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济南曲水亭街传统民居建筑板门营造技艺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0181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曲水亭街传统民居建筑板门营造技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济南曲水亭街传统民居建筑板门营造技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济南曲水亭街传统民居建筑板门营造技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55236|2023|11艺术设计图 1双扇板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摘要:板门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室内外空间分隔的重要构件,也是地区营造技艺传承的物化载体,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思想和乡土审美观念。文章以济南曲水亭街历史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建筑板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板门的形式、构造、构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the door is not only an impor

2、tant component separating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but also the materialized carrier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skills inheritance,which contains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thoughts and local aesthetic concepts.This paper takes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Jinan Qushuiting Street Historical

3、Block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关键词:传统民居;板门;曲水亭街;营造技艺Keywords

4、:traditional residence;board door;Qushuiting Street;building skills文龙思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志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信慧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DOI:10.19875/ki.jzywh.2023.11.081引言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曲水亭街是济南市老城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中最重要的核心片区,也是济南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街区南望千佛山、黑虎泉,北靠大明湖,西倚趵突泉1,最早发迹于商周到西晋。明朝中期,明德王于街区建造府邸,街区文化属性逐渐形

5、成。明朝末年,街区布局及街巷形态初步确立。清朝时期,山东巡抚衙门设立于此,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兴起,街区逐渐成为济南的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济南士绅阶层的重要聚集地。新中国成立后,街区商业功能衰退,政治活动增加,成为山东各界代表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 街区民居概况曲水亭街内部的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是典型的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筑,硬山屋顶,以砖木结构为主,采用灰白色调的清水砖墙及青瓦屋面,平面形制上多为一进院或二进院。门即入口,是建筑物的基本元素之一2,也是街区内部民居建筑保存尚为良好的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空间和功能上的双重作用:在空间上可以分隔室内外环境;功能上则满

6、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起到了防盗、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在进行房屋建造时,板门作为入口处的视觉焦点和室内外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户主经济财力与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工匠通常会在板门建造时展现其精湛的营造技艺与独特的装饰手法。2 板门的形式及构造2.1 板门的形式曲水亭街内部民居以双扇板门最为常见,常用于沿街正门处,多为“撒带门”形式,即穿带一端插入门边,另一端撒着头,如小兴隆街、西辕门街、金菊巷、后宰门街等(图 1)。板门多用榆木或槐木等硬木制成,木料结实厚重,防御性较好,可以保证长时间不变形、不开裂。街区内单扇板门数量较少,通常用于空间较窄或防御性较低处,多沿水而建。2.2 板门的构造曲水亭街

7、内部民居板门主要由门板和门槛框两部分组成(图 2)。门板即组成板门自身的结构性构件,如门扇、肘板、穿带、门闩、门朴等。门槛框即固定板门外部的支撑性构件,如上槛、门竖、下槛、门枕石、连楹、门楣等。此外还包括部分装饰性构件,如门簪、门钉、门钹等。Study on Slab Doo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Qushuiting Street,Jinan济南曲水亭街传统民居建筑板门营造技艺研究门的整体构造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板门自身的结构组合,即组成门扇的若干块木板、门扇与肘板、穿带与门扇、肘板和

8、门朴的连接。首先,将组成门扇的多块木板使用龙凤榫连接,板间尽量不留缝隙;其次,门扇与肘板通过穿带连256接,即将穿带内面作燕尾榫,端头作直角榫,门扇和肘板对应位置凿榫眼,将穿带紧贴门扇并直插肘板。两侧肘板用料厚实,主要是因为肘板需要承载门扇的部分重量,因此木板较厚,符合结构力学原理,保证了板门的整体稳定性。门扇与肘板通过穿带连接后,通常还会在肘板背面钉入 2 3 个铁钉加以固定。曲水亭街街区内的民居板门大都采用穿带露明的做法(图3)。穿带露明即在板门的内一面穿带,所穿木带露明3。单个门板由五条穿带连接,上下两条穿带距离门扇两侧距离较短,中部三条穿带间距离等长。最后,用一根门朴压结中部三根穿带,

9、门朴作拷交平肩头与穿带相交,并在门朴内外侧钉入长钉进行加固。二是外部槛框与板门的结构组合,即门楣、上槛与墙体、门竖与上下槛、下槛与门枕石、门轴与连楹和门枕石、连楹与上槛的连接。门楣是板门上槛上方的横梁,通常由粗重实木制成,起到加固墙体、承接门洞的作用。上槛是固定板门的重要结构件,其两端插入墙体,与上方门楣通常留有 100 150mm 间隙。门竖上端通过格肩榫与上槛连接,下端则作单直半透榫插入门枕石上的木枋。下槛两端插入门枕石内侧凹槽,其仅能在凹槽内垂直方向移动。门轴上部插入连楹两端槽孔,下端插入门枕石中部的海窝。连楹与上槛通过栽销的方式连接。3 板门的构件3.1 门框曲水亭街历史街区内民居的板

10、门门框均为木质,通常由上槛、下槛和门竖三部分组成。在功能上,上下槛及门竖起到了固定门板整体结构的作用,在装饰上则增加了板门视觉效果的整体性。门竖是板门两侧紧贴墙壁的竖向木条,宽度约 150 180mm,厚度约 50 60mm,门竖与门扇间通常预留 15 20mm 缝隙,以保证门扇推拉时的顺畅。门槛是门框下端的横向木条,主要起到缓冲步伐、阻挡外力的作用。门竖与上槛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是在上槛下端直接凿剔榫眼,门竖上端出长条形榫头,外侧剔出直角梯形格肩,榫卯插入后,格肩与榫头间留有上槛夹皮缝隙(图 4)。另一种是在上槛下端削砍出与门竖等宽的梯形缺口,在缺口内凿剔直角榫眼,将门竖榫头插入上槛榫眼,格

11、肩与榫头间不留上槛夹皮(图 5)。下槛通常由 3 4 块长度均等的矩形木条板拼接而成,下槛内侧垫木板,木板后凿铁钉固定。下槛两侧垫长方形木枋,木枋上承门竖,下垫门枕石。门竖下端中部出直角榫头,作单直半透榫插入下槛两端木枋的凹槽,榫头长度通常为木枋长度的三分之二(图 6)。3.2 门闩与门朴门闩又称“插关”,是锁合板门的横向构件。门朴又称“插关梁”,是压结穿带、固定门闩的竖向构件。双扇板门的两门扇各穿有一根门朴,同时搭配上、下两根门闩,上门闩距离地面约 1500mm,下门闩距离地面约 1100mm,门朴与穿带连接处通常由铁钉固定。将门朴内面凿剔出其厚度的一半后插门闩以闭合门扇。由于部分民居板门门

12、闩通常会被犯罪分子从外部撬开,房屋时常遭到偷窃,因此街区居民便会通过在板门内侧增加木构组合件的方式以确保其居住的安全性(图 7)。其做法是先在上门闩左端钉入第一根长条形木枋,后在上门闩右端上方钉入第二根长条形木枋,在木枋中部内侧凿剔出其厚度一半的榫洞,将第三根竖向木枋插入其中,其上下端头凸起,中部凹陷,通过拷交平肩头的形式入位相交。在开门时仅需上推木枋便可拉出门闩。此外,街区内部分居民也会通过在门扇外侧挂铁锁或在内侧拴铁图 3穿带露明形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门竖与木枋的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9穿带与肘板的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0穿带与门扇的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3、 11门扇间的木板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7 闭合门闩的木构组合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8穿带与肘板的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4门竖与上槛的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5门竖与上槛的连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板门构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57236|2023|11艺术设计参考文献:1王亚楠.济南市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叙事空间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1.2贺晓燕.传统民居“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研究J.华中建筑,2012,30(12):156-158.3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谢玉明.中国传统建筑细部设计M.

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成丽,邱梦妍.鼓浪屿传统民居建筑板门研究J.建筑学报,2017(04):110-115.链的方式闭锁板门。3.3 穿带、肘板与门扇穿带与肘板的连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穿带一端凿直角榫头,肘板内侧凿榫眼,穿带通过单直半透榫插入肘板,穿带与肘板间不夹皮(图 8);另一种是在穿带一端作双榫头,肘板内面凿榫眼,看面剔出与穿带榫头大小相同的豁口,穿带通过双直半透榫插入肘板,一端看面覆盖于肘板上,穿带与肘板间夹皮(图 9)。穿带与门扇通过燕尾榫连接,其做法是在穿带内面作等腰梯形燕尾榫头,将门扇看面凿燕尾榫眼,安装时将穿带一端平行插入门扇并顶入肘板,凭借穿带将若干块厚木板

15、锁合成为一个整体(图 10)。组成门扇的多块木板间通过龙凤榫连接,即木板一端作直角榫头,另一端凿榫眼,木板顺位相交卡合(图 11)。3.4 门臼门臼是板门上下部的结构性构件,包括上门臼和下门臼。从形式上看,曲水亭街街区内民居上门臼均凿通体圆孔,以便于门轴的安放和提抬。从材料上看,上门臼有木制、石制和铁质三种:当板门上端为木质门楣时,上门臼即为连楹,其长度大于板门宽度,安装于上槛内侧,两端插入墙体并凿出圆形槽口,用以承接板门的上端门轴(图 12)。连楹则以栽销的方式与上槛连接,即将长方形木枋从连楹背面穿透插入上槛,代替门簪起到连接作用(图 13)。连楹与板门上端通常会留出100 120mm 的缝

16、隙以便于上提门扇。当板门两侧无门竖、门框上端无木质门楣时,则将单独的半圆形石块砌入板门上部砖体,中间凿出圆形槽口,用于安放门轴上端(图 14)。门轴上端通常包有铁皮,其作用是减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木质门轴与门臼长期摩擦造成的磨损,延长门体的使用寿命。此外,部门民居板门也有使用铁质套圈作为上门臼来固定门轴(图 15)。曲水亭街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大都为石质下门臼,也称“门枕石”。门枕石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门枕石是在大门门轴下面起承托大门和门轴转动作用的石构件4,上凿直径比门轴略大的凹槽。由于内侧门枕石较重,因此会对称设置外侧门枕石以进行平衡,外侧门枕石主要起到稳固结构、防止门扇摇晃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

17、展,外侧门枕石逐渐变为装饰性构件,并演化出门箱和门鼓等多种形式。曲水亭街街区内部分民居门枕石为门箱或门鼓形式。门箱多为双层,顶面上有圆形花瓣状的浅浮雕,四周浮雕有祥云鹿纹、祥云仙鹤、喜鹊梅花、猿猴摘桃等纹样,有“吉祥富贵、金榜题名”的寓意。门鼓也称“抱鼓石”,上部雕有大象、狮子等瑞兽,“象”同“祥”,寓意平安吉祥,“狮”与“世”和“事”谐音,寓意九世同堂、事事如意。两侧雕刻荷花等植物纹样或招财进宝等吉祥文字,下部须弥座以植物纹饰为主。3.5 门环与门钹门环安装在板门中部的左右两侧,有叩门、拉门之用,通常为铁质或铜质,其上雕刻螺旋纹。底座为“门钹”,直径通常在 150 180mm,具有功能和装饰

18、的双重作用。在功能上,门钹既可增大叩门声音,同时又可以保护门板不受到门环敲击的磨损。在装饰上,门钹作为入口板门的视觉焦点,通常装饰成圆形、兽面形、如意形、四角形、八角形等。兽面形门钹即为“辅首”,兽口张开,怒目圆睁,口中衔一门环,气势威武,有避妖镇邪之意,常用于官宦或富贵人家。3.6 门簪门簪原是连接门楣与连楹,起固定作用的木构件5,同时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曲水亭街街区内部仅有少数民居板门带有门簪,如后宰门街 60 号采用瓜棱式样的木质门簪,中间雕刻有对称式的吉祥图案。小兴隆街部分民居采用圆形木质门簪,中间雕刻吉祥文字,安装在入口板门的门楣上,但其仅起到装饰效果,已无连接和固定连楹的功能。3.

19、7 门钉门钉由凸出于板门门扇外侧的半圆形端部和内侧固定的铁钉组成。曲水亭街街区内民居板门门钉均为铜制,外露钉帽为泡头状,内侧使用六边形螺帽固定,以装饰作用为主。门钉直径约70 75mm,凸出门扇外侧约 20 25mm,排列方式多为三行三列或四行四列。结语板门作为传统民居建筑外立面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营造技艺与装饰手法是区域营建观念的直接体现。曲水亭街历史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建筑板门不但具有中国传统民居板门营建的共性,同时也蕴含着当地所特有的形制特征及营造技巧,是地域民俗文化和乡土审美观念的融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板门的形式、构造和构件进行探讨与分析,从营造技艺和装饰艺术的角度探寻板门营建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内涵,对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图 12连楹(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13栽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14石质上门臼(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15铁质套圈(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