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2. 梳理情节,体会文章在选材布局及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走近史记.3. 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顾全大局的精神,学习廉颇忠义爱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1.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的判定。2。 人物形象的刻画。难点: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设计思想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学可基本疏通全文,了解情节。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并圈点出拿捏不准的字、词、句,课上相互提问,教师点评、补充、明确。文章节选自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期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选文通过完璧归赵、绳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不畏强权、顾全大局的思想品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的爱国精神.借助本文,引领学生走近史记,解读品味司马迁的写人艺术.“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文学习的主要方法,明确字词含义,弄清句法;梳理文脉,概括情节;研读文本,关注人物描写方法。在诵读回味中提高文言阅读及品鉴能力,领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魅力。 教学资源 1。 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
3、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古今之变”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司马氏世代为太史,为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汉武帝元封元年,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
4、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司马迁继承春秋,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而且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
5、,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 ( 三)司马迁要肩负史家职责。在报任安书中亦透露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将并非皇帝的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
6、推崇其人格。“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他还亲自采
7、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对材料精心选择使用,治学态度异常严谨。 史记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文字的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注释方面,南朝宋的裴骃著有史记集解,是现存最早的旧注本,唐朝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有很多新见地,唐朝的张守节用毕生精力写成史记正义,成就较高。 2。 关于时代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
8、、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聆听,互动可直接从对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相关知识的回顾、介绍导入。文言学习:疏通全文。提问、讨论、聆听、记录、记忆该环节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可逐段进行,亦可全文展开.以学生互学为主,教师对关键词句适度点拨、强调。文本分析主导: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浏览、讨论、交流以时间为序,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
9、罪”(“将相和)其中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主导:概述故事情节,找寻矛盾冲突,概括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完璧归赵”-镇定自如,智勇双全“渑池会”针锋相对,不畏强权“负荆请罪(“将相和”)蔺相如:深明大义,爱国忘私廉颇:狂妄自大,知错就改主导:赏析文章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讨论、交流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地表现人物.拓展延伸“负荆请罪”所昭示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和合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讨论、交流参考提示:“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
10、,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要正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层次性,清醒地意识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和合精神来自于容人之量,高层人物更要有容人之量.和合精神是化解群体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这样的氛围需要大家来营造。 课堂反馈主导:当堂练习练习、交流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内容附后。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事件:“完璧归赵 人物形象:(蔺相如)镇定自如智勇双全“渑池会 针锋相对 不畏强权“负荆请罪” 深明大义 爱国忘私 (廉颇)狂妄自大知过就改 课堂反馈110请选出加点字的意思
11、和例句相同的一项1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乃置酒请之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D请奉盆缶秦王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4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A周郑交恶B初一交战C合从缔交D交不忠兮怨长5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A弗听,许晋使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时人莫之许6例句:“固请,召有司
12、案图”()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管仲固谏不听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7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B王者不却众庶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A阿母谢媒人B乃令张良留谢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私见张良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10例句:“赵王悉召群臣”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B齐悉复得其故城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丞相亮其悉朕意1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舍相如广成传舍B
13、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1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A臣愿奉璧往使通,解释:B拜送书于庭通,解释:C召有司案图通,解释: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解释:1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璧有瑕,请指示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决负约不偿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明年复攻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BCD1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君幸于赵王君何以知燕王拜送书于庭何功之有哉使不辱于诸侯此人力士为夫婿所薄或重于泰
14、山,或轻于鸿毛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1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宁许以负秦曲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以空言求璧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以绝秦望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 BCD 课后测评(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臣等不肖( ) 2.刎颈之交( ) 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 5.见臣列观( )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 ) 8.使人遗赵王书( ) 9.睨柱( )10.秦王不怿(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乃辞谢( ) 2。从径道亡( ) 3.间至赵矣( )4。臣请就汤镬( ) 5.左右皆靡( ) 6.为
15、赵王寿( )7.秦王竟酒( ) 8.位在廉颇之右( ) 9。一介之使( )10。徒以口舌为劳(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1。可与不( ) 2。拜送书于庭( )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解释下面一词多义。于:1。闻于诸侯( )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归璧于赵( ) 4.使不辱于诸侯( )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6。苛政猛于虎也( )之:1.得璧,传之美人( ) 2.即患秦兵之来( )3。均之二策( )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6。何陋之有( )对:
16、1.何以知之?对曰( ) 2。对镜贴花黄( )请:1.璧有瑕,请指示王( )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诸将请所之( )书:1.使人遗赵王书( ) 2.秦御史前书曰( )3。军书十二卷( )许:1。宁许以负秦曲(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时人莫之许也( ) 4.曳屋许许声( )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设:1.乃设九宾礼于廷(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 奏:1.请奏瑟( ) 2.相如奉璧奏秦王( )顾:1.顾吾念之( )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计:1。计未定( )
17、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五)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1.秦璧西入秦( ) 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 6.怒发上冲冠( )7.特以诈为予赵城( )(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18、 ) 8。而君幸于赵王( )9.且相如素贱人( ) 10。马之千里者( )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七)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1。( )固请( ) 2。相如闻( )不忍与( )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请奉盆缶( )秦王5.(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今君乃亡( )赵走( )燕(八)填空。本文节选自 ,作者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 家.史记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体,全书共 篇,包括 、 、 、 、 ,记载了从 到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答案一、课堂反馈1B2C3A4D5A 6C7A8D9C10B11B12C13
19、奉通捧,捧着;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案通按,审察,察看;孰同熟,仔细14B15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16B二、课后测评(一)1.(xio) 2.(wnjng) 3。( zhun) 4.(mio) 5.(gun ) 6.(n) 7.(y) 8。(wi) 9.(n) 10.(y)(二)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三)1。不(否) 2。庭(廷) 3。案(按) 4.缪(穆) 5。孰(熟)(四)于:1。在 介词2.和 介词3。到 介词4。被 介词5。对 介词6.比 介词之:1.它 代
20、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 代词 4.助词 不译;或我,代词 5.我,代词 6.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对:1。回答 动词2.向着 介词请:1.请允许我 动词2。请你 动词3。请示 动词书:1。信 名词2.书写 动词3。文书 名词许: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 3。赞同 动词4。象声词5。处 名词设:1。安排 动词2.部署 动词3。假设 连词奏:1.弹奏 动词2.进献 动词 顾:1.可是 连词2.回头 动词3.拜访 动词4.难道 副词计:1.计策 名词2.谋划 动词3.计算 动词(五)1.西 名状 2.前 名动 3。羞 动意动 4. 先后 形意动 5。归 动使动 6.上 名状 7.诈 动名(六)1。定语后置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被动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被动句9。判断句10。定语后置句11。判断句(七)1。主语,秦王2.宾语,这件事;介宾短语的宾语,廉颇 3。谓语,厉害 4。介词,给 5。主语,廉颇和蔺相如 6.介词,从;介词,到(八)史记 廉颇蔺相如 列传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太史公书 纪传 通史 130 书 表 本纪 世家 列传 黄帝 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PPT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自我教学需求自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