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蜀道难练习题-(2).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1838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练习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蜀道难练习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蜀道难练习题 (2) 课时作业(四)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塞(sāi)  石栈(zhàn) 扪参历井(mén) B.怒号(hào) 猿猱(náo) 砯崖转石(zhuàn) C.崔嵬(wéi) 鱼凫(fú) 飞湍瀑流(tuān) D.巉岩(chán) 咨嗟(cī) 磨牙吮血(shǔn) 解析:A项塞sài,B项号háo,D项咨zī。 答案:C 2.下列各组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楹联 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萦回 B.崔嵬 一夫挡关 豺狼当道 望帝啼鹃 C.湍急 峥嵘岁月 面目狰狞 开门缉盗 D.咨询 敷衍塞责 气魄宏伟 闻名暇迩 解析:B项 “一夫挡关”应为“一夫当关”。C项“开门缉盗”应为“开门揖盗”。D项“闻名暇迩”应为“闻名遐迩”。 答案:A 3.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C项,“其险/也如此"的节奏应为“其险也/如此”。 答案:C 4.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介词,用 B.所守或匪亲 或:有时 C.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比 解析:或:倘若。 答案:B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高。B。胸.C.距离。D。(1)那,指开国之初;(2)你。 答案:D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 A.砯崖转石万壑雷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连峰去天不盈尺 D.高余冠之岌岌兮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C项不是,“盈"可理解为“满”,形容词。 答案:C 7.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A项,“然后”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答案:A 8.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答案:D 9.诗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作者的用意是(  ) A.诗人一开篇就以此句极言蜀道之难,用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以下反复出现,使它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B.诗人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子,是为了突出蜀道之难,加大全诗的气势. C.诗人以这句诗作为发语词,以便为下面写各个景点作铺垫。 D.在诗的感情转折处,诗人用此句拓展出蜀道上的奇丽景色。 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全诗。其中B、C两项都只从一个方面说明作用,而D项则在原诗中找不到依据. 答案:A 10.下列有关《蜀道难》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解析:D项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实则写仕途坎坷”也无依据. 答案:D 二、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4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衬托蜀道高山险峻.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描写,先由远而近,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组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跟随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旅途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4.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二)课外阅读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民。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注]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如考生答题不在以上要点之内,但能言之成理也可。)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你认为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与“挂”,“分”字写出了野竹在青霭中时隐时现的动态美;“挂"字写出遥望泉水飞流直下的形态,在青碧山峰的映衬下富有生机. (2)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蕴涵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8.(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整合信息,写出答案.第(2)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先找出能透露思想感情的词句,再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第(3)题侧重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理清诗歌构思脉络。诗歌一般的构思技巧是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相结合,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答案:(1)开头四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思想情趣出尘拔俗,无人可比,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2)表达了对李白的深切的思念之情。主要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春天树”和“日暮云”巧妙组合,于一联之中出现两幅画面;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暮云,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树色,“暮云”和“树色”无不含着深重的离情. (3)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最后又由人转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在构思上通篇始终贯穿一个“忆”字,把对诗的赞美和对人的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三、高考热点 19.填写句子 (1)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 (6)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答案:(1)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开国何茫然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枯松倒挂倚绝壁 (7)剑阁峥嵘而崔嵬 20.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短句变长句,需要找到中心句,再把另外一些短句安插进去。还要注意题目要求“整合成一个单句”.解答时,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21.下面这段话有多个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一般要围绕常见的病句类型——特别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基本的类型。 答案:①“艰辛”改为“艰险”。 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删去“具备”。 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 22.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上下文。第一段主要陈述的是“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二段主要陈述的是盛唐时期诗歌发展到顶点。所以,应填上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答案:(示例)(1)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2)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就不能不说,盛唐诗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任选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