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65975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体现了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到的主要变化不是化学反应的 是( ) A百炼成钢 B饮鸩止渴 C铁杵磨针 D火上浇油2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 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3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下列化学操作中与“渍”和“绞” 相同或相近的是( ) A洗涤、捣碎 B浸泡、研碎 C萃取、剪断 D煮沸、过滤4本草图经记载:“不灰木,或云

2、滑石之根也,出滑石处皆有。”其中不灰木是指( ) A硫酸盐 B硝酸盐 C硅酸盐 D氯化物5.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 A甲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6 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与下列分离方法类似的实 验操作是( )A苯甲酸的重结晶 B从碘水中提取碘 C分离乙醇和二甲醚 D分离沙子和氯化钠溶液7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 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

3、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8.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中对“CaCO3CaO”的转化进行拟人化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转化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转化过程放出大量热 C生成的CaO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DCaCO3是水泥的主要成分之一9 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生成Cu2(OH)3

4、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10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 )A生石灰 B草木灰 C明矾 D漂白粉1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的泥活字是硅酸盐材料制成的 B制指南针的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引爆黑火药后,硫磺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D用树皮造纸过程主要是提取其中的纤维素12运用现代化学的知识对我国古人的相关工艺进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粘土培烧制得的红陶,陶器显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含有Fe2O3、Cu2O等 B用炉甘石(ZnCO3)、赤铜

5、矿(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制得的合金称为“鍮”,它难溶于硝酸 C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利用了明矾溶液的酸性 D白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越长越香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生了酯化反应13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 AFe3O4 BCuO CHgS DCuS14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 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诗句“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C杜牧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此处的“烟”指固体小颗粒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5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1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B“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

7、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发生了水解反应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和12C互为同位素 D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采用低温提 取青蒿素,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17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记有“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 “矾油”是指( ) A硝酸 B氨水 C硫酸 D盐酸1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 B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 C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

8、分均是纤维素 D砚石中含有一定量的SiO2,SiO2因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硬度大,耐磨19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 )A油脂 B油漆 C石油 D甘油20天工开物对某种颜料“朱”制备的描述为:“夫亦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所述“朱”的制备,用水银一斤和过量的硫(石亭脂)进行反应,得到上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共得朱十七两五钱(当时一斤等于十六两)。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朱”的主要成分是Hg2S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

9、守恒定律D该反应Hg作还原剂2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22明代天工开物记载锌冶炼:“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结合你所学的金属冶炼的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10、B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C主要的还原剂是煤炭中的C D冶炼Zn的反应总方程式为:ZnO+C高温Zn+CO23古代炼丹家将丹鼎类比为自然界,整个丹炉在炼丹家看来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用来炼制丹药的仪器,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反应器,按加热方式和温度高低不同、操作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种类,鼎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初唐至盛唐的灵砂七返论有以下描述:“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以下物质可作为“土鼎”的主要成分的是( ) A碱金属的硝酸盐 B碱金属的碳酸盐 C碱土金属的硅酸盐 D铵盐24英文“Chian”又指“瓷器”,反映西方人把中国作为“瓷器故乡”,优美的陶瓷制品是中

11、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制得了陶器,约6500年前烧制出了红陶,红陶是黏土经焙烧后制得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红陶的红色是氧化铁 B烧制红陶黏土只发生了氧化反应 C黏土经高温焙烧,强度硬度提高 D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25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着炼锡(Sn)方法:SnO2 + 2C = Sn + 2CO,该反应中发 生还原反应的是() ASnO2 BC CSn DCO26. 天工开物中有关炼铁方法的记载是“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选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其炎更烈于煤。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

12、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炭炽铁,炭是还原剂 B炽铁用炭,煤炭占17% C火墨燃烧温度比煤高 D炽铁不能用炊炭27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到: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 ) A氢氟酸、食盐水B氨水、碘酒C石灰水、硝酸D稀硫酸、食醋28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有“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的描述,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利用的原理与分液类似 B沙子的主要成分

13、是SiO2 C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D该过程得到的物质在自然界能稳定存在29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设计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使用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B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应C浸出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中的纤维素D性质本草纲目“(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机诸药者”。利用KNO3的氧化性30下列对所给信息或标志的说明或解释,错误的是( )信息或标志说明或解释A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B抱朴子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该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C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古代中国人知道硝石能自燃D“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6 / 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