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65317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独针高级课程 -杜嵩-第一章 经络学说指导独针 是辩证论治的主体(一) 经气的意义(二) 经脉元气和脏腑俞穴的关系1. 经脉元气的功能作用,皆自肢端及于躯干,头面2. 四肢肘膝以下俞穴的主治规律3. 五俞穴排列方向与经脉循行走向的关系(三)十二经脉之间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交会关系1.”六经”的来由 奇经八脉的功能(四)十二经脉病候的病理解析(五)善用切诊,注重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1)求本源(2)察上下颌厌脉候清空,太冲脉候肝气(3)辨左右诊寸口详查左右偏胜(4)重整体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第二章 高级班独针穴位17号灵穴 驱寒针法18号灵穴 阴阳开关针法19号灵穴 治便秘针法20号

2、灵穴 除痛点针法21号灵穴 除痛经针法22号灵穴 降压针法23号灵穴 除湿针法24号灵穴 鼻炎针法25号灵穴 醒脑针法26号灵穴 开四关针法27号灵穴 祛瘤针法28号灵穴 小周天开穴法29号灵穴 大周天开穴法30号灵穴 清障针法31号灵穴 治股骨头针法32号灵穴 透针针法33号灵穴 泄热针法34号灵穴 除燥针法35号灵穴 治泄泻针法36号灵穴 升阳针法第三章 诊断治疗绝技第四章 103个特殊穴位,治病立竿见影第五章 人体8个部位越丑越健康第六章 腰椎疾病快速检测第七章 用中医理论谈当代医误第八章 学会看医院拍的片子第一章 以经络学说指导独针,是辨证论治的主体学习了独针初级班以后,大家都有很大的

3、进步,特别是针法上敢于针刺,也治好了很多疾病.但是目前看来,大家中医理论差,需要学习.经络学说的起源和针灸的关系十分密切.经络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针灸为最早,其后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才广泛地被应用到各科中去.所以经络学说从孕育,诞生到发展,皆于针灸息息相关.如失去经络学说的指导,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缺乏理论依据,在千变万化的病例面前,必然不知所措,因此,深入整理研究经络理论,在临床上从诊断到治疗,无不贯穿了这一思想.(一) 经气的意义经气即经络之气,针刺调气即是疏调经气.经气应包括两个方面: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而产生的元气和流行于经脉内外的荣卫之气(即后天之谷气).前者是维持经络通行血气.

4、营运阴阳调理虚实.处治百病的功能力量,也是腧穴所以能通过经络的传导发生治疗作用的动力,后者则是营养脏腑.充实身形.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虽然先天元气和后天水谷之气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生理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为根的,元气必须依靠胃腑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才能不断充实,假如元气没有营卫之气的不断充实,必致耗损而枯竭,而脾胃也必须依靠元气的作用,才能不断化生精微,假如没有元气的作用就会壅滞而不行,从而纠正了当时文献对经络功能仅认为”通行营卫”的狭义理解,并为诠释在针灸教学和临床长期存在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二) 经脉元气和脏腑腧穴的关系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的理论,结合经气

5、的含义及大量的临床得出:1,经脉元气的功能作用,皆自肢端及于躯干,头面 十二经脉的本部及足六经的根部在四肢肘膝以下,而标部及结部都在头面和躯干,其中六阳经脉的标部在头面,六阴经脉的标部大多在各该经脉所属的胸腹部蓦穴或背腰部腧穴处.说明了手足山阴经脉之元气自肢端直接作用于本脏,然后注输于背部五脏的腧穴,结聚于腹部五脏的蓦穴.足三阳经脉的元气除了作用于头面躯干部经脉循行所过处外,一部分脉气由合穴别入内腑,于六腑相通,然后注输于背部六腑的腧穴,结聚于腹部六腑的蓦穴2四肢肘膝以下腧穴的主治规律.由于手足三阴之本在四肢,标在背俞与腹蓦,经脉元气直接作用于本脏,所以六阴经脉肘膝以下的穴位,一般均能治疗本脏

6、病手三阳之本在四肢,标在头面,经脉元气不入内腑,所以其腧穴不治本腑病而只能治疗头面病.足三阳本部的经-1-脉元气,经六腑之合别入内腑,所以足三阳经在膝以下的穴位,除一般都治疗头面病外,部分穴位,特别是”六腑之合穴”还能治疗六腑病.篇中记载的十二经病候,阴经均有本脏病的症状记载,六阳经中,手三阳经的病候仅反映了外经循行所过处的疾病,没有涉及大肠、小肠、三焦病。足三阳经虽然没有讨论到膀胱病症,但在灵枢本输中则补充有“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与经脉元气和脏腑腧穴的关系相一致。3五腧穴排列方向与经脉循行走向的关系五腧穴的排列方向于经脉循行走向不完全一致,五

7、腧穴自四肢末端向心排列,是体现了经脉元气自四肢末端作用于躯干,渐入渐深的现象,而经脉的循行走向,则是说明了营气循环的通路,所以顺逆相接,与五腧穴的排列不完全一致。(三)十二经脉之间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交会关系 1六经的由来十二经脉是气血循环的主要通路,按其顺逆方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的整体,在整理十二经脉的交会关系中发现除了顺逆相接以外,手足同名的三阴经、三阳经也是相互衔接的。因此,十二经脉若将其压缩来看,实际就是“六经”。古代文献中所称的“六经”也就是十二经脉的缩影,这种关系在人体生理、病理上均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心肾之气必须相交,就是手足少阴相连的关系。脾气散精,上归与肺,即是因为手足太

8、阴相接的特点。包络相火之所以寄附于肝胆,也是因为手足阴通连的缘故。在病理上,伤寒六经的辨证论治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对奇经八脉,历代较少重视,在研究奇经八脉所过腧穴及所会经脉的同时,对奇经八脉的功能作了全面的阐述。足三阴经皆交会于任脉的中极、关元。阴维脉交会于任脉的天突、廉泉,冲脉交会于任脉的阴交,手三阴经虽不直接和任脉相交,但是由于手足三阴同名经相接,脉气相通。因此,任脉能容忍诸阴之气而为“阴脉之海”。督脉的大椎穴为手足六阳经的交会穴,阳维脉又交会于哑门、风府。故手足诸阳子脉气可以集聚于督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发于气街,并足少阴直冲而上,气街属胃,是五脏六腑和水谷之海,足少阴属肾,为藏精之处和

9、先天之本,冲脉蓄受二经脉气,故为“十二经之海”。带脉束腰如带,有统束一身上下纵行诸经的作用。维脉能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阳维脉维络诸阳,阴维脉维络诸阴,这也是由二脉所经过的腧穴和交会的经脉决定的。又因阴主里,阳主表,所以阴维脉主一身在里之阴,阳维脉主一身在表之阳。阳跷脉经过手足太阳手足阳明和足少阳五脉,却不与督脉交会,各自分布在身体的脉左右阳部,故分主一身左右之阳气,阴跷脉也不与任脉相交会循行于阴部而分居左右,故分主-2-一身左右的阴气。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皆起胞中,同出会阴,任脉行于腹,督脉行于背,二脉上行至头面而相接于龈交穴,合之为一,分之则二,以象征阴阳一气、子午南北的关系。而冲脉出会

10、阴,过气街,并足少阴而上,此三脉一源而三岐,加上带脉统束诸经,在生理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病候的病理解析十二经脉病候的病因病机逐条作了详细的分析,每条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归纳为五类:本外经病、本脏腑病、他脏腑病、有关器官病及其他病。指出经络的实症,多因经脉为某种致病因素所激惹或壅阻,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即经气壅滞“血伤为肿”“气伤为痛”则在经脉所过之处出现肿或痛的症状。如果邪壅华热,还兼有灼热红肿的现象。经络的虚症,多为经气虚焰,气血不足而成。可以由某一脏腑和经脉本身的元气不足,阳气虚焰而致,也可因全身性的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而引起,往往会出现局部不仁不用,甚至枯萎的症状。由于经络

11、“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经络的病候,实际上离不开脏腑器官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功能变异的症状。同时,由于经络的分布错综复杂,加之脏腑经络之间阴阳表里、生克制化等方面的生理病理影响,故十二经脉的病候,实际上是多个脏腑器官病变的症候群,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此外,有些症状另然相同,但由于隶属的经脉不同,病理转变的结果也不相同。在辩证时必须作具体的分析。例如膀胱经病变可有腰痛,肝经病变也见有腰痛,但膀胱经的腰痛由于脉气厥逆,气血不通,脉道壅塞而致,所以疼痛如折断腰背,不能转侧属实症,而肝经的腰痛,则为肝病不能淫气于筋,腰部的筋肉缺少阳气温养,故而拘急板滞,不能俯仰,属虚症。同样是腰痛,治疗法则就完全不同

12、。(五)善用切诊,注重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切诊在针灸临床上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选穴位、轮补泻、别深浅、辨忌宜的主要依据,运用正确与否,对提高针灸疗效有直接关系。故提出除切寸口脉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溪”、“颔厌”、“太冲”等脉,同时应仔细切按经脉的皮部及有关的腧穴。 “肾间动气”位于丹田,是人体生命的源泉,不可不候,元气应潜而不越,其动徐缓而不现躁急,一息四、五至,于寸口脉相应。如果元阴不足,阳气躁越,则动必应手而弦,治当补其元阴之气,取太-3-溪,复溜,肾俞、关元等穴。如果元阳之气已衰,则动而结代,疾病往往会发生变化,当用大炷急灸关元、气海等穴温

13、固元阳,以防暴脱。切“虚里之脉”以诊胃、宗二气虚里脉位于左乳之中,第4、5肋之间,应该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如果按之动微而不应于手,是宗气内虚、脉无胃气之候,如果望见其动,外应于衣,是宗气泄越的表现,多见于阴虚气怯的患者,须急补肺俞、脾俞、胃俞等穴以培补中土,兼理肺气,补肾俞、复溜、太溪,以滋阴壮水而制阳光,泻列缺清肺热,泻行间泄肝火,兼补膻中一穴以调节一身之气机。重“太溪”、“冲阳”之脉,辨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太溪”“冲阳”两脉分属肾经和胃经,与寸口右关及两尺相应,故常诊此两脉,以帮助判断疾病的吉凶。若冲阳脉不衰,说明胃气犹存,病虽重而生机未绝,若冲阳脉绝而

14、不至,则胃气衰竭,乃为险候。但若冲阳偶绝而太溪脉仍旺,则肾气未绝,先天根未断,纵然危候,尚有转机之望,若太溪脉绝,则说明病已垂危。察上下-颔厌脉候清空,太冲脉候肝气“颔厌”脉属足少阳胆经,在上,可以候清空,“太冲”脉属足厥阴肝经,在下,可以候肝气。凡肝阳上逆者,其颔厌脉搏动往往较甚,而寸口及太冲脉常较弦细,如脾肾两亏,中气下焰,其颔厌脉的搏动则微弱而不易触及,而寸口三部及太冲脉亦常相应地细小微弱。对前者,陆氏主张补(或温灸)涌泉以引导气血下行,同时泻行间以平肝熄风,补太溪从滋水涵木,对后者,则灸百会以引导清阳之气上升,取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益脾肾,以治其本。辨左右诊寸口详查左右偏胜对寸口脉

15、的切诊,虽然古人认为男子主气左大为顺,女子主血右大为顺,但脉象左右偏胜,究非善象,说明左右气血偏胜,常为中风发作之前兆,故不能忽视,应适当处理,防病于未然。重整体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要做到整体治疗,首先必须有整体的诊查。就切诊而言,寸口脉诊固然重要,但作为针灸医师,还应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参合上下左右作比较。对慢性、虚弱性疾病,要考虑到脐下肾间动气和冲阳、太溪脉的具体变化,对脏腑病症,应切按背俞穴、蓦穴(蓦穴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蓦穴”,其位置大体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蓦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经脉上,分布于任脉者为单穴,分布于其它经脉者一名二

16、穴。由于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阴病行阳,阳病行阴。-4-因此在治疗时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属于阴性的病症(脏病、寒证、虚症),可以取治位于阳分(背部)的背俞穴;属于阳性的病症(腑病、热病、实症),可以取治位于阴分(胸腹部)的蓦穴。原穴(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补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及下合穴(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察其有否异常反应。全面

17、切诊能掌握病者的整体情况,帮助正确辩证,故疗效往往较好。第二章 高级班独针穴位17号灵穴 驱寒针法位置:(17-1)支沟穴(双),太白穴(双) (17-2)天宗穴(双)功效:有寒气排除,逐渐转热感。手法:(17-1)用独针先针左侧支沟穴,80度向心针之,用泻法进针,支沟捻针得气,再针右侧支沟穴,同左侧支沟穴进针法。针左侧太白,(排上焦寒气针向脚趾方向进针,排下肢寒气针向脚跟方向进针,排全身寒气直刺进针,针右侧太白同左侧太白针法。要四肢排寒尽了出现热感,终止。 (17-2)用独针在天宗穴向肩胛骨下缘方向进针。支沟穴:慢进快出6次(最胀点),留针至结束18号灵穴 阴阳开关针法位置:在拇指与食指交叉

18、的赤白肉处手法:在赤白肉处缓缓向拇食指掌骨联合处进针,贴上去。作用:形意上看拇食指像两个腿,交点之处像男女的裆处,阴阳所在之处。19号灵穴 治便秘针法穴位:秩边穴,秩边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秩边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特点:清热除湿,消肿通便。用针方法:用4寸针,进针3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 -5-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按: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遗尿、尿道痛极效,秩边旁开2寸之夹秩边透水道治疗亦极效。还有环跳治疗盆腔炎、痛经、便秘亦有效,而直肠、前列腺、子宫、阴道、尿道位置相近,同属盆腔脏器,可见腧

19、穴主治有位置相近原则,不但相近部位的不同腧穴主治有共同之处,一个腧穴主治的不同病症也位置相近。20号灵穴 除痛点针法位置:肢体上的痛点作用:一次消灭痛点,预后时间长。用针方法:针刺痛点,一个方向捻针,发生滞针时将针拔出,可带出白色丝肉,痛消。21号灵穴 除痛经针法位置:承山穴作用:快速治疗痛经,预后时间长。用针方法:针双侧承山穴,刺入2寸,平补平泻,针感传向会阴,3分钟痛止。再针一次,痊愈。22号灵穴 降压针法位置:素髎穴、印堂穴作用:快速降压用针方法:用毫针1寸半,在素髎穴向百会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捻针,再用毫针1寸半,在印堂穴向发际处平刺进针,平补平泻,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免

20、得出现危险。23号灵穴 除湿针法位置:阴陵泉作用:快速解决阴囊潮湿。用针方法:在阴陵泉进针,平补平泻,3分钟出针。24号灵穴 鼻炎针法位置:下关穴作用:快速解决鼻炎问题用针方法:在患侧下关穴向鼻子方向进针5厘米,捻针留针,鼻痛止。25号灵穴 醒脑针法位置:神庭穴与印堂穴连线中点。作用:对癫狂症向下扎,抑郁症向上扎,小儿多动症有效。用针方法:用毫针在醒脑点上部2分处,向印堂穴方向进针2-3分,捻针留针。 -6-26号灵穴 开四关针法位置:双合谷穴,双太冲穴。作用:合谷属大肠经,属阳明,我们再看合谷所属的大肠经的属性,属金,即此穴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合谷位于上肢的末端,上举及天,居于天位,本穴又

21、处于阳经。其所禀者,天气之将也,从天气而下降于地。太冲属肝经,属厥阴。其所属肝经属木,即此穴为厥阴风木,以升为顺。太冲位于下肢的末端,下踏于地,居于地位,本穴又处于阴经。其所禀者,气之气也,从地气而上升于天。 观人体诸经,阳经下行,阴经上行,皆禀天气地气而或降或升循行于自然天地之中。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这就是天地阴阳,是自然之道。合于自然则长全,天地已经给了我们可以长全的物质基础了。我们如果善加利用,岂不是可以呼吸于天地之间了嘛。人身有左右,即阴阳之道路也。厥阴居左,禀气之升;阳明居右,禀气之降。四关正好适合了厥阴于阳明的升降属性。主我们机体的左升右降。

22、各种痛症。气不通则痛。人身任何地方的气机不畅,开四关但是最佳的整体治疗方法。标幽赋有句话:“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就是说,这四个穴位把天地上下给畅通了,身体各种痛症自然有减轻,更别说手脚不利、关节风湿疼痛了,甚至于象癌性疼痛也都有很大的效果。而且,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四关清降血压,引相火下行而能产生卓越的止痛效果。用针方法:天气宜降,当补合谷,以促阳明阳气之降,以轻刺激,补法;地气宜升,当泻太冲,以提厥阴地气之升,以重刺激额,泻法。27号灵穴 祛瘤针法位置:合穴“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肺经合穴是:尺泽,肾

23、经合穴是:阴谷,肝经合穴是:曲泉;心经合穴是:少海,脾经合穴是:阴陵泉,心包经合穴是:曲泽,大肠经合穴是:曲池;膀胱经合穴是:委中,胆经合穴是:阳陵泉;小肠经合穴是:小海;位经合穴是:足三里;三焦经合穴是:天井。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手三阴经、肺经、太渊,心经、神门,心包经、大陵,手三阳经、大肠经、合谷,小肠经、腕骨,三焦经、阳池,足三阴经、脾经、太白,肾经、太溪,肝经、太冲,足三阳经、胃经、冲阳,膀胱经、京骨,胆经、丘墟顺经取穴。作用:点找对了,有效地祛除瘤子,成功率百分之九十。-7-用针方法:祛瘤针法必须先开

24、四关。关键是在这些位置找到了明显的瘀络。放血完,像气球放气一样,粉瘤消失。耳朵附近肿瘤都在外踝附近下功夫,一般有些有形病变都到了瘀血程度,所以放血很好。胃经的合穴,七分,扎了20分钟,再针7次痊愈。下针的时候让病号自己摸一下瘤子,就平了。用阳明经穴位。右颈淋巴癌-左列缺穴和中渚穴,配外关、足临泣、尺泽。右肩关节血肉瘤-取左后溪命门处瘤子-双后溪阳陵泉右额头血肿-取左梁丘、阳陵泉、行间脑震荡-内踝关节-内踝关节下面,然后附近找反应点。经脉,也有纬脉,纬脉相互联系,但不直接联系。甲状腺肿,外关,列缺。针太冲、丘墟、内关。右腰肋部肌瘤-针阳陵泉。最常用的穴位排位:合谷、中渚、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扶

25、突得气即可。神经纤维瘤和多发性瘤难见效。初次下针要快。后期治疗下针宜慢。虚则气至病所,实则回气于针下。个性差效果差。祛瘤针法的有效,不是全部跟针法有关。不要轻易用,遇到有缘人才用,不要炫耀。针时信其左,左手去触摸,揣摩,循经为原则,藏象学说不可忽略,气虚用合谷,神虚用神门,气血阴阳平衡合谷三阴交补气行气活血。28号灵穴 小周天开穴法位置:任督脉各6穴作用: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一天12时辰,配任督二脉上12个特定穴位,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一种治病方法。适用于突发性危重病的救治。临床上常用于心痹(各种心脏病)、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厥症(休克、昏迷)、急惊风(高热、惊厥)、癫(痴呆)

26、、狂(狂躁)、痫(癫痫)虚脱等突发性危急重病。用针方法: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对虚寒性疾病可选用艾灸,对实热性疾病可选用针刺。因为艾在五行属木,木生火,火能驱寒,故适用于虚寒性疾病;针在五行属金,金生水,水能克火,故适用于实热性疾病。使用独针前必须凝神静气,用左手拇指按压穴位,候拇指腹下有轻微搏动时,右手持针刺入穴位,从容运针,根据四诊八纲和脏腑经络辩证结果,施行补泻手法。患者呼气时进针为补,吸气时进针为泻。吸气时拔针为补,呼气时拔针为泻。欲补时令患者咳嗽进针、吸气-8-拔针;欲泻时令患者吸气进针、咳嗽拔针。督脉气血运行方向是从下往上升,任脉气血运行方向是从上往下降。针灸顺随着气血运行的方向为

27、补,逆迎着气血运行的方向为泻。男左捻转为补,右捻转为泻;女右捻转为补,左捻转为泻。插为补,提为泻。缓慢运针、长时留针为补,快速运针、短时留针为泻。拔针时按闭针孔为补,摇大针空为泻。小周天循环是指人体阴阳气血,在一日12时辰中昼夜循环、周流灌注、按时集中旺盛于任、督二脉中的某一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开穴针灸,以激发和振奋人体气血能量,调动人体升降功能,鼓舞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经络: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利用人体任脉和督脉二条经。督脉统督人体一身之阳,象征天于昼。任脉总领人体一身之阴,象征地与夜。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照人体任督二脉之中的阴阳气血、在一天12时辰中

28、,昼夜阴阳循环变化的自然规律,逢时只开一穴的治病方法。 二、穴位: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照人体任督二脉的阴阳气血、在昼夜循环的规律,和一日12时辰中,在任脉和督脉各六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只开一穴、只扎一针的治病方法。子时(23.00-01.00时):六阴极,卦象坤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会阴穴。丑时(01.00-03.00时):一阳升,卦象复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阳关穴。寅时(03.00-05.00时):二阳升,卦象临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脊中穴。卯时(05.00-07.00时):三阳升,卦象泰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神道穴。辰时(

29、07.00-09.00时):四阳升,卦象大壮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大椎穴。巳时(09.00-11.00时):五阳升,卦象央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风府穴。午时(11.00-13.00时):六阳极,卦象乾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百会穴。未时(13.00-15.00时):一阴降,卦象后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承浆穴。申时(15.00-17.00时):二阴降,卦象遁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9-在任脉的天突穴。酉时(17.00-19.00时):三阴降,卦象痞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膻中穴。戍时(19.00-21.00时):

30、四阴降,卦象观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中脘穴。亥时(21.00-23.00时):五阴降,卦象剥卦。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关元穴。丑时,在督脉的阳关穴开穴针灸治疗;寅时,在督脉的脊中穴开穴针灸治疗;卯时,在督脉的神道穴开穴针灸治疗;辰时,在督脉的大椎穴开穴针灸治疗;巳时,在督脉的风府穴开穴针灸治疗;午时,在督脉的百会穴开穴针灸治疗;未时,在任脉的承浆穴开穴针灸治疗;申时,在任脉的天突穴开穴针灸治疗;酉时,在任脉的膻中穴开穴针灸治疗;戍时,在任脉的中脘穴开穴针灸治疗;亥时,在任脉的关元穴开穴针灸治疗;子时,在任脉的会阴穴开穴针灸治疗。督脉:丑阳关寅脊中卯神道辰大椎巳风府午

31、百会任脉:未承浆申天突酉膻中戍中脘亥关元子会阴29号灵穴 大周天穴法 位置:人体12经络的24个穴。作用:大周天循环是指人体阴阳气血,在一日12时辰中,循环灌注、周流全身,按时集中旺盛于十二经脉中的某一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开穴针灸,以激发和振奋人体经络气血能量,调动人体脏腑功能,鼓舞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适用于慢性疑难病的治疗。临床上常用于瘫痪(偏瘊、截瘫、面瘫),痹症(风湿热、类风湿、通风),痿症(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阳痿)。咳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脘痛(各种胃病),臌胀(肝硬化腹水),水肿(肾病综合症、肾炎、肾衰竭),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高血压、

32、低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各种慢性疑难病症。用针方法:大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时开原穴配络穴的针灸方法。治疗时必须根据四诊八纲和脏腑经络辩证,先开疾病所在脏腑经络的原穴,再按脏腑-10-表里配合络穴施用手法。虚寒性疾病可选用艾灸;对实热性疾病可选用针刺。因为艾在五行属木,木生火,火能驱寒,故适用于虚寒性疾病;针在五行属金,金生水,水能克火,故适用于实热性疾病。患者呼气时进针为补,吸气时进针为泻。吸气时拔针为补,呼气时拔针为泻。欲补时令患者咳嗽进针,吸乞气拔钭;欲泻时令患者吸气进针、咳嗽拔针。督脉气血运行方向是从下往上升,任脉气血运行方向是从上往下降,针灸顺随着气血运行的方向为

33、补,逆迎着气血运行的方向为泻。拔针时按闭针孔为补,摇大针空为泻。具体操作:大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大周天循环是指人体阴阳气血,在一日12时辰中,循环灌注,周流全身,按时集中旺盛于十二经脉中的某一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开穴针灸,以激发和振奋人体经络气血能量,调动人体脏腑功能,鼓舞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一 经络:大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以人体十二脏腑、配合十二经脉循行次序和气血运行规律,在一日12时辰中,循环灌注、周流全身,按时集中旺盛于十二经脉:寅时(03.00-05.00时):三阳升,像泰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阴肺经。卯时(05.00-07.00时):四阳升,象大壮卦。人体

34、气血大量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07.00-09.00时):五阳升,象夬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09.00-11.00时):六阳极,象乾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11.00-13.00时):一阴生,象姤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阴心经;卯时(05.00-07.00时):四阳升,象大壮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07.00-09.00时):五阳升,象夬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09.00-11.00时):六阳极,象乾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11.00-13.00时):一阴生,象姤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阴心经;未时(1

35、3.00-15.00时):二阴生,象遁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申时(15.00-17.00时):三阴生,象痞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酉时(17.00-19.00时):四阴生,象观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阴肾经;戍时(19.00-21.00时):五阳升,象剥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厥阴心包-11-经;亥时(21.00-23.00时):六阴极,象坤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子时(23.00-01.00时):一阳升,象复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阳胆经;丑时(01.00-03.00时):二阳升,象临卦。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厥阴肝经。二穴位:大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

36、以人体十二脏腑与十二经脉原穴配络穴、在一日12时辰中、循环灌注、周流全身,按时集中旺盛在十二经脉的某一个原穴配一个络穴上:太渊穴:位于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偏历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上,腕横纹上3寸,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近处是穴。寅时(3-5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阴肺经,集中旺盛在肺经的原穴与大肠经的络穴;卯时(5-7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集中旺盛在大肠经的原穴与肺经的络穴。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辰时(7-9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阳明胃经,集中旺盛在胃经的原穴与脾经的络穴。巳时(9-11时)人体气血大量

37、流注于足太阴脾经,集中旺盛在脾经的原穴与胃经的络穴。午时(11-13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阴心经,集中旺盛在心经的原穴与小肠经的络穴。通里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未时(13-15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集中旺盛在小肠经的原穴与心经的络穴。京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申时(15-17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集中旺盛在膀胱经的原穴与肾经的络穴。飞扬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外侧,当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酉时(17-19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阴肾经,集中旺盛在肾经的原穴-12-与膀胱经的络穴。

38、戍时(19-21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集中旺盛在心包经的原穴与三焦经的络穴。亥时(21-23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集中旺盛在三焦经的原穴与心包经的络穴。子时(23-1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阳胆经,集中旺盛在胆经的原穴与肝经的络穴。丑时(1-3时)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厥阴肝经,集中旺盛在肝经的原穴与胆经的络穴。30号灵穴 清障针法位置: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软瘫或是硬瘫,均是一针一穴。作用:一般情况下,上肢穴进针后,患难与共侧下肢即可屈伸或见肌肉收缩或抬走;下肢进针后,患侧的上肢即可活动

39、。表现为内旋、外旋、内收或抬起或见肌肉收缩。总之,每针1次都可使患侧肢体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配合功能锻炼。一般要选择神志清醒,脑水肿以基本消失的病人进行针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动,个别病人治疗1次即可痊愈。一般来说,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年龄大小对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在针健侧的上肢或下肢尽力活动。以观疗效。用针方法:取穴时令患者仰卧床上,针刺下肢穴时,健侧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头向后约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头为起点,即股二头肌肌腱上缘外取穴。直刺,进针约7-10cm,进针后增速捻针,弱刺激,每捻针半分钟,停一分钟,共留针15分钟。针健侧下肢捻的同时,嘱病人患

40、侧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内缘,取尺骨的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偏头侧约1.5cm外取穴,沿尺桡骨的上缘直刺,深约5-8cm。方法同下肢穴。治疗每日2次,7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附:偏瘫妙穴隐白穴。此穴用三棱针点刺可使下肢恢复加快,屡试屡爽,一般此穴都是每次连续点刺3-5下,对下肢恢复有奇效。3-5天一次(患侧)。请大家仔细看一下,此处肯定有暗点,不必拘泥于穴位。为了加强疗效,又在少商放血,对上肢进行治疗,效果和隐白有的一拼。31号灵穴 治股骨头针法位置:外陵穴相当于髋关节、股骨头。-13-作用:初期、中期,可治疗股骨头坏死,其机理是

41、供应不足。股骨头坏死拖延治疗一年,致残率百分之四十。说明:外陵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用针方法:在离外陵1-2毫米针之,可止住患者疼痛,立感温暖,可以走路。深刺,因为解剖较深。但是,必须保证患者无寒,无虚,上下通气。可以先调身体再治疗股骨头坏死。晚期效果一般。32号灵穴 透针针法合谷-手指障碍内关透外关-手腕障碍曲池透少海-小臂障碍肩峰透极泉-肩关节障碍环跳透风市-大腿障碍阳陵泉透阴陵泉-小腿障碍太冲透涌泉-足部障碍居髎透风市-解肌肉痉挛33号灵穴 泄热针法位置:平气海,旁开3寸作用:将大小肠体内实火排出去。针对:好发怒、高烧等人群。用针方法:垂直深刺。右边泄热穴:泄心、肝

42、、胆三脏之火。小肠有热:黄、热、少,原因是心火下移小肠。肝阴不足是悲切-哭哭啼啼,肝火旺是愤怒。心与肝为母子,肝与胆是夫妻。左边泄热穴-泄大肠、肺、胃之火,通大便。大肠有火-大便秘结(燥热),不爽(湿热),恶臭。胃有火-消谷善饥、口气重。减肥也有好效果,针对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患者。扎上后肚子会咕咕响。34号灵穴 除燥针法位置:液门穴作用: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但凡身体阴虚、气虚的人,很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气候干燥的时候,本来就阴虚的人内外燥热互为结合,对人体的津液消耗较重,就会导致体内水火平衡失调、更没有过多的津液来滋润皮肤,“灌溉”我们的身体,于是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和口干、眼干的症状

43、了。-14-干燥症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加重病情,也就是说阴虚内热的干燥现象会更加严重,出现头昏目涩、口苦咽干、皮肤干燥、脸色灰暗、腰膝酸软的症状,男性阳痿、早泄,女性经量少、闭经都和这个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感觉身体干燥难受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多喝点水就可以解决了。独针液门穴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眼睛干涩啊、嘴巴干涩啊,当然也就统统不会有了。马上就会觉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体出来,当然也就没有干涩的感觉了,不用几天的功夫,眼干、口干的症状就会大有好转,身体状况也会较以前大不一样。用针方法:直刺液门穴,3-5分钟。35号灵穴

44、治泄泻针法位置:穴位于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大约于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二指,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便是此穴,以手食指轻按,凡腹泻患者,该处压痛。取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脚,任取1个脚的穴即可。作用:腹泻一般在临床上分为食物中毒性吐泻、痢疾、肠炎等等。食物中毒的情况引起腹泻的比较多,有的是因食物变质,有的是佐料配伍有错误,有的是在熟的蔬菜中混杂有生冷,有的是食了油腻食物后误喝生水,有的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生白矾或其它容易引起腹泻的品种,这些情况发生的腹泻,采用本穴治疗,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而对肠炎、红、白痢引起的腹泻,本穴的疗效照样明显。在腹泻病患中,还有一种是并非因生冷或有毒有害的食物引起的,比如平常素

45、食为主的人突然大量食入高脂肪食物,农村在秋粮刚熟时突然大量地贪口福尝鲜等,这应该叫作更食性腹泻。在农村,一般叫做换肚皮。引起这种腹泻的原因,是新食物的肠胃不和所致。用针方法:以半寸或1寸独针直刺,深度为1分左右,进针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转,时间为1分钟。不需要以疗程计,凡急症或轻症,一般1次可愈,特别重的和病程长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钟,也不过数日可愈。36号灵穴 升阳针法位置:阳池穴、腰痛穴、中渚穴、后溪穴、手三里。作用:阳池穴将阳光聚集在一起,从此不再怕冷,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四肢百骸的病程中归纳起来为痛、瘀、积的形成中,十有八

46、九与寒有关“因寒而痛”成为痛的主要原因。“寒-15-则血瘀”而用升阳瘀可以消除,“因寒而积”积指肿瘤、脑瘤,因寒而发,而用升阳可解。在脑中风的脑梗塞、脑出血、脑昏迷、脑萎缩、脑痴呆、脑瘤皆多寒而成。皆是阳不化阴,阴邪成形,阳气机能消除,阴气而阻滞。若阳气一旦失固,寒气得以凝聚,不是疼痛发作、就是血瘀而成阴症、或者积而成肿瘤,因此“水无热不沸,寒无热不怯、冰无热不化、血无热不行、瘀无热不散、痛无热不消、瘤无热不解”温热扶阳是新思维新方法。这个理论的建立对治疗脑病仓出了一条新路。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脑瘤的生存率。用针方法:在手背上先扎阳池穴10分钟,再针腰痛穴、中渚穴、后溪穴、手三里,并施以补法,不到两分钟被施针者全身发热温暖如春。15分钟后起针。用这五穴治疗全身的寒瘀症、痛症效果好。第三章 诊断治疗绝技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脘穴有反应。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9太阳、头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