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3.8)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3.8)年级:姓名:7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3.8)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是否“真实”的回答A.B.C.D.2.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C.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3.下列选项中,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二者都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者都是对思维和存在问题的回答它们都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二者对立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斗争性A. B. C.
3、 D.4.下列观点能正确回答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是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A. B. C. D. 5. 知名华裔天文学家林潮最近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推测未来几十年,人类很可能会发现地外生命迹象。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6. 2019年4月10日,一条消息将让全世界物理学界为之沸腾:“千呼万唤始出来”,位于全球各地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到的首张黑洞图像将于当日新鲜“出炉”。黑洞,这个恍若鬼魅的天体又开始霸道地
4、侵袭我们的视野。这张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证实了神秘天体黑洞的存在,也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这表明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黑洞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完全揭开了黑洞的面纱 A.B.C.D.7.科学家研究发现占人体绝大多数的微观生物和现代医学发现的绝大多数疾病有关。这一发现,将为这些疾病的诊疗带来颠覆性的治疗方法。这再次佐证(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B.C.8. 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
5、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是否“真实”的回答A.B.C.D.9.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C.人与整个
6、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10.科学家研究发现占人体绝大多数的微观生物和现代医学发现的绝大多数疾病有关。这一发现,将为这些疾病的诊疗带来颠覆性的治疗方法。这再次佐证(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B.C.D.11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下列对二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泰勒斯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柏拉图正确地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二者对于世界本原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二者的观点都体现了思
7、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ABCD12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世界观一致的是天地合万物生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存在即被感知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ABCD13对于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它认为物质是所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B它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它强调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唯一特性D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感觉的14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主张用有感觉、有精神的、活的机器这一新概念来说明人,认为人的身体状况毫无例外地决定人的心灵状况,人的机体组织则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的机械规
8、律支配的自动机。上述观点(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明显的机械性 在历史观上属于唯心主义ABCD15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亦有人认为“我在,故我思”,这两种观点( ) 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BCD16面对酷暑,有市民提出“心静自然凉”。对于“心静自然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承认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有合理性承认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承认了静止是事物的本质属性ABCD17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
9、认为,单子是能动的、不能分割的精神实体,是构成事物的基础和最后单位。单子与单子之间不发生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协调的,这就是前定和谐。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包含辩证法的思想 陷入相对主义窠臼ABCD18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揭示了生命最重要的适应过程之一的作用机制,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从哲学上看,这再次证明了(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具有同一性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地看待自然 D哲学
10、源于人们在思考中对世界的追问19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D思维与存在具有可知性20下列观点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 物是观念的集合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ABCD2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都认为意识是
11、物质派生的B都承认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都有一定的局限性D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22在疫情期间,某大国国民认为,只要我不检测,病毒就感染不了我,只要我不检测,就不会有新增。与这种观点相一致的是( )我思故我在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心外无物ABCD23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ABCD24高中某班用“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来激励同学们
12、刻苦努力,勤奋学习。这一口号( )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态度C强调成功与否由“命”决定D是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5近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由此可知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BCD二、 非选择题26.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带来的强风、大浪、暴雨导致作物倒伏受淹、水产养殖业受损。面对灾情人们
13、议论纷纷。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1)结合材料,请指出上述三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2)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高二政治周测答案15 AACDD610 ACAAC1115BDACD1620ABABD2125ABDBD26(1)甲的说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乙的说法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丙的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