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 一、存有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调研得到的材料进行统计与分析,作者认为,该市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存有以下问题: (一)就业率相对不高,反映出该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社会需求有差距近三年,实际最高就业率为83%,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95%以上的就业率相比,偏低了一些。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就业率在逐年提升。这种现象与该市近年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相吻合。表2的数据还反映出:民办学校的推荐就业率较公办学校略高,反映出民办职业学校的推荐就业力度更大。 (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反映出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学非所用表2的
2、数据显示,近三年中,专业对口就业率介于62.38%-78.23%之间,超过20%的毕业生就业时改了行,学非所用,在一定水准上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浪费。表2的数据还显示,一是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总体趋势在逐步提升,二是民办职业学校的专业对口就业率高于公办职业学校。反映出各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反映出民办职业学校与企业结合得更紧实一些。 (三)在本地企业的就业率很低,反映出该市职业教育服务本地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能力不强理论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企业提供所需的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但调研数据表明,在这一方面,该市中等职业教育的能力较弱,或者说本地企业对某
3、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数据显示,公办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本地企业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16%左右,而民办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本地企业的就业率则低很多,说明民办职业学校把就业的重点放在了开拓市外就业市场上。 (四)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反映出职业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存有问题在调研中了解到,该市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之初,大多数企业都会组织3至6个月的岗前针对性培训,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大多数的毕业生,安排在机床操作工或流水线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也没有表现出与农民工更强的操作技能,工资收入和工作待遇与农民工没有什么不同,在专业上看不到更高或更广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
4、以上的毕业生在首次就业的企业工作不到1年,就会跳槽离开。 二、对策与建议 要较好地改善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现状,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存有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由培养目标(规格)、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所谓就业能力,国际劳工组织给出的定义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它由专
5、业知识技能、学习意愿、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因素构成。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与评价方式等。首先要确立职业教育有与其他教育完全不同职业属性的思想,这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并实现改革目标的基础。其次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突破教材以系统性和知识性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以能力体系和行动导向为核心,以模块化或项目式(任务驱动)方式安排教学。第三是改革教学方式。一是要打破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学习为中心,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教室车间化和车间教室
6、化,以学生的“学”与“做”为中心组织和安排教学进度,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并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二是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信息化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第四是改革管理与评价方式。改革单一的考试评价(结果评价)方式,采用多元(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师傅等)评价和过程评价,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尽快改变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离、理论课教师不会操
7、作与实习指导教师不知理论知识的现状,采用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使教师成为既掌握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双师型”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渠道是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关于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硬
8、件投入,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打好基础进入新的世纪,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后,因为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增大,中等职业教育的硬件投入增大,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总体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要进一步增加教学硬件,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训,达到中级工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到新的岗位,基本上能独立操作,独挡一面。 (四)强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学和就业的针对性职业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本身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一些职业会消亡,一些新的职业
9、会产生。二是职业的技术要求的不确定性,即职业的内在技术要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持续提升。三是职业从事者的不确定性。一般地特定的职业与特定的人之间通常存有着一定的稳定性。在现代社会,这种稳定性越来越差。职业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中等职业教育大多采用“宽基础”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学一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而总课时所限,这些课程“学不深”更“学不精”,导致核心专业技能不强,缺乏竞争力。校企合作既是一种办学途径,也是一种办学模式,是经过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检验的并被证明是有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降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这种模式以市
10、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一定水准上可以降低职业的不确定性。根据具体实际,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建立社会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参与的利益,实现企业、学校、社会“三赢”。 (五)增强就业教育把“就业与创业指导”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校期间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实现对学生的各种基本素质(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和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遵守职业伦理、职业道德等非专业知识能力。 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