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心理学进展,2024,14(3),454-459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4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ap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3179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成楠,蒋璧聪,车佳郡,张琳钰,李晓敏,李宇彤,刘海宁(2024).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心理学进展,14(3),454-459.DOI:10.12677/ap.2024.143179 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
2、系 以童年创伤为中介以童年创伤为中介 成成 楠楠,蒋璧聪,车佳郡,张琳钰,李晓敏,李宇彤蒋璧聪,车佳郡,张琳钰,李晓敏,李宇彤,刘海宁刘海宁*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 承德 收稿日期:2024年2月5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20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31日 摘摘 要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方法:选取目的:探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方法:选取791名河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青少名河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童年创伤经历问卷进行测试,运用年自我伤害问卷、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
3、童年创伤经历问卷进行测试,运用SPSS26.0对预测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伤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童年创对预测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伤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童年创伤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通过童年创伤事件对青少年伤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通过童年创伤事件对青少年自伤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童年创伤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自伤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童年创伤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伤行
4、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关键词关键词 青少年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童年创伤,自伤自伤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Self-Injury Mediated by Childhood Trauma Nan Cheng,Bicong Jiang,Jiajun Che,Linyu Zhang,Xiaomin Li,Yutong Li,Haining Liu*Department of Psychology,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Chengde Hebei
5、 Received:Feb.5th,2024;accepted:Mar.20th,2024;published:Mar.31st,202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self-injury.Methods:791 college students enrolled in a university in Hebei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with the *通讯作者。成楠 等 DOI:10.12677/ap.2
6、024.143179 455 心理学进展 Adolescent Self-Injury Questionnaire,the Acquired Helplessness Scale,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Needs Questionnaire,the Adolescent Life Events Scale,and the Questionnaire on Childhood Traumatic Experiences,and the predictor variabl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7、using SPSS26.0.Results:Adolescent life event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adolescent self-injury.Childhood trauma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self-injury,and adolescent life events influenced adolescent self-injurious behaviors through
8、 childhood traumatic events.Conclusion:Negative adolescent life events positively predicted ado-lescent self-injury,and childhood trauma significant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 life events and self-injurious behavior.Keywords Adolescents,Negative Life Events,Childhood Trauma,Self
9、-Injury Copyright 2024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青少年自伤是一种不被社会和文化所认可的行为,指的是青少年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如割伤、烧伤、打伤、烫伤、咬伤等(严惠茹等,2024)。这些行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压力或情绪问
10、题,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伤个体可能有更强的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何旭斌等,2024),近年来,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占金苹等,2024),有研究显示 16.9%的 12 至 18 岁青少年曾经有过自伤行为,因此青少年自伤行为逐渐成为公众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群体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家庭冲突等诸多压力源和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多重变化,容易出现各种负性事件,产生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体在社会、心理、生理以及环境层面所经历的消极变化和不良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并
11、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说明,自伤行为的发生率随青少年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加而增高。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作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预测因素,也可能作为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风险预测因素(卢佳慧等,2023)。对于负性生活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方式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和适应这些不良事件,减少其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童年创伤作为早期的生活经历,可能为青少年的负性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中介机制(周兴蓉,2023),童年创伤作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之一,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童年创伤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情感调节障碍、自我认知扭曲等问题,从而增加自伤行为的风险。研究显示,经
12、历过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自伤行为(张勤等,2023)。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创伤作为中介对其的影响机制,以期减少自伤行为,并为干预自杀及自伤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对象与方法对象与方法 2022 年 12 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 791 名河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年龄(22.8 1.5)岁男生 290 名(36.7%),女生 501 名(63.3%),有自伤行为大学生 335 名,无自伤行为大学生 456 名。本研究均已获得参加问卷调查学生的知情同意。Open AccessOpen Access成楠 等 DOI:10.12677/ap.2024.1
13、43179 456 心理学进展 2.1.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1)一般人口学问卷:包括性别、户籍、学历、年龄、父母学历水平和家庭月收入。2)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自伤行为和伤害程度,适用人群为青少年。两个维度得分的乘积和看做自伤指标,分数越高表明个体自伤行为越严重。量表得分=0 视为无自伤行为 1分均视为有自伤行为。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值为 0.752。3)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interpersonal needs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INQ-CV):由李晓敏等修订(李晓敏等,2015)。问卷共有 15 个题目。采用的是
14、(17 分)7 点计分方式,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对于挫折事件感知越强,人际需求越没有得到满足。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值为 0.819。4)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辛秀红,姚树桥,2015):量表共有 27 个题目,分为六个维度,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以及其他因子。采用 5 点计分,从“无影响”到“极重度”分别记 15 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大。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值为 0.933。5)童年创伤经历问卷:包含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忽视、躯体虐待 5 个维度,该量表采用 5 级评分标准,从“从不”到“一向如此
15、”,分别计 15 分。评分越高表示童年创伤经历越严重。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值为 0.831。2.2.统计方法统计方法 使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有无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在各量表得分;对青少年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经历及青少年自伤行为 3 个变量间的关系采用肯德尔相关进行探讨;依据相关分析结果,使用插件宏 PROCESS3.3,采用 Bootstrap 法(n=5000)检验童年创伤经历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李佳忆,郭成,2024)。3.结果结果 3.1.大学生在自伤行为的检出情况大学生在自伤行为的检出情况 研究共收取有效
16、问卷 791 份,其中 335 名大学生存在自伤行为,自伤检出率为 42.4%(335/791)。3.2.各变量统计描述与相关分析各变量统计描述与相关分析 对无自伤行为组和有自伤行为组的被试各项测量指标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在青少年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经历的得分上,无自伤行为 有自伤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Table 1.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self-injurious behavior for each variable 表表 1.各变量在有自伤行为组和无自伤行为组之间的差异比较
17、 变量 有自伤行为(335)M SD 无自伤行为(456)M SD Independent t-test 差值 95%CI 青少年生活事件 63.59 25.437 51.58 21.109 7.243 15.263,8.754 童年创伤 37.41 13.470 32.38 11.721 5.604 6.801,3.273 自伤行为、青少年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经历总均分做相关分析。如表 2 所示,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童年创伤经历、自我伤害行为显著正相关。童年创伤经历与自伤行为显著正相关。采用 SPSS 宏程序 PROCESS3.3 的模型 4 检验童年创伤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18、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和家庭收入后,青少年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童年创伤,a=0.20(SE=0.02,P 0.001);青少年生活事件、童年创伤同时进入回归方程,青少年生活事件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自伤行为,成楠 等 DOI:10.12677/ap.2024.143179 457 心理学进展 c=0.16(SE=0.02,P 0.001),童年创伤能显著预测大学生自伤,b=0.24(SE=0.02,P 0.001)。使用Bootstrap 方法进行偏差检验表明,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之间,童年创伤的中介作用显著,ab=0.048(Boot SE=0.02),95%的置信区间为0.18,0.71。其
19、中,青少年生活事件对自伤行为的总效应显著,c=0.21(SE=0.02,P 0.001)。中介效应占比约为总效应的 23%。Table 2.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for each variable 表表 2.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 变量 M SD 1 2 3 1)青少年生活事件 55.66 23.779 1 2)童年创伤经历 31.51 12.729 0.195 1 3)自我伤害行为 3.68 8.509 0.210 0.235 1 4.结论结论 本研究中大学生自伤检出率为 42.4%(335
20、/791),大学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经历的得分上,无自伤行为 有自伤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童年创伤经历、自我伤害行为显著正相关。童年创伤经历与自伤行为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童年创伤,童年创伤能显著预测大学生自伤,使用 Bootstrap 方法进行偏差检验表明,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之间,童年创伤的中介作用显著。青少年生活事件对自伤行为的总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约为总效应的 23%。5.讨论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伤检出率较高,为 42.4%,这对于其在将来的发展是及其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对自伤得分较高的同学进行分组谈话以及团体干预,且对所有大学生提供
21、心理援助热线,以期了解并进一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在本研究中,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杜庆贵等,2023;杨瑞华等,2024),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江玉莲等,2023)。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在面对如家庭冲突、学业压力或社交困扰等负性生活事件时,由于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压力,从而产生自伤行为(王玉萍等,2023)。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无法应对或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郜志远等,2023;胡谦等,2023)。这些情绪和压力可能导致个体采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
22、痛苦或寻求刺激(郭万辉,2023;Hong et al.,2024)。因此,了解和重视青少年以往经历过的负性生活事件,对于预防和干预自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童年创伤起中介作用,表明早期的生活经历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青少年在早期生活中所经历的创伤,可能影响着青少年未来再次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时的反应方式(陶梦阳等,2023),在童年时期有过创伤经历的青少年,在成年后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机率更大,因此有更大的可能性产生自伤行为(Chen et al.,2024)。童年创伤可能使个体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自我伤害的行为(黄青,2023),在干预和预防自伤行为时,应综合考
23、虑青少年的童年创伤经历和当前所面临的负性生活事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这也提示我们在干预和预防青少年自伤行为时,应具体考虑个体面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Lavanchy et al.,2024)。研究结果提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所面临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负性生活事件的情境。除此之外还应重视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历,尤其是童年创伤,因为这些早期的经历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Lin et al.,2024),此外,童年创伤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韧性、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Niu et al.,2024),使个体成楠 等 DOI:10.12677/ap.202
24、4.143179 458 心理学进展 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更容易陷入困境和无助感。因此,对于存在童年创伤的青少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这一研究结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心理韧性,以降低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无助感,从而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Rong et al.,2024)。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立项课题,“疫情封闭管理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及其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 2203222;重大项目科研专项,“基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维度
25、认知功能评估的电子化靶向干预技术的应用”,项目编号 KY20240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杜庆贵,茅荣杰,徐阿红,汪作为(2023).120 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特征分析.上海预防医学,35(12),1242-1245+1252.郜志远,尚超娜,严芳,张俊蕾,张冬红(2023).心境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照顾者不同阶段照顾困境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58(24),3011-3017.郭万辉(2023).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影响:经验性回避与述情障碍的链式中介作用.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旭斌,宦宗素,杜娜,刘娇,秦瑗,吴冬梅,岳玉川(2024).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26、主要照顾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 整合.护理学报,31(1),46-51.胡谦,李如蓝,夏仲(202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创伤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介作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33(5),395-398.黄青(2023).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及萨提亚成长模式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江玉莲,王文娟,张俊,许成,秦启玥,朱宇琼(2023).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50(6),1325-1328+1333.李佳忆,郭成(2024).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功能、影响因素及
27、干预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11-17.李晓敏,辛铁钢,袁靖,吕丽霞,陶佳雨,刘勇(2015).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样本的效度与信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4),590-593.卢佳慧,方平,张丹璇,吴燕燕,张瑜,谢海岩(2023).家庭、人际关系、童年创伤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广西医科大学学报,40(10),1663-1669.陶梦阳,冯龙飞,郭飞,海帆,杨世昌(2023).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Meta 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40(10),1627-1634.王玉萍,梁嘉权,潘锦环,王晓妮,廖绮娴(2023).多维度应对策略在伴
28、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干预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36(23),4108-4111.辛秀红,姚树桥(201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效度与信度的再评价及常模更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355-360.严惠茹,李明珠,葛宇琪,孙瑶瑶,李倩倩,阎浩,尚少梅,岳伟华(2024).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功能与成瘾特征和神经质人格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332-337.杨瑞华,张秀丽,乔琳琳,李静,杨珍珍(2024).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30(3),118-121.占金苹,邹莉梅,廖婧诗,王晓蕾(2024).青少年非自杀
29、性自伤体验质性研究的 Meta 整合.护理学杂志,39(1),11-16.张勤,胡淑文,曹小梅,莫大明,陈彬彬,钟慧(2023).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与童年期心理创伤相关性研究.蚌埠医学院学报,48(4),502-506.周兴蓉(2023).童年创伤经历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机制.硕士学位论文,贵阳:贵州师范大学.Chen,Y.,Luo,J.,Jiang,L.,Shi,W.,Jia,P.,Zhang,J.,&Zhao,L.(2024).Association between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成楠 等 DOI:10.12677/ap.202
30、4.143179 459 心理学进展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A Longitudinal Surve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outhwest China,2019-21.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350,755-760.https:/doi.org/10.1016/j.jad.2024.01.072 Hong,S.Y.,Park,Y.M.,&Park,E.J.(2024).Non-Suicidal Self-Injury and Quantified Electroencepha
31、logram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Depression.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and Neuroscience,22,151-158.https:/doi.org/10.9758/cpn.23.1088 Lavanchy,I.M.,Koenig,J.,Reichl,C.,Josi,J.,Cavelti,M.,&Kaess,M.(2024).The Quest for a Biological Phenotype of 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A Machin
32、e-Learning Approach.Translational Psychiatry,14,Article No.56.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4-02776-4 Lin,L.,Liu,Y.,Qiu,S.,Yang,Y.,Yang,Y.,Tian,M.,Wang,S.,Zhang,J.,Bai,X.,&Xu,Z.(2024).Orbital Frontal Cortex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Gain Anticipation Linking the Rumination and Non-Suicidal Se
33、lf-Injury in Late Adoles-cence.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350,673-680.https:/doi.org/10.1016/j.jad.2024.01.117 Niu,S.,Yin,X.,Pan,B.,Chen,H.,Dai,C.,Tong,C.,Chen,F.,&Feng,X.(2024).Understanding Comorbidity betwee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 Clinical Sample of Adolescents
34、:A Network Analysis.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11-17.https:/doi.org/10.2147/NDT.S443454 Rong,F.,Wang,M.,Peng,C.,Cheng,J.,Wang,Y.,&Yu,Y.(2024).Specific and Cumulative Effects of Childhood Mal-treatment o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Chinese Adolescents: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leep Disturbance.Child Abuse&Neglect,149,Article 106627.https:/doi.org/10.1016/j.chiabu.2023.10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