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与注意项目.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6932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与注意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与注意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与注意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与注意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常按摩腹部的好处与注意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常按摩腹部好处和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起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效。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愉快。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张力及淋巴系统功效,使胃肠等脏器分泌功效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显著地改善大小肠蠕动功效,可起到排泄作用,预防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常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能够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预防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发生。揉腹还能够降低腹部脂肪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经

2、过轻重快慢不一样力度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通畅,促进脂肪消耗,预防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减肥效果。 常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利于入睡,预防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诊疗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具体操作方法:通常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显著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

3、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无须担心。多种疾病诊疗穴位详解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二(女)大家全部知道穴道在“经络”能量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后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数目了,更何况其它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人体穴道,称为“正穴”,以后又陆续发觉了

4、“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含,人体穴道总数远超出1000个。不管多么专业人也无法全部熟记这很多穴道名称,更不要说利用自如了。不过,诊疗常见病不需要这么多穴道。实际上,只要熟知和其相关人体穴道,便可充足地进行穴道医疗了。关键是,不是大量熟记穴道,而是充足找到有效人体穴道,并熟练地利用。所以,本站以正穴为中心,严选尤其有效穴道,配合症状或疾病,好好地利用这些穴道,每个人全部可进行穴道诊疗。【阿是穴】腰部病变部位及周围,用大拇指按压感觉疼痛最敏感处。【委中】膝关节后面,腘横纹中点处。【委阳】委中穴外开1横指处。【气海俞】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环跳】臀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和骶管裂孔连线外

5、1/3和内2/3交点处(侧卧,健腿在下伸直,患腿在上屈曲90)。【殷门】大腿后侧,臀下横纹中点(承扶穴)和腘横纹中点(委中穴)连线上3/7和下4/7交点处。【风市】大腿外侧中线上,当直立垂手时,中指指尖处。【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承山】小腿后侧正中,人字纹尖凹陷处(伸腿向上提足跟时,可显露人字纹)。【足三里】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涌泉】足底中线前、中1/3交点处,当足趾跖屈时,足底前呈凹陷处。【内关】腕关节掌侧,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间。【大椎】低头,颈后下正中高大隆突

6、(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长强】尾骨端和肛门连线中点处。【风池】颈后枕骨下两侧,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阿是穴】足背第4、5趾趾间缝后约1寸,按压疼痛敏感处,对侧取穴。【肩髃】肩部,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极泉】肩下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肩前】肩部,肩髃穴内侧1横指处。【肩髎】肩部,肩髃穴后方,肩峰后下方凹陷处。【肩井】肩上,大椎穴和肩峰连线中点处。【秉风】肩胛部,肩胛岗上缘中点向上1横指,岗上窝中央处。【天宗】肩胛部,秉风穴直下,岗下窝中央处。【曲池】屈肘,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外关】腕关节背侧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阿是穴】背部,第510胸椎脊柱旁寻求出压

7、痛点或皮下结节。【至阳】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两肩胛下角连线和脊柱中线交点。【内关】手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大陵穴)直上2寸,两筋之间。【中脘】脐上4寸。【气海】脐下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梁丘】髂前上棘和髌骨外上缘连线上,膝髌外上缘上2寸处。【足三里】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任脉:从下颌承浆穴到下体会阴任、督全部是中医理论中经脉,所谓“打通任督二脉”指练功人说法,传说当两条经脉“气”连成一体,从而突破限制在体内循环话,功法能够达成大成境界。【大椎】低头,颈后下正中高大隆突(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池】颈后枕骨下两侧,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8、凹陷中。【肩井】肩上,大椎穴和肩峰连线中点处。合谷属于阳明大肠经。在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烧等症。孕妇慎用。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处。【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痴呆、中风。小儿按摩推拿常见穴位及操作1 攒竹(天门)位置: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为一纵向直线。操作: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通常操作3050次。主治:发烧、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惕不安(指小儿易惊、易乍、易夜啼、烦躁不安。)2 坎宫(眉宫)

9、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分推坎宫”。通常操作3050次。主治:外感发烧、头痛、惊风、目赤肿痛。3 太阳位置:在眉梢和目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处。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通常操作3050次。主治:发烧、头痛、惊风、目赤肿痛。4 天柱骨位置: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蘸水自上而下刮。通常操作100150次。主治:呕吐、项强、发烧、惊风、咽痛等。以上四穴可治小儿外感,天柱骨又可诊疗项强、呕吐。5 腹位置:在腹部。操作:沿肋弓

10、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通常操作100200次.摩5分钟。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恶心。6 脐位置:在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揉100300次;用指或掌摩,称“摩脐”,摩5分钟 ;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主治:腹胀、腹泻、食积、便秘、肠鸣、吐泻。7 丹田位置:在小腹部,脐下2-3寸之间。操作:用揉法揉称“揉丹田”通常揉50100次;用摩法摩称“摩丹田”通常摩5分钟。主治:腹痛、腹泻、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8 膻中位置:两乳连线中点。操作:可用中指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至乳头,

11、称“分推膻中”。通常二者均操作50100次。主治:咳嗽、痰多、吐逆。9. 脊柱位置:在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做直线推进,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通常35遍,每捏3下再将脊背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应在脊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操作时通常100300次,或捏35遍。主治:发烧、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10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做直推称“推下七节骨”或自下而上做直推称“推上七节骨”。通常推100300次。主治: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腹泻、久痢等。推下七节骨:多用于便秘、痢疾

12、等。11龟尾位置:在尾椎骨端。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通常揉100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12 脾经位置:在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二者统称“推脾经”。通常推100500次。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临床多用补法。13肝经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二者统称推肝经。通常操作100500次。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需补肝经时,则用“补肾经”替换,或补

13、后加清。14心经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二者统称为推心经。通常推100500次。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心经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替换。15 肺经位置: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二者统称推肺经。主治:感冒发烧、咳嗽、气喘、痰鸣等。16 肾经位置:在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二者统称推肾经。通常推100500次。主治:“补肾经”可治小儿先天

14、不足,久病体虚、腹泻、遗尿、虚喘等。“清肾经”可治膀胱蕴热、小便淋沥刺痛。本穴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替换。17大肠经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自虎口直推向食指尖桡侧为清,称“清大肠”。二者统称推大肠。主治:“补大肠”用于诊疗虚寒腹泻、脱肛。“清大肠”多用于治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泌结。18小肠经位置:在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沿小指尺侧缘处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小肠”。二者统称推小肠。通常推100300次。主治:多用于治小便短赤不利、

15、尿闭、水泻等症状。若多尿、遗尿等 ,宜用“补小肠”。19四横纹位置:在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通常各掐5次或推100300次。主治 :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20 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指端“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通常推100300次。或揉5分钟。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另外“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泻。21 内八卦位置:于手

16、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2/3为半径所作圆。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通常推运100300次。主治:咳嗽、痰鸣、胸闷纳呆、腹胀呕吐。22 二扇门位置:在手背第三掌指关节近端两侧凹陷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等。23 外劳宫位置:在手背和内劳宫相对处。操作:多用指端揉,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宫”。主治:感冒、腹痛、腹泻、痢疾、脱肛。24 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阳池(腕横纹外端)至曲池(肘端横纹外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部,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

17、自拇指桡侧推向肘为大推三关。通常推100300次。主治:食欲不振、疳积、吐泻、感冒等症。25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正中,从腕横纹至肘横纹正中成一直线。操作:1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2用食中指沾水自腕至肘部,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同时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通常推100300次。主治:外感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打马过天河”作用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高热。26 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腕横纹内端至肘横纹内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通常推100300次。主治:实热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咽痛、腮腺炎、大便干

18、燥等。注解:尺侧:为靠近小指一侧。 桡侧:为靠近拇指一侧。 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进。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进。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进。 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进。 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人体多种穴位位置太冲:(足厥阴肝经),(在大脚指和二脚指之间后一寸);功效:消气穴,给心脏供血。行间:(足厥阴肝经),(在大脚指和二脚指之间);功效:给心脏供血,和太冲配合按摩。章门:(足厥阴肝经

19、),(在肚脐和肘尖相交位置);功效:舒肝健脾,减肥。后溪:(手太阳小肠经),(在掌横纹小指端侧);八脉交汇处。功效:神志不清、落枕、肩痛。养老:(手太阳小肠经),(在腕横纹背中部);功效:眼睛昏花、耳聋、高血压。液门:(手少阳三焦经),(在小手指和无名指夹缝无名指端);右手效果佳。功效:津液不足,口干舌燥,夜间口渴。阳池:(手少阳三焦经),(小手指和无名指夹缝向上到腕关节);右手效果佳。功效:阳气池子,主治虚寒怕冷。支沟:(手少阳三焦经),(继续向上到腕横纹上三寸);右手效果佳。功效:肋胀痛,通便。翳(易)风:(手少阳三焦经),(在耳后跟部);功效:主治急性耳鸣、耳聋。晴明:(足太阳膀胱经),

20、(在鼻根部);功效:预防近视。肾俞(输):(足太阳膀胱经),(在肘尖对应后腰部);俞:通道意思。功效:腰痛。委中:(足太阳膀胱经),(膝窝中部);功效:腰背痛,排毒出口。涌泉:(足少阴肾经),(在前脚掌中部);功效:调整高血压(对着心脏按摩),金鸡独立法。太溪:(足少阴肾经),(在内踝下部);功效:补肾大穴,主治肾虚,头空、眼涩、耳鸣。阴谷:(足少阴肾经),(在膝窝侧部);功效:关键穴,治肾疾,通膀胱、利尿。天泉:(手厥阴心包经),(在腋横纹下三寸);功效:主治心痛、心悸。曲泽:(手厥阴心包经),(在肘窝部);功效:主治心血管疾病,调整心血供给。放血点。西门:(手厥阴心包经),(肘腕横纹中点)

21、;功效:主治心绞痛,胸部憋闷。抢救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在腕横纹下三寸);功效:主治失眠,调整心律。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在腕横纹中点);功效:工作压力头痛,口臭。劳宫:(手厥阴心包经),(手心);功效:大补穴,可放松心情。中冲:(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指甲十指侧);功效:主治泄心火。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在大指和十指间);功效:主治面部痛,牙痛。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在肘横纹内侧端点);功效:主治降血压、通便。天泽:(手太阴肺经),(在肘横纹外侧端点);功效:主治高血压、哮喘,补肾。太渊:(手太阴肺经),(在手腕大拇指窝外);功效:补气。天枢:(足阳明胃经),(在肚脐两傍

22、二寸);功效:主治大肠疾。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在膝下四横指);功效:主治慢性胃痛,消气穴,增强免疫力。风池:(足少阳胆经),(在耳后);功效:主治头晕。肩井:(足少阳胆经),(在肩窝);功效:主治多种痛症。带脉:(足少阳胆经),(在和肚脐平行两肋端);功效:减肥(敲肋两侧),妇科病。风市:(足少阳胆经),(在站立中指指到位置);功效:主治风症,皮肤病。丘墟:(足少阳胆经),(在外踝前);功效:主治抽筋,多种炎症。太白:(足太阴脾经),(在大脚指骨外后);功效:主治补肺。公孙:(足太阴脾经),(在太白后一寸);功效:主治憋气、胀肚。少海:(手少阴心经),(在肘横纹边缘内侧);心经合穴。功效:主治调整心脏,降低血压。神门:(手少阴心经),(在腕横纹上)功效:主治定心神,治老年痴呆、晕车、通便。少府:(手少阴心经),(手掌爱情线小指侧);功效:主治先天性心脏病,中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