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汉语词类.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66739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词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词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词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词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汉语词类一、名詞: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時地名稱有可分爲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時間名詞時表示時間概念,在句子中可用作狀語。如:初,鄭武公娶於申。(左傳隱公元年)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方位名词表示地點、處所、方位等意義,可用作狀語。如: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左傳僖公四年)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荀子勸學)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左傳成公二年)一般來說,名詞不受副詞修飾;專有名詞之前一般不加數詞,也很少加指示代詞;時間名詞可以接受數詞、指示代詞修飾,而方位名詞則不能。二、動詞能願

2、動詞又叫作助動詞,它經常用在主要動詞前起輔助作用。但有時候能願動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古漢語中常見的能願動詞有可、能、得、願、宜、敢、肯、欲、足等。例: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非曰能之,願學焉。(論語先進)三、形容詞1.表性質的形容詞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第二章)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牣其中。(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史記滑稽列傳)2.表狀態的形容

3、詞爲數最多,按其結構可分爲以下幾種: 1)單音節或多音節形容詞。 2)疊音形容詞-用疊字的方式組成的形容詞。詩經中使用了大量的疊音形容詞,使得語音節奏感極強。如: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詩經周南葛覃)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詩經周南桃夭)3)加词头或词尾構成的形容詞。用作词头的主要是有其,例: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诗经周南桃夭) 用作词尾的主要有乎、如、若、爾、然等,如:四、數詞和量詞3、分數的表示法古代漢語表示分數的方法不很科學,說法多種多樣,沒有形成一致的表示法。例如要表示某物的幾分之一的意思,可以有這樣幾種說法:(1)幾分某之一;(2)幾分之一;(3)幾某之一;(4)幾之一。例

4、: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漢書律曆志)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史記貨殖列傳)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4、概數的表示法概數就是約數,它表示數目不確定。其表示方法大致有三種類型。(1)以兩個相鄰的數目連用,來表示數目的不定。例如: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論語先進)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三國志魏書方技傳)(2)在數詞後加上表示約數的可、許、所、餘等,表示數目的不定。如: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魏學洢核舟記)。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三國志魏書方技傳)(3)在數詞前加將、且、數等

5、,表示數目的不定。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湯問)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孟子盡心下)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上)(4)用表示約數的詞。如: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禮記曲禮)子來幾日矣?(孟子離婁上)問鄉之良家其所牧養者幾何人矣。(管子問)5、虛數的表示法古漢語常以具體的數位表示虛數。如一可以用來表示數量之少,例: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司馬遷報任安書)三、九可用來表示多數,例: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二)量

6、詞量詞是表示事物以及動作行爲單位的詞,多由名詞或動詞演化而來。包括事物量詞和動量詞兩類古漢語中常見的物量詞如鈞、仞、鍾、鎰、寸、尺、斗、石、兩、里、畝等。例:吾力足以舉百鈞。(孟子梁惠王上)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古代漢語表示動作行爲的數量詞一般不用量詞,直接把數詞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如:季文子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於是秦王不懌,爲一擊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時表示動量也可以在數詞後加量詞。例:孔子遊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莊子秋水)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五、副詞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意義。副詞絕大部分是從動詞、形容詞、名詞、代

7、詞等演化而來的。由於副詞表示的意義比動詞、形容詞、名詞等要虛一些,所以從動詞、形容詞、名詞等向副詞演化的過程是一種虛化過程。如:向,作動詞時有接近的意義,後面可以接表示時間的賓語。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李商隱登樂遊原)向夕長風起,寒雲沒西山。(陶潛歲暮和張常侍)當表示接近意義的動詞向出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等謂語前時,便虛化爲副詞,表示將近的意思。例:清明前夜炊飯,雞向鳴下熟飯於甕中,以向滿爲限。(賈思勰齊民要術)又表示將要的意思,例:木欣欣以向榮,泉水涓涓而始流。(陶潛歸去來兮辭)再如:信,作爲形容詞,是言語真實的意思。例:子以爲我爲不信,我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8、戰國策)後來虛化爲副詞,是確實、的確的意思。例:大王信行臣之言。(戰國策秦策)(一)程度副詞程度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性質狀態、數量多少的程度,按照其所表達的意義可以分爲三類:1、表示程度之高、之深。這一類的副詞主要有:最、至、極、絕(表示最高度)大(十分、很)太(表示超過一定限度)殊、特、尤(特別、非常)甚良最、至、極、絕等幾個副詞可以表示最高度。例: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戰國策趙策)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爲太子取婦。(史記伍子胥列傳)大表示程度深,可以翻譯爲很、十分、大大地等意思,例: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晁錯削藩傳)“太”表示超過一定限度,即過分的意思。例:

9、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匆。(杜甫新婚別)殊、特、尤可以理解爲特別、非常的意思。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戰國策趙策)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歐陽修醉翁亭記)良作爲副詞,在漢代主要與久連用,良久就是很久的意思。例: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爲老,弗許,良久乃許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六朝以後,良可以修是其他詞語,有的確的意思。例:清榮俊茂,良多趣味。(酈道元水經注)甚在六朝以前,既可以作狀語,又可以作謂語、主語,是一個形容詞。例:甚於婦人。(戰國策趙策)苛政暴吏,甚於虎也。(王充論衡)六朝以後,甚在接近於口語的文獻中,才專作狀語。例: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潛五柳先生傳)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

10、侯論)2、表示程度低或輕微這一類的副詞主要有少、略、微、稍、頗等,他們都有稍微、略微的意思。先秦表示這類意義一般用少,漢代以後才用略、微、頗,唐宋以後稍才由表示逐漸意義的時間副詞分化出程度副詞的用法。例: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趙策)戰少利,陳餘複請兵。(史記項羽本紀)請略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稍起初多爲逐漸意思,爲情態副詞。例:項羽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史記項羽本紀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驢)後來才由稍微的意思。例:今將就試,宜稍溫習也。(魏泰東軒筆錄)余稍爲修葺,使不上漏。(歸有光項脊軒志)頗在古代有兩種意思:一是程度高,略近於今天的很、甚、相當地等。例

11、: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漢書張騫傳)一是程度低,爲稍微、略微等意思,例: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鼈,其尤深者觀蛟龍。(王充論衡)余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柳宗元愚溪詩序)3、表示程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加重。這類副詞一般用在形容詞或者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前而起修飾作用。有更、加、愈、益、彌、滋等詞,意思相當於更加、越等。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鄰國之民不加少,而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二)範圍副詞範圍副詞用來表示動作行爲施加者的範圍、動作行爲所涉及的範圍或者事物的數量範圍。按照其意義可分爲兩類:1、表示總括,包括

12、無遺(全部)或很少例外這一類副詞主要由皆、盡、畢、悉、舉、咸、具、凡、都、共、率等。例: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其妻子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孟子離婁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王羲之蘭亭集序)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戰國策齊策)其人一一爲具言所聞。(陶潛桃花源記)率表示總括,意思相當於大都、大致。例: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月、弄花草而已。(白居易與元九書)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漢書藝文志序)凡意義有二,一是用在整個句子前面表示規律性的歸納,意思是凡是、大凡。例:固凡同類者,舉相似也。(孟子告子上)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商君書壹言)二是用在數詞前面表示總括事物的數

13、量或動作的數量,相當於總共、共例: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二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報任安書2、表示範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這類副詞有但、特、只、直、止、第、獨、徒、僅、唯、裁等,都有只有、僅僅等意思。尤其是但、特、只、直、止、第、獨、徒等詞古音相近,意義也相近。例: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名濺濺。(木蘭辭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遊示兒)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君第重射,吾能令君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左傳隱公元年)僅在古漢語中有兩種意思,一言其多,意思是接近、幾乎、差不多。例:後居南海,僅四十年。(李朝威柳毅傳)二言

14、其少,意思是只、才、剛剛等。例: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齊策)(三)時間副詞時間副詞用在動詞性的詞語前,表示情況出現和動作進行的時間。按照其時態可以分爲五類:1、表示已然(行爲動作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裏)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已然語氣。主要有鄉、向、既、已、業、嘗、曾等。鄉、向主要表示過去較早的時間,即先前、從前。例: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固以得汝矣。(莊子庚桑楚)也可以表示過去較近的時間,即剛才。例: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論語顔淵)既、已、業等主要表示行爲動作已經完成,相當於已經。往往表示兩事並列,前事完結以後,又出現另一事實或情況。例:即克

15、,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良業爲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列傳)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嘗、曾主要表示過去作過某事,先秦只用嘗,例:良嘗間從容步遊下邳杞上。(史記留侯列傳)曾在先秦漢語中主要表示加強不相信的語氣,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以君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老臣病族,曾不能疾走。(戰國策趙策)曾表示曾經主要出現在漢代以後,例:孟嘗君曾待客夜食。(史記孟嘗君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記袁盎晁錯列傳)2、表示正然(行爲動作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正然語氣

16、。主要有方、正、適、會等。方一般只用在動詞性的詞語前。例: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史記項羽本紀)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戰國策燕策)適、會可以用於動詞性詞語前,也可以用在主語前。例: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戰國策趙策)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史記商君列傳)正的用法語現代漢語一致。例: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3、表示將然(行爲動作將要進行或將要實現)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將要進行或將要實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將然語氣。可以翻譯爲將要、快要、就要等意思,主要有行、且、將、垂等。例: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三

17、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史記李將軍列傳)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潛歸去來兮辭)乘累捷之勢,擊垂亡之國,何患不克?(資治通鑒肥水之戰)4、表示行爲動作持續時間的久暫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持續時間的久暫、長短。表示持續時間長的有長、久、永、素、常等,有平素、永遠等意義;例:李廣素愛人,士卒多爲用者。(史記陳涉世家)鄴三老、廷掾,常歲暮賦斂百姓。(史記滑稽列傳)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鬱久居於此乎?(漢書韓信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杜甫蜀相)匪報也,永以爲好也。(詩經衛風木瓜)表示持續時間短的有俄、暫、姑、尋、旋等,有不久、立即、暫且等意義。例:俄見一門洞開,生降車而入。(李公佐南柯太

18、守傳駕鶴上漢,參鸞騰天;暫遊萬里,少別千年。(江淹別賦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歸往,未果,尋病終。(陶潛桃花源記)淄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往,飲以莨蕩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余姑翦滅此而朝食。(左傳成公二年)5、表示行爲動作的開始與結尾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開始與最末階段。表示開始的主要有始、甫等,例:其始播百穀。(詩經豳風七月)虹始見,萍始生。(淮南子時則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王勃滕王閣序)表示結尾的主要有竟、卒、終等,例:陳涉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史記陳涉世家)卒成帝業。(史記李斯列傳)騰蛇乘霧,終爲土灰。(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6、

19、表示頻率(行爲動作重復出現)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的頻數或行爲動作重復出現。表示頻數的主要有數、屢、累、亟、驟等,意義相當於現在的多次、屢次。例: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官兵加討,屢爲所敗。(舊唐書黃巢傳)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三國志華佗傳)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宣子驟諫,公患之。(左傳宣公二年)表示重復出現的主要有重、複、又、再等,例:乃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複多用於行爲動作再次進行。例:晉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五年)再古代漢語中表示第二次的意思。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

20、十年)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四)情態副詞表示動作行爲進行的方式、速度或者表示一定的情態、語氣。根據情況可分爲三類:1、表示行爲動作進行的方式這一類副詞常見的有俱、並(表示幾個施動者一起做某市)、間、微、竊(表示秘密的、暗中做某事)、故(表示故意做某事)、固(表示堅決做某事)。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史記項羽本紀)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戰國策齊策)2、表示行爲動作的速度這類副詞主要有趣、亟、疾、速、遽、遄(表示快速)、漸、浸、稍(表示逐漸進行)、卒、猝、忽、溘、乍、暴、頓(表示倉促、突兀)。(按:有的教材把這類副詞看成時間副詞,也有的教材把

21、暫、旋等副詞視爲情態副詞,表示動作行爲的速度。)例: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史記項羽本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蒲松齡狼)人而無止,胡不遄死。(詩經衛風相鼠)3、表示一定的語氣(按:有的教材將這類副詞稱作語氣副詞。)按照所表達的語氣可分爲五類:A、表確認語氣主要用於判斷句或表示說理的敍述句,表示確認語氣。主要有乃、即、必、定、誠、信、果等。例: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戰國策齊策)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B、表推測、商榷或議論語氣主要有其、蓋、殆等,意思相當於大概、恐怕。例:我之

22、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左傳宣公二年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殆有甚矣。(孟子梁惠王上)C、表示不相信的語氣主要有曾,多與不連用,表示不相信或出自意外或加強否定的疑問語氣。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其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湯問)D、表示祈使語氣主要是其,本來是表示委婉、測度語氣的詞,測度即含有不確定的成分,用於祈使句,就帶有了希望、請求、勸勉的語氣。例: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左傳僖公四年)吾子其無廢先王之功。(左傳隱公三年)E、表示反詰語氣這類副詞主要表示反問語氣,有其、豈、庸、巨(詎)、寧等詞,意義相當於難道、哪里、怎麽。例: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3、左傳僖公四年)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公元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詎能入乎?(漢書高帝紀) 除以上所述的副詞之外,還有兩個副詞的用法比較特殊,我們稱之爲指示性的副詞。他們是相和見,都可以用在及物動詞前作狀語,並且其後不跟賓語。下面簡單予以說明:相,本位相互之意,爲互指,其主語往往不是單一的,表示雙方施行同一動作行爲,又同時受到對方的支配或影響。後來由雙方的行爲變成其中一方發出行爲,另外一方只是接受。相指動作行爲的受事者,而不含施事者。例: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始吾與公

24、爲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史記張耳陳餘列傳)時時爲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見原來爲助動詞,用於動詞前,表示主語是動作行爲的受事者,爲晉南北朝時又演變爲副詞,用於及物動詞前,表示對他人所發動作的接受,有指代賓語的作用,可譯爲我或自己。例:凡舉事,無爲親厚者所痛,而爲見仇者所快。(朱浮爲幽州牧與彭寵書家屬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陶潛歸去來兮辭序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附:古代漢語常用副詞簡表表示程度之高、之深最、至、極、絕大、太殊、特、尤甚良表示程度

25、低或輕微少、略、微、稍、頗表示程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加重更、加、愈、益、彌、滋範圍表示總括,包括無遺(全部)或很少例外皆、盡、畢、悉、舉、咸、具、凡、都、共、率表示範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但、特、只、直、止、第、獨、徒、僅、唯時間副詞1、表示已然(行爲動作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裏)鄉、向、既、已、業、嘗、曾2、表示正然(行爲動作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方、正、適、會3、表示將然(行爲動作將要進行或將要實現)行、且、將、垂4、表示行爲動作持續時間的久暫長、久、永、素、常俄、暫、姑、尋、旋5、表示行爲動作的開始與結尾始、甫竟、卒、終6、表示頻率(行爲動作重復出現)數、屢、累、亟、驟重、複、又、亦、再情態副詞

26、1、表示行爲動作進行的方式俱、並間、微、竊故固2、表示行爲動作的速度趣、亟、疾、速、遽、遄漸、浸、稍卒、猝、忽、溘、乍、暴、頓3、表示一定的語氣A、表示確認語氣乃、即、必、定、誠、信、果 B、表示推測、商榷或議論語氣其、蓋、殆 C、表示不相信的語氣曾 D、表示祈使語氣其 E、表示反詰語氣其、豈、庸、巨、寧否定副詞1、表示一般性的否定不、弗、未、莫、罔、亡(無)、無、微、非、匪、否2、表示禁阻性的否定無、勿、毋、莫、休指示代词厥、伊也用於遠指。例:厥德不回以受方國。(詩經大雅大明)亦悔於厥心。(左傳成公三十年)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我之懷矣,自詒伊阻。(詩經邶風雄雉)二、無定代詞所

27、爲無定代詞,是指該類代詞所指代的是不確指成分。根據所指代的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爲兩類:肯定性的無定代詞和否定性的無定代詞。1、肯定性的無定代詞表示肯定性的無定代詞主要是或,可以指人或物,意思是有人、有的。例: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先進)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左傳襄公十五年)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2、否定性的無定代詞表示否定性的無定代詞主要是莫、靡,可以指人或物,意思是沒有人、沒有(事物)。例: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莊子秋水)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词类1、人物个性: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

28、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人物品行: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2、学校:庠、序、太学、 博士、太傅 3、敬重:敬、重、尊、恭 4、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4.赞扬:多、嘉、称、誉、与、许、叹 5.少数民族:蛮、夷、戎、狄 6.人物地位的:贵、卑、官绅、豪 7.主管:知、典、主 8.水利: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9.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0.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1.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2

29、.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3.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4.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15.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 16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17.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18.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19.表揭发的:劾、讦、揭 2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1.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2.表暗中的:阴、间、密 23.表诬陷的:中、谮、诬 24.表朝见的:朝、觐 25.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26.与皇帝有

30、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27.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8.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9.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0.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1.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2.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3.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4.表监狱的:囹圄、狱 35.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6.表告别的:辞、别、

31、谢 37.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8.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39.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0.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1.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42.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43.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44.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 45.心理 疾:恨:望:期:冀 :幸 :矜:伐:施:耻:耻:辱:厚:多::少:鄙:哀:贷:患:尚:厌:异:工:厉:劝:师:训:善:修:习:务:攻:游:售:笃:敬:忠:恕:谅:勤:质:文:忍.1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