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xx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71650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4 大小: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xx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xx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xx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xx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园 林 树 木 学第一章 概 述一、园林树木与园林树木学树木,为所有木本植物之总称,观赏树木则是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乔木是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茂的木本植物,植株高达分枝在距离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如松、杉、栎、杨、榆、榉、槐等;灌木则一般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之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为迎春、蜡梅、麻叶绣球,卫矛、十大功劳等,木质藤本则是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和利用不同附物而生长的木本植物,为地锦、紫藤、凌霄、木香等。观赏树木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观赏树木的分类、形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应用地学科。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修养胜地和城市乡村各类

2、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而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称为园林树木学。研究园林树木的种类,首先要解决树种识别的问题,这要从树种的形态特征入手,按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来正确识初和鉴定树木种类,进而辨明一些重要的园林树木的变种、变型和品种,这是学好园林树木学的前提。其次要了解这些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从而为能够正确应用奠定基础。最后达到能在不同条件下合理选择和正确配植树种。园林设计师在应用树木时,实际上是要预见了十几年或几十年以后各种不同树木所将表现的效果,而且这十几年或几十年之中尚须经园林

3、师按照一定的意图进行精心的栽培与管理,才能最后实现其美好的理想效果,如果没有扎实的园林树木学基础是很难具备这样的才能的。总体看,园林绿化工作的主体是园林植物,其中又以园林树木所占比重最大,从园林建设的趋势看,必定是以植物造园(景)为主流。当然,其中也必须包括适当的地形改造等工程和能起画龙点睛与实用作用的适量建筑物。因此,学好园林植物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以及园林的养护管理等实践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园林树木学与普通树木学在研究的内容和要求上有不同。树木学主要为造林和木材利用服务。园林树木学不仅要了解其分类、分布、生态、用途,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它的美学和观赏价值。所以对各种树种了解到种还不够

4、,还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变种、变型和品种。例如,梅花是一种花木,仅知道其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其园艺品种的系、类、型的分类。二、园林树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在了解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后,不难理解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园林树木学不仅与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巾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切相关,也与花卉园艺学、园林树本栽培养护、观赏植物保护学、园林苗圃学、温室园艺学、园林规蚰设计、造园学、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学等专业课存在着彼此呼应、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面,这一点,不仅是学好

5、园林树木学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向综合化,整体方向迈进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三、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系统介绍园林树木的资源、分类系统、功能、配置等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各论主要介绍常见的花木类、叶木类、果木类、林木类、荫木类、篱木类、蔓木类和竹类等八大类的园林树木约400余种(变种),每个树种分别介绍其形态特征、分布、生态习性观赏、特性与应用等主要内容。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学好这门课,在强调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实践。与许多其它栽培植物一样,园林树木学最初都生长在山野之中,通过人类的多年引种训化,栽

6、培选育,才形成当今花木世界的盛况。我们现在研究和利用园林树木生态习性和群体规律,应从观察、采集、记载、鉴定、分析野生树种及天然群落入手,通过对野生树种及其产地的调查,可望深入了解园林树木的习性及群体规律,扩大和丰富新的栽培树种。而去城市公园、庭园、植物园识别、观察,分析各种引种栽培的观赏树种,是一条学好园林树木学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学习园林树木学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向传统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现成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园艺工作者学习。很多园林树木在人类长期栽培中,产生了大量的变异,人们不仅在栽培过程中培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园艺品种,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这些丰富而宝贵

7、的财富,我们必须设法继续发扬。继往才能开来,只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树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以及不同要求下的栽培和利用特点,才能促使这一学科的加速发展。 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应用范围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等各不相同,尤其是形态特征,较为易学易懂,却也易于错乱,应善于掌握比较鉴别、归纳分析等方法,多动脑筋,在同中求异,异中类同,这样反复比较,多方应用,加之随时随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多作实示观察和记载,积之以年日,必可掌握其中若干规律,而得心应手。掌握科、属、种的特点,不能靠短期突出,尤其拉丁学名,要反复背诵,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自可积少成多,运用自如。 四、我国的园林树

8、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形、气候、土壤多种多样,特别是中生代和第三纪裸子植物繁盛和被子植物发生发展的时期,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川时,中国南部山地没有直接受到来自北方冰川的破坏,只受到山岳冰川和气候波动的影响,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古热带比较稳定的气候,从而使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多彩,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宝库之一。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种类繁多 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约为7500种,远远超过许多国家。例如,山茶属,全球约250种,其中90以上产于我国;杜鹃花属共约800种,其中85以上产于中国。特有科、属、种众多 是不少园林树木的故乡,其中包括很多中国所独

9、有的属,如银杏属(Ginkgo)、银杉属(Cathaya)、金钱松属(Pseudolarix)、水杉属(Metasequoia)、水松属(Glyptostrobus)、杉木属(Cunninghamia)、台湾杉属(Taiwania)、福建柏属(Fokienia)、青檀属(Pteroceleis)、棣棠属(Kerria)、结香属(Edgeworthia)、蜡梅属(Chimonanthus)、珙桐属(Davidia)、喜树属(Camptotheea)、杜仲属(Eucommia)、猬实属(Kolkwitzia)、七于花属(Heptacodium)等。而且,在北半球其它地区早巳灭绝的一些古老孑遗植物类

10、群,中国仍大量保存着,勾前面所列属中的银杏、银杉、水杉、珙姻外,还有鹅掌揪、连香树、伯乐树、香果树等。所以中国素以“世界园林之母”著称于世。在现在已知的有花植物27万种中,中国就有25000种,其中乔灌木树种即有7500余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成为世界园林树木的分布中心之一,很多著名的花木和园林树木的科、属,是以我国为其中心。资源丰富多彩 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丰富,驯化历史源远流长,栽培技术精湛,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品种如我国的梅花品种就有300个以上,牡丹品种共有462个,这大大的丰富了各国的园艺世界。丰富而有特色的资源,吸引了不少外国植物学家和园艺工作者前来中国

11、察、引种,从此,我国各种名贵花木不断传至世界各地。早在8世纪,梅花、牡丹就东传日本,茶花亦于14世纪传入日本,17世纪又至欧美。各国的植物学家,从16世纪开始,就纷纷来华搜集各种花木和园林树木资源。对世界园林发展影响巨大 1818年英国从中国引走了紫藤,至。1839年,在花园里已长成180英尺,覆盖了1800平方英尺的墙面,开了675000朵花,被认为是世界上观赏植物中的一个奇迹。更为值得自豪的是我国的蔷薇资源。公元1800年前,欧洲各国栽培的蔷薇都是属于法国蔷薇(Rosa gallica),只有夏季一次开花,自从中国的月月红(Ross chinensis)和香水月季(Rosa odorata

12、)分别于1789和1810年传入法国后经参于杂交,籍此而培育出了四季开花、繁花似锦、香味浓郁、姿态各异、数以万计的现代杂种茶香月季和多花攀缘月季品种。因此我们说,中国月季是现代月季的鼻祖,毫不夸张。1944年在我国湖北利川县水杉坝发现的水杉,1948年美国引入种子繁殖成功后,很快传遍世界,目前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有栽培,就连地处60N,严冬时冻土层厚达1.2 m的阿拉斯加地区也能见到水杉的踪影。我国特产的金钱松,1853年引入英国,次年又引入美国,备受喜爱,被列为世界五大园林树种之一。 一百余年来,英国从中国集中地引走了数千种园林植物,大大丰富了英国公园中的四季景色和色彩,仅爱丁堡皇家植物

13、园,目前就有中国原产的活植物1500种,展示了中国稀有、珍贵的花木。因此在欧洲流行着“没有中国的花木,就称不上花园”的说法。 1869年,法国一位名叫岱维斯的神父,在四川穆坪首次发现珙桐(鸽子树)(Davidia involucvata Ball),他发表文章后,引起各国植物学家的重视,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荷兰人、日本人和俄国人,他们先后来到中国,采集标本、种子和苗木,现在瑞士日内瓦街头和美国白宫门前的鸽子树,在盛花季节,一对对大苞片好似展翅的白鸽。“中国鸽子树”的名字广为世界人民所知。同样,本世纪六十年代在广西发现的金花茶,由于其花色金黄,而震撼世界园艺界,为各国所注视。 在将中国的丰富

14、观赏花木资源传向世界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位植物学家,他就是英国人,享利威尔逊(EHWilson),他自1899年起的18年间,曾先后五次来到中国搜集、栽培和野生花卉,他的足迹遍及川、鄂、滇、甘、陕、台诸省,共搜集乔灌木1200种,其中包括4个新属约400个新种。他把引去的种子进行繁育栽培,使之分布到全世界。威尔进逊1929三年在美国出版了他在中国的采集记事,书名就叫中国园林的母亲(China,Mother of Gardens)。他写道:“中国的确是园林的母亲,因为在一些国家中,我们的花园深深受惠于她所具有的优质首位植物,从早春开花的连翘、玉兰,夏季的牡丹、蔷薇,直到秋天的菊花,显然都是中国

15、贡献给园林赏花的丰富资源,还有现代月季的亲本、温室杜鹃、樱草、吃的桃子、桔子、柠檬、柚等都是。老实说来,美国或欧洲的园林中无不具备中国的代表植物,而这些植物都是乔木、灌木、草本、藤本行列中最好的”。 国外颂称“中国是园林的母亲”,确也是名不虚传,例如,北美引种的中国乔灌木在1500种以上,美国加州的树木花草有70以上来自中国,意大利引种中国园林植物约1000种,德国现有植物中50来自中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引去的种类更为可观。中国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为世界各国的园林作出了贡献。西方利用我们的植物资源,育出了五彩缤纷的园艺品种,相比之下,我们确没有很好的利用和挖掘,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祖国

16、丰富的资源,掌握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选育出更多的品种,造福于人类。204第二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进行园林树木的分类,主要是便于识别和应用树种。分类的方法很多,除按植物进化系统将园林树木进行分类之外,还可按其他标准来分类,如有按树木特性分类者,也有按观赏特性园林用途和应用方式进行分类者,还有综合的分类方式等等。目前学术界尚有些不同观点,现介绍如下。第一节 按植物进化系统分类一、分类的必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已定名的植物的总种数达50余万种,原产中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种以上,木本植物近7500种。目前,园林上仅利用了其中很少部分,大量的种类还未被认识和利用。要充分挖掘树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

17、,科学合理地进行树种规划设计,首要地基础工作是必须识别树种。只有在认识树种地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他地生态适应性,种质资源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北京玉兰;湖北应春花;河南白玉兰;浙江迎春花;江西望春花;四川峨眉木花树。Magnolia denudata)国际通用植物命名法双名法。林奈(Carl Linnaeus)1751年在自己的论文中讨论了这一问题,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全面应用后,对各国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全世界所接受。植物学名属名种加词定名人二、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两大学派 植物分类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早期研究是以利用为目的,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以经济性状为依据的人为分类,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

18、展,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以后就开始了以探讨亲缘关系为目的自然分类系统。 植物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在结构上也达到了高度的发展。长期以来,分类学家们以进化论为依据,在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生态学和古植物学上的证据,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并力图建立一个自然分类系统,以说明被子植物间的演化关系。迄今已有20多人发表了各自的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植物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完整系统。下面仅就其中2个影响最广的学派略作介绍,以供参考。 (一)恩格勒系统(Engler,Prantl System)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Pran

19、tl)在1892年公布的。他们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或大孢于叶)的孢于叶球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而恩格勒认为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依此,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无被花类(核桃科、杨柳科、壳斗科等,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主要根据:全是木本,单性花,风媒传粉,有些植物仅有一层珠被等特征和裸子植物很相似。 2、认为整齐花两性花是由无花被单性花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把多心皮目的木兰科、毛茛科等看成较进化的高级类型,排在无被花,单性花的后面。 3、认为单子叶植物

20、较双于叶植物原始,所以把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1964年已作调整,并把被子植物由原来的45目280科增至62目34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二)哈钦松系统(J.Hutchison system) 这一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入Hutchison在1925年和1934年公布的。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离瓣花较合瓣花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原始;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因此,认为木兰目(Magnollales和毛茛目Ranales为被于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是被子植物演化的起点。所以排在系统的最前面。 2、

21、认为被子植物的演化分为木本及草本两大支,木本支起于木兰目,草本支起于毛茛目。3、认为单被花及无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 4、认为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因此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的的后面。1973年双子叶植物为82目,348科;单子叶植物为29目,69科。合计111目417科。 目前很多人认为哈钦松系统较为合理,而恩格勒系统则忽视了木麻黄科,杨柳科等的雌蕊都是合生心皮的(进化特征)。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采用哈钦松系统者较多,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即是。 此外,还有塔赫他间(ATakhtajan)系统、日本田村道夫的系统和美国的柯朗奎特(A. Cronquist)系统等

22、。三、分类阶层 为了将各种植物进行分门别类,就需要按等级高低,从属关系有一个顺序,分类学的主要等级为界、纲、科、属、种,这些等级称为分类阶层(Taxon)(见表2)。表2 主要分类阶层及中外对照表中文英文拉丁文学名字尾形式界KingdomRugnum门DivisionDivisiophylum-phyla纲ClassClassis-opsida目OrderOrdo-ales科FamilyFamilia-aceae属GenusGenus种SpeciesSpecies植物分类学设有严格的分类等级和分类单位,将数量庞杂的植物种类,按其类似的程度和亲缘关系。作合理的安排,而形成分类系统,也就是将植物界

23、中亲缘相近的植物,分为若干大群,大群之内又分为若干中群,中群之内再分成若干小群,直到种为止。分类学上是以“种”(Species)作为基层等级或基本单位的,同一种植物,以它们所特有的相当稳定的特征与相近似的种区别开来。把彼此近似的种组合成为“属”(Genus),又把相类似的“属”,组合成“科”(Familia),依据同样的原则由小到大,依次组合成目(Ordo)、纲(C!assis)和门(Divisi。),而后统归于植物界(Regnum)。在每一等级内,如果种类繁多,也可根据主要分类依据上的差异,再分为亚门(Subdivisi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rdo)、亚科(Sub

24、familia)和亚属(Subgenus)。有时在科以下除分亚科以外,还有族(Tribus)和亚族(Subtribus),在属以下除亚属以外,还有组(Sectio)和系(Series)各等级。在种以下,也可细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等。这种由大到小的等级排列,不仅便于识别植物,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地位。 举例:小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 var. minima Thory.界;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

25、:蔷薇科Resales科:蔷薇科Rosaceae亚科:蔷薇亚科Rosoidea属:蔷薇属Rosa种:月季Rchinensis Jacq.变种;Varietas;小月季(学名见上) (一)种(Species)(SP):是植物分类鉴定和命名中的基本单位。遗传学上或者说生物学上对待种有一种流行的解释,认为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可以进行交配,交换基因,产生能生育的后代,因此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就是一个能自己交配繁殖的群落,而不同的种之间就不能交配,或者交配了也只能产生不能再繁殖的后代,换句话说,不同的种有生殖隔离,这就是生物意义上的种。因此,归纳起来,种的定义是: 1、具有相似的形态,并在特征,特性上易与其它

26、种相区别。 2、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要求相似的生存条件和分布地区。 3、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 4、种内可相互配偶,且能产生完全能生育并和亲代特征相似的正常后代。(二)亚种Subspecies(ssp),变种Varietes(Var.)和变型Forma(f): 1、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1971)第四条规定,在种下可以设立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亚变种(Subvarietas)、变型(forma)、亚变型(Subforma)诸等级,它们都是“依次从属的等级”。有些植物分类学者十分强调种以下的层次级别,试图区别出种的全部等级。但分类学上通常只采用亚种、变种和变型三个等

27、级。2、关于亚种和变种这两个等级,沿用历史较久而广泛,历来为许多世界性植物专著和地方性植物志广泛使用,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往往一个学者认为是亚种的,而另一学者则认为是变种,相反亦然。究竟二者如何区别呢? 亚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它除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特征外,在地理上也有相当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种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但在地理上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是指形态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比如毛的有无,花的颜色等。它的分类位置未必都在SSP、Var之下,有时可以紧接着种名之后。 总之,整个分类学的发展史,反映了人们对种的认识过程,目前所确立的各级分类单位,标志着现代分类科学所达到的水平。(

28、三)栽培品种Cultivar 严格地讲栽培品种并不属于自然分类的基本等级,它是通过人工培育而来,目前种植业所使用的种子或苗木如农业、林业、牧草、果树、蔬菜、花卉、园林树木等,许多种苗均可作为栽培品种看待,它的基本条件是: 1、不是植物分类上的SP、SSP、Var、f。等。如月季(SP),小月季(Var.),均非栽培品种。 2、具有符合人们所需要的经济性状如产量、质量、色、香等。 3、具有地区性,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4、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通过实生繁殖或无性繁殖,能保持上述经济性状原有特征。 5、原有品种经过继续杂交、选育,或突变出显著差异后,可另外命名,作为新品种看待。 6、19

29、59年1月1日以后制定的品种名称,可用现代语言命名。品种名称紧接学名之后,而附以单引号,但品种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如月季品种和平可写成Rosa hybridaPeace。 7、制定品种名称要遵守下列原则:同属内不要重复;不用属种的名称;也不用双亲拉丁名的组合字。不用数字编号。不用夸大词,文字力求简明,少用三字以上。命名人的姓氏不要附在品种名称后边。四、植物的命名法规 命名是植物分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包括中名和国际通用的拉丁名。现在分别介绍关于植物拉丁名的命名法规。(一)植物拉丁名的由来及其作用 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发表了他的植物属

30、志,书中用拉丁文记载、描述了当时所知的世界植物,并首创了二名法(又叫双名法)给每种植物命名。所谓二名法,就是每种植物学名,均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该植物的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为该植物的学名,因为是由拉丁文写成的,所以一般又简称为拉丁名。林奈的这种二名法,早经国际植物学大会讨论通过,并在历次同类大会上有所修正,以臻完善。它既能反映植物界中若干相近种所组成的植物群体的亲缘关系,又能便于国际间科学交流。所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定形式。(二)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要点1、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此学名由双名合成,即属名十种名。最后附以命名人的姓氏。 2、属名第一

31、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则以小写开始、命名人的姓氏,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一般采取缩写形式。排印时用正体。 3、同一种植物不得有两个学名。两种植物不得使用同一个学名。同属植物必须用同一个属名。历史上造成的重复现象以最先发表并合乎命名法规者为有效学名,这就是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所授予的优先律。但不能早于1754年5月1日。即林奈植物种志第五版所涉及的学名。 4、从某个种、群中废弃掉的学名(拉丁名),不能再用于另一植物。 5、畸形植物的学名一律取消,不予承认。 6、合法的学名必须用拉丁文描述,并经正式刊物发表,且永远不可更改,即使存在某种错误,也将永远和命名人的名字相连。(三)属名的造词:1、通常限用名词。

32、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在罗列同属许多树种时,如需简写,可将第一字母大写,右下加以“.”即可。但是位于最前边的即第一个树种的属名必须全写。2、属名的前2个字母为双辅音时,在简写时必须将双辅音同时写出,第一字母大写,并在第二字母的右下方加以“.”,例如Ch. Ph. Rh. Th. 。3、古代的植物属名,缺乏统一规定,有的显得繁杂,冗长,因此在1754年5月1 El以前发表的属名,全部以林奈植物属志第五版订正的为有效。今后制定新属名要避免与其他植物的属名重复,同时尽量勿用人名为属名。4、概括过去的属名造词,约有如下特色:根据产地命名: Fokiensis 福建柏属 福建;Taiwania 台湾

33、杉属 台湾;Acubia 桃叶珊瑚属 日本地方名;Ailanthus 臭椿属 马来西亚地名;Jasminum 茉莉属 伊郎地名。根据原产地俗名或方言,直译而成: Litchi 荔枝属,中国南方言;Caragana 锦鸡儿属,中国蒙古语言;Ginkgo 银杏属,中国广东方言或谓与日本方言相似;Coffea 咖啡属,阿拉伯土语。根据主要的形态特征或生态习性:Liquidamber 枫香属,树液琥珀色;Primula 报春花属,花期最早;Nieotian 烟草属,尼古丁;Salix 柳属,喜水;Canvallaria 铃兰属,生于谷地;Clematis 铁线莲属,藤本状;Sedum 景天属,生于石头

34、上的;Chionanthus 流苏树属,雪花;Osmanthus 木犀属,香花。 纪念某些人士:Tsoongidendron 观光木属(宿轴木兰属)纪念钟观光教授;Chunia 陈琼木属,纪念陈焕镛教授;Fortunella 金柑属,纪念英国Rohert Fortune;Lonicera 忍冬属,纪念法国Adam Lonicer;Wisteria 紫藤属,纪念美国CWistar教授;Gardenia 栀于花属,纪念林奈的朋友Alerander Garden。(四)种加词1、通常用形容词或名词所有格。书写时全部小写(人名、地名均不例外)。种加词不可与属名相同,但同一个字可以用于不同属的许多植物。

35、2、表示用途或形态特征: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牡丹,灌木状;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厚朴,药用;Prunus triloba Rehd榆叶梅、叶片三裂;Ginkgo biloba L.银杏,叶片二裂;Campsis grandiflora(Thunb)K. Schum 凌霄,大花。3、表示颜色:Populus alba L银白杨,白色;Myrica rubra(Rehd)Sieb. et Zucc.杨梅,红色;Camellia chrysantha金花茶,花色金黄;Juglans nigra L美国黑胡桃,黑色。4、表示风味

36、或气味:Hovenia dulcis Thunb枳,甜的;Styrax odoratissima Champ野茉莉,极芳香的;Serissa foetida (L.f)Comm白马骨,臭味的;Citrus suavissimus瓯柑 极愉快的,可口的。5、表示原产地或采集地点:Hypericum chinensis L金丝桃,原产于中国;Aesculus chinensis Bunge.七叶树,原产于中国;Carya cathayensis Sar.山核桃,震旦(古中国);Buxus sinice (Rehd. et Wils.)Cheng 瓜子黄杨(中国);Caraiana sinica R

37、ehd金雀花(中国);Toona sinensis (A. Juss)Roem香椿(中国);Thuja occidentalis L. 香柏、原产西方;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侧柏、原产东方;Fraxinus mandshurica Rupa水曲柳,原产中国东北。6、纪念人名(法规建议今后不用人名作为种加词,我国也做出相应决定):Cercis chingii Chun黄山紫荆 纪念中国秦仁昌教授;Magno1ia zenii Cheng宝华玉兰 纪念中国任美谔教授;Euonymus fortunei HandMazz.扶芳藤,纪念英国RFortune;

38、Pinus thunbergi Parl. 黑松、纪念林奈的学生。(五)命名人1、确定属名或种名的作者统称命名人。命名人除原词短少,或属于单音字外,通常都应缩写。2、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如亚种、变种,变型的命名人的姓氏,也按上述(第1条)规定办理。但栽培品种的命名人,无需附后。3、单音节和中国作者的姓通常不便缩写。例如:Hu(胡先潚),Cheng(郑万钧),Fang(方文培),Yang(杨衔晋),Feng(冯国楣),Chen(陈封怀),Chou(周太炎),Shah(单人骅),Pei(斐鉴),Wu(吴印禅),Yu(俞德浚),Ye(叶荫民),Liang(梁畴芬),Chun(陈焕镛)Hsueh(薛纪如

39、),Liou(刘慎谔),Tsoong(钟补求),Chien(钱祟澍),Ching(秦仁昌)等上述以姓氏代人的写法巳成惯例,但是与上述同姓的作者,为避免混淆,应连名字缩写,如胡秀英。陈守良,刘守炉,钟观光,吴征镒等为了不与前述可以用姓代人的习惯相混,通常都要分别写成,Hu,H、Y(或H、Y、Hu)S、L、Chen,S、L、Liou,K、K、Tsoong,C、Y、Wu等。五、植物检索表(Key)植物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的工具,检索表编制方法常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按照划分科、属、种(在园艺分类上还有品种)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如双子叶类和单子叶类,又从每类中再找相对的特征

40、再区分为两类,仿此下去,最后分出科、属、种或品种,检索表有两种常用的形式:即内缩(定距、二岐)式和平行(齐头、紧邻)式。(一)内缩式检索表: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每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为1,2,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距离越来越短,逐级向右收缩,使用上较为方便,每组对应性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核对。只是如果种类较多时,行次偏斜,左空而右挤,行次变短,是其不足。内缩式检索表以裸子植物门10个科为例说明如下:裸子植物分科检索表:1,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羽状深裂,不退化;花无假花被,花时胚珠完全裸露;次生木质部无导管: 、2叶大型,羽状深裂:茎通常不分分枝L苏

41、铁科Cycadaceae2叶较小,树干有分枝,3叶扇形,叶脉二叉状2银杏科Ginkgoaceae3叶扇形,叶脉非二叉状, 4.球果(罕浆果状),种子无肉质假种皮 5.常雌雄异株,每种鳞具1种子3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5.常雌雄同株,每种鳞具2至多数种子 6球果的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具2种子4.松科Pinaceae 6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每种鳞具l一多数种子 7叶及种鳞均螺旋状排列(罕对生)5.杉科Taxodiaceae 7叶及种鳞均交互对生或轮生6柏科Cuprcssaceac 4、种子核果状,有肉质假种皮: 8雄蕊具2花药,花粉常无气囊7.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8

42、雄蕊具39花药,花粉常无气囊 9胚珠2枚,种子全为假种皮所包8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9胚珠1枚,种子部分为假种皮所包,罕全包9红豆杉科Taxaceae1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状,叶退化成膜质鞘状,花有假花被;次生木质部有导管10,麻黄科Ephedraceae(二)平行式检索表:与内缩式检索表不同处在于每一对特征(相反的)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行叙述之后为一数字或为名称。仍以上例说明:1.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羽状深裂,不退化;花无假花被,花时胚珠完全裸露;次生木质部无管21.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状,叶退化成膜质鞘状,花有假花被,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麻黄科Ephedraceae2.叶大型

43、,羽状深裂;茎通常不分枝苏铁科Cycadaceae2.叶较小;树干有分枝33.叶扇形,叶脉二叉状银杏科Ginkgoaceae3.叶非扇形,叶脉非二叉状44.球果(罕浆果状),种子无肉质假种皮54.种子核果状,有肉质假种皮85.常雌雄异株,每种鳞具1种子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5.常雌雄同株,每种鳞具2多数种子66.球果的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具2种子松科Pinaceae6.球果的种鳞与苞鳞合生,每种鳞具1一多数种子77.叶及种鳞均螺旋状排列(罕对生)杉科Taxodiaceae7.叶及种鳞均交互对生或轮生 柏科Cupressaceae8.雄蕊具2花药,花粉常有气囊罗汉松科Podocar

44、paceae8.雄蕊具29花药,花粉常无气囊99.胚珠2枚,种子全为假种皮所包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9.胚珠1枚,种子部分为假种皮所包,罕全包红豆杉科Taxaceae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实用分类园林树木学属于应用学科,与树木学或植物分类学有所不同,它无意追究各类植物的演化过程,也无需论证其亲缘关系、树种起源的先后等,这与植物的观赏价值并无必然联系,然而它们的生长习性、观赏内容及其在造景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人为的分类方法虽较实用,但是不够严谨,有些树种,在生态环境变化后,其树体或叶片也会截然两样,乔灌之间、常绿与落叶之间均有互变的报道,为此,本教材按照长江中下游或华东、华

45、中一带在城市庭园中的性状表现作为依据。对于根据观赏特性和功能用途的分类所涉及的树种,完全有可能出现交叉重复现象,我们只能根据其主要的性状或功能给以分类位置,而在其他有关类别中略予提及,再如有些树种在开花结果的实际表现方面,也会出现异常现象,我们都以本地区的记录为准。园林树木的实用分类,虽然打乱了植物分类学的系统,但在本教材中仍将使用许多分类学的知识,尤其在形态特征的术语概念,命名法规和检索表的应用方面,为格守学术界的公论行事。一、按树木的性状分类按园林树木的性状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针叶树类: 1、常绿针叶树:如雪松、桧柏、柳杉、罗汉松等。 2、落叶针叶树:如金钱松、水杉、落羽杉、池杉、落叶松等。(二)阔叶乔木类: 1、常绿阔叶乔木:如香樟、广玉兰、楠木、苦槠等。 2、落叶阔叶乔木:如枫杨、悬铃木、榉树、泡桐、国槐、银杏、毛白杨等。 在乔木类中,按其树体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