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40例临床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8778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40例临床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40例临床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40例临床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31 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 40 例临床观察 宋 鹏 李贵新 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的效果。方法:设置此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 2021 年 7 月至 2022年 10 月的区间范围之内,由相关医师邀请癌性发热患者(40 例)参与到此次研究的过程之中,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出生年月日进行收集与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应用电脑随机选择的方式,将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结合对症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加味升降散结合对症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退

2、热效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含量;血清 IL-8 和 TNF-含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性发热患者采用加味升降散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退热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含量;血清 IL-8 和 TNF-含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关键词:关键词:癌性发热;加味升降散;退热效果;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 IL-;8 水平;TNF-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273 癌性发热属于非感染性的发热,患者并未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抗生素所得的效果有限,此时其仍然出现发热症状即为癌性发热,其属于

3、癌症中晚期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类发热多数情况下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或是呈现为间歇性发热以及不规则发热的情况,通常患者的体温在 38-39的区间范围之内。导致患者出现癌性发热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肿瘤组织坏死、代谢产物吸收等。有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肿瘤病例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使得癌性发热的病例同样出现了一定的增长。需要及时对患者落实高质量的治疗措施,否则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多种类型的不良时间,进而影响其生命健康1-2。在过去开展癌性发热治疗时,多采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物或是皮质激素等类型的药物予以患者对症治疗,虽然此类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其

4、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且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非甾体类退热药物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消化道黏膜损伤,甚至使其出现溃疡或是出血的情况,而皮质醇激素则可能使得患者出现免疫功能降低的情况,如果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则会提升肿瘤的进展3-4。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结合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对于癌性发热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味升降散有着起效迅速以及疗效可观的优势5-6。其是在升降散原本配方的基础上添加黄芪、党参等类型的药物,进而达到扶正益气、补中益气以及升阳固表的效果。同时有研究显示:升降散能够用于虚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

5、引饮,或咽喉肿痛等。如可将其用于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高脂血症等类型疾病的治疗之中。本文将探究分析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 40 例临床效果,详情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设置此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 2021 年 7 月至 2022年 10 月的区间范围之内,由相关医师邀请癌性发热患者(40 例)参与到此次研究的过程之中,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出生年月日进行收集与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应用电脑随机选择的方式,将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 20 例,男 13例,女 7 例,年龄为 43-79 岁,平均年龄(68.4633.169)岁,观察组患者共 20 例,男

6、 10 例,女 10 例,年龄为 43-79 岁,平均年龄(69.8853.27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1)诊断标准: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的癌症患者,测体温大于 37.2(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32 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病原菌检测(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真菌感染两项检测及血培养+厌氧菌检测)为阴性。(2)纳入标准:.西医诊断为癌症患者;体温大于 37.2;病原菌检测为阴性。.至少有 1 个单径可测量的病灶(RECIST 标准 1.1 版本),普通 CT 或MRI

7、扫描20mm,螺旋 CT 扫描直径10mm 者,单个淋巴结 CT 扫描短径15mm;.ECOG 评分 0-1,预计生存 3 个月以上;.年龄在 1875 岁之间;.正常器官功能满足试验要求:(正常的骨髓储备功能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109/L,血小板70109/L,血红蛋白90g/L;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1.5mg/dl 和/或肌酐清除率60ml/min;肝功能正常:总血清胆红素水平1.5 倍正常值上限(ULN),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5 倍 ULN,如果肝功能异常由潜在的恶性肿瘤导致,则 AST 和 ALT5倍ULN;.患者充分知情且自愿签署知

8、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受试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者,经评估无法耐受试验治疗;伴有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等不能配合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过敏体质。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结合对症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予以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13062;生产企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日 2 次,每次 1 粒。同时予以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生理盐水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对症治疗,药物实际使用剂量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而定,5 天为一周期。治疗周期结束后连续观察 1 周。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采用加味升降散结合对症治疗模

9、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予以患者加味升降散,组方为:药用僵蚕、蝉蜕、生大黄、姜黄、蜂蜜等。若气虚甚者加黄芪 10g、党参 10g;血虚甚者加当归 10g、龙眼肉 10g;阴虚者加生地 10g、银柴胡 12g;阳虚者加熟附子 9g、桂枝9g;恶心呕吐甚者加生姜3片、姜半夏 10g,砂仁 10g。煎药法:颗粒剂,温水冲服约 50ml,加入蜂蜜 10g 后温服,早晚各一次。同时予以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生理盐水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对症治疗,药物实际使用剂量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而定,5 天为一周期。治疗周期表 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退热效果例,(%)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例数 部分缓解例数 疾病进展例数 客观缓解率 对

10、照组 20 10 15 15 62.50%观察组 20 21 13 6 85.00%2-5.230 P-0.022 表 2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组别 例数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0(11.513.80)109/L(9.112.69)109/L(0.680.13)109/L(1.490.16)109/L 观察组 20(11.633.77)109/L(6.131.97)109/L(0.650.12)109/L(1.910.19)109/L t-0.163 5.426 0.211 7.112 P-0.940 0.001 0.889

11、 0.001 表 3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血清 IL-8 和 TNF-水平()组别 例数 IL-8 水平 TNF-水平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0(67.846.48)ng/L(57.105.72)ng/L(30.332.26)(23.223.70)观察组 20(67.956.66)ng/L(42.034.93)ng/L(30.462.31)(14.952.06)t-0.247 6.325 0.181 8.119 P-0.851 0.001 0.910 0.001 表 4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组别 例数 12 级的例数 3 级的例数 4 级的例数 对照组 20

12、 12 14 14 观察组 20 28 6 6 2-12.800 4.267 4.267 P-0.001 0.039 0.039 sx sx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33 结束后连续观察 1 周。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退热效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 IL-8 和 TN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退热效果采用客观缓解率进行表示,完全缓解:体温稳定在:37.2以下。部分缓解:患者体温短暂下降至 37.2以下,观察期内再次出现发热。疾病进展:持续发热,治疗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体温继续升高。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通过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相关指标

13、。不良反应遵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第 4版。统一评价标准分 0;一般的处理原则应根据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CTC AEs)来实施,统一评价标准分 14 级,12 级为改善,3 级为加重,4 级为严重。数据均由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22.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退热效果 对比两组的退热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2.2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对比两

14、组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2.3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血清 IL-8 和 TNF-水平 对比两组的血清 IL-8 和 TNF-水平,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2.4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3 讨论 现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发提升,对于人群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治疗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

15、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放疗等。此类治疗方式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恶性肿瘤自身存在消耗性,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正常的发热等。不仅给患者增加病痛,影响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往往大量使用抗生素及抗炎退热药,增加了患者费用负担及社会支出。在癌性发热的发病机制方面还未能得到统一的结论,但有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不断的释放抗原物质以及出现内源性至热源,进而使得患者出现炎症反应,或是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或是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使得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进而使得患者出现癌性发热的情况7-8。现阶段对于癌性发热的

16、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对癌性发热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多采用物理降温措施结合药物予以患者对症治疗。如:予以患者非甾体类退热药,可通过一致 COX-2 以及脂氧酶活性,阻断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的合成,进而达到降热的效果。予以患者激素类药物,则是通过对患者体温调节中枢点产生影响,进而达到减少内热源性致热源的释放达到降热的效果。但是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此类药物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头晕等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9-10。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主要病机应当为气血阴阳不足,肺腑功能失调,湿郁痰淤毒相互胶结而成。因而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宣发

17、郁热的原则。本次研究采用了加味升降散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加味升降散中,僵蚕具有祛风解痉以及化痰散结的效果,在 玉楸药解 中对其有所记载,认为其具有活络通经,驱风开痹的效果。蝉蜕则能够散风热,多用外感风热等症状的治疗。生大黄则能够破积滞、行淤血。姜黄则用于风寒湿痹症状的治疗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蜂蜜能够润燥,同时有着补中以及解毒的效果。黄芪能够补气固表,多用于气虚症状的治疗。党参同样有着补中益气的效果,将其用于气血两亏症状的治疗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当归有着补血活血的效果,龙眼肉则能够益心脾,补气血。通过多种药材的联合使用,达到扶正驱邪、解表散热以及宣发郁热的效sx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

18、生 34 果11-12。综上所述,对癌性发热患者采用加味升降散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退热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含量;血清IL-8和TNF-含量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 1吴蓓,王昊.从“肺脾二统”探讨癌热消方治疗阴虚 型 癌 性 发 热 J.中 国 中 医 药 图 书 情 报 杂志,2023,47(1):84-86.2邬宇,彭海燕.基于“火郁发之”探讨癌性发热的病机特点与治疗对策J.中医药信息,2022,39(10):66-69.3蒋思聪.癌热消方治疗癌性发热阴虚毒盛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4王熙,李文涛,方文岩.蒿芩清胆

19、汤治疗癌性发热验案 1 则J.山西中医,2021,37(8):3.5王新亭,陈欣菊,王莉姣等.扶正化痰 祛瘀解毒方联合新癀片治疗肝癌癌性发热 30 例J.中医研究,2021,34(3):16-19.6杨雪.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医内服汤剂治疗癌性发热的证治规律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1.7万利琴,钟迪.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癌性发热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2):19-20.8曾万,刘华,孙铜林.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癌 性 发 热30例 临 床 观 察 J.湖 南 中 医 杂志,2020,36(10):39-41.9李德辉,范焕芳,孙春霞

20、.“调和营卫 宣通玄府”法 在 癌 性 发 热 治 疗 中 的 运 用 J.亚 太 传 统 医药,2020,16(5):82-83.10吴昭利,杨得振,祝云鹤.益气养阴方联合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晚期肿瘤癌性发热(气阴双虚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1957-1960.11杨李思瑞,田菲.肺一丸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性发热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8):51-52.12郭明慧.升阳散火汤加减治疗-期原发性肝癌癌性发热(脾虚阳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基金项目: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编号:2021-4-085),项目名称:加味升降散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申请验收单位:潍坊市中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