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美集团空调事业部文件
美冷字[] 52号 签发人:张河川
项目薪资管理措施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标和标准
项目薪资是指为企业从事发明创新性技术研究科研开发人员专设,除岗位职级工资之外对科技人员所做发明性劳动支付一个酬劳。为规范项目薪资使用,表现公平竞争、合理开放标准,制订本措施。
第二条 项目薪资起源
项目薪资起源有两个方面
一、 起源于管理工资,由事业部依据各职能部或子企业直接从事新产品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及工资职级等设置。
二、 起源于每十二个月事业部取得科技奖励基金(不含个人单项、专题奖励金额;已领取个人单项奖金人员若其获奖金额高于其应得项目薪资则不再参与项目薪资分配,若所获奖励金额低于其应得项目薪资,则追补不足部分。)
第三条 适用范围
一、 本措施适适用于事业部全部正式立项内销、出口产品开发项目,信息技术开发项目、三新技改项目、模具设计项目等,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含全新开发、改善开发、派生开发、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及引进技术项目等。
二、 本措施适适用于上述项目标项目组组员(包含参与项目标制造工艺人员)及相关专业评审人员。
第二章 项目薪资管理
第四条 项目薪资专款专用,当年项目薪资未发放完,递延到下十二个月度使用,不可挪作她用。
第五条 项目薪资采取分类分层方法进行管理:
1、 起源于管理工资部分项目薪资由各子企业和职能部分别管理,依据研发人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表现及项目进展情况每六个月发放一次(标准上在每十二个月六月和十二月份发放),具体计发措施由各子企业和职能部自行制订,报事业部经营管理部立案;
2、 起源于科技奖励部分项目薪资由事业部授权技术开发部统一归口管理,本措施以下内容所指项目薪资均指此部分项目薪资。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六条 事业部推行项目经理制,全部新产品研发项目均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产生实施竞聘制;项目经理具体责任、权限、利益等参见《项目经理负责制》。
第七条 事业部年度立项全部新产品研发项目、三新技改项目等均由技术开发部统一承包并归口管理。
第八条 立项项目中属子企业“三新”技改项目采取由技术开发部发包,子企业承包实施方法进行;这类项目标项目薪资标由双方按虚拟用户模式依据项目标各项实际功效指标情况协商确定。
第九条 项目中牵涉到电控开发,在项目立项时应将该项目标项目薪资标根据电控开发部分在此项目中所占实际权重进行划分,得出该项目属电控开发部分项目薪资,再以由技术开发部发包,电子科技企业承包方法进行开发,双方关系也是虚拟用户关系,为此双方应在发包及承包过程中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避免因责任不清而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第十条 凡已在第八、第九条中剥离项目薪资,在项目按双方协议要求完成情况下由技术开发部按协议条款支付给对应子企业,再由子企业对内自行分配。
第十一条 释义:
项目薪资标额是指在新产品项目立项时依据项目类别确定某一项目标项目薪资额度。
第十二条 各类项目标薪资标额划分:
项目类别
特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项目薪资
标总额
15~10万
10~7万元
7~5万元
5~2万元
2~0.5万元
注:特类指全新开发产品,开发风险大、开发周期长、预期在发展方向、销量、效益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项目。
(一) 项目类别界定方法
采取累加计分制。从以下A、B、C、D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计分评定,然后累加,依据累加分数确定项目类别:90分及以上为Ⅰ类,70~89分为Ⅱ类,50~69分为Ⅲ类,50分以下为Ⅳ类。
A.项目标技术含量及技术指标优异性(25分);
B.项目开发工作量和自主开发难度(30分);
C.项目对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及对科技进步推进效果(15分);
D.项目潜在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及其它相关原因(30分)。
(二) 项目类别评分标准 :见附则一。
(三) 项目类别确定程序:在新产品项目立项时,由技术管理科组织专业评审人员依据项目类别评分标准对项目进行评定,(包含到子企业参与项目,评定工作应有对应子企业技术部门专业人员参与),经项目所在科室责任人(科长)及对应子企业技术部长审核后报技术开发部部长同意确定。
第四章 项目薪资评定措施及分配标准
第十三条 项目考评评价措施:采取百分制,将项目考评分为进度考评、质量考评、成本控制考评三大块,各模块对应权重见下框图;为激励项目开发人员主动性,表现奖优罚劣标准,在进度考评方面设有提前奖励,在成本控制方面设有节省奖励。
项目评价总得分
(100分)
成本控制考评
(30 分)
质量控制考评
(40 分)
进度控制考评
( 30分)
投产判定完成时间考评 (10分)
过程控制考评
(20分)
材料成本控制
( 18 分)
开发费用控制
( 12分)
市场质量信息反馈 (12分)
研发水平评价
(8分)
研发过程质量评价(20分)
第十四条 项目考评评价细则:见附件二。
第十五条 项目考评评价实施部门:技术开发部技术管理科每个月对项目完成情况(包含关键阶段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经科室责任人(科长)审核后以板报形式公布。子企业负担项目由对应子企业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标考评评价工作。
第十六条 项目薪资计提:
实际可计发项目薪资=项目薪资标额×项目评价总得分/100。
第十七条 项目薪资兑现时间:在完成项目开发工作十二个月后,依据对各类项目标评审结果给全部兑现。
第十八条 项目评价得分计算:
项目得分=Σ各模块评价得分
其中年度新产品项目研发水平评价根据开发项目标定位不一样分别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审:
第一类、年度主销产品,该类产品应从以下多个方面确定项目标评价总得分:
①必需功效实现程度(包含性能、质量、寿命);
②产品可靠性;
③产品维修性;
④产品安全性;
⑤产品操作性;
⑥产品整个系统协调(产品内部系统各部分之间匹配);
⑦产品本身和周围环境协调;
⑧产品外观;
⑨产品本身工艺性、搬运性;
⑩产品中采取一些技术现存问题处理程度;
第二类、贮备开发产品(非年度主销)
该类项目关键针对主销产品评价第1、2、4项进行评价;
2、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评审依据: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依据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计划推进情况及项目标结果转化率进行评审。
第五章 项目薪资计发
第十九条 发放前提:
一、项目开发成功或基础成功(基础达成项目立项时所确立各项技术指标或性能指标超标实现):根据本措施第十六条计提项目薪资。
二、项目开发失败处罚 :
1. 属事业部成熟技术,因人为原因致使项目开发失败,则取消该项项目薪资;情节严重(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信誉损失)者,视情节轻重对项目经理处以所造成损失5%~30%罚款,造成损失连带责任人也负担对应罚款。并取消该项目经理下十二个月度竞聘项目经理资格,恢复竞聘资格后,仅许可参与竞聘同比低等级项目经理;
2. 非属事业部成熟技术:因技术水平达不到、研发方向错误或其它不可预知客观情况出现造成研发失败,视具体情况酌情发放项目薪资。但最高不得超出该项目总薪资标50%。
第二十条 分配方案确定程序:
1. 项目组组员评价得分:
A. 由项目经理对项目组组员在项目研发期间工作进行考评;
B. 由科室责任人(科长)和项目经理共同依据项目标特点、项目组组员对项目贡献大小、付出劳动量和工作考评结果确定项目薪资分配百分比,经技术管理科科长审核后报技术开发部部长同意。(具体评定细则参见《项目经理负责制》)
2. 项目经理评价得分,由科室责任人及技术管理科依据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对项目标管理、对开发进度、开发质量及成本控制和产品在市场表现等确定评价得分;依据以上程序确定评价得分所计提出项目薪资最终报技术开发部部长同意。(具体评定细则参见《项目经理负责制》)
3. 专业评审人员:专业评审人员不参与具体项目标薪资分配,从年度参与评审全部项目薪资总标额中提取1~3%作为专业评审人员评审津贴在项目薪资发放时单独发放。
第二十一条 经过以上程序确定项目组组员得分后,再依据第十六条计发项目薪资。
第六章 监督
第二十二条 为避免项目薪资超发、滥发,全部项目薪资发放清单均须报事业部经营管理部立案。
第二十三条 事业部经营管理部为项目薪资实施监控部门,有权就项目薪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各单位应予配合;对于不根据要求发放项目薪资单位,事业部有权做出处理决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措施解释权、修订权归事业部经营管理部。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措施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1、项目类别评定细则
2、项目考评评价细则
美空调事业部
二OOO年五月二十六日
发:各单位
送:张总、方副总、辛副总
抄报:总裁办公室、人力资源部
印发份数:32份 其中存档1份
附则一:项目类别评定细则
要素
评价
评定分值
A
(25分)
技术含量
(10分)
技术含量高,或有重大技术创新
8~10分
技术含量较高,或有较重大技术创新
5~8分
通常
5分以下
技术指标
优异性
(15分)
国际领先
15分
中国领先或同行领先
14分
省内领先
13分
中国优异或同行优异
11~12分
省内优异
9~10分
填补企业空白
7~8分
较优异
5~6分
通常
5分以下
B
(30分)
工作量
(20分)
工作量大,开发进度要求紧
16~20分
工作量较大,开发进度要求较紧
12~16分
通常
12分以下
自主开发
难度
(10分)
自主开发难度大
8~10分
自主开发难度较大
5~8分
通常
5分以下
C
(15分)
对科技进步贡献
(7分)
大幅提升企业开发水平和能力
6~7分
有效提升企业开发水平和能力
4~6分
通常
4分以下
对品牌形象提升效果
(8分)
显著提升品牌著名度和质量形象等
7~8分
有利于提升品牌著名度和质量形象等
5~7分
通常
5分以下
D
(30分)
潜在
经济效益
(15分)
预期销量、收入及利润高
12~15分
预期销量、收入及利润较高
8~12分
通常
8分以下
市场竞争力
(10分)
市场竞争力强,有效提升市场拥有率等
8~10分
市场竞争力较强,有利于提升市场拥有率等
5~8分
通常
5分以下
其它
主动原因
(5分)
项目对成本和环境原因考虑、发展前景等
5分
及以下
附则二:项目考评评价细则
一、进度控制考评(30分)
1. 对过程控制考评(20分):
1.1 对8个关键步骤进行考评,每个步骤考评分数为2.5分,8个关键步骤分别为参考样机选型及分析、方案设计评审、模具委外、技术设计评审、第一次小批试制、样机判定、控制版本文件下发、第一次小批试产,其中方案设计评审、技术设计评审、样机判定以最终经过时间为考评时间,若项目无模具委外制造,其考评分数对应分配在其它7个步骤。
1.2 计划编制合理性考评:以《开发责任进度表》为依据对《月度工作计划》编制合理性进行考评(只考评8个关键步骤),分别占各步骤考评总分(2.5分)30%,月度工作计划时间比责任进度表计划时间推迟1天,则扣该步骤考评总分1.5%,20天扣完。
1.3实际完成时间考评:以《月度工作计划》为依据对实际完成时间进行考评(只考评8个关键步骤),分别占各步骤考评总分(2.5分)70%,实际完成时间每延迟1天,则扣该步骤考评总分10%,7天扣完。
1.4在开发过程中,因为增加新功效或技术要求需调整《开发责任进度表》,以调整后《开发责任进度表》为准;因为过程控制不力或出现重大不符合项造成进度调整,仍以调整后《开发责任进度表》为准,但其未完成关键步骤考评分数只有原来50%。
1.5当月度工作计划未能按时完成而重新列入下月工作计划时,仍以第30天计划完成时间作为考评时间。
2.对投产判定完成时间考评(10分):
2.1以《开发责任进度表》为依据对投产判定实际完成时间进行考评,实际完成时间每延迟1天则扣该步骤考评总分(10分)4%,25天扣完。
2.2若投产判定按时完成,则保留40%过程考评结果,进度考评总得分计算公式为:进度考评总得分=10+(20×0.6+过程考评得分×0.4);不能按时完成投产判定时,过程考评结果有效。
3.对月度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考评:
3.1项目应按时上交《月度工作计划》和《周记》,每迟交(或不交)一次扣0.5分,项目经理因事不能亲自上交《月度工作计划》和《周记》时,应指定项目组员实施此项工作。
3.2对每七天工作考评标准上由各科室实施,并汇总至技术管理科作为个人月度绩效工资发放依据。
3.3技术管理科依据每七天考评结果及全月工作完成情况对月度工作作出评价,作为个人月度绩效工资发放依据。
二、质量控制考评(40分)
1. 研发过程质量评价(20分):
1.1 方案设计阶段(4分):关键以手板样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对设计任务书满足不了可调整设计任务书不扣分,因为方案设计失误而达不到设计任务书要求,每项扣0.5—1分,调整后设计任务书仍不能满足每项扣1—2分,方案设计评审未经过扣2分。
1.2 技术设计阶段(4分):关键以试模样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每项扣0.5—1分,造成调整方案仍至设计任务书每项扣1—2分,技术设计评审未经过扣2分。
1.3 样机判定阶段(6分):关键以试制样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不符合项每项扣0--0.5分(借用旧机型出现不符合项、新标准引发不符合项、无法估计不符合项不扣分),反复出现不符合项每项第1次扣1分,第2次扣2分……,由反复出现不符合项造成反复试制扣2分,但在考评试制次数2次以内可不扣分。对整改后确实达不到内控标准要求(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列为不整改项目而又经过样机判定每一项扣1—2分,其它不影响整机使用经讨论后列为不整改项目标不作为不符合项考评,样机判定未经过扣2分。
1.4 投产判定阶段(6分):关键以试产样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不符合项每项扣0--0.5分,反复出现不符合项每项第1次扣1分,第2次扣2分……,由反复出现不符合项造成反复试产扣3分,考评试产次数为1次。对整改后确实达不到内控标准要求(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列为不整改项目而又经过投产判定每一项扣1—2分,其它不影响整机使用经讨论后列为不整改项目标不作为不符合项考评,投产判定未经过扣2分。时间按《开发责任进度表》考评。
2.研发水平评价(8分):和国、内外同行业产品比较优(8分)、良(6)、中(4分)、通常(2分)、差(0分)。
3.市场质量信息反馈(12分):新产品上市十二个月后,对由设计问题引发返修率进行评分:返修率≤0.5%(12分)、返修率≤1%(10分)、返修率≤2%(8分)、返修率≤3%(6分)、返修率≤4%(4分)、返修率≤5%(2分)、返修率≤6%(1分)。
三、成本控制考评(30分)
1.材料成本控制(18分):材料成本关键以经过成本专业评审预算为考评依据,分为三部分:
1.1预算正确性(3分):材料成本预算和实际发生材料成本误差±3%以内3分、误差±5%以内2分、误差±7%以内1分。
1.2材料成本控制(7分):开发过程中增加材料成本在0.5%以内7分、在2%以内6分、在3%以内5分、在4%以内4分、在5%以内3分,在8%以内1分,每下降2%奖1分,奖满4分为止。
1.3材料成本和同行业或本企业同类产品相比(8分):含有较大优势(10分)、具一定优势(8分)、优势不显著(6分)、持平(4分)、稍偏高(2分)、超出较高(0分)。
2.开发费用控制(12分):
2.1试验样机耗材费控制(4分):按每系列3~8台用量进行考评(试验样机包含外购参考样机、领用成品机、试模样机),视具体项目而定,全新开发项目为 8台,部分借用旧机型项目为5台,大部分借用旧机型项目为3台, 经返修后处理样机不纳入其中,每超出1台扣1分,扣完为止。
2. 2试制、试产耗材费控制(4分):按试制、试产次数进行考评,每款机型许可试制2次、试产1次,超出1次扣2分,扣完为止。
3. 2.3项目经费本填写考评和控制(4分):项目其它开发费用须严格控制,项目经费本必需认真填写,所发生相关费用务必逐项如实填写,填写不认真、不属实或漏写,一经发觉,1次扣1分,扣完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