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191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2024 年第 1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1,这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在全面参与并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尤其在推进乡村人才发展、文化振兴等领域,高职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教学是对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2、,是从入脑到入心、入行的转化和巩固,起到深化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我们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围绕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要求,在反思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的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一、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与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上。在理论逻辑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要素是“人才振兴”,关键要素是“文化振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

3、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青年学生承担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的生力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充分利用实践是对理论的延伸与巩固的特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化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次理论逻辑认识,从丰厚的乡村文化、乡风乡俗中获取滋养,实现理论学习真正“入脑入心入行”,自觉增强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助力民族复兴。在现实需要上,高职院校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自觉担当起提供人才支撑与文化引领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不但要供给学生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还要提供学生适应行业发

4、展和职业需要的实践技能,即上班即上岗、上岗即创造价值。同样,学生也必须主动融入职业教育环境和氛围中,尤其要从实践教学中获取学习价值,赋能职业发展。二、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两者互融互促分析当前,高职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探索,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都有诸多成果可以借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分析周文恩(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摘 要: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也体现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路径的选择与完善,首先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意蕴;

5、其次要结合当下常见实践教学方式的优势,优化教学布局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生也要主动融入职业教育环境,从实践教学中获取最大的学习价值,赋能职业发展。简言之,即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确保多元育人主体形成合力;推动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实践学习价值;联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赋能乡村振兴;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提升思政课助力学生振兴乡村的能力。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689(2024)01-0019-04收稿日期:2023-10-09作者简介:周文恩(1975-),男,湖北利川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

6、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2022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编号:BCPG2224)。19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R 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4 年第 1 期鉴,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可供参考的成果较多。但如何将这些成果用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层面,无论是将课堂开在乡村企业,还是田间地头

7、,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教学实施角度,主要问题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共性是缺乏经费,或者有经费保障但在使用上存在制约因素,比如申请难、报销难等;二是推动或实施教学走进乡村面临不少问题,学校对师生在校外实践安全有顾虑,教学管理部门对校外实践教学效果有顾虑,教师对组织校外实践也有顾虑,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确定主题、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面临较多困难;三是部分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少系统性科学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过程较为随意3。从教学组织角度,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要求。当前,多数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有所

8、欠缺,缺乏乡村实践体会和经历,在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会出现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现象。育人先育己,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考验,要克服实践教学困难问题,还需采取强化理论学习、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构建专兼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措施。(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融互促分析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虽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规避其局限性,实现实践教学与乡村振兴战略互融互促。1.语言类和认知类实践教学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融互促。语言类实践教学主要表现为“理论宣讲、课题讨论、课堂辩论、主题演讲、课堂汇报等”2。它的优势在于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或分

9、组讨论、辩论等,通过语言表达来强化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释义、理解与认同,促进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同样,通过语言类实践教学,师生可以直接、深入地参与乡村振兴,比如: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与被列入广州第二批“美丽乡村”名录的寮采村进行合作共建,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将寮采村红色文化资源直观化,学校培训在校学生,在校学生再培训村小学生,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结对成为讲解员,利用思政课理论宣讲优势对东江纵队抗日据点等进行理论升华和解说,服务寮采村整体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成效,双方的互融互促在“优势互补”的背景下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体现在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基础的

10、话语表达能力、符合事实的释义或观点表达都有可能仅停留于表面,甚至偏离事实本身,尤其在涉及一些敏感的、尚未盖棺定论的现象或事件时,必须规避或在获得权威认证后,再运用于实践教学,服务于乡村振兴。认知类实践教学,主要借助于听、看等感官,依靠散落于乡村里的大量种类繁多的教学载体,通过感官刺激来促成教学目的的达成。它的优势在于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情绪或心理变化,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或工作热情,增强学生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效。从乡村振兴发展的角度,借助于一批又一批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实践教学,不但能提升乡村的人气、知名度等,也能通过食宿、交通、文旅产品等消费,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上述提

11、及的寮采村,毗邻广州第二大学城,近些年吸引了周边高校师生进村开展实践教学,大量特色农产品,比如柠檬、火龙果等,销量获得了大幅增加,农家乐的生意也日益兴旺。但这种方式的劣势也是较为明显的,开展实践教学对场景、介质等要求较高,很多乡村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符合教学需要的乡村,又通常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普适性不够,或者离学校较远,不利于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2.生产性和交往性实践教学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融互促。生产性实践教学集中体现在学生以顶岗实习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在实习过程中找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契合点,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促进思政课的理论学习价值、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统一,达成育人

12、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对推进乡村振兴是直接的,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直接变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教学行为转换成生产行为,互融互促效果明显。它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乡村能提供给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机会不多,师生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试错犯错的空间不大,开展教学涉及到的主体较多,且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交往性实践教学主要表现为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比赛等,师生同样直接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助推乡20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2024 年第 1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村发展。这种方式往往集中于某一时段,难以保持其连

13、续性,学生也有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功利化倾向,“搭便车”、走过场等情况也难以避免,育人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与活动的结束呈减弱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教学为例,方式为社会调研,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对自己家乡的河流治污情况进行调查,综合调查图片、数据、访谈等材料,形成调研报告。实践证明,社会调研这种形式,对学生开展活动的制约还是比较大的。三、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为高职学生快速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而提供理论、文化等自信动能,从而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融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引领学生职业发

14、展,学生也要从实践教学中获取最大的学习价值,赋能职业发展。(一)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确保多元育人主体形成合力健全的保障机制是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提,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人、财、物等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一是完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4实践教学涉及乡村、学校、家庭等多个主体,做好组织、协调、实施、评价、管控等,需要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确保教学环节保障有力、教学效果评估有据、实践风险可预可控。二是健全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3 年版)明确规定,“专科

15、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融入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必需配套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经费落实到位。三是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要克服当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走过场、学生搭便车等现象,需加大实践教学在学业考评中的权重,从规则上引领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在实践学习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重视,在实践过程、实践考核和实践认识三个环节上,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5(二

16、)推动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实践学习价值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价值,从而赋能职业发展,抓手在于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教学计划必须可行,教学选点所在乡村要有乡村振兴规划,教学资源能满足教学需求,往返交通要便捷安全等;二是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振兴的内容,要符合该村的特色和发展定位,也要契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涉农专业,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的呈现方式,达到教学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需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保障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回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

17、学习价值。(三)联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赋能乡村振兴高职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一定要落实“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让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真的体验、好的体验和美的体验。赋能乡村振兴,离不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动。我国的乡村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必要体现差异性的乡村文化,实现错位发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要跟乡村文化结合在一起,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理论讲活讲透,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特色等理论内容;实践上,要解决理论教学为实践提供理论解释的问题,实践教学为理论学习提供支撑,从而达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联动。共同赋能乡村振兴,在两者形成联动的场地选择

18、和实施方式上,还要结合专业差异、生源差异等情况。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可以倾向于参观、展览类实践场所,以便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对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应该倾向于生产性实践场所,以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奉献精神等,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沉浸式虚拟仿真课堂的构建,也能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使大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沉浸式领略乡村文化,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感染力与趣味性。”6(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提升思政课助力学生振兴乡村的能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观察者、监督者、指导者、评价者,更是组织者,“给学生一杯水,教2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R esearch on

19、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4 年第 1 期师要有一桶水”是教师开展好教学的前提。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互融互促,必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既能契合实践需求开展教学,助力乡村振兴,又能促进学生赋能职业能力的提升。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组织思政课教师“走出去”,目的地是培训课堂与乡村、企业。培训课堂包括专题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比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专题学习等。乡村和企业是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理想场所,要让教师先学先悟,以考查、调研

20、或挂职等方式,深入乡村和企业了解民情民意、企业所需,帮助教师将实践经历转变为鲜活的教学素材,以便更合理、更系统地指导学生实践学习;二是把农村或企业的兼职实践教学教师“请进来”,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策划、组织、实施与评估,充分借助他们丰富的乡村生活体验和工作成效,发挥他们对乡村文化、乡村资源、民风民俗的深入了解优势,弥补专任教师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优势互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与大学生分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激发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7。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其中,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蓄水池”和“助力器”,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

21、撑8。高职学生要把自己锻造成为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必须通过深入农村,深入一线,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企业或行业的技术能手、管理骨干,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或企业生产在具体岗位上的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围绕乡村人才振兴,拓宽教学途径,深化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激发其主动投身实践乡村振兴的学习与工作热情。参考文献:1 中国政府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EB/OL.(2023-02-13)2023-05-05.http:/ 李敏,包松松.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

22、分析 J.思想理论教育,2023(9):72-77.3 王预震.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6):149-151.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5 李晓晓.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探究 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46-47.6 刘新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101-105.7 林生,张栋洋.论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创业 J.农业经济,2021(11):122-

23、124.8 关诗雯.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0):395-400.(责任编辑:张 静)Analy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ZHOU Wen-en(Marxism School,Guanzhou Huanan Business College,Guangzhou 510500,China)

24、Abstract: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bestowed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which also reflect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following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so as to ensure th

25、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e sele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eaching path.Firstly,the valu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Secondly,the advantages of common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sh

26、ould be combine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layout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tegrate in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o get the maximum learning value from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mpower career development.In a nutshell,the pr

27、actical teaching guarantee mechanism should be perfected to ensure the formation of diverse educational subjects.Th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value of practice learning.The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28、 teaching to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elping students to revitalize rural areas.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actical teaching;path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