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调局2006).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65359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调局200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调局200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调局200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调局200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地调局200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6XX 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Standar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cale: 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12月44各大区各位区调主管专家:本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是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征求区调、矿产专家意见修改后,又经2006年12月1314日宜昌会议上充分讨论审定定稿的,现发给你们。如在使用中还有修改意见,望及时将意见以文字形式(电子文档)告知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于庆文。Email: yqingwen yqingwen 1:50 000区域地质调

2、查技术要求编写组 2006-12-22目 录目 录i前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总则23.1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23.2 工作程序23.3 基本准则24 资料收集与利用34.1 地形资料准备3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44.3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4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54.5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6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75 野外踏勘76 设计编审86.1 设计编写86.2 设计审查87 调查内容97.1 各岩类区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97.1.1 沉积岩97.1.2 火山岩107.1.3 侵入岩117.1.4 变质岩127.1.5

3、蛇绿岩和混杂岩137.1.6 第四纪地质137.2 地质构造调查147.3 区域矿产调查157.3.1 异常查证157.3.2 矿产检查157.3.2.1 概略检查157.3.2.2 重点检查167.4 环境地质一般调查内容177.5 旅游地质一般调查内容188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188.1 测制目的188.2 布设原则188.3 类型及测制内容198.3.1 沉积岩剖面198.3.2 火山岩剖面198.3.3 侵入岩剖面198.3.4 变质岩剖面198.3.5 第四纪地质体剖面208.3.6 混杂岩剖面208.3.7 构造地质剖面208.3.8 矿化(体)带剖面218.4 测制精度要

4、求219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229.1 部署原则229.2 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239.2.1 地质点和地质观测路线239.2.2 野外手图和地质图地质体标定2410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2411 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2511.1 资料整理2511.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2611.3 野外验收要求2712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2812.1 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2812.2 成果图件编制2912.2.1 地质图编制2912.2.2 矿产图(成矿预测图)编制2912.3 报告编写3013 数据库建设要求3013.1 原始资料数据库3013.2 最终成果数据库3014 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5、3114.1 提交资料要求3114.2 成果评审要求3114.3 资料归档要求31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3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3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38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41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封面格式43前 言本标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以3S等高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原有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针对不同区带的地质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研究确定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目的任务、调查内容、采用的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工作流程、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要

6、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标准在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地质调查要求。本标准与DZ/T0001-1991等标准共同使用,是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设计编审、野外调查、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质量监控、报告编写、野外成果和最终成果数据库建设、成果评审验收、成果提交和资料归档的依据。本标准附录A-E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7、、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克信、于庆文、陈克强、潘中芳、李荣社、朱洪森、谷永昌、伍光英、程光华、王大可、张智勇。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6-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技术方法、精度要求、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的提交等。1.2 本标准是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设计编审、质量监控和成果验收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8、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4158-19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 958-1999 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DZ/T 0011-19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 000)DZ/T 0078-1993

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1-1993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 00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 0167-19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DZ/T 0191-1997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ZB/T D10 004-19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DZ/T ? -2006 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0001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1-02 1:25

10、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DD 2001-01 1:250 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DD 2006-?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DD 200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DD 2006-?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3,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1:50 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6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3 总则3.1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3.1.1 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3.1.2 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以当代地球科

11、学系统观为指导,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通过填制1:50 000地质图,1:50 000矿产图等,为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地质信息。3.2 工作程序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包括组队、收集资料、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野外验收、图件编制、最终成果数据库(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验收、成果出版、资料归档与汇交等程序。上述程

12、序之间是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3.3 基本准则3.3.1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针对调查区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重大问题,结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改进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性和自然经济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1:50000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 (一般24幅)测制,项目实际工作周期一般为3年。3.3.2 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 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13、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3.3.3 重要成矿区带所开展的区域矿产调查的图幅,要通过综合运用物化遥和轻型山地工程等多种技术方法,多途径、多角度提取调查区内与成矿规律相关的地质信息。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为国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3.3.4 除进行详实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外,对调查区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应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具体内容应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具体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参照已发布的

14、相关技术标准执行。3.3.5 区域地质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测试方法,加强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3.3.6 地质复杂程度、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要有所侧重和区别,不平均使用工作量。结合区内地质、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3.3.7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56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15、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4 资料收集与利用4.1 地形资料准备4.1.1 1:50 000地质图和矿产图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 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 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 000的(矢量化)地形图。4.1.2 如调查区没有1:25 000比例尺地形图,可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采用1:50 000地形图按有关规定放大编制成1:25 000 (矢量化)地形图(数据),并补充有关现势性资料,作为野外工作底图。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4.2.1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

16、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本次工作主攻方向。4.2.2 系统收集调查区已有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报告、专著(如地质志、矿产志、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地层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4.2.3 尽可能收集调查区已有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等。对不同时期形成的资料,要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4.2.4 尽可能收集调查区已有样品测试成果,在对其测试方法

17、、测试精度、测试单位全面了解和对其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4.2.5 尽可能收集与本次调查相关的各种地学数据库资料,如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地层数据库、1:20万、1:5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基础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重砂数据库、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等。4.2.6 查阅调查区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地形、道路、物资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4.3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4.3.1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调查区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等问题提供空间信息。遥感

18、影像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4.3.2 如前人已针对区内区域地质或区域矿产等调查开展过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解译,应收集备齐全部资料,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4.3.3 如区内无可利用的前人遥感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遥感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制图。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4.3.4 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环境等调查各个阶段所

19、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4.3.5 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4.3.6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4.3.7 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全过程。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4.4.1 地球物理资料

20、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目的,是配合区域地质调查挖掘有关浅覆盖或深部地质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提取隐伏地质体(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的物理信息。4.4.2 详细收集调查区内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如区域重力、航磁、航放以及电磁测深、地震剖面和物探测井等资料。要尽量收集使用最新资料和高精度资料。4.4.3 对收集到的资料为使其统一,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对以往工作进行评述,明确该资料能够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地质矿产问题。4.4.4 对重要成矿区带取得的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

21、、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4.4.5 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钻孔岩芯物性参数,也可利用物性测井资料反演物性参数,了解岩石的垂向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地质矿产解释奠定基础。4.4.6 根据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地球物理场进行地质和矿产解释的解译标志;利用解译标志,并和野外实际调查紧密配合,达到合理解译区域地质矿产问题的目的。4.4.7 在对不同比例尺、不同精度的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

22、据需要编制各种相应比例尺的地球物理基础图件,如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航空放射性异常图等。在综合研究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在覆盖区,结合钻孔等地质资料编制推断解释成果图,如推断地质构造格架图、控制剖面地质断面图以及局部典型地段的立体(三维)地质(构造)图。4.4.8 没有开展过正规1:5万面积性物探测量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物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4.5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4.5.1 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依据不

23、同性质、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资料,正确地利用与研究。4.5.2 区域化探、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地学应用与研究信息。其应用范围如下:a) 基础地质:(1) 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 (2)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b) 矿产地质:(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2)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3)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4) 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

24、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c) 环境地质:(1) 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2) 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3) 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4) 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4.5.3 有关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等具体方法技术,见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4.5.4 对于化探资料利用,特别是西部景观复杂地区化探资料,应进行方法技术质量评估,以便正确利用该项资料。4.5.5 没有开展过正规1:5万面积性化探工作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

25、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6.1 钻孔资料是浅覆盖区、大型盆地区、海岸带(区)和平原区获取区域矿产地质、基岩地质和第四系资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各类钻孔资料,包括钻孔岩心编录资料和岩芯实物资料。 4.6.2 用于揭露重要地质界线、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第四系等而施工的钻孔资料,均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编录。4.6.3 对岩芯编录资料的收集要注重其原始性,包括岩芯描述、各种照片、素描或影像资料、

26、各种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等。4.6.4 尽可能收集岩芯实物资料,如岩芯岩相、矿化、化石标本等。结合研究内容,补充编录资料和补采测试样品,以便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格架,了解覆盖层之下基岩和矿产地质的基本特征。4.6.5 对收集到的钻孔资料应进行质量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为部署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供思路。5 野外踏勘5.1 野外踏勘必须在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前完成,为设计书的编写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5.2 针对基础地质调查,应选择不同类型地质体分布区并结合自然地理区进行路线踏勘。踏勘路线应选择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复杂的路线为主。每幅图必须有一条贯穿全图幅的踏勘路线,同时应适当采集

27、一些必要的岩矿样品,进行鉴定和测试分析。5.3 在重要成矿区带,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的穿越路线为主。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5.4 在环境和灾害地质问题突出的地区,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区域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重点对物理性地质作用引发和控制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踏勘。在城镇密集区、水电站密集区、重要铁路干线等地区要重点开展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踏勘。5.5 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强、出露齐全、层序清楚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测制,在剖面

28、测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填图单位。5.6 踏勘过程中,对区内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进行适当了解,为野外工作条件(如营地设置、用电、交通、物质供应、安全保障等)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5.7 通过踏勘,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测区的区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和遥感解译标志。6 设计编审6.1 设计编写6.1.1 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针对调查区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物化遥数据处理与解译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设计。6.1.2 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 目的任务;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地质、矿产和环境问题;地质地理

29、概貌;填图单位初步划分;调查内容;精度要求;填图方法;技术路线;队伍组织;实施步骤;质量管理;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并附调查区地质草图、工作程度图及工作部署图等图件。设计书内容要齐全,文字应简明扼要。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A。6.1.3 设计书要求在任务书下达后的46个月内完成,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6.1.4 设计书编写要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工作过程中,因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6.2 设计审查6.2.1 设计审查一般在任务书下达后6个月内进行。设计审查前项目工作单位应

30、进行初审。6.2.2 按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的相关办法,组织设计审查。6.2.3 设计书、设计所附的地质草图、物化遥解译草图、工作程度图和工作部署图等资料至少在设计评审会的前10天送达评审员。7 调查内容7.1 各岩类区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7.1.1 沉积岩7.1.1.1 沉积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区域地层格架。7.1.1.2 沉积岩岩石地层的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进一步细分为段或岩性段。7.1.1.3 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可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

31、7.1.1.4 对正式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要确定地质时代(年代地层)。对地质时代确定须有充足的依据(古生物、同位素测年或古地磁证据)。凡是新命名的地层单位,要按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规定的程序,提供相关资料,报请批准和公开发表。7.1.1.5 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要大致查明有关矿种的赋存层位及大致产状规模,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7.1.1.6 除了填绘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外,还应将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特殊地质体、含矿层、蚀变带、特殊的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透镜体、岩舌、岩楔、滑塌沉积、礁滩沉积等,作为

32、非正式单位填绘在图上。7.1.1.7 详细观察记录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特别是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的岩性特征、岩石结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矿化特征、蚀变特征、化石组合、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产状、厚度等资料,7.1.1.8 在上述内容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其与成矿作用相关的沉积作用和表生作用类型,如化学沉积作用、蒸发沉淀作用、低温热液沉积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表生富集作用、淋滤作用、风化作用等。7.1.1.9 确定海陆分布位置和范围,包括海陆分界线(古海岸线),海相和陆相沉积区与剥蚀区(古陆)的确定和分布位置,沉积区和剥蚀区总的地貌特征及分布规律。沉积区物源供给

33、方向,古水流方向,水动力状况。划分沉积相、沉积体系,研究盆地类型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规律。7.1.1.10 利用沉积相、生物相和沉积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沉积盆地的古环境(如水深、盐度、温度、氧化还原、酸碱度)恢复。7.1.1.11 针对调查区某些沉积矿产可能赋存的层(时)段,为沉积矿产预测视情况编制1:50 000或更大比例尺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图面主要表示:沉积相和沉积亚相及其主要岩石组合;沉积等厚线;古地理单元;盆地构造;矿(化)点或含矿层;重要化石分布点及名称;物源供给方向;古流方向;古水深、古盐度、古纬度、古气侯带等。7.1.2 火山岩7.1.2.1 火山岩区调查采用岩石地层火山

34、岩相火山构造三重填图法。7.1.2.2 火山岩区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参照7.1.1中的有关要求,根据沉积或喷发叠覆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等综合因素,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序列。7.1.2.3 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大致查明含矿层位、矿化蚀变类型等特征。7.1.2.4 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各种接触关系和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重要的地质现象要在图上夸大表示。7.1.2.5 注意在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中寻找化石,为地层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或收集有关年龄资料。7

35、.1.2.6 根据火山岩岩石特征及产出分布特点,详细划分火山岩相及其组合类型;查明火山构造和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恢复火山机构和火山盆地类型;探讨火山作用规律、活动历史与成矿的关系。7.1.2.7 查明区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岩浆活动相关的其它资料。7.1,2.8 分析火山喷发古地理环境、火山岩成因类型和火山喷发构造背景。7.1.2.9 调查研究火山岩相、火山机构、断裂、裂隙等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研究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确定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喷发时代。 7.1,

36、2.10 针对调查区火山岩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视情况编制1:50 000或更大比例尺的火山岩相构造图。图面主要表示:岩性;岩相;岩层产状;面(线)理线理;火山机构;火山断裂;潜火山岩;岩墙(群);岩脉;蚀变矿化;火山沉积夹层中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值等。7.1.3 侵入岩7.1.3.1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对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均按 “岩性+时代” 或 “岩性+时代+典型命名地” 的方法进行填图单元的划分和填绘。 7.1.3.2 要特别注意对与成矿有利的侵入体的划分和时代确定,并在图上详细标绘岩相带、蚀变和矿化点(带)等。查明不同类型侵入岩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侵入岩的各个填图单元

37、必须有较确切的定年依据。7.1.3.3 对花岗岩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详实的野外、室内工作,区分同源、岩浆混合(magma mixing)(可简称浆混或混浆)等类型。7.1.3.4 查明不同类型侵入体的形态与规模、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线理和面理组构(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7.1.3.5 查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与产状;查明复式岩基侵入体间以及不同单元间接触关系的性质和产状。 7.1.3.6 查明岩体中捕虏体、残留体及深源岩石包体(成分、形态、分布、含量等)和脉岩(派生脉岩和区域性脉岩)特征。7.1.3.7 调查不同类型侵入岩体与区域构造的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

38、岩体进行组构测量。在研究侵入岩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其就位机制。7.1.3.8 调查侵入岩体的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内外接触带的蚀变矿化、变质及变形作用,岩体相带划分及其成矿作用特点。探讨侵入体的演化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7.1.3.9 对于基性和超基性岩(镁铁超镁铁岩)的调查研究,除按上述侵入岩调查的有关内容外,还应对岩体外围的沉积岩特征和时代进行调查,以便获取岩体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的某些证据;要注意在基性和超基性岩中区分蛇绿岩。7.1.3.10 在综合研究不同类型侵入体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各类侵入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岩浆演化旋回或序

39、列,探讨岩浆活动演化与成矿作用历史。7.1.3.11 针对侵入岩区成矿预测,视情况编制1:50 000或更大比例尺的(构造) 侵入岩浆构造图。编图内容主要包括侵入体单元类型及其时代;侵入体的岩石、构造、岩石组合及构造环境;岩石系列;同位素年龄和测试方法等。7.1.4 变质岩7.1.4.1 变质岩区应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或构造岩石事件法填图。7.1.4.2 在系统建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填图单位的基础上,查明不同变质岩系单位间界面性质、叠置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序次关系。7.1.4.3 中高级变质地层的填图单位按岩组、岩群表示。低级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区原则上按本要求的7.1.

40、1和7.1.2进行工作,低级变质的侵入岩可参照7.1.3进行。但要注意调查变质变形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观察和总结变质带与地层、岩层界线、构造走向线的关系。7.1.4.4 注意区分经强烈变质变形改造的古老侵入体,区分正片麻岩和负片麻岩,切忌将古老侵入体与变质地层相混淆。7.1.4.5 对中高级变质岩系,要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7.1.4.6 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7.1.4.7 在中高级变质岩区

41、要注意对混合岩化作用的调查。查明混合岩化范围、基体与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合岩化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化岩石。收集有关变质地质体的变质变形特点以及脉体流变特征,确定混合岩化范围所处的构造环境、构造层次、条件及形成的温压条件。7.1.4.8 查明不同变质岩系的后期变形变质叠加改造的特点,建立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以及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等。7.1.4.9 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地质体、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7.1.4.10 变质岩的构造变形调查要与变质作用调查紧密结合,

42、查明各种构造基本类型、各种构造要素的形态,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并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作出分析。建立区域变质、变形事件演化序列。7.1.4.11 查明变质地体中脉岩的矿物组合、组构、地球化学特点、变形特征及其与围岩的关系。作为野外划分变质、变形期次、阶段的重要依据。7.1.4.12 注意采集不同幕次、同幕次不同阶段变质岩石样品,进行变质作用矿物对温压计研究。确定变质、变形序列及其相应的变质带形成的时空变化关系。7.1.4.13 针对变质岩区成矿预测, 视情况编制1:50 000的变质建造构造图。编图内容主要包括变质建造类型及其时代;含矿层、标志层、特殊岩层、基性岩墙(群)、基性层状

43、侵入体、榴辉岩、蓝闪片岩、高压麻粒岩和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地质体及其时代;变质相(系)类型及变质期;主要构造边界;各种变质构造、性质、产状及其相互关系;各种变质建造类型同位素年龄和测试方法等。7.1.5 蛇绿岩和混杂岩7.1.5.1 在造山带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要特别注意对混杂岩(Melange)和“蛇绿岩”(Ophiolite)的调查和研究,除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建立正式和非正式地层单位外,对蛇绿混杂岩中不同类型的岩块或岩片均需详细填绘。7.1.5.2 蛇绿岩发育保存完好的地区,应查明蛇绿岩岩石类型、结构、矿物成分、规模、产状、原生和变形构造、蛇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稳定同位

44、素等,尽可能建立系统、完整的“蛇绿岩”序列。注意区分蛇绿岩与一般的镁铁超镁铁岩。7.1.5.3 调查蛇绿岩上覆沉积单元的沉积岩相特征,注意采集古生物化石,并结合蛇绿岩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蛇绿岩形成时代。7.1.5.4 调查和研究蛇绿岩与区域内其它相关岩石(如蓝片岩、榴辉岩等)的关系、时代、性质,探讨其成因和演化过程。7.1.5.5 在查明“混杂岩” 或 “蛇绿混杂岩” 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内部构成进行观察记录与填绘,特别要注意查明混杂岩的岩片(块)和基质各自的岩性、岩相、时代和变质变形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接触关系特征与性质。7.1.5.6 调查和研究造山带蛇绿混杂岩带受深大断裂和超镁铁质镁铁

45、质岩体控制的铬、镍、铜等成矿条件与成矿信息,系统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圈定与评价成矿远景区。7.1.6 第四纪地质7.1.6.1 以岩石地层单位或成因单位为第四系的基本填图单位, 在系统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基础上,开展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7.1.6.2 查明第四纪不同成因类型或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物岩性、物质成分、沉积构造、厚度、接触关系、岩相纵横变化及空间分布。查明区内各种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探讨其形成时代与发展演化过程。7.1.6.3 对第四纪地质体中的特殊夹层(如生物层、古土壤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磁性异常层、风化层、含矿层、砾石层、古文化层、古地震层等)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采集必要的测试样品。7.1.6.4 调查第四系中赋存的矿产,如砂矿、表生型(风化淋漓型、残坡积冲积型)多金属矿等的成矿条件和成矿信息。重要的矿种应大致查明其赋存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可利用的远景。7.2 地质构造调查7.2.1 与变质岩有关构造的调查,按本要求7.1.4开展工作。7.2.2 应用构造解析方法,查明各种构造变形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