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854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3月 第22卷第1期音乐舞蹈研究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先生,曾在第二届 CCTV 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回答观众提问时谈道:看得懂的现代舞叫当代舞,看不懂的现代舞叫现代舞。看似一句绕口令,但潘志涛先生却以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两个舞种的真实状态。那么,究竟为什么现代舞蹈会呈现出一种抽象、难懂的语言形态,从而导致观众对其百思莫解?事实上,现代舞蹈的缘起,是为了突破古典芭蕾的传统创作与表演原则:一来扭转长久以来桎梏不变的身体语言风格(开、绷、直、立),二来打破已成型的叙事结构(综合艺术)。因此,二者(身体风格与叙事表意)兼顾的传统在现代舞蹈艺术中就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现代文化所凸显的“多元”“自

2、我”“个性”的鲜明特征。如果说现代舞蹈不再与约定俗成的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舞台符号元素配合进行叙事表意、再现客观社会,如果说现代舞蹈家以无拘束、个性化的身体为表现核心,通过内心情感来表达自我对当下社会的主观看法,那么,孕育现代舞蹈家及现代舞蹈艺术的社会土壤是什么?如果说现代舞蹈所凸显的是“多元”“自我”“个性”的鲜明特征,那么,它究竟会为观众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本文以伊莎多拉 邓肯的 马赛曲 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观察法,阐述现代舞蹈的诞生背景、本体特征及观众的审美困惑,挖掘现代舞蹈艺术创作与传播途径,力图呈现出一种可理解的现代舞蹈形态。作者简介:张大策,男,博士研究生,沈阳音乐学院舞

3、蹈学院专业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美学、表演艺术跨领域。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 马赛曲 为例张大策(沈阳音乐学院沈阳110169)摘要本文以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1877-1927)的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观察法,探索孕育现代舞蹈的社会土壤及其传播手法与可欣赏的途径,为普通观众解析欣赏现代舞蹈的困惑缘由,使其能够获得审美共鸣。关键词现代舞蹈情感存现审美感知 马赛曲9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4、XINJIANG ARTS UNIVERSITY一、滋长在现代社会的现代舞蹈现代社会又称科技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政教分离、雇佣劳动、专业化分工、科技突飞猛进等。现代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关系呈现出对抗、矛盾的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建立起比以往分工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劳动生产模式,人也像物品、零件一样被纳入大批生产的行列中,被统一的生产模式、制度规律所侵蚀。最终,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身体语言趋向一致性、桎梏化。除此之外,政治起到的平等作用极大地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在技术经济压榨人的同时,自由、平等的理念从中调和,因此在经济与政治

5、对抗的力量拉扯下的现代主义,就会产生出一种对一元制度的抵抗性,形成相对多元性的文化态势。就像丹尼尔 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所谈论的那样:“文化以一种反体制的、独立不羁的姿态面对分工日益专业化体系化的经济社会,它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个人的感觉和情绪取代了质量和价值的客观标准,这便构成了以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化。”纵观西方历史,我们惊讶地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百姓处在一个极度压迫的困境中,为将利益最大化,资本家愈加疯狂,视人为物并展开压迫式对待。从社会到艺术,二者似乎都经历着如此的命运。对于古典芭蕾而言,权力机制所建构的知识体系不断规训着舞者身体

6、,程式化的训练使舞者的身体变得驯顺,旨在为知识体系背后的权力机制塑造形象、再现意义。然而,伴随着尼采宣告上帝的死亡,个人的身体便取代了上帝。因此“我们需要诠释世界;那是源自我们本能的驱动力和它们的正反辩证”。此时期,个人不再作为社会的客体(他者符号)出现,他们试图突破固有的制度,尽力使自己成为社会可发声的主体,并不再以委婉的方式伪装自我,而是将自己身体的所触、所感,向世界展开全然的发泄,为争取本体的自由而高声呐喊。这一变革从社会蔓延到艺术,现代舞蹈便由此而生。“现代”不仅是一定时期的一个特定名词,也是继“浪漫”之后再次出现的一个反传统,寻求自由的新概念。以洛伊富勒(Loie Fuller,18

7、62-1928)和伊莎多拉邓肯为代表的自由舞,属于美国现代舞蹈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两位舞蹈家敢于突破传统,颠覆长达400年之久的芭蕾身体风格的束缚,她们师法自然,随心所欲地舞蹈。洛伊 富勒谈道:“有感于理性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时下舞蹈艺术背离舞蹈原初的本质”,我们应该“忘记长期舞蹈的教育的过程,返回舞蹈的原点,追随自我的本能,去传达生命的感觉”。伊莎多拉 邓肯认为:“真正的舞蹈重视最美的人类形体,它出于自然而不是出于一般事物的模仿,是在自然中寻找最美的形体并发现能够表现这些形体的内在精神动作。”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指出,古典芭蕾扭曲了人类美好的肉体与心灵,并主张脱掉芭蕾足尖鞋与束胸紧衣,赤脚而舞,

8、从古希腊的雕塑汲取灵感源泉,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身体自然美。随着洛伊 富勒、伊莎多拉 邓肯对自由舞蹈形式的高呼,二人便以未被规训的身体语言进行诉说,并呈现出最直接、最干脆的表现特征。她们在为观众带来一种有别于古 张延杰.文化史视野下的西方舞蹈艺术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4.Nietzsche,F.“Perspectivism”,The Will to Power M.trans:by Walter Kaufmann and Reginald John Hollingdale.New York:Vintage Books,1968:267.孙正义.现代舞之母邓肯 M.长春:吉林

9、人民出版社,2011:106-107.102024年3月 第22卷第1期音乐舞蹈研究典芭蕾表演的同时,也开创了一个舞蹈艺术审美的全新时代。二、突破传统结构:回归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存现的情感表达“主体情感存现”是指主体情感的当下在场,也是主体情感真实存在的一种状态,特指人类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当下现场,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动作、表情或者口语向传播对象展开述说、沟通、交流的方式。在人类的表达结构里,有三个层次:声音表达图形表达文字表达。上述三个表达层次的递进,同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当代文明社会的过程息息相关。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在他们尚未讲话之前,和原始人的生存状态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均可通

10、过不同的身体姿态、动作及声音来回应社会带给他们的刺激与影响。这种回应是真实且可信的,是婴儿自然、本能的反应。但随着婴儿长大成人,在接受当代文明洗礼并能以文字表达之时,却陷入了一种被逻辑牵制的状态。或许不再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反应,而是所谓当代社会所建构出的一种文明化的虚伪。文字理论充斥着当代文明社会,它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与导引性。文字、语言这种逻辑结构包装着人类情感表达的内核,其在构成一种叙事模式的同时,也过滤掉身体接触世界过程中最原始的自然感受。换言之,身体风格与文本情节赋予舞者身体一种牢固的结构,在这种结构包装下的舞蹈所彰显出的真理性,就会在权力的更迭下变化万端,从而使舞者自身的情感表达游

11、离在身体之外。就像夏可君谈到的那样:“我的身体已经是他者的,或者我其实活在他者那里。”然而,现代舞蹈艺术却彻底颠覆了这种牢固的结构,它的表达方式跨越了国界、越过了民族文化的屏障。玛莎格莱姆(Martha Graham,1894-1991)谈道,“动作是骗不了人的”,即使不说话,我们每个人也以自己的姿势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它仿佛一支气压计,所有的人都能从这儿读出一个人灵魂的风雨阴晴。在此基础上,刘青弋在谈到玛莎格莱姆的创作时进一步指出:“她的立足点不在于情节的展示,而是以大色块的情感色彩的渲染,去将 隐藏在为人接受了的符号之后的内心现实暴露出来。”新时代的来临,让现代舞蹈家们看到了新机遇,她们开始

12、向传统发起挑战,并为自然人体表现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发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淋漓尽致地呈现出自我身体情感存现的当下,企图追寻内心最深处的灵魂脉动。此外,她们不再拘泥于对文本意义的再现或对客观社会的模仿,而是转向注重自我内心的情感表达。当身体出场时,通过存现的情感来表现舞者自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生活中快乐时身体雀跃且具有活力;沉思时身体平静且稳重;悲伤时身体蜷缩且缓慢。身体也不再顾忌传统所赋予的风格镣铐和文本枷锁,所有通过肌肉运动的表达都是隐喻且真实的。因此,现代舞蹈的意义主要产生于舞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存现的情感表达及个性化的运动模式,尽管它所表达的状态极具抽象性、模糊性与内隐性,却比传

13、统舞蹈讲故事、再现情节显得更为直接、纯粹、彻底。这种方式也为观众凿开了一条无形的隧道,让其可以直接与作品产生共鸣,获得美感。夏可君.身体:从感发性、生命技术到元素性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玛莎 格莱姆.血的记忆 M.刁筱华,译.中国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66.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158.11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三、线性理解的消失:建构在块状感知上的审美接受虽然,看

14、不懂现代舞蹈和如何欣赏现代舞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这个话题仍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首先,现代舞蹈打破了传统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文本(情节)叙事表意的功能,将隐藏在音乐、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等舞台元素符号背后的身体释放出来,使其出场、存现。由此一来,身体便成为个人的身体,观众便很难对这些身体产生共鸣,找到约定俗成的具象意义。其次,尽管现代舞蹈使观众陷入一种线性理解的审美困惑,但同时也为观众建立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欧建平反对以欣赏传统舞蹈的态度来欣赏现代舞蹈,也反对在欣赏现代舞蹈过程中寻求一条能够产生共鸣的线性故事情节。在谈到欣赏现代舞蹈的态度时欧建平指出:“使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

15、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全身心地去感受作品,然后再去进行理性的思考。”“不要拼命地在一个本属抽象的 纯舞蹈中,寻找某种根本不存在的故事情节线索或社会意义联想,更不要指望自己能在这类作品中被 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刺激得热泪盈眶。”“舞蹈还是感觉的流程,而无论什么舞种,即使是注重理性的现代舞,也都是以感性的表象为第一特征的;这就是说,用理性窒息感觉只能破坏现代舞动人心魄的魅力。”欧建平分别谈到了要以“感觉”来观赏现代舞,要以“感性思维”来体悟现代舞。那么,这种审美形式是如何建立的?这种审美体验又是何种感受?法国知觉现象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

16、nty,1908-1961)指出:身体先天具有一种知觉作用,这种作用使我们在感知外在世界时,可以将一切外在与我们内在的二分的隔离打破,使世界(客体)与我们的内心(主体)构成一体。现代舞蹈注重内心的表现性,现代舞编舞家创作的内容均与其自身的直接感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阳光洒满大地时,身体开始舒展、生长;当暴风雨来临时,内心情绪会变得沉重、懈怠。舞者身体的本原,就已经表达了由内向外的真实含义。他们在帮助观众建立一个全神贯注的感知视角的同时,也与观众建立一种与内心直接联系的方法。身体情感的出场与存现就像一条无形的隧道,能够越过语言逻辑的屏障,直击观众的内心,并与观众生活所经历的一切达到高度共鸣。此

17、外,莫里斯梅洛-庞蒂认为,人类知觉还具有整体性(能够感知事物的整体,如当我们看某个人脸的时候,会看其五官结合的整体,而不会在刹那间仅看他的眼睛、鼻子或者眉毛)、联觉性(感官之间的相互交流、渗透,如当我们听见轰鸣的发动机声音时,就仿佛看见了一台摩托车飞驰而过;当我们看到未成熟的杏时,就仿佛品尝到了酸涩的味道等)及可逆性(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替,当我们在感受一部艺术作品的同时,艺术作品仿佛也折射出了我们在其中的经验)的特征。上述三种特征对于我们欣赏现代舞蹈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启发。虽然,这些特征瓦解了观众对事物所形成的线性理解,但它就像一块赋有语义的灵魂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能够直接且真实地展开感知。

18、四、挣脱双重枷锁:马赛曲 的审美诠释1915 年,伊莎多拉邓肯运用克洛德约瑟 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1.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1.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2.122024年3月 第22卷第1期音乐舞蹈研究夫鲁日德李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1760-1836)的音乐 马赛曲 进行编舞,并首演于法国巴黎的特罗卡代洛剧院。马赛曲 是法国革命者从马赛向巴黎进军时唱的战歌,以同名音乐改编的舞蹈出自邓肯对革命者的同情,是对波兰

19、和法国战争期间的爱国主义的歌颂。孟凡翠谈道:“马赛曲 是在资本主义浪漫思潮汹涌的条件下孕育而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她的舞蹈力求摆脱传统芭蕾的束缚,随心而欲地使之与内心的感情一并表达出来,追求自然,追求人性的解放,追求自由而浪漫的理想。”在笔者看来,此作品不仅在身体形式上突破了古典芭蕾对语言的束缚,还在内容上表达出革命者摆脱奴役及对自由的向往,赋予观众一种挣脱身体形式束缚和传统内容表达双重枷锁的审美感受。在 马赛曲 开始之初,伊莎多拉 邓肯身穿鲜红色长衫,旋风般地冲到舞台中央,屹然挺立。当“敌人”对她进行猛烈进攻,并卡住她的咽喉时,她以大张大合的身体语言表现出面对“敌人”压迫毫不退缩的英勇精

20、神。其次,当她看到英勇无畏的革命者持续战斗之时,她颤抖着身躯且热泪盈眶。再次,她挺直身躯,手臂高扬,紧握双拳撑开了身着的斗篷(仿佛一面高扬的旗帜),随后以全身拥吻红旗获取一股无穷力量,通过无声的呐喊,呼唤着自己的同伴拿起武器,继续投入战斗。最后,她以赤裸肩膀和半边身体的造型,在一片寂静中仿佛化为一尊庄严伟大的自由女神雕像,结束了整个表演。虽说伊莎多拉 邓肯的 马赛曲 讲述了为自由而流血、牺牲的革命人物和革命事件,歌颂了那些敢于与顽固守旧势力斗争的人们,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她运用传统的舞蹈逻辑(综合艺术)和桎梏的身体风格对其进行建构,而是通过运用生活表情和肢体动作向我们呈现出一幅巨大的视觉画面。图1

21、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舞蹈剧照透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出,伊莎多拉 邓肯的动作充满张力,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且热血沸腾的步伐、大跳,以及呐喊式的仰头问天动作,淋漓尽致地呈现出砥锋挺锷、不平则鸣的情感表达。观赏这部舞作时,进入观众眼帘的是舞者的“块状”情感。当观众的感官被舞者块状情感刺激时,我们的嗅觉感官、味觉感官和触觉感官,也会被舞作的整体呈现所影响,并与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信息接受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看舞者宁折不弯的斗志,或在听 马赛曲 铿锵有力的节奏时,我们也仿佛嗅到了革命的硝烟、品尝到了火药的苦涩,触到了革命者在战争中坚韧不拔的力量。该舞凝练,以情带舞、以舞表歌,极富

22、鼓动性和感染力。也正是该舞作通过主体存现的情感 孟凡翠.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以舞蹈 马赛曲 和舞剧 云南印象 为例 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89-90.借助舞台各类符号元素如围绕文本进行叙事、表意的灯光、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图片来源:la marseillaise Isadora duncan-Bing images。13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ModernDanceArt:AestheticPerceptionConst

23、ructedon“EmotionalExistence”TakingLaMarseillaiseasanExampleZhang Dace(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110169)Abstract:Taking Isadora Duncans La Marseillaise(1877-1927)as the object of study,this study explores into the socialsoil breeding modern dance and its dissemination techniques,as well a

24、s the ways to appreciate it with the employment ofliterature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The study also analyzes what confuses the ordinary audiences in appreciating moderndance and helps them obtain the aesthetics.Key Words:Modern DanceEmotional ExistenceAesthetic PerceptionLa Marseillaise表达对观众感官进行整体刺

25、激时,才弱化了语言逻辑的传统结构,使观者能够穿过一条无形的隧道,获得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当舞作发展至高潮阶段,绝大部分观众泪流满面,并随着伊莎多拉 邓肯的舞蹈高歌、欢呼。换言之,舞作形式与意义的双重自由感在观众间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同时,观众也在无须思考的状态下,能够直接感受该舞作所表现的终极思想。此后,马赛曲 成为伊莎多拉 邓肯的代表作,她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整个世界。正是因为伊莎多拉 邓肯不满足于古典芭蕾的传统风格和训练体制,才以自由的形式进行舞蹈。从这点来看,马赛曲 也充分地展示出伊莎多拉 邓肯展开舞蹈革命以及斗争革命的目的与宗旨。舞作中的自然身体语言形式以及情感流露,本身就具有反压迫、反封建

26、,以及反传统主义的隐喻意义,它与伊莎多拉 邓肯表演的内容一道,共同完成了舞作 马赛曲 预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比文字、语言表达更具有透明性的,是身体与世界接触的最初体验。艺术的真实性应该是在身体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个身体与世界连接的整体,而不是一种人为所创造的逻辑结构。虽然 马赛曲 不像传统舞蹈那般,借助不同艺术形式来建构文本,实现叙事表意,但也正是因此,它却为观众搭起了一座能够连接舞者身体与当下社会感知的桥梁。结语现代主义社会孕育了现代主义艺术,伊莎多拉 邓肯在这块土壤中,创造出一种极具反叛精神的现代舞蹈,它在突破古典芭蕾等传统舞蹈叙事表意的同时,还击碎了西方几百年来传统身体语言的审美标准。马赛曲 就是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舞蹈作品,它既淡化了传统舞蹈身体形式的影子,也不再像传统舞蹈那般对不同艺术形式建构来叙事表意。它不仅在内容方面表现出对旧制度、旧体系的突破,还在形式方面摆脱了对传统身体语言风格的运用。马赛曲 的出现在开创一条舞蹈全新创作之路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一种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虽然说抽象的现代舞蹈身体语言给观众审美带来一定的审美困惑,但并不代表现代舞蹈不可理解。我们应当换一种态度,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欣赏现代舞蹈的美,感知现代舞蹈的魅力所在。责任编辑刘希瑶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