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5 z传递函数
2。5。1 z传递函数的定义: 输出脉冲序列的z变换Y(z)跟输入脉冲序列z变换R(z)之比
2.5。2 连续环节(或系统)的离散化
1.冲激不变法 G(s)→G(z)
① 求G(s)的拉氏反变换h(t)(脉冲过渡函数)
② 令t=kT代入h(t)得到离散环节冲激响应h(kT)
③ 求h(kT)的z变换,得z传递函数G(z)
例2.18 试离散化连续环节,求G(z)
解:
(1)
(2) t=kT代入h(t),得
(3)求h(kT)的z变换
2.部分分式法
例2.22 已知,求G(z)
解:
3. 留数法
若G(s)有N个不同极点,有重极点,则:
例2。25 已知,求G(z)
解:
2。5.3 z传递函数的性质
1. z传递函数与差分方程
例2.28 设线性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y(kT)+3y(kT—T)+4y(kT-2T)+5y(kT-3T)
=R(kT)-3R(kT—T)+2R(kT-2T)
且初始静止。试求系统的z传递函数。
解:对差分方程作z变换得
系统的z传递函数为
或
例2。29 设线性离散系统的z传递函数为
试求系统的差分方程
解:
由
可得到:
对上式两边作z反变换,可得差分方程为
y(kT)+4y(kT—T)+5y(kT-2T)+3y(kT—3T)+2y(kT-4T)
=r(kT)+3r(kT—T)+2r(kT-2T)+r(kT-3T)+r(kT—4T)
2.开环z传递函数(方框图变换)
a) 串联环节
(1) 图2.10(a)。
是两个离散环节G1(z), G2(z)串联.
(两个离散环节内均有采样开关)
其整体开环z传函:
G(z)= G1(z) G2(z)
例2。30 设图2.10(a)中G1(z)= , G2(z)= ,试求开环z传递函数G(z).
解:G(z)= G1(z)G2(z)
=
=
(2) 图2。10(b)
是两个连续环节G1(s),G2(s)串联。
(其Y(z)左边有采样开关,但两环节之间没有采样开关)
其整体开环z传递函数:
G(z)=Z[G1(s)G2(s)]
= G1G2(z)
(即:两者不能直接相乘)
(3) 图2.10(c)
是两个连续环节G1(z), G2(z)串联
(其Y(z)左边有采样开关,而且两环节之间也有采样开关)
其整体开环z传函:
G(z)= Z[G1(s)] Z[G2(s)]
= G1(z)G2(z)
例2.31 设图2。10(b)中
G1(s)= , G2(s)=
试求开环Z传递函数G(z)。
解: G(z)= Z[G1(s)G2(s)]
=Z[]
(部分分式) =Z[]
(求z变换)=
(通分)
例2。32 设图2。10(c)中
G1(s)= ,G2(s)= ,
试求开环z传递函数G(z)
解:G(z)= Z[G1(s)]Z[G2(s)]
=
从例2。31、例2.32可以看出串联的连续环节之间有无采样开关,开环Z传递函数是不同的.
b) 并联环节的z传函
图2.11(a)
是两个离散环节并联开环z传函为:
G(z)= G1(z)+G2(z)
图2。11(b)
图2.11(c)
图2。11(b)和图2.11(c)均为两个连续环节并联,开环z传函都是:
G(z)= Z[G1(s)]+Z[G2(s)]= G1(z)+G2(z)
2. 闭环z传函(方框图变换)
图2。12的解题过程:
(1) Y(z)是怎么来的:(Y(z)的左边有采样开关)
Y(z)= E(z)Z[G(s)]
(2) E(z)是怎么来的:(E(z)的左边有采样开关)
E(z)=Z[R(s)]-E(z) Z[G(s)] Z[F(s)]
=R(z) - E(z) G(z) F(z)
(G(s)和F(s)之间有采样开关)
(3) 在(2)中提出E(z):
(4) 将(3)代入(1),得:
(5) 由(4)可得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z传函:
再看图2。13
图2。13的解题过程:
(1) Y(z)是怎么来的:(Y(z)的左边有采样开关)
Y(z)= E2(z)Z[G2(s)]
(2) E2(z)是怎么来的:(E2(z)的左边有采样开关)
E2(z)=Z[R(s) G1(s)]
(∵R(s)→G1(s)之间无采样开关)
-E2(z)Z[G2(s)F(s) G1(s)]
(∵G2(s)→F(s)→G1(s)之间无采样开关)
=RG1(z) - E2(z)G2FG1(z)
(3) 上式中提出E2(z),得:
(4) 将上式代入(1) 式,可得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z传函:
2。5.4 用z传函分析过渡过程(简介)
求出Y(z).
画y(kT) (即:Y(z)去掉z—r的曲线)
例2.34 设线性离散系统如图2。14,且a=1/s,K=1,T=1s,输入为单位阶跃序列。试分析系统的过渡过程。
解 :将已知参数代入式(2—40),可得到闭环Z传递函数
输入为单位阶跃序列时,
Y(z)=Gc(z)R(z)
=
=0。368++++++++++++++++…
由z变换的定义,离散系统输出时间序列为
由图知 调节时间约≈12s,超调量约为40%峰值时间=3s,震荡次数N=1.5次,衰减比2:1,稳态误差ess=0.
2。5。5 用传函分析误差(简介)
1. 单位阶跃输入
R(z)= ,稳态误差为
2. 单位速度输入
, 稳态误差为
3. 单位加速度输入
,稳态误差为
2.6 稳定性分析
2。6。1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2。6。2 稳定域(单位圆)
2.6。3 稳定判据
1. 舒尔(Schour)——科恩(Cohn) 稳定判据
2劳斯(Routh)稳定判据
w变换 令代入特征方程。列劳斯表,第一列均为正,则稳定。
例2。39(P70)设有线性离散系统如图2.24所示,K=1,T=1s,试判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闭环传函P60例2。33,P61例2.34,开环传函P76例2.43)
例2.40(P71)(讨论题)
例2.41(P71) (讨论题)
例2.42(P72) (讨论题)
作业:P86。 2。10.7 , 2。10。15 , 2.12.2(选做) , 2.14.1 2.19。1
讨论题:通过例2.39、例2。40、例2.41、例2.42,采样周期、放大系数对系统稳定性及其它指标有什么影响?(还可以讨论积分时间对于系统稳定性及其它指标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