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院毕 业 论 文作 者:学 号:系 (院):经济管理系专 业:题 目: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指导者: 评阅者: 2016年9月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目前有不少家长将幼儿的“攻击性”与“竞争性”混为一谈。认为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富有竞争性”,将来“不会被欺负”。实际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他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相反具有攻击性行为是消极问题行为。他不但会对他人或者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更多来之环境的否定态度,这样不利于幼儿其健康成长。本文我论述了幼儿攻击性的成因,从家庭教育
2、的影响,幼儿教育的影响,社会影响这一方面以及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策略分别为教育幼儿学会交往、幼儿与社区“对话”、幼儿与动植物“对话”、指导幼儿家长把握家庭教育原则、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与幼儿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幼儿攻击性成因,幼儿教育影响,幼儿教育对策目 录1.引言. 1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涵义以及成因.1 2.1 家庭教育的影响.2 2.1.1 过高期望 .2 2.1.2 过多保护.2 2.1.3.过度教育.2 2.2 幼儿教育的影响.3 2.2.1 教育思想陈旧.3 2.2.2 教育方法欠妥.3 2.2.3 家园教育不一致.4 2.3 社会影响.4 2.3.1 社区环境的影响.4 2.3.2
3、传媒与网络的影响.4 2.3.3. 儿童活动空间小.5 2.3.4.儿童生活电视化.53.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策略.5 3.1 教育幼儿学会交往.5 3.2 幼儿与社区“对话” .5 3.3 幼儿与动植物“对话”.6 3.4 指导幼儿家长把握家庭教育原则.6 3.5 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与幼儿能力的培养.74.结论.85.致谢.96.参考文献.10 第 9 页 共 12 页毕业论文1 引言 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多动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常常无故对同伴动手动脚,挑衅同伴;有的幼儿由于常常得不到成人的赞扬,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好模仿,看了电影,电视里的武打
4、动作就模仿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并将同伴作为目标。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其危害都是极大的,都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针对不同类型及时采取相应教育方法使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有所改变。本文我论述了幼儿攻击性的成因,从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的影响,社会影响这一方面以及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策略分别为教育幼儿学会交往、幼儿与社区“对话”、幼儿与动植物“对话”、指导幼儿家长把握家庭教育原则、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与幼儿能力的培养。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涵义以及成因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不同的理论流派在给攻击性下定义上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分歧。争论的核心是以观察得到的结果
5、还是以表现这种行为的人的意图来下定义。从客观性角度侵犯性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现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杂志主编威拉德.哈特普(Willard WHartap),1974年把侵犯行为区分为敌意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又称操作性侵犯)两种。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儿童在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并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发展。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产生:2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通
6、过父母的言行、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放任型父母不约束幼儿的攻击行为,实际上使得这种行为合法化,同时没有为幼儿提供控制攻击行为的机会。如在今年实习的时候看到中午吃饭时小豪的奶奶来到幼儿园,小班的小豪的奶奶为了让其孩子顺从、高兴地吃饭,对小豪无意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无原则的给以肯定。如让孩子打自己,并与孩子约定打一下吃一口饭,这一态度,使这种暴力行为看似合法化,使小豪在主观上得到肯定,从而大大强化了小豪的攻击性行为。采取粗暴教育的父母,经常打骂幼儿,幼儿的攻击性也会较强。家庭的结构也是影响幼儿的行为。例如,小雷的父母离异,小雷得不到足够的关心或教养,他平时很自卑,没有安全感,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
7、持敌对态度,他很容易被激怒,在班中他总是会和其他小朋友产生矛盾,一有矛盾他便会产生攻击行为,对其他小朋友进行伤害。 此外,家庭的情绪气氛也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来说,家庭中充满矛盾与冲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较为突出。2.1.1过高期望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近年来独生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我国家长的普遍心态 。 据1988年调査.幼儿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程度达95.73%。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频率最高的分别为医生(24.8%),技术员、工程师(22.09%)、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17.05%)、演员、运动员、作家、翻译家(16.67%),总计占80.62%。而选
8、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却不足2%。但我国目前就业人员的职业分布比例前者仅占6.91 % ,后者却高达73.79% 。 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上海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也仅占3.87%。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可承受的能力形成极大反差 ,必然会引起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多保护和过度教育。而且,由于家长对儿童的高期望,并未建立在孩子实际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期望”往往成了失望。2.1.2过多保护 由于独生化的社会影响,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父母总是把目光注视在他们宝贝的孩子身上,与孩子形影不离,总是担惊受怕,唯恐孩子发生意外,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忽视了孩
9、子们探索周围世界的种种正当需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们通过活动、游戏、家务 劳动等进行适当的尝试,去干能干的事,去克服能克般的困难,去作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既压抑了儿童的活动愿望,又使儿童易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问题行为。2.1.3过度教育 当代社会的激烈竟争,必然引起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数量上过多,内容上过难,时间上过早。不少儿度纷纷被送进“艺术学校”,“英语班”甚至聘请家庭教师,施以“英才教育”父母陪读,父母督学现象十分普遍,使儿童整天束缚在学习作业之中,不堪负担。在父母心目中,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最开心的是孩子在各类竞争中取得成功,致使家庭教育中存
10、在重学业,轻品德;重肌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重言教,轻身教的倾向,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2 .2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教师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对攻击性的幼儿一味采用惩罚的方式,态度粗暴,言语恶劣,表面上是压制了幼儿的攻击行为,实际上是为幼儿树立了一个不良的榜样,也让幼儿随之产生强烈的逆反心里,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攻击性。 同伴的影响也会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当幼儿在班级中看到其他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他便会模仿学习,产生攻击行为。当幼儿在班级中处于弱势,经常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他就有可能进行报复式的攻击性行为,并当幼儿采取攻击性行为时候,教师一定
11、要及时制止,要采取冷静态度处理,问清原因,帮助幼儿分析对错。 错的一方要严肃批评,并且教给幼儿处理矛盾方法,例如讲道理、互相谦让等。2.2.1教育思想陈旧 在培养目标上,总认为“学习认真”,“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才是好孩子。对于幼儿的问题行为,有点不认为是问题,觉得随年龄的增大 ,自然而然会消失的,有的则简单地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或生理疾病问题。还有隔代教育的问题,祖辈不可回避地带着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知识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与年轻一代、现代社会存在差别,他们对孙辈的个性发展、教育方式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除了溺爱,老人教育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
12、无形中就增加了幼儿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如老人接放学的小孩,大包小包自己背。问题行为的矫正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然也摆不上议事日程, 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主体发展的能动性”的倾向,只重视教师教,不注意学生学。 2.2.2教育方法欠妥 由于当前心理科学知识还来能在广大幼儿教师中得到广泛传播和获得普遍重视,因而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成长,往往只注意躯体的、生理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儿童的生理卫生,关心儿童的营养睡眠、身体锻炼和疾病防治等, 极少注意甚至完全忽视心理卫生,不了解焦虑、自卑,情绪紧张等不良因素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危害,更少想到有意识地培养儿
13、童的胜任感、自信心,或积极增强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幼儿园里,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些幼儿的不正常举止和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突然离开座位,掀翻椅子、抢夺别人的东西、高声怪叫、在地上打滚、哭泣不止、午睡时要口含奶嘴或啃吃毛巾或要人拍着方能入睡,而有些教师对这类突发现象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大声呵斥,或干脆不理睬。在儿童看来,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甚至随便提一点意见都是不公正的,都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求知欲,导致幼儿走下坡路、厌烦学习、不遵守纪律等等。2.2.3家园教育不一致 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已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4、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但一些幼儿教师并没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还没真正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家庭教育的指导也是自己工作的职责范围。2 .3社会影响2.3.1社区环境的影响 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以外就是社区,所以社区的人文环境与公共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社区成员文明礼貌,对幼儿友好热情。社区注重环境的美化、器材的适应性,都能有效减少幼儿的不安全感。反之,则可能助长幼儿攻击性行为。2.3.2传媒与网络的影响 幼儿处于直觉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电视画面与电脑界面的直观性会让幼儿有直观的印象。在动画片、影视择播上会
15、造成幼儿的模仿行为。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火爆的国产动画片,幼儿在观看后竞相模仿红太狼拿平底锅击打灰太狼的画面等。由于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模仿性强。许多攻击性行为都是从国人和电视中模仿学习而来。2.3.3儿童活动空间小 人口密集,成了都市化突出的矛盾,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也在逐渐缩小,据1988年调査,上海人均住房面积为人均5.50平方米,处于没有活动场地或不安全场地儿童竟占总数的53.25%。玩是儿童的天性,玩离不开活动的空间。城市儿童活动空间的缩小,一定程度上服制儿童从事室内外活动的机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儿童体质的发育,而且也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2.3.4儿童生活电视化 电视机的普及是
16、社会信息传播现代化的特征,据有关调査,城市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比率已达96.54%。电视已成为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伙伴,观看电视已成为他们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都分,儿童电视片中的孙悟空、一休、奥特曼等成了孩子崇拜的偶像,甚至广告片中的广告词也成了孩子模仿的内容.儿童对电视节目不加选择,缺少指导,往往会形成“电视儿童”,电视节目的优劣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道德面貌的形成。3 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策略3 .1教育幼儿学会交往 教育幼儿学会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幼儿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和合作。通常来说,教师都会采用合作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交往,但在整个合作中,部分幼儿组合很可能
17、因为外界因素或自身性格的影响而发生争执甚至冲突。所以,幼儿教师在此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引导,首先表扬那些在合作游戏中表现非常良好的组合,并让这些组合给幼儿分享其合作经验;其次教师还应称赞那些会良好协商和主动谦让的小组,从而让所有幼儿都认可这种和谐有效的合作方式;最后教师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游戏,重点观察之前出现过争执和冲突的小组,如果其情况有所改善就要主动的给予肯定,从而加深幼儿对于合作游戏的认可和接受。3 .2幼儿与社区“对话” 加强社区与家庭、幼儿园的互动。社区与 家庭、幼儿园建立长久合作机制,不仅能满足幼儿与同龄伙伴之间充分的交往需要,也有利于社区团结互助,增进邻里情谊。合理运用社区资源,
18、丰富幼儿生活。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以外,幼儿还有很多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因此,要整合社区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一起打扫敬老院、参观社区附近的小学,社区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亲近了自然,也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与生活经验,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自然大大避免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3 .3幼儿与动植物的“对话” 通过与动植物的“对话”,使幼儿了解了物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触发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使幼儿产生了自觉爱护、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在幼儿园的草地上,经常会看到“我也有生命,请你爱护我吧!”的小木牌;在小树嫩绿的枝条上,能找到“我要发芽了,别
19、动我!”的小卡片。在动物饲养场里,在小动物的窝边,也会有这样的提示语:“我正在孵宝宝,安静呀!”在与植物的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自然物的繁殖与生长,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加亲近大自然。3 .4指导幼儿家长把握家庭教育原则 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对幼儿要求多,征求意见少,缺少耐心;往幼儿身上“撒气”。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关键在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以家长讲座的形式进行大面积培训,解决亲子沟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讲座,家长们了解了自己的家教类型,以及这种类型会导致幼儿产生何种反应,最终教育的孩子会形成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行为习惯等;民主权威型家教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家长要树
20、立哪些科学教育观念,及如何以此为基础来实施家庭教育,进而有效改变家教模式,变传统型为民主权威型。 以实践训练的形式开展小范围训练,指导家长熟练应用亲子沟通技巧。通过实训,教给家长系统的沟通方法,是家长理解有效沟通的真正内涵,并加以应用。主要以游戏、情境演练等方式为主,让家长切身感受不恰当的沟通方式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3.4.1父母彼此间应友爱合作,共同创造和睦、温暖的美满家庭使幼儿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3.4.2父母对待子女要公正,管教子女态度要一致。3.4.3父母对子女不可溺爱,必须采取“爱护但不姑息,严格而不苛刻”的态度。3.4.4父母对子女不能期望过高,督促过份。3.4.5父母对子女多用
21、鼓励,少用责备,多用暗示,少用命令,不可打骂,应注意诱导。3.4.6父母多和子女一起游戏,一同活动,以了解儿童的心理及时施教。3.4.7父母不可欺骗幼儿。3 .5 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与幼儿能力的培养 幼儿拥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心胸宽广、富有同情心、自信等,会使幼儿更易于与人接近,使其更易于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相反,如果幼儿情感淡漠、少言寡语、行为拘谨、心胸狭窄、任性固执、吝啬自私,幼儿就很难博得他人的喜欢,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 幼儿的性格特征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下,在个人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幼儿的性格特征是对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影响的反映。幼儿时
22、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开始稳定和形成时期,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性格的塑造和培养,结合各项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热情开朗、慷慨大方、勇敢自信的性格品质,为幼儿同伴交往奠定良好的性格基础。 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它能够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也会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影响。如果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做起事来笨手笨脚,一无所长,就很容易被排斥在同伴团体活动之外。相反,如果幼儿具有较高的能力发展水平,就很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为了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水平,在幼儿诸项能力中应着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运用这一工具,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保证交往
23、成功。家长及教师应及早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发音与用词的准确性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爱说,会说,为幼儿架起进行交往活动的桥梁。结 论 家庭、幼儿园、社会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应该予以鼓励、引导、发扬,对他们的不足,应相信他们会改正,并创设条件,在尊重、和谐、关爱的氛围中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过程中会有许多反复,教师和家长必须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正确对待其进步和反复,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在消除攻击性行为的同时,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更拥有健康的心理。 参 考 文 献1 杨碧莹,广东科技,2000,082 徐春燕,魅力中国,第19期,维普,20143 潘丹,路桥七巧板幼儿园,台州商报,2010,094 郑静等编著,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1996.095 刘雨英,安徽青年报,2016,03,236 杨帆,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第五期,万方,20167 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20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