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法学论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66249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论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学论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学论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学论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学论文-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题目: 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学生姓名 陈思路 学 号 514511029001 年级专业 2014级法学(专升本) 指导老师 彭赛红 二0一 六 年 四 月 八 日 目 录一、引言(1)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2)1.、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特征(2) 2、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2)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3) 1、社会原因(3)2、学校原因(3) 3、家庭原因(3) 4、自身原因(3)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4) 1、加强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4) 2、有组织、有目的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

2、 3、开展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4) 4、开展法制教育(4)5、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的内部管理(4) 6、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搞好家庭教育(4) 7、营造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4) 五、结语(5) 六、致谢(8) 参考文献(8)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未成年人,原本是身居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素质性人才。但近年来,各地高校突然间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令人错愕不已,人们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到痛惜。比如,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震惊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事件,最近发生在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不由得让人产生了很多疑问,是否高校自由宽松的教育助长犯

3、罪?是否学生自身、家庭存在一些因素而致其犯罪?又是否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诱发未成年人犯罪?因此,本篇论文从这些角度出发,为读者阐释高校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现象、原因,并针对其中问题,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特征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理论,18岁至25岁的未成年人处于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独立性,自觉性相伴的矛盾期,国外有的学者将之称为“困难期”。刘邦惠:法制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特点具有盲目性,表现在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动机,目的缺乏深思熟虑,根本不考虑行为的后果;突发性,很多都是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发和特定情境的

4、刺激下临时起意,或因一句话,或因一件事,感情一时冲动,顿时产生犯罪冲动并立即实施;游戏性,事实表明,相当一部分犯罪者是因为追求享乐,寻求刺激而去犯罪,把偷窃,行凶和杀人看作是一场游戏,一种寻开心的手段,极端无知;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如电影、电视、录像、小说和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色情情节,都是其模仿对象;暴力性和团伙性,如抢劫、强奸、伤害、杀人、绑架事件。喜欢拉帮结派,形成犯罪团伙,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性在于暴力犯罪的增长,杀人、抢劫、伤害案件都处于上升的态势,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未成年人犯罪的意志特点在自尊心方面,表现为一种自我

5、夸张,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而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有时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迫使对方屈服;在一方面表现为自卑,意志力薄弱;在另一方面即为自信、自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个体的绝大部分是落后生,他们在学习,工作,品德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学生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由于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歧视和冷淡,使自尊心大受伤害。2.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感特点未成年人生活阅历浅,认知水平低,情绪比较冲动。因此,在一些刺激下,就会产生盲目的,冒险的,强烈的行为,体现为简单幼稚的想法,轻信盲从,对自己过高估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此常存在冒险侥幸心

6、理。3.未成年人犯罪的精神特点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神经类型犯罪者外形气质比较明显,具有韧性、放纵、粗暴和冲动等特征,反映出一种不成熟和严重缺陷的状态。4.未成年人容易实施纠合性,结伙性犯罪这是因为他们存在着能力互补心理,恐惧心理,从众心理,罪责扩散心理。未成年人犯罪经验不足,没有充分实施犯罪行为的能力,所以纠集在一起,这样更多的是可以克服,缓解和消除犯罪时必然出现的恐惧感。还有的未成年人想的是,“别人这样做,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要是被处罚的话,也是大家一块被处罚,没什么了不起的”。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毫无疑问,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7、,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社会、家庭的原因,需要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一)社会原因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在当今社会一些阴暗角落里滋生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像色情、暴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对社会起着极坏的影响,诱惑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李锡海:文化与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据调查,未成年人盗窃,除了少数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盲目攀比、跟从、贪图享乐造成的。和普通人群相比,未成年

8、人属于素质较高的群体、前途光明,但因其年轻、不成熟、意志薄弱,加之家庭、学校管理力度不足,一时糊涂就很容易走向犯罪。(二)学校原因1.管理方面近些年,由于高校的过度地扩招生源,导致了学校不能更好的兼顾到管理和教育,一些院校更是不管自身的办学力量,盲目地扩招,直接导致了很多的管理上脱节,不到位等问题。大学校园都在力图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加上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的安全保卫措施也存在漏洞,很多都是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往往是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

9、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未成年人沉溺网吧,而荒废学业,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色情文化、暴力文化,更是影响着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以上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院校在管理方面加以重视以及完善。2.教育方面院校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的不重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每一个在校未成年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但据我了解,有些院校并不开设这门课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终处在空白的地带,也有些院校不注重师资力量提高和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教学方式陈旧,因此学校教育水平长期滞后,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三)家庭

10、原因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只重视智力培养,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得高分就行,根本不注意道德品行的培养。所以说,家庭教育方式的好与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放纵孩子,最终形成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拳脚相加,以粗暴训戒等暴力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逆反心理。不仅如此,一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校园生活后,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就不再过多过问孩子的校园生活状况,只注意多给孩子钱,没关心孩子思想道德品行,心理变化,从而失去了正确教育孩子的机会。当然,也不能排除还有些学生,由于从

11、小失去双亲,父母离异,导致心理畸形或无人管教而发生违法犯罪事件。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未成年人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所以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四)自身原因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我们不能过多地把焦点集中于指责当今社会的环境、教育腐败、家庭等客观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从未成年人自身方面找到问题。1. 未成年人自我定位的错误有些未成年人由于受到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影响,在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方面产生了误解。色情文化的泛滥、享乐主义的

12、盛行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影响下,分不清哪些是精文化,哪些是糟粕?一味地崇洋媚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倡导个性自由,从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扭曲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此外,看到社会中未成年人比例的上增,未成年人失业现象的频繁,甚至陷入“读书无用”的怪论主张,看不起一些学习优秀生。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家境贫寒,一念之差走上犯罪的道路。2. 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不健康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典型群体,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时期,心理与生理正趋向成熟型转变阶段。未成年人自尊心较强,心里起伏大,自控能力不强,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很多未成年人在远离亲

13、朋好友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后,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与困难还没有心理准备,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件,不知道怎么解决,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导致失足犯罪。一些学生由于种种的原因不能适应校园里面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受损。再加上看问题片面肤浅、分辩能力差,容易偏激和冲动。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成年人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生活阅历浅,容易受不良环境的诱惑,不良心理如逆反心理、争强好胜心理、享乐攀比、好逸恶劳心理、嫉妒嫉恨心理、激情冲动心理等,是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动机和行为产生的一些重要心理因素。因为学业压力、社会竞争、就业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的优越感没有了,对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

14、期望降低,因此导致有些学生心理不健康。3. 未成年人观念心态存在问题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源于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纪法规是对人行为的约束,因此存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甚至有的学生明明晓得那样做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超,不会被人发现,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心态。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犯罪严重危害社会,也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说,如何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庞大艰巨的社会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未成年人自身共同努力。(一)加强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正确而又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

15、界观是指导、规范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怎么样的行动。未成年人要树立积极而向上健康的人格,就要注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面对物流横欲的社会,在面临西方一些糟粕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大背景下,唯有坚定正确地人生信念,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遇事要冷静分析、理智行事,杜绝任何盲目地冲动与跟从。在每一件小事中,积累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积极健康而又乐观的人格,才是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未成年人。(二)有组织、有目的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未成年人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都有限,因此很多未成年人都非常愿意利用

16、闲暇时间打工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是好事,有利于未成年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增长见闻。未成年人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三)开展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少一些不必发生的悲剧,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正确引导他们对两性、婚姻、事业、就业等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的留意、要特殊鼓励与照顾。学校也应该注重加强他们的性教育和性道德的教育,建

17、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并利用它指导和帮助未成年人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未成年人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成年人要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热情生活,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四) 开展法制教育从实际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很多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发生的,很多未成年人文化知识很丰富,但法律知识却很匮乏,甚至是无知。因此,必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多形式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

18、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等院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法制课堂,更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教育后人,感化学生,避免空谈理论,让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但现在不少高校只是传授法律知识,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流于形式,仅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考查,不注重对学生的法律理念的培养,这些都急需改变。有条件的院校,也要组织学生到法庭、监狱等参观学习,也可以邀请司法人士到校开展法制讲堂讲座。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我们强调要强化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防止未成年人受到犯罪分子的诱惑、利用,增强

19、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总之,要使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形成遵法守法;当自己合法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正确、理性地拿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防止与制止任何事情都动用私力救济,避免聚众打架斗殴的违法现象发生。(五)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的内部管理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就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干预,

20、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与有关司法机关配合、协调,努力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的一项综合性社会工程,单靠院校的力量还不足于预防与遏制,有必要联合一些社会力量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郭大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1日坚持与司法机关长期合作,对校园周围的环境加以规范,净化校园里面的一些不良风气,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些都是预防

21、与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良好措施。2 建立严格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沟通联系有些院校在潜意识中认为,未成年人绝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只要交了学费,一切学习活动都应由学生自己本人来支配与把握。实际上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的表现。大学里面让学生有一些空余时间来,来保证自己把握与支配,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缺乏学生与学校管理方的良性互动,就容易造成信息的不畅通,不对称。一些院校由于管理信息方面的缺位,一些学生经常夜不归宿,院校却毫无察觉,甚至有时是视而不见。因此,建立一种学生与学校的信息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大势所趋,也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学校可以与辅

22、导员、班主任达成一致,坚持实行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学生可以同过短信、电话或网络等手段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保持信息的畅通。另外,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家长就未成年人在校情况的沟通,交流。 3.丰富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经历了高考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最明显的一个感受是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了,一般来说都是脱离了父母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课余时间的增多,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堕落、腐化的生活习惯。因此,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丰富的学校活动。一

23、方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转移学生对不良嗜好的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对社会现状的片面理解和反社会情绪,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责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六)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搞好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特别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24、,也要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家风。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在创造良好家庭内部环境、搞好家庭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与学校保持联系,时常关心与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听取校方的意见,配合学校管理方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真正人才。(七)营造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未成年人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每一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社会根源。所以需要社会各方要积极动员起来,为未成年人营造一种良好而又健康的社会和谐氛围,遵守

25、有关法律法规,决不能唯利是图,诱导、教唆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工作,并积极举报、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一切诱导或教唆未成年人去违法犯罪力量。同时,要对一些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事件持有包容的心态,要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原则,鼓励一些因一时之念,而又能积极改造的未成年人早日回归社会,特别是不能歧视、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回归于社会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问题十分敏感而复杂,它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也是社会法治状况的一种反映,与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

26、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五、结语未成年人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渐严重化,复杂化,影响大,危害也大,这应该得到社会的积极关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要做到预防、打击、改造并举,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机制,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致谢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名毕业生,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

27、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的父母,谢谢你们!参考文献:1刘邦惠:法制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3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吴鹏森:犯罪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5李锡海:文化与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郭大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1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