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济宁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7887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8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济宁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济宁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10王琰,赵群群,汲建业(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揖摘要铱 立足济宁市情水情,在对当前济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政策、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济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推动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揖关键词铱 济宁市;水资源;雨洪资源;水利信息化揖中图分类号铱 TV213.4揖文献标志码铱 A揖文章编号铱 1009-6159渊2023冤-10-0013-02近年来,济宁市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四水四定”

2、原则,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用水总量控制在 27.27 亿 m3以内;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控制在 47.41 m3、15.98 m3。济宁市成为全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市”,并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1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分配给济宁的年引黄河水量 4.0 亿 m3,因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占据了济宁市引黄通道梁济运河,引黄西线工程还在施工中,目前黄河水利用仅局限于梁山县引黄灌区,利用量约1.8 亿 m3,沿梁济运河和南四湖周边地区用不上黄河水;南水北调一期用水指标 4 500 万 m3,目前利用 2 483 万 m3;引汶入济补源工程年分配指标 1.1 亿 m

3、3,目前利用 4 200 万 m3。总的来看,济宁市实际引水量不足分配指标的 50%,客水利用率不高,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济宁市属于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资源和能源基地,产业结构偏重,长期以来以煤炭产业、重化工业为主。境内有大型上市公司 9 家,均属于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局部企业水资源分配数量缺乏,产生水量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此外大量污水外排对水环境、水生态的破坏力很大,后期修复治理成本很高,代价较大。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有效发展,但是新动能动力不足,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截至 2020 年底,济宁市采煤塌陷区规模65 418.86 hm2,采煤

4、塌陷地 52 311.25 hm2,其中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 8 375.8 hm2,主要分布在邹城、任城、微山、兖州、高新区和太白湖新区。累计治理稳沉采煤塌陷地 26 224.36 hm2,约占 80%。据统计,煤矿塌陷地的水资源约有 12 亿 m3,传统采煤塌陷区治理主要以恢复耕地、涵养水源为主,规划建设了多处人工湖湿地公园,未充分考虑采煤塌陷区雨洪资源的直接利用。此外,由于河、湖、库连通工程和河道调度工程欠缺,水源调蓄控制能力不足,南四湖平均每年外排水量约 17 亿 m3,上级湖多年平均弃水量 9.88 亿 m3,大量雨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从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尚未建立

5、完善的节水激励性机制,节水设施的投入产出不匹配,水价杠杆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工业节水方面,用水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占比不高,对中小企业来说,节水技术改造成本较高,节水成本难以得到有效弥补。收稿日期:2023-05-30作者简介:王琰(1985),女,工程师山东水利13窑窑2023.10据 2021 年济宁市用水数据显示,农业用水约占全年用水总量的 70%。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灌溉配套设施不完善,灌区节水改造率和农业用水监测计量率整体不高,加之基本农田不能占用,存在高效节水工程占地难、实施难的问题。目前,济宁市高效节水农田占比约为 50%,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

6、管理制度的意见 的规定,当地人民政府是组织领导地方节水工作的责任主体,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节约用水的专职机构来实施管理。在开展节约用水的职能划分上,我国实际上是以行政单元为核心来构建节约用水制度体系的。集约用水理念应该体现在跨流域调水、跨行政区的水量分配和水量调度等方面。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不同行政主体在工作开展中缺少法律法规支撑,对节水工作开展不力、节水成效不明显的取用水户,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济宁市实际情况,由于受涉农资金整合影响,原来制定的水资源费(税)征收奖励、水保补偿费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取消,影响了相关工作开展。我国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境内南四湖水资源

7、管理为例,南四湖水资源管理实行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南四湖属淮河流域,目前由淮河水利委员会成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和山东省、江苏省地方有关部门共同管理。除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外,又涉及环保、自然资管、交通运输、渔业、航道管理、船舶管理、公安等多个部门。由于缺乏流域、区域以及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机制,管理呈“条块分割、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特性,职权交叉不清,各自为政,利益关系很难有效均衡,水资源管理困难重重。2建 议建议加强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政府主导,跨流域、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就济宁市而言,逐步完善与现代水务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城市排供水、污水处理及

8、回用、用水与节水、城市防洪、水务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地方性水管理法规和规章,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区域内水资源相关的重大问题。1)加快河湖互通工程建设。构建新时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调控自如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促进水资源协调均衡和合理配置。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和治淮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和省级水网,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地方配套、河道拦蓄、引汶补源、引黄西线和湖水东调等工程,延伸打造县级现代水网,用足用好引水指标。2)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对于济宁市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应该结合采煤塌陷区域划分和功能特点,因地制宜修建平原水库、水源工程、调蓄水工程和生

9、态湿地,综合发挥塌陷地蓄水、生态等多种功能,加大对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南四湖雨洪资源的大量浪费,实施扩容和加固工程,抬高兴利水位,增加蓄水能力,减轻跨流域调水的被动依赖作用,缓解南四湖流域周边区域用水需求,实现雨洪资源由汛期弃水的零价值向多领域使用的高价值转变。3)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工程。按照“上拦、中滞、下排”和“蓄泄兼筹”的思路,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实施高标准堤防加固工程,推进南四湖未封闭堤段和湖东蓄滞洪区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水闸塘坝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提升防洪能力。大力实施后备水源、地下水压采和回灌补源工程建设,抗旱应急供水能

10、力明显增强,满足特大干旱年份、连续枯水年份城乡生活、重点企业和高效农业基本用水需求。4)建设现代农业灌区工程。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有机统一。加快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喷灌、滴灌农田所占比例。同时,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积极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引导各县(区)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末级田间节水灌溉工程,逐步恢复提高灌区输水配水能力和运(下转第 17 页)王琰,赵群群,汲建业:济宁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14窑窑2023.10(上接第 14 页)行管理能力,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1)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加

11、快实施水利信息采集站网建设,构建覆盖大中小型河流、水库的雨水情监测站网,覆盖粮食主产区、高效经济区和经常受旱区墒情监测站网,覆盖所有市(县)监测断面、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大中型水库和主要湖泊、主要水功能区、规模以上取水户和大型灌区的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构建智慧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云平台。圆)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科技支撑。培育和扶持一批基层水利创新工作室,厚植科技创新文化理念,激发水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活力。实施科技强水战略,增加科技研发力度,着力突破生态用水平衡、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工业节水减排

12、方面科技难题,将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和先进装备武装水利行业,引导和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供科技支撑。1)提高全社会水资源集约节约意识。在现有宣传教育形式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单位、学校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广泛参与。开展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常态化主题实践活动,鼓励社会各类社团、志愿者机构参与水环境保护和水文化建设,使节水、爱水深入生活中的每一角落,成为一种文化,形成全民节水、爱水的良好氛围。2)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强化河湖管护,提升管护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切实强化河湖长履职履责,组织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巡湖,实施清单管理,一线解决河湖突出问题。同步推进“河、湖

13、、库、塘、湿地”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努力打造岸绿、水清、景美的美丽河湖示范样板。参考文献1颜学毛.贯彻新发展理念 努力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N.人民长江报,2021.2王薇,周荣星,田守岗.黄河山东段受水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J.山东水利,2023(2):17-20.(责任编辑 崔春梅)湖流域治理管理模式,推动河湖长制全面提档升级。即:“1”代表各级河湖长牵头,“N”代表公检法部门、河湖长制各成员单位及社会各方力量,实行多方联手共治。建立“河湖长+生态警长”联控机制工作站、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室、法院驻河长办司法“直通车”联络站,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和处理结果反馈、执法

14、协作、联合督促整改、常态化联络等 4 项协作配合机制,切实增强河湖流域治理刚性。在全省率先出台 东营市河长制湖长制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办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参与,主要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将市域治理网格体系与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进行有机整合,统筹发挥全市 4 437 名专职网格员、缘 万名兼职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河湖流域治理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护河力量。建立了“碧水积分”全民共治积分平台,以积分返话费、年终表彰奖励等形式,鼓励手机用户参与巡河护河,打造手机网民护河队伍。建成全市河道智慧“天眼”系统,覆盖 31 条骨干河流,接入 137 处水位监测站点、350 路视频监控、13 处水质监测站点,做到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实现全过程智慧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在防御“利奇马”等台风侵袭过程中,第一时间监测到广利河、溢洪河等 8 个水位站点超警戒水位,为辅助领导科学决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家大沟全线建成18 处视频站、2 处水质站,大大提升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效率。2022 年发现非法破损水利设施、污染水环境等河湖问题 17 个,均及时进行了处置。(责任编辑 张玉燕)唐伟,马玲,王新杰:东营市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的经验做法17窑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