课程,完成制订课程标准和其它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老师或课程小组组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对总体方案中其它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基础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4、课程实施阶段:(9月-7月)本年进行理实一体
11、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在试验过程中,重视过程检验、搜集碰到问题和相关信息。5、课程验收和总结阶段(8月-9月)。组织进行试点课程评定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深入完善相关政策方法,为我校下一轮和深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七、保障方法1、组织保障成立校、院(系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足组织课程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老师培训,立即处理试点教学过程中发觉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2、资源条件保障学校将深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试验和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尤其是激励校和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为
12、“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充足利用校内外试验和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需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对尚缺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对于上课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 满足必需要求。3、政策扶持(1)项目管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2)工作量补助。对已制订培养方案,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若包含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课时少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课时计算;若和加和课时数相同或相近情况,计算工作量可合适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订培养方案中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
13、算系数也按(1.5)。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采取有效方法,激励老师支持试点课程老师参与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老师到企业接收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机关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员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机关引进“双师型”老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用有丰富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老师。(4)教学评价。在老师绩效考评、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深入向负担试点课程“双师型”老师倾斜。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4、经费支持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教务处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