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以健康码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175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以健康码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以健康码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以健康码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3卷第3期2 0 2 3年9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 o l.2 3 N o.3S e p t.2 0 2 3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 以健康码为例王亮家,马建波(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 0 0 8 7 2)摘 要:在技术与伦理的互构中,技术能在道德层面发挥“物律”引导效果。不同于自律与他律,

2、物律是指依靠技术物自身力量规范人类行为从而提升道德觉知的方式。以健康码为例,物律贯穿于技术的设计、应用与情境中,具体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技术的设计脚本构建了不同的人 技术关系,其技术意向性在调节个体知觉时,能够强化道德选择情境,引导人们的道德自觉与利他行为;第二,公众使用技术积累的经验,能够增加风险敏感度和关怀他人的责任感,提升伦理自治能力;第三,技术可以加速情境中的行为交互,使个体道德中立行为转化、汇集成公共善,实现分布式道德。结合技术伦理理论资源,寻求可信任的技术构架,以放大技术物律效应,消解风险,防止物律异化为“物役”。关键词:物律;道德物化;负责任创新;分布式道德;健康码中图分类号:B

3、 8 2 0 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0 4 5 3(2 0 2 3)0 3-0 0 2 3-0 0 0 8收稿日期:2 0 2 1 1 1 1 0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贵州以数据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困境辨识、行动框架和实现路径研究”(2 2 G Z Z B 0 5)作者简介:王亮家(1 9 9 7),女,广西桂林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研究;马建波(1 9 7 4),男,四川西昌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研究。现实中技术导致的风险挑战及其伦理效应往往并存,技术与价值如何互构越发成为

4、技术哲学和应用伦理学的研究热点。自技术哲学发生经验转向、伦理转向以来,道德物化、分布式道德、负责任创新等前沿理论也将目光聚焦到具体的技术产品乃至技术设计、技术系统上,积极探索如何实现技术嵌入、凸显好的伦理价值以及更好发挥物律作用的具体路径。不同于强调人的规范作用的自律和他律,物律是一种规范人类行为的新手段,其依靠物质自身的力量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1,使技术发挥对主体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促进效果。如健康码,既是危机情境下的技术创新,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与数字治理结合的典型,对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健康码本质上是标识个人疫情风险等级的二维码,依托智能手机上的支付宝、微信、钉钉等平台运作,其

5、价值是基于时间、空间、人际三维数据综合判定的2。笔者将以健康码为例,结合健康码技术,分析技术在促成人道德自觉上的物律作用,厘清技术如何在设计、应用、情境三个环节中促进人更负责地行动,营造社会善的氛围,以及如何通过系统、规范的技术设计和应用,在实践中延续、放大技术的物律效果,规避风险,以期更深入理解人 技术的关系,更细致地鉴别技术的伦理效应,促进价值与技术的良性互动,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一、脚本设计干预道德觉知设计活动是技术物投入实践的首要环节。拉图尔(B.L a t o u r)认为设计者通过脚本将关于世界的愿景铭刻在(i n s c r i b i n g)技术物中3。受此启发,

6、技术哲学家维贝克(P P.V e r b e e k)进一步提出了道德物化理论,系统阐述了技术物的物律作用原理。他认为,技术物能调节人的知觉大小和表征方式,从而激励或抑制行动者的行为,实际上起到了规范行动主体行为的作用,并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目的。例如,减速带作为技术物对来往车辆施加外力,迫使司机不得不降低行驶速度,这与张贴减速标语、教育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目标和效果相一致34 54 6。道德物化理论对技术物自身道德相关性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设 计 活 动 如 何 引 导 人 的 道 德 行 为。伊 德(D.I h d e)在 技术与生活世界 中指出,人与技术间存在“诠释、具身、它异、背

7、景”这四种关系4。这有助于理解技术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设计者、社会、用户等不同主体的技术意向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关系中调节个体的意向性。“诠释关系”指技术提供对世界的表征,也即人通过解读技术获得某种认识。如温度计通过温度值反映人与现实环境的温度状况,使未走出户外的人通过温度值也能察觉天气的凉热。“具身关系”指人通过技术进行知觉,技术部分透明甚至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它异关系”指技术可能以某种生硬的方式介入人的生活,人未必要通过技术关联世界,而是将技术作为准他者看待,如技术功能会改变人的偏好。“背景关系”指当技术作为背景的一部分时,人通过技术控制环境,但技术并非是关注的焦点。这四种关系都揭示了技

8、术会强化人际间、人与现实境遇的联结。设计者通过构造脚本和管理规则构成不同的人 技术关系,帮助用户构建感知和诠释现实的框架,建构具体的道德选择情境并提示行动方案,引导人们按照道德期许采取行动。道德物化中的脚本与仿真法强调设计者应当预见产品的使用情境,据此发掘有价值的脚本。设计者需要重点关注用户与技术的交互,调节用户行为和体验的方式31 0 41 0 5。健康码的设计脚本决定了它属于数字追踪技术(b e i n g-e r),其包含维护生命健康、保护隐私、遵守公德的价值性功能(b e i n gf o r)。健康码也与人不同程度地构成了上述四种人 技术的关系。健康码直接关联物理数值与风险等级,用健

9、康码的颜色变化呈现个体生理状态的变化。在这种诠释关系中,对健康码的查验使用户能认识到体温和行踪已经由身体的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变,陌生个体无意间的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健康码颁发产生实质影响。健康码界面上颜色或星号的变化、流调行程的播报也能传达疫情走势。健康码依托手机实现追踪功能,如S I M卡与基站信号不断交互,可借助信号传播的时间和强弱波动捕捉手机的大概位置。疫情期间,“绿码”的数字认证成为人际交往共同体的准入规则;在技术的功能实现与应用场景中,健康码被视为身体的延伸,健康码与人形成更紧密的具身关系。而健康码的效力是否科学、准确,则会影响个体对技术的亲近感、信任感,甚至会改变使用行为,因此存

10、在一定的它异关系。当具体的健康码技术被用作治理与服务工具防控传播风险时,数据库、算法、防疫系统则成为背景。诠释关系和具身关系表明健康码关联了生理信息与社会价值,相应的出行与设计行为并非与道德无涉,而需谨慎考虑,用户成为自己出行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突显了人被数字化地表征读取,技术深度介入到人的生活。尽管数字防疫可提供便利,但一旦健康码失灵或体验变差,随着技术对个体的它异性增强,就可能影响防疫的追踪模式、效果以及用户的信任和配合。因此这就需要设计者关注人的技术偏好,兼顾隐私等价值设计。设计者调试脚本,不仅能帮助个体更具象地感知疫情的严重程度、传播走势,也能在促进技术信任的同时影响个

11、体的行为方式。健康码的追踪功能可为行动者提供相关信息,强化个体道德选择的情景。如根据健康码收集的信息,可初步筛选出可能需要隔离的对象,帮助个体确认风险,为劝导他人出行、惩罚违规者等道德行为和评价提供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用户更全面地感知现实,从而增强对周边环境的控制力以及道德感知力。健康码也塑造了设计者的道德选择情境,他们需要反思,随着疫情走势变化,是否需要升级或停用健康码,审视后疫情时代中的人 技术关系。可见,健康码的设计脚本重点在强调风险预防,将个体诠释为病毒的潜在感染者与传播者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防疫信号,促进健康自治。这种双重特征强调对自我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强化了生命共同体之间的联结,

12、同时也促使个体反思生命的脆弱性、关联性,察知社会美德、集体公德的内涵,从而增强公共卫生意识。道德物化偏重于从人 技术关系及互动角度阐述技术物的道德诱导作用,隐私设计理论作为互联网行业公认的隐私框架则以更强的实践导向约束设计者考虑道德的实现。隐私设计理论强调了设计要遵守“主动而非被动,预防而非补救;默认隐私;隐私嵌入设计;功能完整;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可见性和透明性保持开放;尊重用户隐私,以用户为中心”5几大原则,以回应用户的价值诉求,维护用户的相关权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调整技术的模型、替代方案、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在技术的脚本建模中有意识地为用户提供适当的隐私工具。在健康码设计中,个人健康信

13、息码参考模型 中的多项条款强调个人信息主体明42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示同意或授权同意,采取动态码而非“一劳永逸”的静态码,在二维条码图像中嵌入数字水印或增加溯源标识,以增强安全性;设定健康码的有效期,记录验证的请求方及时间,以保护隐私6。在配套措施方面,根据2 0 2 0年1 0月颁布的 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规范 要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结束后,机构应停止收集、调用个人信息,并在6 0天内或者在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内删除。2 0 2 2年1 2月1 3日,“通信行程卡”服务及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 p p等查询渠道同步下线。中国电信、

14、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先后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健康码的设计过程体现了“最小必要地收集、同意透明、技术可及性、被遗忘权、保密安全原则”等理念。这有助于引导怀疑和厌恶技术的群体采取更配合的亲社会行为。总而言之,技术与人构成的四种人 技术关系成为个体理解现实、行动决策的框架,加深了人际间、人与日常境遇间的联系。通过完善脚本,在优化功能的同时,技术为用户提供关于道德决策的新信息,强化个体道德选择的情境与敏感性,回应用户的价值诉求,诱发个体的技术信任,引导个体道德利他的亲社会行为。二、技术应用提升伦理自治能力技术应用环节能使用户具有相应的体验,

15、熟悉技术规则,用户积累的技术经验又潜移默化地塑造用户的技术认知及行为模式。只有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控力,才易于保持较为稳定的人技术关系,获得更好的技术体验;用户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才可能自愿选择甚至享受某些技术的便利。“责任是习得的行为,而非生来具有。”7技术应用的经验可以强化用户的风险觉知,培育用户的信息素养和道德施为能力,技术应用的界面可以诱发公众的关怀意识,技术应用的模式可能促进以关系圈层紧密联结的家庭、社区为单位的伦理实践,增强设计者责任感。个体在使用技术时可能产生“技术不便、技术强制、技术有力”三种体验。这些体验有助于公众深化对技术规则的理解,提升关注技术后果的意愿和负责任的能力

16、。以健康码为例,其一,用户均面临着被病毒传染的风险及因数据误判导致的不便,这倒逼用户对他人抱持宽容、谨慎的同理心,增强用户寻求信息保护、健康防护的自觉;其二,由政府背书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健康码,有助于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不同身份、阅历、背景的用户可能存在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与行为准则,在诱导与治理的技术情境下,公众的社会公德和健康观念可以得到加强;其三,健康码在数字防疫中的卓越表现,使得公众进一步体会到个体在数字驱动时代的生存境遇。据第4 7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健康码累计申领接近9亿人,使用次数超过4 0 0亿人次,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一码通行,藉此推动了个体、企业、政府全方位的

17、社会数字化转型8。上述三种技术经验,使得个体对风险更为敏感,能够从直觉与情绪上率先察觉技术风险,形成技术偏好。技术不便的体验让个体关注到技术后果,专家则需要根据公众关注的领域和程度灵活应对9,因此用户与设计者的风险觉知、信息素养得以双向增进。人民智库调研显示,受访者中有7 0.7 0%担 心“健 康 码 后 台 数 据 安 全 性”,有6 2.0 3%认为“健康码存在信息过度收集的现象”,有4 9.1 8%担忧“暴露个人隐私信息”1 0。当设计者发现用户的隐私担忧,在健康码代查功能的页面上增补声明 “退出后设备端不保留或缓存相关数据,且收集数据仅用于防疫目的”,这亦加深了公众对技术后果担忧的直

18、观印象。技术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使个体具有多重身份,因此能使个体从不同视角审视技术,激发关怀他人的意识,而关怀他人的意识正是责任感的一大表现。在关怀伦理学中,责任被理解为“关怀人类和非人实体的倾向,允许集体制定什么是好(善),试图通过培养感知、行动和判断的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1 1。程序主义、后果主义和美德主义视角下的责任分别关注行动的过程、后果、目的是否是善的。斯塔尔(B C.S t a h l)关于对信息技术负责任创新的专题研究认为,责任具有开放性(o p e n n e s s)、行动亲和(a f f i n i t y t o a c t i o n)、目的论(t e l e o l o

19、 g y)三大特征,强调责任归属、行动者响应、行为处罚1 2。不同的哲学传统均强调“责任”。“不同群体、关于未来前景不同的想象者,可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知识并产生不同影响,由此促进决策”1 3。负责任的伦理自治需要照顾到成员的多样性,如关怀技术弱势群体的技术无力。在应用技术时,个体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也52第3期 王亮家等: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 以健康码为例兼具针对自身的管理者角色,同样设计者也具有作为用户受益的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实现关怀所需要的移情和换位思考,也呼应了负责任创新强调的自我反思能力。“对设计者而言,一是需要意识到技术相关的伦理与社会问题,适应情景;二 是 能 揭

20、 示 不 同 行 动 者 相 异 的 暗 藏 假设。”1 4不同群体对技术的定位和首要考量因素不同,如果将技术视为数字治理手段,则偏重于技术功能的普遍适用性;若将技术视为服务工具,用户则会更关注易用性、保密性、授权性、可靠性等方面。“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感”,可被视为是设计者群体的职责,设计者的移情关怀有助于关注到技术弱势者。现实中技术系统的设计者包含政府人员、企业雇员、社会组织参与者等,他们既有管理者的属性,又具有作为用户、管理受益者的属性。“用户”的属性更贴近关怀关系中的被关怀者,设计者内在地具有针对用户“在必要时希望得到关怀”的承诺,由此倒逼设计者以更简洁易懂的方式使用户了解和接受

21、技术及其相应的治理规则。例如,健康码的设计者选取生活场景中常见的红、黄、绿三色,任意年龄段的用户都能轻易联想到交通指示灯,就会知晓红码和黄码即为“隔离等待”但变为绿码后便可通行的规则。颜色码功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并扩大了人类责任:设计者在制定颜色码分类和治理规则时赋予了用户和执行者看到红码、黄码时应该警惕的责任;人工客服、复核通道的开启赋予执行者不能“唯码是从”的责任。完善技术应用界面,开发新的应用模式,还可能为协助关怀他人提供新的渠道,甚至能形成新的伦理实践单位。家庭和社区是我国居民活动最为频繁的单元。我国注重家庭观念,具有关怀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传统。老年人等技术弱势群体常常是技术监

22、测和最需要关注和援助的对象。在家庭中使用技术时,与家人的朝夕相处和深厚的情感联结也让个体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共情,由此更明确意识到技术兼具正、负效应,且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在社区中使用技术时,社区可以通过舆论、教育、组织机制、示范或带动的方式规范成员的行为。流调揭示的聚集性病例能够让设计者关注到家庭和社区的生活模式,进而在健康码界面推出关联家庭成员信息和为他人代查的新功能,并在广泛的应用情景中设立复核通道,进一步突出了用户管理自身健康的角色和义务,提供了用户关怀、协助他人的渠道,也有助于增强用户自我管理和协助他人的能力。教育和训练是习得责任的关键。江苏部分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1 5,多地进

23、行用户调研并组织志愿者协助老人,听取公众批评,持续面向公众开展技术科普教育,提供信息交互渠道,提升个体的信息素养。这便于激发用户关怀家中老人和具体使用场景中的技术弱势者,协助其了解使用健康码和防疫相关流程的意识。这类功能不需要过多的学习成本,只是在原有操作上输入他者的信息或进行讲述。这种“关怀行动”的多次重复在为用户积累经验的同时能帮助用户不断察觉、关注被关怀者的境遇,践行尊重、理解等价值理念,在关怀的举动中不断调整和确立道德原则。从总体上看,公众使用技术积累的经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技术认知与行为模式,使自己对技术的价值风险更为敏感。改变技术的功能、界面、应用场景与模式,可以使行动者综合

24、不同角色,拓宽用户关怀他人和技术参与的渠道,促进家庭、社区这类伦理实践单位的形成,帮助个体适应数字技术环境,增强信息素养,提升伦理自治能力。三、技术情境加速公共善汇集技术应用的环节能够帮助用户个体积累技术经验,加强对技术的关注,形成技术偏好,提升个体对技术的掌控能力和伦理自治能力。而技术作为互动的中介和变量,能在技术情境中加速对集体“公共善”的汇集。“伦理讨论中,公共 这个复杂概念至少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数量上的、政治上的、社群意义的。”1 6笔者意在说明技术能在特定情境中放大信息素养、偏好不同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效果,促进某种有序运作和责任划分,缓解部分群体的道德无力感,增强部分群体的责任感,进

25、一步创造用户和设计者关怀他人的条件,实现对科技决策、社会氛围的向善塑造。正如信息伦理学家弗洛里迪(L.F l o r i d i)的“分布式道德”理论所指,“在现实的道德情境中,善、中性、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大多行动初看没有负载道德,或是因其与价值无关,或是未逾越道德阈值,又或是彼此抵消;被合理设计和监管的技术能促使最初没有道德承载的行动和微弱的潜在善变成实际的善具体策略有:集聚善的行为,把62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恶碎片化、鼓励与抑制(伦理对话的政治和立法两方面)、道德促成者的技术机制”1 72 6 62 7 0。分布式道德的实现有赖于技术情境,技术的设计机制和发展周

26、期使技术情境保有一定的容错性和恢复空间。技术作为互动中介,可能在个体间引入新的联系,导致新的道德关系和评价形成。用户间可以形成集体关注、反思道德的场域,产生示范效应和技术反馈,倒逼设计者发扬职业伦理精神,进而影响科技决策。回顾健康码的设计机制可见,健康码由多地多主体参与设计,由地方数据管理局与中央政府牵头建立专项平台,其设计过程采取对话协商的模式,使之便于引导。根据疫情走势,健康码迭代升级算法,后期采取弹性治理,加之我国尊重科学与专家的技术文化氛围,这些都使得健康码作为应急创新具有容错性,其技术情境具有可恢复空间。健康码构筑的技术情境,一是改变了行动者间的交往状态和生活方式,维系了人群间的交际

27、和流动;二是在行动者间形成新的共同体和“准入资格”。健康码的诞生不仅在效率、安全、数据延续性上具有减少疏漏、提高数据完整性、预警交叉感染风险的优势,能够根据时间、空间等顺序自动存档,并根据数据绘制出动态轨迹并进行后期追溯管理1 8。这一技术变革了防疫模式,提升了基层人员的信息素养。健康码作为技术中介,在公众间建立新联系,使健康者、疑似者、确诊者以及用户、管理者、设计者在互动中形成道德关系,需要对彼此承担责任,并接受道德评价。熟悉健康码的用户对数字防疫的成效评估更具有发言权,使用行为的一致也有助于以公共环境标准界定个体责任。总体上看,健康码在防疫中促进了某种有序的形成,有助于缓解具有责任感但心有

28、余而力不足的用户的焦虑感和愧疚感,减轻对某些无心行为的苛责,也有助于减少信息素养和治理能力不强的基层执行者操作疏漏与不规范现象。在技术情境中,用户使用与讨论健康码技术,在闲暇时间浏览相关报道,这类行为最初不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也未必会产生强烈的道德后果。但个体通过评论与他人交换技术体验,共享相通的情感,进而形成了集体关注、反思道德的场域。人类行为既具有无意识合群、从众的特征,也兼具有意模仿、调适的能动性,行为效果会调节行为动机。技术覆盖范围越广,用户群体越庞大,各地区也越容易发现有待完善的问题,也就更易于形成公众间、公众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当个体都按照道德期许采取行动,就会逐步形成公共善的效果

29、。例如,配合使用健康码可被视为一种公益行为,有效防疫是一种公共善的结果。部分民众使用健康码或许未必是出于积极自觉,而是出于不使用健康码这一替代方案将更为不便等原因,因而这一阶段的技术使用行为在道德上是中性的。随着使用健康码的用户增多、范围扩大,用户的正向行为能对他人和周围生活圈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分布式道德的一大表现是:即便部分能动者未直接参与行动,但也要对某些受动者负责,或使其受益。当用户话语权较弱、公众对技术的参与不足时,公众的调研、舆论和情绪就成为重要的反馈途径。负责任创新理论参照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实验证据,发现了情绪关联价值观,藉此可塑造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明确人们对自身和对他人的关注点

30、,促进群体凝聚力,并可以通过改变群体成员关注的方式促进社会群体的发展或转变等。为了促进共识和集体行动,负责任创新理论特别强调情绪情感的作用。哈蒙森(L J.H a mm e r s h j)声称,“创造和创新的过程都基于情感,开发者需要对这 些 情 感 的 建 设 性 和 破 坏 性 潜 力 保 持 敏感”1 9。罗伊斯(S.R o e s e r)也指出,“公众情绪助于评估技术风险在道德上是否可接受,恐惧和忧虑表明技术可能对人类福祉构成影响,愤慨表明技术可能侵犯了自主性”2 0。先前公众舆论对文明码的激烈反对使政府暂停了对生活中交通出行、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用餐、上网等行为进行量化打分的激进

31、创新,因为“文明”很难完全被科学测量和计算,不存在完美评估“文明程度”的算法。虽然议论文明码的用户并未直接参与设计,但也使得其余未发声的个体获益。文明码案例可被视为公众情绪以反映技术偏好的形式抑制了健康码的“激进式创新”,其促进了技术向善的科技决策。再如公众对健康码的持续关注与舆论情景,用户的亲身实践与技术情境的反复提醒也形成了声讨隐瞒违规使用健康码等行为的场域,触发健康码设计者意识到部分群体的使用窘境,进而使其主动关切不便使用健康码的弱势群体,倒逼用户使用自觉,进而激励开发者的职业自觉。由上可见,行动者之间的激励和调节实现了对“善的行为的汇集”,舆论监督和管理措施实现了对“恶的碎片化”。如两

32、会提议出台手机等设备72第3期 王亮家等:技术设计、应用与情境中的物律分析 以健康码为例的适用规范与标准2 1,严控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上海市“随申码”、广东省“粤省事”和“贵州健康码”以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形式履行告知义务2 2,无锡、郑州多地开设无健康码通道2 3。杭州男子擅自研发“健康码演示”A p p,被西湖区公安分局从应用市场作下架处理,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 4;山西大同复印店老板因出售伪造的核酸检验报告被罚款拘留2 5。这些案例体现了从政治与立法层面实现对伦理的鼓励和抑制的重要性,政府、社会、企业也应提供培育关怀的条件。概而述之,可将个体的道德行为视为“水”,将社会氛围视为

33、“水管”,被发明的技术作为现实情境中的新变量,即使未能改善“水质”、提升整体的道德水平,但也能加速“水”的流动,促进个体道德行为的交互。技术对个体之间、行为效果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改变,加速了原本看似道德上中性或可忽略的行动,进而达到在整体上汇集成道德良善的效果。四、可操作物律将责任内嵌于技术在技术设计、应用、情境各环节中,技术显现出激发公众道德自觉意识并影响科技决策、促使社会氛围向善的功能。笔者已结合健康码案例说明,通过在设计活动中构造脚本,可以为处于不同人 技术关系和道德选择情境中的个体提供信息,使技术意向性得以调节个体感知,引导个体采取利他行为;同时在技术的脚本建构中有意识地为用户提供适当的

34、隐私保护,以回应用户的价值诉求。在技术应用实践中,技术经验能够影响用户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以及风险感知。而改变技术的功能、界面、应用场景和模式,可以拓宽用户关怀他人和技术参与的渠道,促进家庭、社区的伦理实践展开,提升伦理自治能力。技术在具体情境中会放大个体间的互动效果,引发新的道德关系和评价;用户间的情绪、舆论可以形成技术反馈、集体关注和反思道德的场域,产生示范效应,进而优化技术环境,营造公共善的社会氛围。另外,技术这种对伦理价值的微弱作用能够在功能设计、制度安排、立法实践中被强化,使物律更好地内嵌于技术中。如道德物化认为“设计应该被考虑为伦理学的物质化形式”39 1。分布式道德指出“设计和监管合

35、理的技术能倡导、促成善,其次能防止恶或把恶中性化”1 72 7 4。这些都强调了人可以积极构想技术调节人的预期形式。结合技术伦理理论资源,通过甄别技术风险与诱因,技术的负面效应有望被有针对性地缓解,物律的作用也会被相应放大。以健康码为例,根据风险的来源和破坏程度,技术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技术层面,阶段性的技术不便、技术失灵;二是社会层面,前瞻性的隐私侵扰、数字集权等伦理风险;三是人 技术关系层面,人作为潜在的技术弱势者,不得不适应数字驱动的根本性困境。风险一的诱因包括投入匆忙而导致技术偏差、技术精度不高,各地主办单位、技术结构与数据标准存在差异而导致技术不便。鉴于政府统筹数字资

36、源的组织优势以及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的现状,弥补技术缺陷,可以首先从中央层面予以统筹,如颁布参考模型,以便在弥补算法缺陷与硬件瓶颈的基础上细化法律与行业标准。正如斯特林(S t i r l i n g)所言,“精心设计的自上而下的技术治理有时能比参与、协商式方法在道德上产生更好的结果”2 6。关于风险二中的隐私和数字集权问题,是因为参与者信息素养、数据监管意识参差不齐,且价值较大、可长期保存、跨平台复制的数据容易被过度处理,以及数据保护和算法不透明。因此需要保障个体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霍文(J.v a n d e n H o v e n)等学者编纂的 负责任创新三部曲收录了学界

37、的相关研究,在吸收既有的“职业精神,计算机道德规范或法规”基础上,提供了两类方案。“先验”的技术方案包括数据挖掘方法,其将隐私等价值与道德考虑等作为“非功能性要求”在早期予以开发,以更少侵犯隐私的方式选择目标群体2 78。“后验”的保护则侧重于数据的使用而非对数据的访问控制,如通过对数据进行侵入性最小程度的修改,使之学习无偏模型,以消除或忽略训练数据中的潜在偏见,确保数据挖掘限于既有法律框架2 73 3 73 4 6。技术无力者的需求可能因无法自主、充分表达而难以被满足。缓解风险三中部分人群面临的技术无力困境,主要有减少技术侵入感和提升技术适应能力两条路径。这有赖于技术、制度和个体的共同努力。

38、其不仅需要完善技术设计,也需要提升用户和设计者的信息素养,进而提高自我适应、掌控技术甚至协助他人的能力。开发者应当保持道德敏感性与想象力,仔细考虑技术目标,兼顾治理与服务的创新责任,使设计更为友好。而用户82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友好的设计即便不能加快提升个体的技术适应力,但至少可以让技术弱势群体感受到关怀,减少因数字鸿沟带来的失落感、被排斥感。当然,用户也需要承担了解数字技术、参与使用反馈的责任。五、结语技术的物律作用在设计、应用、环境三个环节彼此强化,促进人通过认识环境提升道德自觉,以及通过认识技术、利用技术改变环境。个体的道德自觉与友爱有助于形成公共善,并从中获得

39、更好的生活体验和生存环境,更好地发挥物律效用。但物律也是脆弱的,为避免陷入“物役”,就要破除技术万能论的幻想。技术的物律与风险并存,与个体及行业的自律相互促进。若将应对技术风险的方案仅寄托于技术进步,则会陷入盲目的技术乐观。无论是健康码,还是更广泛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当其投入生产并被应用到数字治理、公共监测与服务时,隐私侵扰、数字集权、数字鸿沟等问题就无法回避。随着“乙类乙管”的实施,健康码的功能急剧收缩、弱化直至完成使命下线。但健康码的经验对于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实现居民电子健康码、电子健康档案等医疗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仍有其现实意义。技术的开发者和用户需要以个人道德自觉、职业伦理

40、自觉、关怀他人的意识,成为更可信任的公民。展望未来的相关研究,一是可以侧重于从公共服务手段而非单纯治理工具的角度考虑,避免窄化对技术接受、技术创新的理解;二是可以尝试从“群体隐私”视角,寻求数据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平衡。数字治理技术在信息采集、监测时的目标可能是人群而非个体,因此应在群体语境中维护个体隐私,避免个体可能忽视的隐私侵扰行为。如,可在提升群体数据处理“去识别化”等能力的同时,探究统计学意义上的群体可识别信息的处理规范。参考文献:1 张卫,王前.道德可以被物化吗?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评介J.哲学动态,2 0 1 3(3):7 0 7 5.2 胥大伟.健康码遭层层“加码”全国范围互认真的

41、这么难吗?E B/O L.(2 0 2 00 42 8)2 0 2 11 11 8.h t t p:/w w w.c h i n a n e w s.c o m/g n/2 0 2 0/0 42 8/9 1 7 0 1 1 6.s h t m l.3 V E R B E E K P P.M o r a l i z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u n d e r s t a n d-i n g a n d d e s i g n i n g t h e m o r a l i t y o f t h i n g sM.C h i c a-g o:U n i v e r s

42、 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2 0 1 1:1 0 1 2.4 I HD E D.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t h e l i f e w o r l d:f r o m g a r d e n t o e a r t h M.B l o o m i n g t o n:I n d i a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 9 9 0:7 2 1 0 8.5 C AVOUK I AN A.P r i v a c y b y d e s i g n:t h e 7 f o u n d a-t

43、 i o n a l p r i n c i p l e sJ.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p r i v a c y c o m-m i s s i o n e r o f O n t a r i o,C a n a d a,2 0 0 9(5):1 2 1 6.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关于公开2 0 2 0年第9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中国家标准全文的通知E B/O L.(2 0 1 9 0 9 1 4)2 0 2 11 1 1 8.h t t p:/w ww.g b 6 8 8.c n/b z g k/g b/n d?n o=1 0 2 1&

44、t d s o u r c e t a g=s_p c t i m_a i o m s g.7 OWE N R,S T I L G O E J,MA C NAGHT E N P,e t a l.A f r a m e w o r k f o r r e s p o n s i b l e i n n o v a t i o n.r e s p o n s i b l e i n n o v a t i o n:m a n a g i n g t h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i n n o

45、 v a t i o n i n s o c i e t y M.H o b o k e n:J o h n W i l e y&S o n s,L t d,2 0 1 3:4 5.8 中国网信网.第4 7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 B/O L.(2 0 2 10 20 3)2 0 2 11 11 8.h t t p:/w ww.c a c.g o v.c n/2 0 2 10 2/0 3/c_1 6 1 3 9 2 3 4 2 2 7 2 8 6 4 5.h t m.9 S T I L GO E J.T h e(c o-)p r o d u c t i o n o f p u b

46、l i c u n c e r-t a i n t y:UK s c i e n t i f i c a d v i c e o n m o b i l e p h o n e h e a l t h r i s k s J.P u b l i c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S c i e n c e,2 0 0 7(1):4 5 6 1.1 0 王虹.调查报告:疫情后的“健康码”,可能变得更有用J.国家治理,2 0 2 0(2 7):2 7.1 1 P E L L E S.P r o c e s s,o u t c o m e s,v i r t u e s

47、:t h e n o r m a-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r e s p o n s i b l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o f m o r a l p l u r a l i s mJ.J o u r n a l o f R e s p o n s i b l e I n n o v a t i o n,2 0 1 6(3):2 3 3 2 5 4.1 2 S TAHL B C.R e s p o n s i b l e m a

48、n a g e m e n t o f i n f o r m a-t i o n s y s t e m sM.H e r s h e y P A:I d e a G r o u p P u b.,2 0 0 4:5 9 7 5.1 3 B E CHTO L D U,C A P A R I L,GU D OWS KY N.F u-t u r e s o f a g e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c o m p a r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a c t o r s p r o s p e c t i v e v i e w sJ.

49、J o u r n a l o f R e s p o n s i b l e I n n o v a t i o n,2 0 1 7(2):1 5 7 1 7 6.1 4 S CHUUR B I E R S D.W h a t h a p p e n s i n t h e l a b:a p-p l y i n g m i d s t r e a m m o d u l a t i o n t o e n h a n c e c r i t i c a l r e-f l e c t i o n i n 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J.S c i e n c e a

50、n d e n g i n e e r-i n g e t h i c s,2 0 1 1(4):7 6 9 7 8 8.1 5 央广网.江苏部分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 帮助老人们不再为“数字鸿沟”而烦 恼E B/O L.(2 0 2 0 1 0 2 6)2 0 2 1 1 1 1 8.h t t p s:/b a i j i a-h a o.b a i d u.c o m/s?i d=1 6 8 1 6 1 3 2 9 5 2 4 0 8 8 5 7 2 6&w f r=s p i d e r&f o r=p c.1 6 C H I L D R E S S J F,F A D E N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