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_刘明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162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_刘明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_刘明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_刘明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 20 日投稿网址:*该文为 202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边疆社会治理耦合与互构研究”(21VMZ016)、内蒙古教育厅“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及育人效果提升”(2021493)的研究成果2021 年 7 月“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对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作出重大的积极改变,对学校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新形势下学校社会工作进行分析。首先指明“双减”政策的发布背景与核心内容,其次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双减”政策发布前后学校社会工作的适应性变化,最后提出学校社会工作在“双减”背景下的应对建议,以期

2、能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双减”政策 学校社会工作 生态系统理论刘明轩,李娟.“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3(15):48-51.摘要关 键 词引用格式2021 年 7 月“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对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作出重大的积极改变,对学校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新形势下学校社会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学校社会工作在“双减”背景下的应对建议,以期能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一、“双减”政策的背景1.提出的原因“双减”政策颁布背后存在显著的社会因素。首先是学生课业繁重。在教育领域内其核心观点仍然是夸美纽因所强调

3、的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实际操练或反复演练的“练习”1。任宝贵发现小学生每天家庭作业量明显超标,中学生超标现象则更严重2。过量作业会压抑学生的独特个性、削弱学生的创新能力、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现象明显与时代要求及发展趋势不符。其次是校外补习成风。早在2016 年全国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就超过8000 亿元,参与的学生规模达到 1.37 亿人,培训岗位的教师人数在 700 万至 850 万之间3。到 2020年,我国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超过 70 万家,从业人员超过千万人4。截至 2020 年,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在校生稳定在 1.9 亿人水平,意味着七成左右的中小学生参与到校外补习当中。而此种

4、现象的形成,除教育市场资本大规模涌入,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5、家长之间的“攀比心态”6家庭内部的看护需求7以及地区教育的资源差距8也是助长校外补习风气的重要因素。再次是学生体质下降。根据历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身高等形态指标上增长迅速,而 50m 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中长跑等指标的水平却在下降。张子龙等人倡议应减少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身体锻炼时间9。且中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学年的增长而逐年提高,这其中的一大诱因就是课业压力的增加10。2.政策的核心(1)维护学校教育地位。学校教育作为培养祖国下一代建设者的核心手段,理应汇聚教育英才培养祖国建设后备力量。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地区利

5、用家庭对教育投资的热衷,抛出“重点校”“学区房”等噱头,直接或间接引发教育资源地区差距、教育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公立教育教师薪资较低,校外培训机构高价引入,不少公立学校教师出现“校外兼职”“校外办班”“校内不讲,校外讲”等现象11,极大地削弱了公立教育的主体性。(2)缓解家长教育压力。因自身地位与能力无法让子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时,家长就会产生较大的教育压力。我国 2012 年教育总投入才达到 GDP的 4%,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致使家庭需要拿出更多财富去投资子女教育。一般情况下,子女学生阶段的教育成本基本占工薪阶层家庭全部收入的一“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刘明轩1李 娟2(1.新疆

6、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决策信息研究中心,新疆五家渠,831300;2.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48半以上12,这对家庭产生严重负担。地方间教育水平有着巨大差距,资料显示:上过重点初中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是普通初中的 13.6 倍13,此因素致使家长及子女不断向高质量教育资源地域集中,引发“学区房”价格的飙升,进一步加剧家长的教育负担,增大教育压力。此外,整体财政教育支出与生育水平呈现正相关态势14,当前的生育愿望降低正是家长对未来子女巨大教育成本担忧的体现。(3)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只需会做题,不需知原理”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普遍现象,大量“填鸭教育”“题

7、海战术”已经成为各校竞争排名的手段之一,“状元情节”“熟能生巧”这种存在久远的社会文化基础成为“刷题至上”思想的成长土壤15,但这种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发展需求。过量的作业布置,不足的锻炼时间也已造成中小学生严重的视力问题1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中显示,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其中高中生近视率高达 81.0%。二、学校社会工作的综合阐述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分支,体现着社会工作所蕴含的价值与追求。1.概念界定SSWAA(2014)指出学校社会工作以学校为工作领域,重点关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总体幸福感的

8、人为、心理和社会因素,并使用小组的方式给予学生支持性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教育具有连贯性和进步性17。我国学者根据本土经验指出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帮助全体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摆脱困境,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18。两方在概念界定方面较为相似,在引用关系上,中国大部分学者都认同并借鉴西方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内容与服务范围。2.发展历程美国在 1906-1907 年中就开展了“访问教师运动”,意在编织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网,形成合力缓解因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而产生的移民教育问题,这一运动也被视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19。经过长期发展

9、,逐步形成以心理分析理论、家庭治疗理论为主的“传统临床模式”,以社会融合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为主的“社区学校模式”,以标签理论和赋权理论为主“学校变迁模式”以及以建构理论和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为主的“社会互动模式”20。但因四种模式各有利弊,经过美国学者 Frey和 Dupper 的研究提出“广域临床模式”,此模式既能摆脱偏向“问题导向”的狭隘观点,又能推动“预防导向”的整合互动,被视为“21 世纪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取向”21。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晏阳初和梁漱溟等老一辈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对于学校工作内容的有益尝试,但因战乱、学校停办等原因,学校社会工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10、港特别行政区在 1970 年代于学校中推行社会工作方法,并在 2000 年左右实现“一校一社工”的目标;中国台湾地区经历“过山车式”发展,于1970 年代起步,取得良好效果,但到新世纪初由于资金问题,学校社会工作发展遇到重大挑战;2002 年在上海开展以政府牵头的 38 所学校社会工作试点工作校长联席会,表明学校社会工作在专业化与职业化过程中取得巨大进展22,并在 2004 年取得较为喜人的成果,证明了学校社会工作存在的必要性23。2007 年深圳市开展的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环节得以快速发展。2008 年“汶川地震”后开展了“希望学校社会工作”,此类项目的推进均证明我国学校社

11、会工作正在蓬勃发展。3.服务实践美国在开始阶段其主要工作对象是因移民问题导致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学生,了解其实际情况并充当联络者,交换着学校、家庭、社区的信息。1920 年代“精神保健运动”让社区逐渐注重青少年情绪以及适应问题24,此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充当治疗者对学生或家长开展相关个案活动。发展到 1960年代“黑人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使得美国公立教育受到严厉指责,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始指出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政策环境,并尝试使用小组工作方式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到 1980 年代学校社会工作者多以中介者或协调者的角色在学校与社区之间进行工作,帮助学校、家庭、社区建立稳固联系。此时学校社会工作以多重角色促

12、进问题解决,强调服务的综合体验。我国早期学校社会工作由于战争、政治运动等因素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到改革开放后,工作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新世纪以来,学校社会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人们缺乏对此职业的充分认识,经常与心理教师或思政教师等同。在其功能上也只定义为“思想教育的补充”。刘明轩李娟:“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49三、生态系统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适应性变化生态系统理论是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在生态学和系统理论之上整合发展起来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用途是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该理论把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看作是一整套的

13、生态系统,包括微观、中观、外层和宏观,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揭示了家庭、社会系统对人们成长的重要影响。在此理论的指引下以及“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出现以下方面的适应性变化。1.微观层面:由“解决”到“预防”学校社会工作的起点就是从解决移民学生个体适应性问题,通过“访问教师”的发现,逐步解决学生的困难。个案工作模式与技巧的引入也秉承“解决”思路开展日常工作。后虽有预防功能倾向,但并未改变对学校社工的固有认识。当下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仍是以问题解决为主,预防功能虽有提及但并未受到广泛认同。目前,学校社会工作急需强调“预防”作用,工作模式不能仅停留在“点”的解决,

14、而应着重“面”的编织,采取定向缓解措施,避免问题积压出现复杂症结,做好学生问题的预防处理。2.中观层面:由“提倡”到“引导”“提倡”与“引导”虽有主动词性与结果提供的内涵,但亦有区别。“提倡”多为结果的呈现,淡化结果得出的过程,致使工作对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问题解决方式僵硬固化。而“引导”则强调经过问题分析给予工作对象的多种方法选择,体现其自主意志,更加彰显两者的平等关系。此方式更符合社会工作所遵循的专业价值,满足专业性的要求。3.宏观层面:由“被动”到“主动”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的被动更多体现的是责任界定被动、信息获取被动与活动开展被动。责任界定被动是指学校社会工作的职责划定多参照心

15、理老师或者思政教师,而非体现专业特有功能;信息获取被动是驻校社工获取案主的信息多为工作对象主动寻求帮助,问题解决时也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展现前瞻性的专业内探索;活动开展被动则体现学校内部安排与协调的问题。多数学校社会工作的活动都是根据学校时间安排以及教学需求定向开展,无法体现驻校社工的主体功能,如与行政管理制度发生矛盾则使社会工作者陷入两难困境25。四、“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应对1.微观层面:学生(1)观念指引。要认清“双减”政策内容本身对学生体会有限,实际会产生“只需游戏,不需学习”的错误认知。规定的颁布学生理应清楚其内涵,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文件精神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通过

16、合理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明白“乐中学”的意义,让学生积极选取自己的理想课程,并为之努力锻炼提升,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避免冲动选取,半途而废。(2)辅助教学。学校社会工作者此时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利用小组工作,通过情景再现或其他具象活动,使学生主动发现自身不当行为并逐步改正。“立志”和“知敬畏”也是辅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凭借具体可视的活动让学生直观体验到未来志向的可期性,增加内在奋斗动力,同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以提高其抗逆力,这些都能体现学校社会工作在“双减”背景下的独特作用。2.中观层面:管理者(1)思维转换。这是政策颁布后学生管理者必经的过程,在此期间,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及时链接业内学者对相关

17、主体进行政策解读和精神传达,为政策的良好下沉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传统认知是首要任务,学校社会工作者要深入家庭或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破除家长心中的“排名恐惧”“分数至上”的观念,建立符合学生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阶段的健康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向家长强调盲目进行辅导班教育的不良结果,避免造成学生学习逆反情绪增加以及金钱的无谓浪费。对于教师应强调仅把学生培养成“做题机器”抑或把学生思想禁锢在教师编织的“金笼”里并不代表教师的成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是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内涵。(2)树立信心。在进行思想转换中,应提供适时引导以增强学生管理者对未来工作内容的信心。家长方面,学校社会工作

18、者要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了解相关信息,并做到及时澄清。面对政策实施后家长出现“成绩焦虑”和“未来焦虑”的情况,应通过家庭拜访,了解具体情况,根据事实,摆明方向,有理有据地进行方向引导,向家长提供可行性强的发展建议,以供家长和学生选择。教师方面,应注重刘明轩李娟:“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50强调教师回归本心,传递职业的神圣性。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小组工作方式,加强教师对职业发展的认同、对优秀事迹的感知。抑或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邀请优秀教师讲座,在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学习多样的讲授技巧。3.宏观层面:社会环境(1)主动作为。首先,学校社会工作者应抓住政策颁布契机,通过自身在思想指引

19、、行为规范以及问题预防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向校方证明此职业的适应性与必要性,进而规范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开展内容,明确权责界限,澄清适用场景,最终建立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其次,主动协调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争取更大的主动性,但同时要避免出现“多人共管”或“多人不管”的现象。再次,主动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活动,如学生成长小组、教师心理建设小组、优秀教师分享会等,通过观念改变与行为引导,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校社会工作的校内认知度,为建设学生的健康学习环境作出必要努力。(2)认同提升。专业的发展要获得来自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社会工作者作为家校社协同的纽带,应主动走

20、出学校场域,深入社区了解大众对政策的普遍看法。针对家长普遍性问题,积极与社区联动,采用适宜形式向社区中的学生家长解读政策,促进观念转变,逐步摆脱家长对文化学习成绩的过度看重,形成素质教育的外围环境。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影响,增强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定位,提升社会工作者本身的职业认同。“双减”政策的颁布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学校内外两方面的规定,消除政策不允许的校外辅导机构,摆正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位,防止资本绑架教育潜在风险。政策颁布后,对个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多样影响,中小学生对于政策内涵缺乏认知,在此过程中,如缺乏合理引导,则会出现与政策初衷相背离的现象。学校社会工作者应了解

21、政策出台前后工作开展方式的变化,积极落实政策要求,运用自身独特优势,促进“双减”政策的平稳落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习状态的调整做出积极贡献。参考文献1 郑东辉,孙慧玲.作业概念的变迁及其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5(04):21-24.2 任宝贵.我国五省中小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 J.教育科学研究,2015(12):49-56.3 王悦.对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发展问题的经济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7):17-18.4 赵东山.12K 教培已死!70 万教培机构、1000 万从业人员出路何在?EB/OL.https:/ 费丽,汤赛南.中小学生家长对校外辅导的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

22、基于南昌市的抽样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48-51.6 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06):18-19+24.7 刘钧燕.家庭校外培训需求动因及对落实“双减”政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85-98.8 吴岩.教育公平视角下初中阶段教育补习现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教育研究,2014,35(08):75-84.9 张子龙,马军,付连国,等.中国 2010 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2):142-146.10 成刚,陈瑾,姚政.体质健康水平如何影响学业成绩J.教育学术月刊,2021(

23、03):74-83.11 杨兆山,陈煌.“双减”引发的对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06):35-41.12 陈华仔,肖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2):18-23.13 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教育获得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75.14 杨华磊,胡浩钰,张文超,等.教育支出规模与方式对生育水平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20,26(02):2-10.15 张抗抗,胡扬洋.我国理科教学走出“题海战术”的思想之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2):57-59.16 李凤娟

24、,王丽茹,王旭,等.2018 年河南省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和屈光状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7):3135-3137+3167.17 SSWAA-The School Social Work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14)About school social work.18 许莉娅.青少年生命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5):7-11.19 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 21 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55-60.20 田国秀.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变迁: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首都师范

25、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26-132.21 袁琳.临床象限:21 世纪一种新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简介J.社会工作,2006(07):16-18.22 魏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略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81-83.23 蔡屹.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5-9.24 林文亿.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青年探索,2009(01):86-90.25 朱盼玲.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困境与改善空间J.当代青年研究,2018(05):113-117.作者:刘明轩(1997-),男,河北廊坊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决策信息研究中心,硕士;李娟(1980-),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责任编辑 关燕云】刘明轩李娟:“双减”政策下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探索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